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的時候,我的思想政治和歷史是唯二不的科目。而歷史更是的一門嚴(yán)重拖后腿的。從初中開始,我就極度地反感政治和歷史。我不喜歡任何政治色彩的東西,我不喜歡近代史,因為感覺近代史充斥著戰(zhàn)爭死亡屈辱等等傷痛的調(diào)調(diào),所以非常的排斥。
到現(xiàn)在我都還記得,初四的時候,每每月考完后,都要被歷史老師點名,苦口婆心地說“要是你的歷史分?jǐn)?shù)高一點,你的總分不就第一第二了么?”貌似那時候滿分是50分吧,別的同學(xué)們都40多,我卻幾乎從未上過30。
高中分科的時候,我毫不猶豫地選擇了理科,當(dāng)時曾單純地認(rèn)為從此可以擺脫政治和歷史了,興奮地不得了。
大學(xué)的時候,雖然有聽說考研要考政治,可是我這個人總是一副不到死到臨頭決不辛苦自己的心態(tài)。所以只是想著到時候要考的話再說唄,于是,大學(xué)的馬哲之類的課(除了馬哲,我都不記得還有過什么課了…),從未聽過,那些課完全就是用來室內(nèi)休閑的。
直到09年春天,因為決定參加10年考研,所以不得不一百個不愿意地面對政治。當(dāng)時真的是痛苦萬分,忙不迭地跟風(fēng)報了個全程輔導(dǎo)班,想給自己找點安慰。
記得春季班的某位老師說“如果你是文科生,你可以暑假或者大綱下來之后再開始。如果你是理科生,那么,沒有為什么,從今天就開始?!笨墒悄?,我依舊是一副拖沓的心態(tài)。于是乎,春季班的幾節(jié)掃盲課,聽的云里霧里。
到了暑假,開始了強化班,我是千萬個舍不得自己頂著酷暑在學(xué)校待著然后去聽課的,于是毫不猶豫地選擇了秋季班。到了九月份,大半的同學(xué)們已經(jīng)跟著暑期強化班過完了一輪,開始鞏固了,我才開始慢條斯理地去聽秋季班。上課的時候呢,老師讓劃線就劃,老師讓標(biāo)幾個星號就標(biāo)幾個星號。很機械很麻木的那種,因為除了跟著做記號,別的我完全是聽天書的感覺,尤其是馬哲,茫然啊茫然啊。記得十一的時候也有課的來著,然后我再次地選擇了享受第一,跑回家跟家人享受假期去了… 終于到了11月份,別個都要開始沖刺了,我才勉強把強化班跟著老師拖完。而且僅限于跟著劃記號的程度。
記得那時候的時間計劃里,政治第一輪,一度從暑假前完成,拖到了暑假完成,拖到了11月份之前完成… 后臨上考場了,我的第一輪還沒完成。
當(dāng)時的狀態(tài)就是:
思修:書翻過一遍 《梯度 基礎(chǔ)篇 單選題》
毛特:書翻過一遍 《梯度 基礎(chǔ)篇 單選題》的前幾章
近代史:書翻過一遍
馬原:書的第一章翻過一遍
而馬原從第二章開始我完全不知道有些啥內(nèi)容,時政也沒看過,當(dāng)代也沒看過……
09年的12月份,我可以說已經(jīng)完全放棄了,當(dāng)時想著,暫且不論外語和兩門專業(yè)課復(fù)習(xí)的有多糟糕,光是一門政治就會卡死我。于是,我很爽快地放棄了掙扎。
考完后,我琢磨著,要是老師同情下卷面還有辛苦分啥子的,或許能湊個三十來分吧。反正選擇題都是不會的,憑感覺。大題我都分不清楚每道題各屬于哪本書的范圍,然后用毫無政治語言的語言,湊了些字堆上去。后成績下來了,56分。把我詫異的不行!
前面說了這么多,無非就是想說明一個道理:不要懼怕政治。即使你之前是個十足的政治盲,即使你極度地反感排斥政治,也不要失去信心,政治掛掉也不是件容易事兒。當(dāng)然了,如果你終的復(fù)習(xí)情況和我上面的差不多的話,我也不能保證你也能這么幸運有50多分兒,畢竟我至今都不明白我是怎么人品大爆發(fā)得到56分的。
話說回來,從09年決定考研開始,我就做好了10年重在參與,11年再戰(zhàn)的想法。到現(xiàn)在想想,其實這個想法是很傻很天真的。青春何其短暫,我們又有多少個一年可以用來浪費?所以奉勸各位,如果你已經(jīng)決定了要考,就請付出全部的努力,抱著成功的決心!
