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州惠濟區(qū)教育理論基礎知識考前押題試卷11

字號:

一、單項選擇題 (每小題1分,共20分) 
    1. ( )強調“廢除教師中心,一切以學生為中心”。
    A.認知結構主義學習理論 B.有意義接受學習理論
    C.建構主義學習理論 D.人本主義學習理論 
    2. 掌握學習理論認為,學生能力上的差異并不能決定他們能否成功掌握教學內(nèi)容,而是在于他
    們( )。
    A.學習積極性 B.學習自覺性 C.要花多少時間 D.智力水平 
    3. 根據(jù)學習動機的社會意義,可以把學習動機分為( ) 。
    A.交往動機與榮譽動機 B.工作動機與提高動機
    C.高尚動機與低級動機 D.社會動機與個人動機 
    4. 文化傳承的主要手段是( )。
    A.生物遺傳 B.選擇經(jīng)驗 C.社會實踐 D.教育
    5. 根據(jù)課外活動的機能可將課外活動分為接受性活動、創(chuàng)造性活動和( )。
    A.探究性活動 B.發(fā)現(xiàn)性活動 C.訓練性活動 D.社會性活動
    6. 以下問題屬于無結構問題的是( )。
    A.數(shù)學應用題[DW2]B.怎樣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
    C.《背影》的作者是誰[DW2]D.英語作文 
    7. 為了避免重復勞動,提高科學研究的效益,必要的工作是( )。
    A.選定課題 B.課題論證 C.文獻檢索 D.歷史分析 
    〖HJ115x〗8. 多媒體組合教學就是( )。
    A.〖ZK(#〗在一堂課中使用了不止一種媒體
    B.傳統(tǒng)與現(xiàn)代教學媒體有機結合,構成優(yōu)化的教學媒體群共同參與課堂教學過程,達到教學過程優(yōu)化的目的
    C.多種媒體同時對同一情景展示的課堂教學
    D.必須是視聽結合才行 
    9. 客觀測驗的主要優(yōu)點是( )。
    A.能測量學生掌握知識的廣度
    B.出題簡單和方便
    C.能測量學生的分析綜合、組織等能力
    D.可以避免學生作弊 
    10. 毛澤東提出的新中國第一個教育方針是在( )。
    A.1957年
    B.1958年
    C.1966年
    D.1964年 
    11. 有些課題包含高度結構性的知識和技能(如數(shù)學、物理、化學、語法等),如果教學目標是要求學生
    盡快掌握這種知識和技能,則宜于采用( )。
    A.以教師為中心的講授策略B.師生互動策略
    C.以學生為中心的發(fā)現(xiàn)學習D.合作學習策略 
    12. 教育行政復議的申訴對象是( )。
    A.做出該行為的教育行政機關
    B.做出該行為的教育行政機關所屬的本級人民政府
    C.做出該行為的教育行政機關所屬的本級人民代表大會
    D.做出該行為的教育行政機關所屬的本級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 
    13. 教育法律救濟的根本目的是( )。
    A.避免損害[DW2]
    B.避免糾紛
    C.獲得賠償[DW2]
    D.補救受害者的合法權益 
    14. 魯迅曾說:“人有人性,狼有狼性。我希望中國人多一點狼性,少一點人性?!庇矛F(xiàn)代教育改革新理
    念的眼光來看,魯迅實際上是在提倡( )。
    A.個性教育 B.情感與價值觀教育
    C.關愛自然D.教育民主 
    15. 在“對話—互動”式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和學生的關系是( )。
    A.教師是主體,學生是客體 B.學生是主體,教師是客體
    C.教師與學生都是客體 D.教師與學生都是主體 
    16. 依法治教的重點是( )。
    A.教育法學教育和研究
    B.教育法律的遵守 
    C. 各個教育部門按照法定的權利和義務要求來治理教育,依法指揮、組織、管理、實施、監(jiān)督、參與教育活動
    D.教育立法 
    17. 教學評價的評價標準不帶隨意性,評價方法不帶偶然性,評價態(tài)度不帶主觀性,這就是要求教學評價具有( )。
    A.科學性 B.指導性 C.整體性 D.客觀性 
    18. 心理輔導的目標有兩個:一是( ),二是尋求發(fā)展。
    A.行為矯正  B.學會適應 C.克服障礙  D.學會調適 
    19. 俗話說,“滿招損,謙受益”“虛心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后”,教師在團隊合作中,好首先做
    到( )。
