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花木的配置
花木配置以喬木為主,可選枝葉茂密、樹形美觀、規(guī)格相近的花木,進行規(guī)則式配置,也可選樹體美觀、外形奇特,或有生產(chǎn)、經(jīng)濟價值,或有特殊功能的花木,進行自然式配置。
2.2.1 孤植
孤植又稱獨植樹、賞形樹,主要表現(xiàn)花木的外行美,可在一個開曠的空間,如大草坪廣場中心、道路交叉口,或坡路轉(zhuǎn)角處等,遠離其他景物。孤植樹要具有挺拔雄偉、端莊、展枝優(yōu)雅、線條宜人等特點,通常還帶有美麗的花朵、果實、樹皮或葉色的種類。適于孤植的樹種有雪松、云杉、廣玉蘭、白玉蘭、樟樹、垂枝櫻花等,或成叢的花灌木3~5株栽成一個整體樹冠,枝葉茂密、花朵豐富,遠看像一座花山,如花靨花、菱葉繡球、金絲桃等,都是適于孤植的花灌木。
2.2.2 對植
將樹種相同、大小相近的喬灌木配置在中軸線兩側(cè),多配置栽在住宅和建筑物前、公園、廣場入口,常用花木有龍柏、樟、雪松、女貞、銀杏、槐、懸鈴木、桂花及龍爪槐等,常用灌木有黃楊、木槿、火棘、千層柏等,而花木樹種相同,大小、姿態(tài)及數(shù)量稍有差異,稱為非對稱對植,靠中軸近的花木規(guī)格要大些,反之,規(guī)格小些,常用于橋頭、假山登道、園中園入口兩側(cè)。
2.2.3 行植
花木按一定的株距成行種植,多用在行道樹、林帶、河邊及綠籬等處。行植株距與行距大小,按花木種類和郁閉程度確定,一般大喬木5~8米,小喬木3~5米,大灌木2~3米,小灌木1~2米;常用喬木有檜柏、濕地松、銀杏、水杉、懸鈴木、白蠟、欒樹、合歡、櫻花、垂柳、馬褂木等;常用灌木有薔薇、木槿、丁香、貼梗海棠、棣堂、紅瑞木、小葉黃楊等。
2.2.4 叢植(樹叢)
3株以上同種或幾種樹木組合,較緊密地種植在一起,具有較強的整體感。叢植多布置在景觀綠地中的路邊、草坪上,或建筑物前某個中心,對環(huán)境有較強的適應(yīng)性。一種樹種叢植,要求形態(tài)各異,相互趨承;幾種樹種叢植,則有多種搭配,如常綠樹與落葉樹、觀花樹與觀葉樹、喬木與灌木、喜陰樹與喜陽樹,針葉樹與闊葉樹等,具有更好的觀賞效果。由2~3株至10~20株不同種類花木配置叢植,也可幾個叢植組成聚集,充分發(fā)揮樹木的整體美,又能表現(xiàn)不同種類花木的個性特征,在園林景象上具有表現(xiàn)豐富的配置形式。
2.2.5 群植
由幾十株或幾百株喬灌木樹種成群配植,可采用單一樹種或數(shù)個樹種組成。占地大,可作背景、伴景或主景用,在樹群相鄰時可起到透景、框景作用,并有改善小氣候環(huán)境效果。在群植時要注意樹群的林冠線輪廓及色相、季相效果,更要注意樹種間的生態(tài)關(guān)系,保持較長時期的穩(wěn)定性。
2.2.6 林植
較大面積、多株數(shù)成片林狀種植,多用于自然風景區(qū)或大、中型公園及綠地中,或用于工礦區(qū)的防護帶及城市外圍。林植花木不必成行列植,要有疏有密,適當留出小塊隙地,以增加明暗對比,提高觀賞效果。小片林地四周,可按不同的生態(tài)條件種植灌木,以緩和垂直與水平線條的對比。選一種有花、有果的花木,配置一片小純林,十分有氣魄。
2.2.7 散點植
在一定面積上,以單株進行有韻律、有節(jié)奏的散點種植,有時可以雙株或三株作為一個散點,疏密有致的擴展。對每個點不像獨賞樹那樣要求,而在于點與點之間有呼應(yīng)的動態(tài)聯(lián)系。
