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jié)的由來小學生作文300字

字號:

以下是為大家整理的《春節(jié)的由來小學生作文300字》的文章,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他的名字叫貝貝。
    它的毛柔軟得像一團白緞子,又細又密,身上就像穿著雪白的皮襖,在燦爛的陽光照射下,像一堆閃閃發(fā)光的白棉團,美麗極了!那圓滾滾的尾巴躲在絨毛里,不仔細地看,還不容易發(fā)現(xiàn).它的腦袋很小,兩只長長的耳朵像兩把大扇子插在頭上,只要有一點動靜,那對耳朵就會不停地前后擺動。它的眼睛特別漂亮,小玻璃球那么大,紅光閃閃,就像鑲嵌在白玉里的紅寶石;它還有一張惹人喜愛的三瓣嘴,上面兩瓣,下面一瓣。嘴里長著兩顆大門牙,咬起東西來可厲害了;嘴的兩側(cè)還有幾根細細的胡須,它總是把那兩只長長的耳朵豎得直直的,顯得十分神氣。
    它的前腿短小,后腿長而有力,時常彎曲著,走起路來蹦蹦跳跳的,蹲在地上一動不動的時候,像棉花糖,又像雪球。我給小白兔做了個家,把小白兔放進去,它左蹦右跳,仿佛比吃了蜜還甜。小白兔愛吃白菜、蘿卜,每當我向它們投青草時,它總是樂得手舞足蹈,貪婪地吃著,還發(fā)出"嘖、嘖、嘖"的叫聲,仿佛在對我說:"謝謝你,這嫩草可真香呀!"吃完青草,它們就美滋滋地躺下,安詳?shù)亻]上眼睛。
    我愛你--小白兔,你是那樣充滿生氣,天真可愛!你給我童年帶來了無盡的快樂和遐想!
    我的媽媽
    我的的媽媽今年三十四歲了,看起來還不老。瓜子臉上有一雙水汪汪的大眼睛,高高的個子,身材不胖也不瘦。
    媽媽很愛我更重視我的學習。前段時間蓋倫英語老師告訴我們有一個全國英語比賽,希望我們能積極參加,展示一下自己。我報名參加了英語歌曲比賽。大那以后,媽媽開始上網(wǎng)找歌曲,鎖定歌曲后媽媽先自己學唱,每天哼哼呀呀的,唱會了以后開始教我。媽媽給我選的歌曲是《揮著翅膀的女孩》的英文版。那時候又正處在期末復習階段,馬上要考試了,媽媽在不耽誤我復習的情況下每天抽出一個小時的時間幫我練習唱歌,糾正我的發(fā)音。工夫不付有心人,我順利地通過了體育場分校的初賽,錦州市的復賽,進入了遼中賽區(qū)的決賽,如果遼中賽區(qū)能夠取上就能進入全國總決賽了,那是我盼望以久的。
    媽媽非常孝敬父母。有,奶奶生病了,輕微腦血栓住進了醫(yī)院。這可把媽媽急壞了,她每天在醫(yī)院護理奶奶,給她洗臉、幫助她練習走路,忙里忙外的。奶奶出院以后回到家,媽媽又承擔起家務,洗衣服、做飯、拖地…每到年節(jié)的時候媽媽都不會忘記給爺爺奶奶買些禮物。我要以媽媽為榜樣,也做個孝敬父母的好孩子。
    每到夏天,媽媽總說自己很胖,每天只吃兩頓飯,你知道她為什么這樣做?因為她想減肥,穿時尚的衣服,讓自己變得更漂亮。
    這就是我的媽媽,有的時候溫柔,有的時候嚴厲,有的時候可愛,我愛我的漂亮媽媽!
    窗外的世界
    窗,一個多么引以為常的事物。而有人,只用它來透氣。試問,有誰曾認認真真地思考過它的奇妙?
    一扇小小的窗,當你向遠處看時,可能是白茫茫一片,可能是高樓大廈,可能是萬紫千紅的花園,可能是綠油油的草地,可能是汪洋大海,可能是田園人家,可能是一群飛向藍天的鴿子,可能是大雨過后,閃在天邊的彩虹.
