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語理解與表達:細節(jié)理解型題目練習題及解析
練習題
1.我們今天所依循的談論中國古代繪畫的文字全都出自中國文人之手,也正因為如此,中國文人已長期主宰了繪畫討論的空間,他們已慣于從自己的著眼點出發(fā),選擇對于文人藝術家有利的觀點。而如今——或許早該如此——已是我們對他們提出抗衡的時候了,并且也應該質疑他們眼中所謂的好畫家或好作品。許多優(yōu)秀的非文人藝術家都因為文人的偏見而未能獲得應有的認可,在此,我們應該一一重新給予他們客觀的評價和應有的地位。
下列說法與原文相符的是:
A.文人藝術家的鑒賞水平落后于他們的創(chuàng)作水平
B.古代很多有才華的文人藝術家因偏見而被埋沒
C.文人在中國繪畫理論領域長期居于強勢地位
D.古代文人畫與非文人畫的趣味分歧由來已久
2.從我國古代文獻看,商代甲骨文中已有“稻”字出現(xiàn),在《詩經》中已將黍、稻并提。春秋以前,因我國北方種稻量少,水稻被列為五谷之末,如“禾、稷、菽、麥、稻”;而至宋代,便因種植數量多而升至五谷之首了,民間更流傳著“蘇湖熟、天下足”的說法;到了明代,更有天下谷類“稻居什七”之說,稻米成為我國的主要糧食。
下列說法與原文相符的是:
A.水稻從商代開始種植 B.春秋時期北方不產水稻
C.宋代人以稻米為主要糧食 D.水稻在我國古代長期為五谷之一
3.一戰(zhàn)后,不僅僅是自然科學,德國整個學術文化都呈現(xiàn)出一片繁榮景象。海德格爾在哲學的地位無需贅述,馬克斯•韋伯名震整部社會科學史,施密特是影響現(xiàn)代憲政最重要的人物之一;心理學方面,格式塔學派也悄然興起;在文學上,霍普特曼和托馬斯•曼兩位諾貝爾獎得主雙星閃耀,雷馬克的《西線無戰(zhàn)事》是上個世紀最有名的作品之一;戲劇、電影和音樂亦都是迅速進入黃金時代,風格變得迷人而多樣化。德國似乎要把它在政治和經濟上所失去的,從科學和文化上贏回來。對于當時內外交困,14年間更迭了多次內閣的政權來說,這樣的繁榮也算是一個小小的奇跡。
下列說法與這段文字相符的是:
A.一戰(zhàn)后德國在學術文化方面引領世界
B.學術文化和政治經濟的發(fā)展不一定是同步的
C.德國政府歷來十分重視科技的發(fā)展與進步
D.自然科學與社會科學的發(fā)展往往是相互促進的
4.近日,英國劍橋大學醫(yī)學院癌癥研究所和美國冷泉港實驗室的科學家宣布,他們在獨立進行的研究活動中,從多種人體癌細胞中分離出了單獨的基因,通過大量實驗證明了這些基因可以使人體正常的健康細胞發(fā)生癌變。多年來,基因研究領域的科學家一直認為,可以通過改變這種基因的辦法來使癌細胞轉變?yōu)檎<毎,F(xiàn)在,他們果然找到了這種基因,從而使人們在戰(zhàn)勝癌癥的進程中又前進了一大步。
下列說法符合上文意思的是:
A.這些基因的發(fā)現(xiàn)是不同的研究機構相互合作的結果
B.這些基因能夠對癌細胞進行修復,因此可以成功的醫(yī)治癌癥
C.科學家們發(fā)現(xiàn)了這些基因,因而成功地克服了癌癥
D.科學家們的這一發(fā)現(xiàn)在人類攻克癌癥的歷史進程中具有深遠的影響
5.中國與西方的認識方式、思維邏輯乃至整體的文化觀念,存在這樣那樣的差異。比如,西方式的執(zhí)著,可能推衍出漸進的認識,強調主體與客體的關系,強調對象描述的精確性;中國式的灑落,則通向了圓融和體悟,描述對象時往往在清晰中又帶有某種模糊。但二者并沒有孰優(yōu)孰劣,孰是孰非,只有因“差異”生發(fā)的對話與啟迪、互補與和諧。通過“差異”而達到“中和”,這樣的“和而不同”才能成全一個相生共融、豐富多彩的世界。