【I 掃盲階段】
再先說個題外話,我這個人有個癖好,不喜歡現(xiàn)成的書,總喜歡把好好地課本拆的七零八落,并且美其名曰“取其精華去其糟粕”。但是政治資料實在沒有可以讓我下手的地兒,可是呢,我實在是忍受不了正規(guī)正矩的書。于是,我做了一個艱難的決定,我要自己編輯整理打印裝訂!然后接下來,我用了可以說半年的時間來完成這個浩大的工程。所謂的編輯,其實就是把書里面的內(nèi)容,再逐字敲出來,不過不是書上那種成段成段的了,而是各種奇形怪狀的結(jié)構(gòu)。
04月01號-07月31號 個人版資料整理 近代史
08月01號-09月25號 個人版資料整理 馬原
09月26號-10月07號 舊資料上劃的重點謄到新資料上 近代史&馬原
10月09號-10月17號 個人版資料整理 思修
至于毛特我沒有整理,一是時間不夠了,二是覺得毛特不容易歸納,就書里那種成段的也還不錯。
怎么說呢,我不確定這個再整理的過程對我到底有沒有潛移默化的影響。我個人是覺得,照著書上,一個字一個字地再敲到電腦上的過程,我?guī)缀蹙褪菣C械地在打字,因為每整完一本資料,感覺里面的內(nèi)容對我而言還是全新的。
我不是很建議大家都這樣做,一是這實屬個人怪癖,二是這樣相當(dāng)?shù)睦速M時間。所以,我覺得我這個整理的過程,大家可以用看書來替代。而且好是真的看進去的那種,先讓每本書的內(nèi)容在自己心里有個大致的框架,這樣過一遍之后,收獲估計比我的還大些。
【II 做題階段】
到了10月中旬,我感覺我頭腦中還是一片空白,而時間已經(jīng)不多,不得不緊迫起來。接下來,就是重要的一步了:做題。
不得不說,做題是非常非常有必要,而且非常非常有收獲的一個階段。
別的資料我沒買過,我就是用的第一年的時候跟風(fēng)買的《梯度》。里面分為三個部分:基礎(chǔ)篇&能力篇&提高篇。前兩個部分都是按照章節(jié)逐章的有單選題和多選題,每章題目后面還有答案和詳細(xì)地解析。后的能力篇,是按照思修、近代史這樣來分塊兒地進行分類的大題。
10月25號-10月27號 《梯度 基礎(chǔ)篇&能力篇》 思修
10月29號-11月04號 《梯度 基礎(chǔ)篇&能力篇》 近代史
11月04號-11月25號 《梯度 基礎(chǔ)篇&能力篇》 馬原
11月25號-11月30號 《梯度 基礎(chǔ)篇&能力篇》 毛特
我個人的感覺是,按照我上面的這四個順序,比較利于復(fù)習(xí)。
思修的內(nèi)容簡單,量也少,所以作為開場更容易有愉悅的心情。
其次近代史,因為近代史相比下不那么枯燥,還比較有意思(個人想法哈),所以這個過程也稍微舒服點。
接下來馬原,馬原對初學(xué)者來說應(yīng)該算是難的了吧。而之前已經(jīng)完成了思修和近代史兩大塊之后,心理的壓力也稍微小了些,所以可以在相對輕松點的心情下攻克難關(guān)。
而后,毛特,我認(rèn)為就是思修&近代史&馬原三部分的綜合。所以,在后看毛特的時候會發(fā)現(xiàn),前幾章不就是近代史后面的么,中間的和后面的不是好些法基和馬原里面的東西么?因此,后看毛特,一會 覺得好多熟悉的內(nèi)容,感覺輕松,二是可以鞏固之前復(fù)習(xí)過的又沒記住的那些知識點。
在第一階段,光是看書,可能會覺得,看過的很快就又忘了?;蛘撸杏X那些漢字都懂吧,句子也懂吧,可是看完之后,愣是不曉得這章到底是想干嘛。要是有這樣的感慨,那做題是好不做的解決方法了。
尤其是馬原的內(nèi)容,本來一竅不通,看了書之后還是感覺啥都不懂,做題吧,好難,這個不會那個不會??墒?,只要潛下心,一道題一道題地做,做完之后看解析。慢慢地確實會有茅塞頓開的感覺。做馬原的 題目的過程,是讓我有從地獄到天堂的感覺的。那種弄懂了某個知識點的感覺實在是太美妙了!
