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以下簡答《憲法》第33條規(guī)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這里的“法律”一詞應作( )解釋。
A. 字面
B.限制
C.擴充
D. 邏輯
2.下列能構成法的淵源的是( )。
A. 判決書
B. 委任狀
C. 結婚證
D. 行政法規(guī)
3.法律條文與法律規(guī)范的關系是( )。
A. 形式與內容的關系
B.內容與形式的關系
C.本質與內容的關系
D.對立統(tǒng)一關系
4.我國法律對人的效力采用的原則是( )。
A. 屬地主義原則
B.屬人主義原則
C. 以屬地主義為主,兼屬人主義和保護主義的原則
D. 從舊兼從輕原則
5.下列屬于司法的是( )。
A.司法行政機關的行為
B. 人民法院的行為
C. 全國人大常委會的行為
D.國務院的行為
6.下列屬于法律事件的法律事實是( )。
A. 人的死亡
B.甲違章駕駛撞死一人
C.甲搶劫銀行
D.甲與乙簽訂借款合同
7.法律規(guī)定:“無勞動能力或生活困難的父母,有要求子女給付贍養(yǎng)費的權利”,這規(guī)定屬于( )。
A. 義務性規(guī)范
B.授權性規(guī)范
C.強制性規(guī)范
D. 禁止性規(guī)范
8.下列屬于封建主義法律的是( )。
A.《漢謨拉比法典》
B.《法國民法典》
C.《元典章》
D.《十二銅表法》
9.下列罪名中違背基本法理的是( )。
A. 危害國家安全罪
B.盜竊罪
C.腹誹罪
D. 殺人罪
10.“法治應包括兩重意義,已成立的法律獲得普通的服從,而大家所服從的法律又應該本身是制訂得良好的法律”,這一論述的提出者是古希臘的學者( )。
A. 柏拉圖
B.亞里士多德
C.蘇格拉底
D. 龐德
參考答案:1-5CDACB 6-10ABCCC
A. 字面
B.限制
C.擴充
D. 邏輯
2.下列能構成法的淵源的是( )。
A. 判決書
B. 委任狀
C. 結婚證
D. 行政法規(guī)
3.法律條文與法律規(guī)范的關系是( )。
A. 形式與內容的關系
B.內容與形式的關系
C.本質與內容的關系
D.對立統(tǒng)一關系
4.我國法律對人的效力采用的原則是( )。
A. 屬地主義原則
B.屬人主義原則
C. 以屬地主義為主,兼屬人主義和保護主義的原則
D. 從舊兼從輕原則
5.下列屬于司法的是( )。
A.司法行政機關的行為
B. 人民法院的行為
C. 全國人大常委會的行為
D.國務院的行為
6.下列屬于法律事件的法律事實是( )。
A. 人的死亡
B.甲違章駕駛撞死一人
C.甲搶劫銀行
D.甲與乙簽訂借款合同
7.法律規(guī)定:“無勞動能力或生活困難的父母,有要求子女給付贍養(yǎng)費的權利”,這規(guī)定屬于( )。
A. 義務性規(guī)范
B.授權性規(guī)范
C.強制性規(guī)范
D. 禁止性規(guī)范
8.下列屬于封建主義法律的是( )。
A.《漢謨拉比法典》
B.《法國民法典》
C.《元典章》
D.《十二銅表法》
9.下列罪名中違背基本法理的是( )。
A. 危害國家安全罪
B.盜竊罪
C.腹誹罪
D. 殺人罪
10.“法治應包括兩重意義,已成立的法律獲得普通的服從,而大家所服從的法律又應該本身是制訂得良好的法律”,這一論述的提出者是古希臘的學者( )。
A. 柏拉圖
B.亞里士多德
C.蘇格拉底
D. 龐德
參考答案:1-5CDACB 6-10ABC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