對這段話的理解不正確的是:
A.西方注重對象描述的精確性,中國則傾向于清晰性和模糊性共存
B.中西方的“差異”是對立的,不相互調和,二者都難以為繼
C.文化觀念有差異,但沒有優(yōu)劣是非的區(qū)別
D.成全一個相生共融、豐富多彩的世界,是啟發(fā)兩種文化對話的目的
6.大袋鼠是一種奇特的動物,它們平時在原野、灌林叢和森林地帶活動,靠吃草為生,它們過群居生活,但沒有固定的集群,常因尋找食物而匯集成一個較大的群體。老鷹、蟒蛇和人們都要捕捉袋鼠,然而對袋鼠的危害莫過于干旱,幼小的袋鼠會死亡,母大袋鼠會停止孕育。
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大袋鼠一般不會單獨行動
B.大袋鼠常聚集在一起尋找水和食物
C.威脅大袋鼠最嚴重的是干旱
D.遭到干旱,袋鼠都會死亡
7.從概念本身來說,“文化旅游”并非一個新名詞,早在古羅馬時代,人們就已經嘗試了以文化需求為誘導的外出旅行活動。宗教朝圣、探尋歷史古跡、參加特殊節(jié)慶活動等,都是旅游體驗的一部分??梢哉f,旅游本身就有文化因子,而文化旅游,更是可以在豐富旅游者旅行見聞的同時,提供旅行者和被訪地雙方更加獨特的文化碰撞和交流。20世紀70年代后期,作為一種特殊的旅游概念,“文化旅游”模式逐漸興起。
下列說法與原文相符的是:
A.蘊含文化色彩的旅游由來已久
B.“文化旅游”模式誕生于古羅馬
C.文化交流可以促進旅游業(yè)的繁榮
D.文化是促使人們旅游的關鍵因素
8.專家指出,高糖、高蛋白飲食可促進近視的發(fā)生與發(fā)展,因糖在體內代謝中需大量維生素B,致使維生素B過多消耗,影響了鈣的代謝,從而使眼球壁的彈性降低,眼軸變長,導致近視。鈣是人體最活躍的元素之一,對神經肌肉的應激、神經沖動的傳導等生理過程起著重要的作用,若缺乏,易導致眼睛疲勞,進而發(fā)展成近視。
對這段文字理解不正確的是:
A.近視的產生,與人體缺乏鈣等微量元素有關
B.高糖、高蛋白飲食是促進近視發(fā)生的直接原因
C.過多食糖影響鈣的代謝
D.近視的產生與過多消耗維生素B有一定關系
9.客觀地說,“網絡民主”較傳統(tǒng)民主具有一定的優(yōu)越性,但同時也具有有限性、破壞性。從未來發(fā)展看,“網絡民主”要成為一種有效、有序、有形的民主形式還有一個相當長的過程,而且還是一個艱難的過程。因此,如何引導“網絡民主”發(fā)展的方向和進程就顯得尤為重要。
以下說法,不合文意的是:
A.當前的網絡民主還不成熟
B.傳統(tǒng)的民主也具有有限性、破壞性
C.未來,網絡民主可能將成為民主的正式形式
D.下文可能論及引導網絡民主發(fā)展的方式方法
10.世界茶葉生產的基本規(guī)律是“南紅北綠”,即:較低緯度地區(qū)(如印度、肯尼亞)只能生產優(yōu)質紅茶,相對較高緯度地區(qū)(北緯25°~30°)最適宜生產優(yōu)質綠茶。國際茶價歷年綠茶高于紅茶。茶葉生產國印度、印尼、斯里蘭卡的綠茶品質都不高,以上三國從上個世紀70年代開始“紅改綠”,企圖占領國際綠茶市場,均以失敗告終。我國名優(yōu)綠茶主要分布在山區(qū),擁有豐富的農村勞動力資源和較低的勞動力成本,發(fā)展綠茶產業(yè)具有明顯的比較優(yōu)勢。
下列說法與原文相符的是:
A.目前國際市場上紅茶供過于求
B.印度綠茶價格高于國際綠茶均價
C.中國綠茶在國際市場上較有競爭實力
D.國際茶葉市場上出現(xiàn)“紅改綠”的趨勢
解析