在這個階段里,我會邊做題,邊在書上相應(yīng)的地方用筆畫出來。如果書上沒有的,我就找個空白處寫上去。所以在做完題之后,我就可以把那本厚厚的習(xí)題書扔到一邊去了。因為此時,各科的內(nèi)容全在各科的那本書上。
【III 消化階段】
至此,真正的第一輪才告一段落。但是,如果等到第一輪全部完畢,再開始第二輪的消化吸收的話,時間就不夠用了,所以從11月6號開始,我每天早上花兩個小時進行消化吸收。
11月06號-11月09號 消化吸收 思修
11月10號-11月17號 消化吸收 近代史
11月18號-11月28號 消化吸收 馬原
12月01號-12月03號 消化吸收 毛特
12月04號-12月10號 搜集網(wǎng)上資料,查漏補缺
所謂的消化吸收,就是因為前面大部分記憶型的內(nèi)容,可能看過一遍書,做過一遍題,把重點全部在書上畫出來之后,真正記得的還是沒多少。所以接下來,又是個重點階段了。
每天早上梳洗完畢,我就拿起我的政治資料,逐章逐章地看。每當(dāng)看到那些作了重點記號,也就是會出題的考點的時候,就默背一下。每章的內(nèi)容看完一遍后,再在腦海里大致的總結(jié)一下,這章講了些什么內(nèi)容,主線是什么,分枝有哪些。等到一本書這樣看過一遍之后,就再想一下,這本書都有哪些章節(jié),每個章節(jié)是什么關(guān)系。
其實,用主干和分枝的方法系統(tǒng)地總結(jié)下每本書的內(nèi)容,是很有好處的。這樣各個知識點就可以系統(tǒng)地串連在一起,而不是一盤散沙。
查漏補缺是因為我用的還是去年輔導(dǎo)班發(fā)的資料,而今年大綱有所變動,所以就在網(wǎng)上搜集了一些關(guān)于大綱變動的資料,把新加的內(nèi)容補充到我的資料上。
【IV 實踐階段】
當(dāng)四門主課的內(nèi)容已經(jīng)心中有數(shù)后,就可以開始真題實踐了。我的計劃里,整個12月份,就是真題月。三天一個輪回,頭兩天,按照考試的時間,分別做四門課的卷子。然后頭兩天的零散時間里,還有第三天的時間,就用來消化。
12月10號-12月31號 近八年真題
我沒有買真題的卷子,而是在網(wǎng)上把題目下下來之后,每天早上原來用來消化政治的時間,就用來抄題目。拿張空白A4紙,把題目抄上去。剛好抄完選擇題后,就差不多到了做題時間,就開始做。做完后,對照答案改錯,看著解析檢討做錯的原因。
然后呢,開始大題,抄一個題目,想一想怎么回答,然后把自己想的寫上去,掙扎半天掙扎不出來什么之后,就開始把參考答案抄上去,然后想想為什么參考答案是這樣的思路,為什么我想的就完全不沾邊呢?
奇怪的是,這個階段,每道大題我都憋不出什么話,而且往往和參考答案一比,驢頭不對馬嘴,很是受挫。甚至開始萬分擔(dān)憂上了考場萬一大題沒話說怎么辦。可事實證明,在壓力下人是會有動力的。平時打死憋不出幾行字的我,在考場上,嘩啦啦地把答題紙上每道大題所給的空白全部寫滿了……不過我的行距比較開哈。而且在考場上,會有些小緊張,這是很有好處的,每當(dāng)看到一個題目后,就會飛速地在腦海把相 關(guān)的知識點能想到的全部打個草稿寫在試卷上。然后就開始盡情地堆字吧!很容易就可以寫很多。
第一天的早上用來抄題了,第二天和第三天的早上,就用來溫習(xí)做過的這張真題卷,把試卷從頭到尾再看一遍。
到了后,除了我開始的那幾本資料外,我還有16張寫得滿滿的手抄版真題卷。特有成就感。
【V 鞏固階段】
真題做完了,離上考場真槍實彈的那一天也就不遠了。后這半個月,鞏固。
01月01號-01月08號 思修&近代史&馬原&毛特 再過一遍
01月09號-01月10號 時政
01月11號 真題重溫
01月12號 當(dāng)代
01月13號 《梯度 提高篇》
01月14號 序列四
01月15號 上考場
