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常檢查鎖骨中線和肩胛下角線上的肺下界。叩診音由清音區(qū)移向濁/實音區(qū)時為肺下界。
(1)正常肺下界:右鎖骨中線第6肋間、左右腋中線第8肋間、左右肩胛下角線第10肋間,體型瘦長者可下移一個肋間,體型肥胖者可上移一個肋間。左鎖骨中線上有心臟影響,不檢查肺下界。
(2)肺下界檢查異常:肺下界上移見于肺不張、胸腔積液、膈肌癱瘓、肝臟腫大等。單側(cè)肺下界下移常見于氣胸,雙側(cè)下移常見于阻塞性肺氣腫。
(3)肺底移動度:先于平靜呼吸時叩出肺下界,然后囑患者深吸氣后屏氣,同時向下叩診,清音轉(zhuǎn)為濁音作一標記?;謴?fù)平靜呼吸,然后再深呼氣后屏氣,自上向下叩至濁音,標記。兩標記之間的距離即為肺下界移動度。正常為6~8cm.肺下界移動度減小見于多種肺實質(zhì)和肺間質(zhì)疾病,以及胸腔積液和胸膜粘連等。
(1)正常肺下界:右鎖骨中線第6肋間、左右腋中線第8肋間、左右肩胛下角線第10肋間,體型瘦長者可下移一個肋間,體型肥胖者可上移一個肋間。左鎖骨中線上有心臟影響,不檢查肺下界。
(2)肺下界檢查異常:肺下界上移見于肺不張、胸腔積液、膈肌癱瘓、肝臟腫大等。單側(cè)肺下界下移常見于氣胸,雙側(cè)下移常見于阻塞性肺氣腫。
(3)肺底移動度:先于平靜呼吸時叩出肺下界,然后囑患者深吸氣后屏氣,同時向下叩診,清音轉(zhuǎn)為濁音作一標記?;謴?fù)平靜呼吸,然后再深呼氣后屏氣,自上向下叩至濁音,標記。兩標記之間的距離即為肺下界移動度。正常為6~8cm.肺下界移動度減小見于多種肺實質(zhì)和肺間質(zhì)疾病,以及胸腔積液和胸膜粘連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