1.中公解析:此題答案為C。A項將文人藝術家的鑒賞水平與創(chuàng)作水平作比較,而原文并沒有將這兩者進行比較,屬無中生有。B項混淆談論對象,原文說的是許多優(yōu)秀的“非文人”藝術家因文人的偏見而未能獲得應有的認可。由“我們今天所依循的談論中國古代繪畫的文字全部出自中國文人之手”、“中國文人已長期主宰了繪畫討論的空間”可知,C項的表述正確。D項屬無中生有,文段并沒有指出古代文人畫與非文人畫存有趣味分歧,也就更不確定是否“由來已久”了。
2.中公解析:本題答案選D。A項,文段只是提到“商代甲骨文中已有‘稻’字出現(xiàn)”,由此不能推出“水稻從商代開始種植”,故錯誤。B項,文段提到春秋前,我國北方種稻少,故“不產水稻”的說法有誤。C項,文段講“到宋代,稻因種植數量多而升至五谷之首”,但并不能推出“宋代人以稻米為主要糧食”這一結論,故也錯誤。D項可由文段推出。
3.中公解析:本題答案選B。由“一戰(zhàn)后,不僅僅是自然科學,德國整個學術文化都呈現(xiàn)出一片繁榮景象”并不足以得出“一戰(zhàn)后德國在學術文化方面引領世界”的結論,排除A;文段說的是一戰(zhàn)后“德國似乎要把它在政治和經濟上所失去的,從科學和文化上贏回來”,由此無法得出“德國政府歷來十分重視科技的發(fā)展與進步”,排除C;文段沒有表述“自然科學與社會科學的發(fā)展相互促進”的文字,D項無中生有,排除;“對于當時內外交困,14年間更迭了多次內閣的政權來說,這樣的繁榮也算是一個小小的奇跡”這句話恰恰證明了“學術文化和政治經濟的發(fā)展不一定是同步”的結論,故B項與文段相符。
4.中公解析:本題答案選D。由提問方式可知本題為細節(jié)理解型題目。A項表述與文段中“在獨立進行的研究活動中”相悖。文段提到的研究結論是“這些基因可以使人體正常的健康細胞發(fā)生癌變”,B項表述也明顯與之相悖。C項“成功地克服了癌癥”,將未然變成已然,錯誤。
5.中公解析:本題答案選B。B項顛倒黑白。由原文“二者并沒有孰優(yōu)孰劣,孰是孰非,只有因‘差異’生發(fā)的對話與啟迪、互補與和諧”可知,中西方的“差異”并非對立的、不可調和的,而是可以“互補”并達到和諧的,且“難以為繼”的說法無法從文中推知。
6.中公解析:本題答案選D。D項屬于典型的以偏概全。由文段中“幼小的袋鼠會死亡,母大袋鼠會停止孕育”可知D項“袋鼠都會死亡”丟掉了“袋鼠”前的修飾詞“幼小的”,將部分變成了整體,擴大了主體的范圍。
7.中公解析:本題答案選A。由文段第一句,可以得出A項表述正確。而由文段最后一句,可知B項表述有誤。由“文化旅游,更是可以在豐富旅游者旅行見聞的同時,提供旅行者和被訪地雙方更加獨特的文化碰撞和交流”,可知C項主賓倒置,與文意不符。D項表述本身就不恰當,“關鍵因素”夸大其辭。
8.中公解析:本題答案選B。選項B的說法錯誤,高糖、高蛋白飲食并不是促進近視發(fā)生的直接原因。選項A和D的說法從文中開始部分和結尾部分可以得出,選項C在文中可以找到原文,而選項B錯在“直接原因”,文中并沒有這一說法,而且,根據常識,也可得出選項B的說法是不正確的,因此,本題答案選B。
9.中公解析:本題答案為B。文段首句即點明,“網絡民主”具有優(yōu)越性,但也具有有限性、破壞性。由此可知,“具有有限性、破壞性”的是網絡民主,而非傳統(tǒng)民主。B項混淆了談論對象,不符合文意。
10.中公解析:本題答案為C。A項屬無中生有,文段沒有提及國際市場上紅茶供應的問題,也就更不確定是否供過于求了。B項將“印度綠茶價格”與“國際綠茶均價”進行比較,而原文并沒有對這兩者進行比較,同屬無中生有。由最后一句可知,我國發(fā)展綠茶具有明顯優(yōu)勢,故C項正確。D項對應文中倒數第二句,由該句可知,只有印度、印尼、斯里蘭卡三個茶葉生產國在上世紀70年代開始“紅改綠”,且最后失敗,故D項錯誤。