首先,半個早上,把消化階段的四本資料再過一遍。這一遍比消化的時候就快多了,絕對是看著一章的內(nèi)容,腦海里只有那個框架的。
時政我到這個時候才開始。初很擔(dān)心,覺得這樣子只能過一遍的話,會不會后上考場就已經(jīng)忘光了。不過后來看來,貌似沒這個擔(dān)心的必要。時政我是看的任汝芬的《序列三》。把前面的列出來的知識點仔細(xì)看了一遍,覺得差不多的地方就在心里小小地默記一下。然后把書里面的那些單選多選做一遍,重點把這些題稍微記一下。我的時政就算復(fù)習(xí)完了。
接下來,又花了一天,把當(dāng)代過了一遍。
接下來,把梯度里面的那些大題過了一遍。不過做真題的時候,要是有多余的時間,我就會穿插著看梯度里的大題,所以剩下的大題,我很快就過完了?!缎蛄腥防镂译鼥V記得好像也有各科的大題吧,看完時政后我也看了的。
考前的后一天,把網(wǎng)上下載的任汝芬的《序列四》,對照答案仔細(xì)地過了一遍。因為選擇題的答案就在題目后面寫著,所以我沒有自己做再對答案,也是怕后一天了打擊自信心。所以就著答案把四套題看了一遍。把里面出的大題仔細(xì)地分析了下思路和答題框架。
然后,就上考場了。都做了半天單選題了,我當(dāng)時心里還在想“這是真的么?真的已經(jīng)開始考了么?”。當(dāng)時是有些小不滿自己的心態(tài)的,覺得都到這個時候了,我竟然還沒有在考試的感覺。不過開始大題后,我就開始緊了。貌似前兩道大題做完后,我發(fā)現(xiàn),我沒寫一道大題都要半個小時。而如果全部寫完后,剛好到交卷的時間,那樣就沒有時間涂答題卡之類的了,所以后面加快了速度。
還有個感覺就是,大題生怕沒話寫,所以想到什么都往上扯,所以出現(xiàn)了一兩次快沒位子了,可是才突然發(fā)現(xiàn)自己還沒切題,趕快拉回來把題目一套。
后總結(jié)下吧。給大家一點點過來人的建議哈。
時間上:
如果你是理科生,那你可以暑假的時候開始政治復(fù)習(xí)。用三四個月的時間,熟悉各本書的內(nèi)容,在心里有個數(shù)。至于后面的,可以參考我上面列出來的時間安排。政治開始的太早其實沒用,背的早忘得也早。
技巧上:
單選題,書看多了,即使不用死記硬背,看到那些貌似需要死記硬背的東西的時候,你也能感覺出來哪個是正確答案。
多選題,那些看上去就很像新聞聯(lián)播里出現(xiàn)的那些歌功頌德的話,一般都是ABCD全選。然后呢,除非某個選項很明顯的不對,剩下的好沒發(fā)現(xiàn)啥毛病的話就選了算了。因為我經(jīng)常性的不忍心選三個出來, 總是把猶豫不決的那個舍棄了,結(jié)果往往那個是對的。
大題,切忌死記硬背。多看題,多分析思路。我就沒背過一道大題,我復(fù)習(xí)大題的時候,就是對照參考答案想它為什么要這么寫。還有就是,我覺得《序列四》真的挺不錯的,貌似考試的時候,很有幾道大題 我都覺得這個話題似曾相識,譬如郭明義的個人價值和社會價值,譬如中國威脅論相關(guān)的……
還有就是卷面。反正我不論考什么,都會很虔誠地用鉛筆比著尺子在空白的答題紙上畫了橫線后,再開始答題的。但是交卷前,我也是手忙腳亂地拼命地擦線的那個。我要是不畫線的話,估計我的字寫著寫著就飛了,所以我就乖乖地畫線了。
心態(tài)上:
① 不要怕,我都能考84,這充分說明政治并不可怕。
② 好不要抱著憤青的心態(tài),覺得這里怎么不好那里怎么虛偽,那估計是會對做題有負(fù)面影響的。反正我是覺得咱們能過上現(xiàn)在的生活,挺不容易的。
③ 不要灰心。12月的那八套真題,我高的選擇題的得分記錄貌似才30多一點點,大部分時候都是20多分。當(dāng)時想著,這下完了,這大題一般都是答得特好的才有個七八分啊,也就是說加起來大題才四 十分不到啊,那再加上我目前的選擇題的正確率,那不是終還是五六十分?事實證明,改卷老師遠遠比我們想象的和藹,自己在壓力下的正確率往往也會高于自己的意料。
