差異評價
在統(tǒng)計分析中,我們總是用平均指標來反映研究對象的一般水平,并通過比較來反映研究對象與評價標準之間在一般水平上存在的差距。
1. 差異評價的一般方法
除了通過比較來反映研究對象與評價之間在一般水平上存在的差距外,象平均差、標準差和標準差系數(shù)等也用來進行差異評價。我們主要介紹洛倫茨曲線和基尼系數(shù)的繪制與評價方法。見書上P116頁洛倫茨曲線例示
【洛倫茨曲線例示】下表所列為日本家計調查中家庭收入的有關資料。
表2-2 日本家計調查中的家庭收入資料
按收入分組(萬日元)
家庭數(shù)(戶)
總收入(百萬日元)
總收入比例(%)
0-199
200-249
250-299
300-349
350-399
400-449
450-499
500-549
550-559
600-649
650-699
700-749
750-799
800-899
900-999
1000-1249
1250-1499
1500以上
264
299
433
546
635
713
707
686
671
614
542
549
445
803
510
804
394
383
393
670
1182
1758
2362
3002
3344
3588
3838
3813
3648
3958
3444
6769
4820
8908
5358
8514
0.57
0.97
1.70
2.53
3.41
4.33
4.82
5.17
5.53
5.50
5.26
5.71
4.97
9.76
6.95
12.84
7.72
12.27
合計
9998
69369
資料來源:日本總務廳統(tǒng)計局
根據(jù)表中資料繪制收入分布的洛倫茨曲線:
(1) 將表2-2資料整理成家庭累計頻率和收入累計頻率資料,如表2-3所示:
表2-3 收入分布的洛倫茨曲線計算表
按收入分組
(萬日元)
家庭累計數(shù)
總收入累計數(shù)
(戶)
(%)
(百萬日元)
(%)
0-199
200-249
250-299
300-349
350-399
400-449
450-499
500-549
550-559
600-649
650-699
700-749
750-799
800-899
900-999
1000-1249
1250-1499
264
563
996
1542
2177
2890
3597
4283
4954
5568
6110
6659
7104
7907
8417
9221
9615
2.6
5.6
10.0
15.4
21.8
28.9
36.0
42.8
49.5
55.7
61.1
66.6
71.0
79.1
84.2
92.2
96.2
393
1063
2245
4003
6365
9367
12711
16299
20137
23950
27598
31556
35000
41769
46589
55497
60855
0.6
1.5
3.2
5.8
9.2
13.5
18.3
23.5
29.0
34.5
39.8
45.5
50.5
60.2
67.2
80.0
87.7
1500以上
9998
100.0
69369
100.0
(1) 依據(jù)上表中的第三欄(家庭累計百分比)和第五欄(總收入累計百分比)繪制成以下圖形(見圖2-1):見書上P117而圖2-1
在圖2-1中,橫軸代表家庭戶數(shù)百分比;縱軸代表收入百分比;45度直線稱絕對平等線,在這條絕對平等線上,每10%的家庭得到10%的收入,表明收入分配絕對平等;橫軸與圖中最右邊的豎線構成絕對不平等線,表示收入絕對不平等。根據(jù)實際資料所作的反映實際收入分配狀況的曲線位于絕對平等線與絕對不平等線之間,稱洛倫茨曲線。洛倫茨曲線與絕對平等線越接近,表示收入分配越平等,而洛倫茨曲線向下彎曲得越大,與絕對不平等線越接近,表示收入分配越不平等。
在圖2-1中,粗黑線表示1991年日本收入分布的洛倫茨曲線,細波折線表示1963年相應的洛倫茨曲線,通過兩條曲線的比較,1991年的洛倫茨曲線與絕對平等線要比1963年的洛倫茨曲線的距離更近些,說明日本家庭收入的不平等程度已有所緩和。
在統(tǒng)計分析中,我們總是用平均指標來反映研究對象的一般水平,并通過比較來反映研究對象與評價標準之間在一般水平上存在的差距。
1. 差異評價的一般方法
除了通過比較來反映研究對象與評價之間在一般水平上存在的差距外,象平均差、標準差和標準差系數(shù)等也用來進行差異評價。我們主要介紹洛倫茨曲線和基尼系數(shù)的繪制與評價方法。見書上P116頁洛倫茨曲線例示
【洛倫茨曲線例示】下表所列為日本家計調查中家庭收入的有關資料。
表2-2 日本家計調查中的家庭收入資料
按收入分組(萬日元)
家庭數(shù)(戶)
總收入(百萬日元)
總收入比例(%)
0-199
200-249
250-299
300-349
350-399
400-449
450-499
500-549
550-559
600-649
650-699
700-749
750-799
800-899
900-999
1000-1249
1250-1499
1500以上
264
299
433
546
635
713
707
686
671
614
542
549
445
803
510
804
394
383
393
670
1182
1758
2362
3002
3344
3588
3838
3813
3648
3958
3444
6769
4820
8908
5358
8514
0.57
0.97
1.70
2.53
3.41
4.33
4.82
5.17
5.53
5.50
5.26
5.71
4.97
9.76
6.95
12.84
7.72
12.27
合計
9998
69369
資料來源:日本總務廳統(tǒng)計局
根據(jù)表中資料繪制收入分布的洛倫茨曲線:
(1) 將表2-2資料整理成家庭累計頻率和收入累計頻率資料,如表2-3所示:
表2-3 收入分布的洛倫茨曲線計算表
按收入分組
(萬日元)
家庭累計數(shù)
總收入累計數(shù)
(戶)
(%)
(百萬日元)
(%)
0-199
200-249
250-299
300-349
350-399
400-449
450-499
500-549
550-559
600-649
650-699
700-749
750-799
800-899
900-999
1000-1249
1250-1499
264
563
996
1542
2177
2890
3597
4283
4954
5568
6110
6659
7104
7907
8417
9221
9615
2.6
5.6
10.0
15.4
21.8
28.9
36.0
42.8
49.5
55.7
61.1
66.6
71.0
79.1
84.2
92.2
96.2
393
1063
2245
4003
6365
9367
12711
16299
20137
23950
27598
31556
35000
41769
46589
55497
60855
0.6
1.5
3.2
5.8
9.2
13.5
18.3
23.5
29.0
34.5
39.8
45.5
50.5
60.2
67.2
80.0
87.7
1500以上
9998
100.0
69369
100.0
(1) 依據(jù)上表中的第三欄(家庭累計百分比)和第五欄(總收入累計百分比)繪制成以下圖形(見圖2-1):見書上P117而圖2-1
在圖2-1中,橫軸代表家庭戶數(shù)百分比;縱軸代表收入百分比;45度直線稱絕對平等線,在這條絕對平等線上,每10%的家庭得到10%的收入,表明收入分配絕對平等;橫軸與圖中最右邊的豎線構成絕對不平等線,表示收入絕對不平等。根據(jù)實際資料所作的反映實際收入分配狀況的曲線位于絕對平等線與絕對不平等線之間,稱洛倫茨曲線。洛倫茨曲線與絕對平等線越接近,表示收入分配越平等,而洛倫茨曲線向下彎曲得越大,與絕對不平等線越接近,表示收入分配越不平等。
在圖2-1中,粗黑線表示1991年日本收入分布的洛倫茨曲線,細波折線表示1963年相應的洛倫茨曲線,通過兩條曲線的比較,1991年的洛倫茨曲線與絕對平等線要比1963年的洛倫茨曲線的距離更近些,說明日本家庭收入的不平等程度已有所緩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