練習題
1.我們今天所依循的談論中國古代繪畫的文字全都出自中國文人之手,也正因為如此,中國文人已長期主宰了繪畫討論的空間,他們已慣于從自己的著眼點出發(fā),選擇對于文人藝術家有利的觀點。而如今——或許早該如此——已是我們對他們提出抗衡的時候了,并且也應該質疑他們眼中所謂的好畫家或好作品。許多優(yōu)秀的非文人藝術家都因為文人的偏見而未能獲得應有的認可,在此,我們應該一一重新給予他們客觀的評價和應有的地位。
下列說法與原文相符的是:
A.文人藝術家的鑒賞水平落后于他們的創(chuàng)作水平
B.古代很多有才華的文人藝術家因偏見而被埋沒
C.文人在中國繪畫理論領域長期居于強勢地位
D.古代文人畫與非文人畫的趣味分歧由來已久
2.從我國古代文獻看,商代甲骨文中已有“稻”字出現(xiàn),在《詩經》中已將黍、稻并提。春秋以前,因我國北方種稻量少,水稻被列為五谷之末,如“禾、稷、菽、麥、稻”;而至宋代,便因種植數量多而升至五谷之首了,民間更流傳著“蘇湖熟、天下足”的說法;到了明代,更有天下谷類“稻居什七”之說,稻米成為我國的主要糧食。
下列說法與原文相符的是:
A.水稻從商代開始種植 B.春秋時期北方不產水稻
C.宋代人以稻米為主要糧食 D.水稻在我國古代長期為五谷之一
3.一戰(zhàn)后,不僅僅是自然科學,德國整個學術文化都呈現(xiàn)出一片繁榮景象。海德格爾在哲學的地位無需贅述,馬克斯•韋伯名震整部社會科學史,施密特是影響現(xiàn)代憲政最重要的人物之一;心理學方面,格式塔學派也悄然興起;在文學上,霍普特曼和托馬斯•曼兩位諾貝爾獎得主雙星閃耀,雷馬克的《西線無戰(zhàn)事》是上個世紀最有名的作品之一;戲劇、電影和音樂亦都是迅速進入黃金時代,風格變得迷人而多樣化。德國似乎要把它在政治和經濟上所失去的,從科學和文化上贏回來。對于當時內外交困,14年間更迭了多次內閣的政權來說,這樣的繁榮也算是一個小小的奇跡。
下列說法與這段文字相符的是:
A.一戰(zhàn)后德國在學術文化方面引領世界
B.學術文化和政治經濟的發(fā)展不一定是同步的
C.德國政府歷來十分重視科技的發(fā)展與進步
D.自然科學與社會科學的發(fā)展往往是相互促進的
4.近日,英國劍橋大學醫(yī)學院癌癥研究所和美國冷泉港實驗室的科學家宣布,他們在獨立進行的研究活動中,從多種人體癌細胞中分離出了單獨的基因,通過大量實驗證明了這些基因可以使人體正常的健康細胞發(fā)生癌變。多年來,基因研究領域的科學家一直認為,可以通過改變這種基因的辦法來使癌細胞轉變?yōu)檎<毎,F(xiàn)在,他們果然找到了這種基因,從而使人們在戰(zhàn)勝癌癥的進程中又前進了一大步。
下列說法符合上文意思的是:
A.這些基因的發(fā)現(xiàn)是不同的研究機構相互合作的結果
B.這些基因能夠對癌細胞進行修復,因此可以成功的醫(yī)治癌癥
C.科學家們發(fā)現(xiàn)了這些基因,因而成功地克服了癌癥
D.科學家們的這一發(fā)現(xiàn)在人類攻克癌癥的歷史進程中具有深遠的影響
5.中國與西方的認識方式、思維邏輯乃至整體的文化觀念,存在這樣那樣的差異。比如,西方式的執(zhí)著,可能推衍出漸進的認識,強調主體與客體的關系,強調對象描述的精確性;中國式的灑落,則通向了圓融和體悟,描述對象時往往在清晰中又帶有某種模糊。但二者并沒有孰優(yōu)孰劣,孰是孰非,只有因“差異”生發(fā)的對話與啟迪、互補與和諧。通過“差異”而達到“中和”,這樣的“和而不同”才能成全一個相生共融、豐富多彩的世界。
對這段話的理解不正確的是:
A.西方注重對象描述的精確性,中國則傾向于清晰性和模糊性共存