寫這么些,就是想給接下來準(zhǔn)備考研的同學(xué)們借鑒一下,不要走我走過的彎路。如果能對你們有所幫助的話,那當(dāng)然再好不過啦!希望政治不再是大家考研路上的攔路虎,如果有可能的話,好能讓它提高點總分。
到現(xiàn)在我都還記得,初四的時候,每每月考完后,都要被歷史老師點名,苦口婆心地說“要是你的歷史分?jǐn)?shù)高一點,你的總分不就第一第二了么?”貌似那時候滿分是50分吧,別的同學(xué)們都40多,我卻幾乎從未上過30。
高中分科的時候,我毫不猶豫地選擇了理科,當(dāng)時曾單純地認(rèn)為從此可以擺脫政治和歷史了,興奮地不得了。
大學(xué)的時候,雖然有聽說考研要考政治,可是我這個人總是一副不到死到臨頭決不辛苦自己的心態(tài)。所以只是想著到時候要考的話再說唄,于是,大學(xué)的馬哲之類的課(除了馬哲,我都不記得還有過什么課了…),從未聽過,那些課完全就是用來室內(nèi)休閑的。
直到09年春天,因為決定參加10年考研,所以不得不一百個不愿意地面對政治。當(dāng)時真的是痛苦萬分,忙不迭地跟風(fēng)報了個全程輔導(dǎo)班,想給自己找點安慰。
記得春季班的某位老師說“如果你是文科生,你可以暑假或者大綱下來之后再開始。如果你是理科生,那么,沒有為什么,從今天就開始?!笨墒悄?,我依舊是一副拖沓的心態(tài)。于是乎,春季班的幾節(jié)掃盲課,聽的云里霧里。
到了暑假,開始了強化班,我是千萬個舍不得自己頂著酷暑在學(xué)校待著然后去聽課的,于是毫不猶豫地選擇了秋季班。到了九月份,大半的同學(xué)們已經(jīng)跟著暑期強化班過完了一輪,開始鞏固了,我才開始慢條斯理地去聽秋季班。上課的時候呢,老師讓劃線就劃,老師讓標(biāo)幾個星號就標(biāo)幾個星號。很機械很麻木的那種,因為除了跟著做記號,別的我完全是聽天書的感覺,尤其是馬哲,茫然啊茫然啊。記得十一的時候也有課的來著,然后我再次地選擇了享受第一,跑回家跟家人享受假期去了… 終于到了11月份,別個都要開始沖刺了,我才勉強把強化班跟著老師拖完。而且僅限于跟著劃記號的程度。
記得那時候的時間計劃里,政治第一輪,一度從暑假前完成,拖到了暑假完成,拖到了11月份之前完成… 后臨上考場了,我的第一輪還沒完成。
當(dāng)時的狀態(tài)就是:
思修:書翻過一遍 《梯度 基礎(chǔ)篇 單選題》
毛特:書翻過一遍 《梯度 基礎(chǔ)篇 單選題》的前幾章
近代史:書翻過一遍
馬原:書的第一章翻過一遍
而馬原從第二章開始我完全不知道有些啥內(nèi)容,時政也沒看過,當(dāng)代也沒看過……
09年的12月份,我可以說已經(jīng)完全放棄了,當(dāng)時想著,暫且不論外語和兩門專業(yè)課復(fù)習(xí)的有多糟糕,光是一門政治就會卡死我。于是,我很爽快地放棄了掙扎。
考完后,我琢磨著,要是老師同情下卷面還有辛苦分啥子的,或許能湊個三十來分吧。反正選擇題都是不會的,憑感覺。大題我都分不清楚每道題各屬于哪本書的范圍,然后用毫無政治語言的語言,湊了些字堆上去。后成績下來了,56分。把我詫異的不行!
前面說了這么多,無非就是想說明一個道理:不要懼怕政治。即使你之前是個十足的政治盲,即使你極度地反感排斥政治,也不要失去信心,政治掛掉也不是件容易事兒。當(dāng)然了,如果你終的復(fù)習(xí)情況和我上面的差不多的話,我也不能保證你也能這么幸運有50多分兒,畢竟我至今都不明白我是怎么人品大爆發(fā)得到56分的。
話說回來,從09年決定考研開始,我就做好了10年重在參與,11年再戰(zhàn)的想法。到現(xiàn)在想想,其實這個想法是很傻很天真的。青春何其短暫,我們又有多少個一年可以用來浪費?所以奉勸各位,如果你已經(jīng)決定了要考,就請付出全部的努力,抱著成功的決心!