    一扇小小的窗,當你向進處看時,可能是對面的居民樓,可能是小溪流水,可能是綠樹成蔭,可能是一座古老又略帶一絲韻味的木橋,可能是正在玩耍的孩子,可能是正在聊天的老人,可能是正沖你打招呼鄰居,可能是人來人往的大街.
    一扇小小的窗,能看到真與假,能看到善與惡,能看到美與丑.
    我經(jīng)常坐在窗邊,看外面的世界,有人說,我是一只井底之蛙,在坐井觀天,而我卻認為,從哪一扇還沒有井口大小的窗中,能看到一個與眾不同的世界!
    蜻蜓,300字作文
    蜻蜓的頭圓圓的,上面長著兩個又大又圓又黑又亮的眼睛,美麗極了,胸部長著兩對翅,翅是透明的淺黃色,
    今天,我從客廳的窗戶向外看,發(fā)現(xiàn)外面有許多蜻蜓,有幾只停在我眼前的電線上。長這么大,我還從來沒有仔細的看過蜻蜓呢,原來蜻蜓竟這么美麗!它身體一節(jié)一節(jié)的,像竹子圓圓的,很漂亮。
    媽媽告訴我,蜻蜓是節(jié)肢動物,身體分頭、胸、腹三部分.。于是我仔細觀察起一只蜻蜓:蜻蜓的頭圓圓的,上面長著兩個又大又圓又黑又亮的眼睛,美麗極了,胸部長著兩對翅,翅是透明的淺黃色,上面的一對是從窄到寬較長,下面的一對是從寬到窄較短;在胸部還長著三對足,細細的,也分著節(jié);它的腹部細長,背面橘黃色,腹面黑色,你看,它像一架小飛機,正用那細細的足站在電線上呢!
    看著那一只只飛翔著的或停在電線上的蜻蜓,我入迷了。突然,不知為什么,它們成群結(jié)隊的飛走了。
    親愛的爸爸
    他長著國字臉,有一雙炯炯有神的大眼睛,一個高高的鼻梁,魁梧的身材,帥極了。他就是我的好爸爸。
    爸爸有那魁梧的身材是因為他每天都運動,而游泳和打籃球是他的愛好,幾乎每天下午爸爸都要打籃球。記得在一個星期天的下午,我懷著興奮和喜悅跑到籃球場和爸爸打籃球,只見爸爸左右手都能帶球,有時籃球還在他的腳邊胯下穿過,而且每次投籃都能入籃,令我刮目相看。我很累了也依依不舍地離開了籃球場。每年夏天,爸爸一有空就帶我去游泳。爸爸手把手的教我游泳的每一個動作,爸爸在水里像魚兒上下竄動,還能游各種各樣的泳姿,我相信經(jīng)過我的刻苦練習,我也能夠達到爸爸的水平。
    爸爸每天晚上都很細心地輔導我的功課。我每次作業(yè)都會全對,受到老師的表揚,也有爸爸的一份功勞。在做作業(yè)的時候,我會專心致志,老師表揚我的時候,我心里樂滋滋的,因為我曾記著爸爸的一句話:有付出才有收獲。爸爸在家里也表揚過我。
    我的爸爸非常關(guān)心我,我永遠都忘不了爸爸送給我的那一句話。長大后我會報答爸爸對我的關(guān)愛
    陽臺,小學生300字作文
    早上,我背著書包,站在熟悉的院子里,習慣的轉(zhuǎn)過身,去仰望陽臺。今天的陽臺上,空空如也,少了一絲微笑,少了一縷慈愛的目光。哦,今天媽媽病了。
    小時候,媽媽早上去上班,我就急急忙忙的拿著小凳子,跑到陽臺,踩著小凳子,踮著腳,看著媽媽離去的身影,不由的叫起:"媽媽再見!媽媽早點回來!"望著媽媽遠去的背影,我看了很久很久…媽媽快下班了,我又拿著小凳子到陽臺上,向媽媽回家的方向張望。我遠遠看見媽媽回來了,我歡呼,雀躍,拍著小手,叫到:"媽媽回來了!媽媽回來了!"我沖到門口,急忙忙的去開門,一蹦一跳的跑下樓,去迎接媽媽。媽媽一把把我摟在懷里。
