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城市水電管理服務中心公開招聘人員公告

字號:


    為加強我市水務系統(tǒng)干部隊伍建設,根據《廣東省事業(yè)單位公開招聘人員辦法》(省政府令第139號)相關要求,增城市水務局下屬水電管理服務中心向社會公開招聘人員11名,現(xiàn)將有關事項公告如下:
    一、招聘單位情況簡介
    增城市水務局下屬水電管理服務中心(原小水電公司)于1983年1月成立,是副局級事業(yè)單位,經費自籌。主要負責大封門水庫、七星墩水庫、白水寨水庫、正果攔河壩、初溪攔河壩及防洪、搶險、灌溉、發(fā)電工程管理。
    二、招聘職位、對象和條件
    計劃招聘11人,具體招聘職位和條件要求見附件。
    三、招聘程序
    (一)報名。
    1、報名方式:現(xiàn)場報名。
    2、報名時間:2012年5月7—9日(辦公時間)
    3、報名地點:增城市荔城街園圃路4號,增城市水務局辦公室。
    4、報名要求:
    (1)每名報考者限報考一個職位,如招考職位報名人數不足1:3的比例,招聘1人的職位不予開考,招聘2人以上的職位相應調整招聘人數。
    (2)報考者需提供本人身份證、戶口簿、畢業(yè)證、學位證、就業(yè)推薦表(應屆畢業(yè)生)、計生證或未婚證等證件材料原件及復印件,近期免冠一寸彩照3張;非本市戶籍已婚人員還需提供配偶的身份證、戶口簿、結婚證、畢業(yè)證、學位證、計生證等證件原件及復印件(原件審核后退回)。
    (3)報考者本人要到達報名地點進行報名,填寫《增城市事業(yè)單位公開招聘人員報名表》1份。
    (4)國有企事業(yè)單位在職人員報考,需提供所在單位同意報考證明。
    報考者提供材料必須真實有效,提供虛假材料的,一經查實,取消報考資格。資格審查合格的報考者,領取準考證時間另行電話通知。
    (二)考試。
    招聘考試總成績?yōu)?00分,分筆試和面試兩部分組成,筆試、面試分別按60%、40%計入總成績。筆試和面試的試題均委托具有國家考試資質機構命制。
    1、筆試: 采取閉卷考試方式進行。
    (1)筆試時間:2012年5月15日上午9:00一11:00。
    (2)筆試地點:增城市成人教育培訓中心(增城市荔城街僑中路3號)。
    (3)筆試內容:行政職業(yè)能力測試。
    筆試成績于筆試結束后10個工作日內在廣州增城人事網(www.zcperson.gov.cn)公布,成績從高分到低分排序,按招聘職位人數1:3的比例進入面試。進入面試人員名單在廣州增城人事網公布,領取面試通知書時間另行電話通知。
    2.面試: 采取結構化面試方式進行。
    (1)面試時間:2012年5月25日(具體時間見面試通知書)。
    (2)面試地點:增城市荔城街園圃路4號,增城市水務局9樓會議室。
    (3)面試內容:主要對應考者的職業(yè)素質、綜合分析能力、應變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儀表舉止等方面進行綜合評價。
    面試成績計算到小數點后二位,面試成績現(xiàn)場公布。
    考試總成績60分為合格線,總成績不合格者不予聘用。
    (三)體檢。
    按考試總成績高分到低分順序及招聘職位1∶1的比例確定參加體檢人員名單,體檢項目和標準按照《廣東省事業(yè)單位公開招聘人員體檢實施細則(試行)》(粵人社發(fā)[2010]382號)的要求到指定的醫(yī)院進行體檢。體檢不合格的可依次遞補人選。
    (四)考察。
    體檢合格人選由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會同市水務局根據《廣東省事業(yè)單位公開招聘人員考察工作實施細則(試行)》(粵人社發(fā)[2010]276號)的要求進行考察,未能通過考察的不予聘用。因考察不合格出現(xiàn)招聘職位缺額的,可依次遞補人選。
    (五)公示和聘用。
    筆試、面試、體檢和考察后確定擬聘人選,在廣州增城人事網公示7個工作日。經公示無異議的,報市政府審批后,按照有關規(guī)定辦理相關手續(xù)并簽訂聘用合同。
    四、其他需要說明的事項:
    (一)本公告由增城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增城市水務局負責解釋。
    (二)本公告未提及且《廣東省事業(yè)單位公開招聘人員辦法》(省政府令第139號)已有明確規(guī)定的事項,從其規(guī)定執(zhí)行。
    咨詢部門:增城市水務局辦公室 電話:020-82612103
    監(jiān)督部門:增城市水務局紀委 電話:020-82639601
    增城市人社局紀委 電話:020-82752102
    附件:2012年增城市水電管理服務中心公開招聘人員職位表
    增城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
     增 城 市 水 務 局
     二〇一二年四月十六日
    http://www.xintang.gov.cn/Item/6155.asp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