【I 掃盲階段】
再先說個題外話,我這個人有個癖好,不喜歡現(xiàn)成的書,總喜歡把好好地課本拆的七零八落,并且美其名曰“取其精華去其糟粕”。但是政治資料實在沒有可以讓我下手的地兒,可是呢,我實在是忍受不了正規(guī)正矩的書。于是,我做了一個艱難的決定,我要自己編輯整理打印裝訂!然后接下來,我用了可以說半年的時間來完成這個浩大的工程。所謂的編輯,其實就是把書里面的內(nèi)容,再逐字敲出來,不過不是書上那種成段成段的了,而是各種奇形怪狀的結(jié)構(gòu)。
04月01號-07月31號 個人版資料整理 近代史
08月01號-09月25號 個人版資料整理 馬原
09月26號-10月07號 舊資料上劃的重點謄到新資料上 近代史&馬原
10月09號-10月17號 個人版資料整理 思修
至于毛特我沒有整理,一是時間不夠了,二是覺得毛特不容易歸納,就書里那種成段的也還不錯。
怎么說呢,我不確定這個再整理的過程對我到底有沒有潛移默化的影響。我個人是覺得,照著書上,一個字一個字地再敲到電腦上的過程,我?guī)缀蹙褪菣C械地在打字,因為每整完一本資料,感覺里面的內(nèi)容對我而言還是全新的。
我不是很建議大家都這樣做,一是這實屬個人怪癖,二是這樣相當(dāng)?shù)睦速M時間。所以,我覺得我這個整理的過程,大家可以用看書來替代。而且好是真的看進去的那種,先讓每本書的內(nèi)容在自己心里有個大致的框架,這樣過一遍之后,收獲估計比我的還大些。
【II 做題階段】
到了10月中旬,我感覺我頭腦中還是一片空白,而時間已經(jīng)不多,不得不緊迫起來。接下來,就是重要的一步了:做題。
不得不說,做題是非常非常有必要,而且非常非常有收獲的一個階段。
別的資料我沒買過,我就是用的第一年的時候跟風(fēng)買的《梯度》。里面分為三個部分:基礎(chǔ)篇&能力篇&提高篇。前兩個部分都是按照章節(jié)逐章的有單選題和多選題,每章題目后面還有答案和詳細(xì)地解析。后的能力篇,是按照思修、近代史這樣來分塊兒地進行分類的大題。
10月25號-10月27號 《梯度 基礎(chǔ)篇&能力篇》 思修
10月29號-11月04號 《梯度 基礎(chǔ)篇&能力篇》 近代史
11月04號-11月25號 《梯度 基礎(chǔ)篇&能力篇》 馬原
11月25號-11月30號 《梯度 基礎(chǔ)篇&能力篇》 毛特
我個人的感覺是,按照我上面的這四個順序,比較利于復(fù)習(xí)。
思修的內(nèi)容簡單,量也少,所以作為開場更容易有愉悅的心情。
其次近代史,因為近代史相比下不那么枯燥,還比較有意思(個人想法哈),所以這個過程也稍微舒服點。
接下來馬原,馬原對初學(xué)者來說應(yīng)該算是難的了吧。而之前已經(jīng)完成了思修和近代史兩大塊之后,心理的壓力也稍微小了些,所以可以在相對輕松點的心情下攻克難關(guān)。
而后,毛特,我認(rèn)為就是思修&近代史&馬原三部分的綜合。所以,在后看毛特的時候會發(fā)現(xiàn),前幾章不就是近代史后面的么,中間的和后面的不是好些法基和馬原里面的東西么?因此,后看毛特,一會 覺得好多熟悉的內(nèi)容,感覺輕松,二是可以鞏固之前復(fù)習(xí)過的又沒記住的那些知識點。
在第一階段,光是看書,可能會覺得,看過的很快就又忘了?;蛘撸杏X那些漢字都懂吧,句子也懂吧,可是看完之后,愣是不曉得這章到底是想干嘛。要是有這樣的感慨,那做題是好不做的解決方法了。
尤其是馬原的內(nèi)容,本來一竅不通,看了書之后還是感覺啥都不懂,做題吧,好難,這個不會那個不會??墒?,只要潛下心,一道題一道題地做,做完之后看解析。慢慢地確實會有茅塞頓開的感覺。做馬原的 題目的過程,是讓我有從地獄到天堂的感覺的。那種弄懂了某個知識點的感覺實在是太美妙了!