    歲月如梭,我慢慢的長大,背上了書包。陽臺上的人換成了媽媽,每天她靜靜的站在陽臺上,目送我上學的步伐。她的微笑久久的掛在臉龐,她的目光緊緊的盯著我的背影。在她慈祥的目光里,我讀懂了她對我的愛,也讀懂了她對我的期望,她期望我認真學習,天天向上。每當我學習上遇到困難,每當我想偷懶玩耍時,媽媽的目光給我增添了向上的勇氣和力量。
    今天,媽媽病了,陽臺上沒了熟悉的身影,我還是習慣的回過頭仰望,對陽臺揮揮手,心里默默的想著:媽媽再見,媽媽祝您的病早點好,我想早點在陽臺上見到您的微笑,早點見到媽媽熟悉的身影。
    小小的陽臺充滿了愛,充滿了關(guān)懷,小小的陽臺講著我和媽媽的故事
    小學生作文,春節(jié)的由來
    春節(jié)的由來與傳說:
    春節(jié)和年的概念,初的含意來自農(nóng)業(yè),古時人們把谷的生長周期稱為"年",《說文。禾部》:"年,谷熟也:。在夏商時代產(chǎn)生了夏歷,以月亮圓缺的周期為月,一年劃分為十二個月,每月以不見月亮的那天為朔,正月朔日的子時稱為歲首,即一年的開始,也叫年,年的名稱是從周朝開始的,至了西漢才正式固定下來,一直延續(xù)到今天。但古時的正月初一被稱為"元旦",直到中國近代辛亥革命勝利后,南京臨時政府為了順應農(nóng)時和便于統(tǒng)計,規(guī)定在民間使用夏歷,在政府機關(guān)、廠礦、學校和團體中實行公歷,以公歷的元月一日為元旦,農(nóng)歷的正月初一稱春節(jié)。
    1949年9月27日,新中國成立,在中國人民政治協(xié)商會議第xx屆全體會議上,通過了使用世界上通用的公歷紀元,把公歷的元月一日定為元旦,俗稱陽歷年;農(nóng)歷正月初一通常都在立春前后,因而把農(nóng)歷正月初一定為"春節(jié)",俗稱陰歷年。
    傳統(tǒng)意義上的春節(jié)是指從臘月初八的臘祭或臘月二十三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為高潮。在春節(jié)這一傳統(tǒng)節(jié)日期間,我國的漢族和大多數(shù)少數(shù)民族都有要舉行各種慶?;顒樱@些活動大多以祭祀神佛、祭奠祖先、除舊布新、迎禧接福、祈求豐年為主要內(nèi)容?;顒有问截S富多彩,帶有濃郁的民族特色。
    春節(jié)傳說之一:熬年守歲
    守歲,就是在舊年的后一天夜里不睡覺,熬夜迎接新一年的到來的習俗,也叫除夕守歲,俗名"熬年"。探究這個習俗的來歷,在民間流傳著一個有趣的故事:
    太古時期,有一種兇猛的怪獸,散居在深山密林中,人們管它們叫"年"。它的形貌猙獰,生性兇殘,專食飛禽走獸、鱗介蟲豸,一天換一種口味,從磕頭蟲一直吃到大活人,讓人談"年"色變。后來,人們慢慢掌握了"年"的活動規(guī)律,它是每隔三百六十五天竄到人群聚居的地方嘗口鮮,而且出沒的時間都是在天黑以后,等到雞鳴破曉,它們便返回山林中去了。
    算準了"年"肆虐的日期,百姓們便把這可怕的一夜視為關(guān)口來煞,稱作"年關(guān)",并且想出了一整套過年關(guān)的辦法:每到這一天晚上,每家每戶都提前做好晚飯,熄火凈灶,再把雞圈牛欄全部拴牢,把宅院的前后門都封住,躲在屋里吃"年夜飯",由于這頓晚餐具有兇吉未卜的意味,所以置辦得很豐盛,除了要全家老小圍在一起用餐表示和睦團圓外,還須在吃飯前先供祭祖先,祈求祖先的神靈保佑,平安地度過這一夜,吃過晚飯后,誰都不敢睡覺,擠坐在一起閑聊壯膽。就逐漸形成了除夕熬年守歲的習慣。