B.中西方的“差異”是對立的,不相互調和,二者都難以為繼
C.文化觀念有差異,但沒有優(yōu)劣是非的區(qū)別
D.成全一個相生共融、豐富多彩的世界,是啟發(fā)兩種文化對話的目的
6.大袋鼠是一種奇特的動物,它們平時在原野、灌林叢和森林地帶活動,靠吃草為生,它們過群居生活,但沒有固定的集群,常因尋找食物而匯集成一個較大的群體。老鷹、蟒蛇和人們都要捕捉袋鼠,然而對袋鼠的危害莫過于干旱,幼小的袋鼠會死亡,母大袋鼠會停止孕育。
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大袋鼠一般不會單獨行動
B.大袋鼠常聚集在一起尋找水和食物
C.威脅大袋鼠最嚴重的是干旱
D.遭到干旱,袋鼠都會死亡
7.從概念本身來說,“文化旅游”并非一個新名詞,早在古羅馬時代,人們就已經嘗試了以文化需求為誘導的外出旅行活動。宗教朝圣、探尋歷史古跡、參加特殊節(jié)慶活動等,都是旅游體驗的一部分??梢哉f,旅游本身就有文化因子,而文化旅游,更是可以在豐富旅游者旅行見聞的同時,提供旅行者和被訪地雙方更加獨特的文化碰撞和交流。20世紀70年代后期,作為一種特殊的旅游概念,“文化旅游”模式逐漸興起。
下列說法與原文相符的是:
A.蘊含文化色彩的旅游由來已久
B.“文化旅游”模式誕生于古羅馬
C.文化交流可以促進旅游業(yè)的繁榮
D.文化是促使人們旅游的關鍵因素
8.專家指出,高糖、高蛋白飲食可促進近視的發(fā)生與發(fā)展,因糖在體內代謝中需大量維生素B,致使維生素B過多消耗,影響了鈣的代謝,從而使眼球壁的彈性降低,眼軸變長,導致近視。鈣是人體最活躍的元素之一,對神經肌肉的應激、神經沖動的傳導等生理過程起著重要的作用,若缺乏,易導致眼睛疲勞,進而發(fā)展成近視。
對這段文字理解不正確的是:
A.近視的產生,與人體缺乏鈣等微量元素有關
B.高糖、高蛋白飲食是促進近視發(fā)生的直接原因
C.過多食糖影響鈣的代謝
D.近視的產生與過多消耗維生素B有一定關系
9.客觀地說,“網絡民主”較傳統(tǒng)民主具有一定的優(yōu)越性,但同時也具有有限性、破壞性。從未來發(fā)展看,“網絡民主”要成為一種有效、有序、有形的民主形式還有一個相當長的過程,而且還是一個艱難的過程。因此,如何引導“網絡民主”發(fā)展的方向和進程就顯得尤為重要。
以下說法,不合文意的是:
A.當前的網絡民主還不成熟
B.傳統(tǒng)的民主也具有有限性、破壞性
C.未來,網絡民主可能將成為民主的正式形式
D.下文可能論及引導網絡民主發(fā)展的方式方法
10.世界茶葉生產的基本規(guī)律是“南紅北綠”,即:較低緯度地區(qū)(如印度、肯尼亞)只能生產優(yōu)質紅茶,相對較高緯度地區(qū)(北緯25°~30°)最適宜生產優(yōu)質綠茶。國際茶價歷年綠茶高于紅茶。茶葉生產國印度、印尼、斯里蘭卡的綠茶品質都不高,以上三國從上個世紀70年代開始“紅改綠”,企圖占領國際綠茶市場,均以失敗告終。我國名優(yōu)綠茶主要分布在山區(qū),擁有豐富的農村勞動力資源和較低的勞動力成本,發(fā)展綠茶產業(yè)具有明顯的比較優(yōu)勢。
下列說法與原文相符的是:
A.目前國際市場上紅茶供過于求
B.印度綠茶價格高于國際綠茶均價
C.中國綠茶在國際市場上較有競爭實力
D.國際茶葉市場上出現(xiàn)“紅改綠”的趨勢
解析
1.中公解析:此題答案為C。A項將文人藝術家的鑒賞水平與創(chuàng)作水平作比較,而原文并沒有將這兩者進行比較,屬無中生有。B項混淆談論對象,原文說的是許多優(yōu)秀的“非文人”藝術家因文人的偏見而未能獲得應有的認可。由“我們今天所依循的談論中國古代繪畫的文字全部出自中國文人之手”、“中國文人已長期主宰了繪畫討論的空間”可知,C項的表述正確。D項屬無中生有,文段并沒有指出古代文人畫與非文人畫存有趣味分歧,也就更不確定是否“由來已久”了。