    A.嚴以律己,以誠待人B.謙虛為懷,戒驕戒躁
    C.相互幫助,通力合作D.凡事不要先出頭 
    20. 荀子說:“師術有四,而博習不與焉。尊嚴而憚,可以為師;耆艾而信,可以為師;誦說而不陵不犯,可以為師;知微而論,可以為師。”下列觀點沒有體現(xiàn)荀子的教師職業(yè)素養(yǎng)基本要求的是( )。
    A.品德為師 B.經(jīng)驗為師 C.專業(yè)為師 D.身正為師 
    二、多項選擇題 (每小題1分,共10分)
    1. 教育對人類地位的提升的作用表現(xiàn)在( )。
    A.幫助人發(fā)現(xiàn)自身價值 B.發(fā)掘人的潛力
    C.發(fā)揮人的力量 D.發(fā)展人的個性
    E.使人的身心得到和諧、充分的發(fā)展 
    2. 師生關系的內(nèi)容包括( )。
    A.在知識內(nèi)容的教學上結成授受關系
    B.在人格上是平等的關系
    C.管理和被管理的關系
    D.在社會道德上是互相促進的關系
    E.服從與被服從的關系 
    3. 在學業(yè)成績考查中,試題類型有( )。
    A.簡答式試題 B.陳述式試題 C.是非題
    D.多項選擇題 E.組配式試題
    4. 我國新時期的德育特點有( )。
    A.開放性 B.全民性 C.民主性
    D.變革性 E.社會主義方向性
    5. 我國社區(qū)教育的主要類型是( )。
    A.以學校為主體的社區(qū)教育
    B.以教師為主體的社區(qū)教育
    C.以學生為主體的社區(qū)教育[DW2]
    D.以社區(qū)為中心的社區(qū)教育
    E.以家庭為主體的社區(qū)教育 
    6. 好的教育研究課題必須具有( )價值。
    A.理論 B.實踐 C.內(nèi)部 D.外部 E.個人 
    7. 校本研究中的行動必須具有以下哪些特征?( )
    A.教育性 B.社會性 C.可操作性
    D.驗證性 E.探索性 
    8. 教師職業(yè)道德評價的原則包括( )。
    A.方向性原則 B.客觀性原則 C.科學性原則
    D.教育性原則 E.民主性原則 
    9. 加德納的多元智力理論提到的智力有( )。
    A.語文智力 B.數(shù)學智力 C.社交智力
    D.自知智力 E.空間智力
    10. 影響反饋效果的因素有( )。
    A.反饋的方式 B.反饋的內(nèi)容 C.反饋的對象
    D.反饋的頻率 E.反饋的數(shù)量 
    三、填空題 (每空1分,共18分)
    1.小學教育目的具有 作用、 作用和 作用。
    2. 中小學常用的信息化教學合作模式主要類型有伙伴式、角色扮演式、 、 。 
    3. 面對幾種可能解答的問題情境,某生傾向于深思熟慮,錯誤較少,他的認知方式屬于 。 
    4.11、12歲到14、15這個年齡階段屬于心理發(fā)展階段的 。
    5.自我體驗是指個體對自己的 ,如自尊、自愛、自豪、自卑及自暴自棄等。
    6.建構主義認為,教學不是知識的 ,而是知識的 和 。
    7.民辦學校同教育行政部門之間沒有隸屬關系,民辦學校中的教師申訴適用 。
    8. 是教育心理學中重要、核心、發(fā)達的研究領域。
    9.課堂紀律可以是 促成的,也可以是 促成的,還可以是 或 促成的。
    10.教師在對學生座位安排時應遵循如下基本原則:服務于教學,減少干擾。
    四、簡答題 (每小題5分,共15分) 
    1.簡述教師在實施獎勵的過程中應注意的問題。
    2.什么是復述策略?試闡述常用的復述策略。
    3.信息化教學設計的基本原則有哪些?
    五、案例分析題 (第1小題8分,第2小題9分,共17分) 
    1. 相關調查顯示,大部分的小學生都喜歡教師始終面帶笑
    容。這種情緒時時感染著小學生,使小學生在平時的生活和學習中心情放松,產(chǎn)生對教師的親近感與信
    任感。
    結合材料,試分析如何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
    
    2. 小學某班,有一伙小搗蛋,愛玩足球。為了玩球和看球賽,常影響學習,有時還遲到、曠課,甚至幾次
    為了搶球和爭奪場地,與別班同學發(fā)生沖突。針對這一問題,班主任組織這些小搗蛋成立了一個球
    隊,選了隊長,并制訂了隊規(guī)。此后,每天組織練球,在活動中練出了紀律、團結、意志和自我控制
    能力。
    請用德育原則分析這一案例。 
    六、作文 (20分) 
    “多一把尺子,就多一個好學生”,以此為話題,寫一篇議論文或記敘文。
    要求: 1.自擬題目;
    2.不少于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