在這個階段里,我會邊做題,邊在書上相應(yīng)的地方用筆畫出來。如果書上沒有的,我就找個空白處寫上去。所以在做完題之后,我就可以把那本厚厚的習(xí)題書扔到一邊去了。因為此時,各科的內(nèi)容全在各科的那本書上。
【III 消化階段】
至此,真正的第一輪才告一段落。但是,如果等到第一輪全部完畢,再開始第二輪的消化吸收的話,時間就不夠用了,所以從11月6號開始,我每天早上花兩個小時進行消化吸收。
11月06號-11月09號 消化吸收 思修
11月10號-11月17號 消化吸收 近代史
11月18號-11月28號 消化吸收 馬原
12月01號-12月03號 消化吸收 毛特
12月04號-12月10號 搜集網(wǎng)上資料,查漏補缺
所謂的消化吸收,就是因為前面大部分記憶型的內(nèi)容,可能看過一遍書,做過一遍題,把重點全部在書上畫出來之后,真正記得的還是沒多少。所以接下來,又是個重點階段了。
每天早上梳洗完畢,我就拿起我的政治資料,逐章逐章地看。每當(dāng)看到那些作了重點記號,也就是會出題的考點的時候,就默背一下。每章的內(nèi)容看完一遍后,再在腦海里大致的總結(jié)一下,這章講了些什么內(nèi)容,主線是什么,分枝有哪些。等到一本書這樣看過一遍之后,就再想一下,這本書都有哪些章節(jié),每個章節(jié)是什么關(guān)系。
其實,用主干和分枝的方法系統(tǒng)地總結(jié)下每本書的內(nèi)容,是很有好處的。這樣各個知識點就可以系統(tǒng)地串連在一起,而不是一盤散沙。
查漏補缺是因為我用的還是去年輔導(dǎo)班發(fā)的資料,而今年大綱有所變動,所以就在網(wǎng)上搜集了一些關(guān)于大綱變動的資料,把新加的內(nèi)容補充到我的資料上。
【IV 實踐階段】
當(dāng)四門主課的內(nèi)容已經(jīng)心中有數(shù)后,就可以開始真題實踐了。我的計劃里,整個12月份,就是真題月。三天一個輪回,頭兩天,按照考試的時間,分別做四門課的卷子。然后頭兩天的零散時間里,還有第三天的時間,就用來消化。
12月10號-12月31號 近八年真題
我沒有買真題的卷子,而是在網(wǎng)上把題目下下來之后,每天早上原來用來消化政治的時間,就用來抄題目。拿張空白A4紙,把題目抄上去。剛好抄完選擇題后,就差不多到了做題時間,就開始做。做完后,對照答案改錯,看著解析檢討做錯的原因。
然后呢,開始大題,抄一個題目,想一想怎么回答,然后把自己想的寫上去,掙扎半天掙扎不出來什么之后,就開始把參考答案抄上去,然后想想為什么參考答案是這樣的思路,為什么我想的就完全不沾邊呢?
奇怪的是,這個階段,每道大題我都憋不出什么話,而且往往和參考答案一比,驢頭不對馬嘴,很是受挫。甚至開始萬分擔(dān)憂上了考場萬一大題沒話說怎么辦。可事實證明,在壓力下人是會有動力的。平時打死憋不出幾行字的我,在考場上,嘩啦啦地把答題紙上每道大題所給的空白全部寫滿了……不過我的行距比較開哈。而且在考場上,會有些小緊張,這是很有好處的,每當(dāng)看到一個題目后,就會飛速地在腦海把相 關(guān)的知識點能想到的全部打個草稿寫在試卷上。然后就開始盡情地堆字吧!很容易就可以寫很多。
第一天的早上用來抄題了,第二天和第三天的早上,就用來溫習(xí)做過的這張真題卷,把試卷從頭到尾再看一遍。
到了后,除了我開始的那幾本資料外,我還有16張寫得滿滿的手抄版真題卷。特有成就感。
【V 鞏固階段】
真題做完了,離上考場真槍實彈的那一天也就不遠了。后這半個月,鞏固。
01月01號-01月08號 思修&近代史&馬原&毛特 再過一遍
01月09號-01月10號 時政
01月11號 真題重溫
01月12號 當(dāng)代
01月13號 《梯度 提高篇》
01月14號 序列四
01月15號 上考場
首先,半個早上,把消化階段的四本資料再過一遍。這一遍比消化的時候就快多了,絕對是看著一章的內(nèi)容,腦海里只有那個框架的。