2.中公解析:本題答案選D。A項,文段只是提到“商代甲骨文中已有‘稻’字出現(xiàn)”,由此不能推出“水稻從商代開始種植”,故錯誤。B項,文段提到春秋前,我國北方種稻少,故“不產水稻”的說法有誤。C項,文段講“到宋代,稻因種植數量多而升至五谷之首”,但并不能推出“宋代人以稻米為主要糧食”這一結論,故也錯誤。D項可由文段推出。
3.中公解析:本題答案選B。由“一戰(zhàn)后,不僅僅是自然科學,德國整個學術文化都呈現(xiàn)出一片繁榮景象”并不足以得出“一戰(zhàn)后德國在學術文化方面引領世界”的結論,排除A;文段說的是一戰(zhàn)后“德國似乎要把它在政治和經濟上所失去的,從科學和文化上贏回來”,由此無法得出“德國政府歷來十分重視科技的發(fā)展與進步”,排除C;文段沒有表述“自然科學與社會科學的發(fā)展相互促進”的文字,D項無中生有,排除;“對于當時內外交困,14年間更迭了多次內閣的政權來說,這樣的繁榮也算是一個小小的奇跡”這句話恰恰證明了“學術文化和政治經濟的發(fā)展不一定是同步”的結論,故B項與文段相符。
4.中公解析:本題答案選D。由提問方式可知本題為細節(jié)理解型題目。A項表述與文段中“在獨立進行的研究活動中”相悖。文段提到的研究結論是“這些基因可以使人體正常的健康細胞發(fā)生癌變”,B項表述也明顯與之相悖。C項“成功地克服了癌癥”,將未然變成已然,錯誤。
5.中公解析:本題答案選B。B項顛倒黑白。由原文“二者并沒有孰優(yōu)孰劣,孰是孰非,只有因‘差異’生發(fā)的對話與啟迪、互補與和諧”可知,中西方的“差異”并非對立的、不可調和的,而是可以“互補”并達到和諧的,且“難以為繼”的說法無法從文中推知。
6.中公解析:本題答案選D。D項屬于典型的以偏概全。由文段中“幼小的袋鼠會死亡,母大袋鼠會停止孕育”可知D項“袋鼠都會死亡”丟掉了“袋鼠”前的修飾詞“幼小的”,將部分變成了整體,擴大了主體的范圍。
7.中公解析:本題答案選A。由文段第一句,可以得出A項表述正確。而由文段最后一句,可知B項表述有誤。由“文化旅游,更是可以在豐富旅游者旅行見聞的同時,提供旅行者和被訪地雙方更加獨特的文化碰撞和交流”,可知C項主賓倒置,與文意不符。D項表述本身就不恰當,“關鍵因素”夸大其辭。
8.中公解析:本題答案選B。選項B的說法錯誤,高糖、高蛋白飲食并不是促進近視發(fā)生的直接原因。選項A和D的說法從文中開始部分和結尾部分可以得出,選項C在文中可以找到原文,而選項B錯在“直接原因”,文中并沒有這一說法,而且,根據常識,也可得出選項B的說法是不正確的,因此,本題答案選B。
9.中公解析:本題答案為B。文段首句即點明,“網絡民主”具有優(yōu)越性,但也具有有限性、破壞性。由此可知,“具有有限性、破壞性”的是網絡民主,而非傳統(tǒng)民主。B項混淆了談論對象,不符合文意。
10.中公解析:本題答案為C。A項屬無中生有,文段沒有提及國際市場上紅茶供應的問題,也就更不確定是否供過于求了。B項將“印度綠茶價格”與“國際綠茶均價”進行比較,而原文并沒有對這兩者進行比較,同屬無中生有。由最后一句可知,我國發(fā)展綠茶具有明顯優(yōu)勢,故C項正確。D項對應文中倒數第二句,由該句可知,只有印度、印尼、斯里蘭卡三個茶葉生產國在上世紀70年代開始“紅改綠”,且最后失敗,故D項錯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