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環(huán)境影響評價工程師-生態(tài)環(huán)評4

字號:

(2)營養(yǎng)物質負荷法預測富營養(yǎng)化
    ①Vollenweider1969年提出湖泊營養(yǎng)狀況與營養(yǎng)物質特別是與總磷濃度之間有密切關系。Vollenweider-OECD模型表明,在一定范圍內,總磷負荷增加,藻類生物量增加,魚類產量也增加。這種關系受到水體平均深度、水面積、水力停留時間等因素的影響。將總磷負荷概化后,建立藻類葉綠素與總磷負荷之間的統(tǒng)計學回歸關系。
    ②Dillon根據總磷負荷[L(1-R)/p]與平均水深()之間的線性關系預測湖泊總磷濃度和營養(yǎng)狀況。從關系圖就可得出湖泊富營養(yǎng)化等級。a.TP濃度<10mg/m3,為貧營養(yǎng);b.10~20 mg/m3,為中營養(yǎng);c.>20 mg/m3,為富營養(yǎng)。該方法簡單、方便,但依據指標太少,難以準確反映水體富營養(yǎng)化真實狀況及其時空變化趨勢。
    ③在此基礎上,提出湖泊磷滯留的估計方法。設湖泊進出水相等、穩(wěn)定,湖水充分混合,在穩(wěn)態(tài)狀況下,湖泊年均總磷濃度(ρP)可用年均輸入磷濃度P和年均磷的沉積率(RP)描述:
    ρP=P(1-RP)(9-11)
    式中:
    ρP--湖泊年均總磷濃度,μg/L;
    P--年均輸入磷濃度,即年磷輸入量/年輸入水量,μg/L;
    RP--年輸入磷的沉積率。
    其中磷的沉積率(RP)是預測湖泊總磷濃度的關鍵。RP與單位面積湖泊供水(年輸入水量/湖泊面積)或與湖水更新率(年湖水輸出率/湖泊體積)有關。其表達式為:
    RP=0.854-0.142 lnqs (9-12)
    式中:
    RP--年輸入磷的沉積率;
    qs--年湖水輸入量/湖泊面積,m/a。
    該公式適合于總磷濃度<25μg/L的湖泊,對于總磷濃度較高的湖泊不一定適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