時政我到這個時候才開始。初很擔(dān)心,覺得這樣子只能過一遍的話,會不會后上考場就已經(jīng)忘光了。不過后來看來,貌似沒這個擔(dān)心的必要。時政我是看的任汝芬的《序列三》。把前面的列出來的知識點仔細(xì)看了一遍,覺得差不多的地方就在心里小小地默記一下。然后把書里面的那些單選多選做一遍,重點把這些題稍微記一下。我的時政就算復(fù)習(xí)完了。
接下來,又花了一天,把當(dāng)代過了一遍。
接下來,把梯度里面的那些大題過了一遍。不過做真題的時候,要是有多余的時間,我就會穿插著看梯度里的大題,所以剩下的大題,我很快就過完了?!缎蛄腥防镂译鼥V記得好像也有各科的大題吧,看完時政后我也看了的。
考前的后一天,把網(wǎng)上下載的任汝芬的《序列四》,對照答案仔細(xì)地過了一遍。因為選擇題的答案就在題目后面寫著,所以我沒有自己做再對答案,也是怕后一天了打擊自信心。所以就著答案把四套題看了一遍。把里面出的大題仔細(xì)地分析了下思路和答題框架。
然后,就上考場了。都做了半天單選題了,我當(dāng)時心里還在想“這是真的么?真的已經(jīng)開始考了么?”。當(dāng)時是有些小不滿自己的心態(tài)的,覺得都到這個時候了,我竟然還沒有在考試的感覺。不過開始大題后,我就開始緊了。貌似前兩道大題做完后,我發(fā)現(xiàn),我沒寫一道大題都要半個小時。而如果全部寫完后,剛好到交卷的時間,那樣就沒有時間涂答題卡之類的了,所以后面加快了速度。
還有個感覺就是,大題生怕沒話寫,所以想到什么都往上扯,所以出現(xiàn)了一兩次快沒位子了,可是才突然發(fā)現(xiàn)自己還沒切題,趕快拉回來把題目一套。
后總結(jié)下吧。給大家一點點過來人的建議哈。
時間上:
如果你是理科生,那你可以暑假的時候開始政治復(fù)習(xí)。用三四個月的時間,熟悉各本書的內(nèi)容,在心里有個數(shù)。至于后面的,可以參考我上面列出來的時間安排。政治開始的太早其實沒用,背的早忘得也早。
技巧上:
單選題,書看多了,即使不用死記硬背,看到那些貌似需要死記硬背的東西的時候,你也能感覺出來哪個是正確答案。
多選題,那些看上去就很像新聞聯(lián)播里出現(xiàn)的那些歌功頌德的話,一般都是ABCD全選。然后呢,除非某個選項很明顯的不對,剩下的好沒發(fā)現(xiàn)啥毛病的話就選了算了。因為我經(jīng)常性的不忍心選三個出來, 總是把猶豫不決的那個舍棄了,結(jié)果往往那個是對的。
大題,切忌死記硬背。多看題,多分析思路。我就沒背過一道大題,我復(fù)習(xí)大題的時候,就是對照參考答案想它為什么要這么寫。還有就是,我覺得《序列四》真的挺不錯的,貌似考試的時候,很有幾道大題 我都覺得這個話題似曾相識,譬如郭明義的個人價值和社會價值,譬如中國威脅論相關(guān)的……
還有就是卷面。反正我不論考什么,都會很虔誠地用鉛筆比著尺子在空白的答題紙上畫了橫線后,再開始答題的。但是交卷前,我也是手忙腳亂地拼命地擦線的那個。我要是不畫線的話,估計我的字寫著寫著就飛了,所以我就乖乖地畫線了。
心態(tài)上:
① 不要怕,我都能考84,這充分說明政治并不可怕。
② 好不要抱著憤青的心態(tài),覺得這里怎么不好那里怎么虛偽,那估計是會對做題有負(fù)面影響的。反正我是覺得咱們能過上現(xiàn)在的生活,挺不容易的。
③ 不要灰心。12月的那八套真題,我高的選擇題的得分記錄貌似才30多一點點,大部分時候都是20多分。當(dāng)時想著,這下完了,這大題一般都是答得特好的才有個七八分啊,也就是說加起來大題才四 十分不到啊,那再加上我目前的選擇題的正確率,那不是終還是五六十分?事實證明,改卷老師遠遠比我們想象的和藹,自己在壓力下的正確率往往也會高于自己的意料。
寫這么些,就是想給接下來準(zhǔn)備考研的同學(xué)們借鑒一下,不要走我走過的彎路。如果能對你們有所幫助的話,那當(dāng)然再好不過啦!希望政治不再是大家考研路上的攔路虎,如果有可能的話,好能讓它提高點總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