花木配置以喬木為主,可選枝葉茂密、樹形美觀、規(guī)格相近的花木,進行規(guī)則式配置,也可選樹體美觀、外形奇特,或有生產(chǎn)、經(jīng)濟價值,或有特殊功能的花木,進行自然式配置。
2.2.1 孤植
孤植又稱獨植樹、賞形樹,主要表現(xiàn)花木的外行美,可在一個開曠的空間,如大草坪廣場中心、道路交叉口,或坡路轉(zhuǎn)角處等,遠離其他景物。孤植樹要具有挺拔雄偉、端莊、展枝優(yōu)雅、線條宜人等特點,通常還帶有美麗的花朵、果實、樹皮或葉色的種類。適于孤植的樹種有雪松、云杉、廣玉蘭、白玉蘭、樟樹、垂枝櫻花等,或成叢的花灌木3~5株栽成一個整體樹冠,枝葉茂密、花朵豐富,遠看像一座花山,如花靨花、菱葉繡球、金絲桃等,都是適于孤植的花灌木。
2.2.2 對植
將樹種相同、大小相近的喬灌木配置在中軸線兩側(cè),多配置栽在住宅和建筑物前、公園、廣場入口,常用花木有龍柏、樟、雪松、女貞、銀杏、槐、懸鈴木、桂花及龍爪槐等,常用灌木有黃楊、木槿、火棘、千層柏等,而花木樹種相同,大小、姿態(tài)及數(shù)量稍有差異,稱為非對稱對植,靠中軸近的花木規(guī)格要大些,反之,規(guī)格小些,常用于橋頭、假山登道、園中園入口兩側(cè)。
2.2.3 行植
花木按一定的株距成行種植,多用在行道樹、林帶、河邊及綠籬等處。行植株距與行距大小,按花木種類和郁閉程度確定,一般大喬木5~8米,小喬木3~5米,大灌木2~3米,小灌木1~2米;常用喬木有檜柏、濕地松、銀杏、水杉、懸鈴木、白蠟、欒樹、合歡、櫻花、垂柳、馬褂木等;常用灌木有薔薇、木槿、丁香、貼梗海棠、棣堂、紅瑞木、小葉黃楊等。
2.2.4 叢植(樹叢)
3株以上同種或幾種樹木組合,較緊密地種植在一起,具有較強的整體感。叢植多布置在景觀綠地中的路邊、草坪上,或建筑物前某個中心,對環(huán)境有較強的適應(yīng)性。一種樹種叢植,要求形態(tài)各異,相互趨承;幾種樹種叢植,則有多種搭配,如常綠樹與落葉樹、觀花樹與觀葉樹、喬木與灌木、喜陰樹與喜陽樹,針葉樹與闊葉樹等,具有更好的觀賞效果。由2~3株至10~20株不同種類花木配置叢植,也可幾個叢植組成聚集,充分發(fā)揮樹木的整體美,又能表現(xiàn)不同種類花木的個性特征,在園林景象上具有表現(xiàn)豐富的配置形式。
2.2.5 群植
由幾十株或幾百株喬灌木樹種成群配植,可采用單一樹種或數(shù)個樹種組成。占地大,可作背景、伴景或主景用,在樹群相鄰時可起到透景、框景作用,并有改善小氣候環(huán)境效果。在群植時要注意樹群的林冠線輪廓及色相、季相效果,更要注意樹種間的生態(tài)關(guān)系,保持較長時期的穩(wěn)定性。
2.2.6 林植
較大面積、多株數(shù)成片林狀種植,多用于自然風景區(qū)或大、中型公園及綠地中,或用于工礦區(qū)的防護帶及城市外圍。林植花木不必成行列植,要有疏有密,適當留出小塊隙地,以增加明暗對比,提高觀賞效果。小片林地四周,可按不同的生態(tài)條件種植灌木,以緩和垂直與水平線條的對比。選一種有花、有果的花木,配置一片小純林,十分有氣魄。
2.2.7 散點植
在一定面積上,以單株進行有韻律、有節(jié)奏的散點種植,有時可以雙株或三株作為一個散點,疏密有致的擴展。對每個點不像獨賞樹那樣要求,而在于點與點之間有呼應(yīng)的動態(tài)聯(lián)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