    守歲習俗興起于南北朝,梁朝的不少文人都有守歲的詩文。"一夜連雙歲,五更分二年。"人們點起蠟燭或油燈,通宵守夜,象征著把一切邪瘟病疫照跑驅(qū)走,期待著新的一年吉祥如意。這種風俗被人們流傳至今。
    春節(jié)傳說之二:萬年創(chuàng)建歷法說
    相傳,在古時候,有個名叫萬年的青年,看到當時節(jié)令很亂,就有了想把節(jié)令定準的打算。但是苦于找不到計算時間的方法,一天,他上山砍柴累了,坐在樹陰下休息,樹影的移動啟發(fā)了他,他設(shè)計了一個測日影計天時的晷儀,測定一天的時間,后來,山崖上的滴泉啟發(fā)了他的靈感,他又動手做了一個五層漏壺,來計算時間。天長日久,他發(fā)現(xiàn)每隔三百六十多天,四季就輪回,天時的長短就重復一遍。
    當時的國君叫祖乙,也常為天氣風云的不測感到苦惱。萬年知道后,就帶著日晷和漏壺去見皇上,對祖乙講清了日月運行的道理。祖乙聽后龍顏大悅,感到有道理。于是把萬年留下,在天壇前修建日月閣,筑起日晷臺和漏壺亭。并希望能測準日月規(guī)律,推算出準確的晨夕時間,創(chuàng)建歷法,為天下的黎民百姓造福。
    有,祖乙去了解萬年測試歷法的進展情況。當他登上日月壇時,看見天壇邊的石壁上刻著一首詩:
    日出日落三百六,周而復始從頭來。
    草木枯榮分四時,一歲月有十二圓。
    知道萬年創(chuàng)建歷法已成,親自登上日月閣看望萬年。萬年指著天象,對祖乙說:"現(xiàn)在正是十二個月滿,舊歲已完,新春復始,祈請國君定個節(jié)吧"。祖乙說:"春為歲首,就叫春節(jié)吧"。據(jù)說這就是春節(jié)的來歷。冬去春來,年復一年,萬年經(jīng)過長期觀察,精心推算,制定出了準確的太陽歷,當他把太陽歷呈奉給繼任的國君時,已是滿面銀須。國君深為感動,為紀念萬年的功績,便將太陽歷命名為"萬年歷",封萬年為日月壽星。以后,人們在過年時掛上壽星圖,據(jù)說就是為了紀念德高望重的萬年。
    春節(jié)傳說之三:貼春聯(lián)和門神
    據(jù)說貼春聯(lián)的習俗,大約始于一千多年前的后蜀時期,這是有史為證的。此外根據(jù)《玉燭寶典》,《燕京歲時記》等著作記載,春聯(lián)的原始形式就是人們所說的"桃符"。
    在中國古代神話中,相傳有一個鬼域的世界,當中有座山,山上有一棵覆蓋三千里的大桃樹,樹梢上有一只金雞。每當清晨金雞長鳴的時候,夜晚出去游蕩的鬼魂必趕回鬼域。鬼域的大門坐落在桃樹的東北,門邊站著兩個神人,名叫神荼、郁壘。如果鬼魂在夜間干了傷天害理的事情,神荼、郁壘就會立即發(fā)現(xiàn)并將它捉住,用芒葦做的繩子把它捆起來,送去喂虎。因而天下的鬼都畏懼神荼、郁壘。于是民間就用桃木刻成他們的模樣,放在自家門口,以避邪防害。后來,人們干脆在桃木板上刻上神荼、郁壘的名字,認為這樣做同樣可以鎮(zhèn)邪去惡。這種桃木板后來就被叫做"桃符"。
    到了宋代,人們便開始在桃木板上寫對聯(lián),一則不失桃木鎮(zhèn)邪的意義,二則表達自己美好心愿,三則裝飾門戶,以求美觀。又在象征喜氣吉祥的紅紙上寫對聯(lián),新春之際貼在門窗兩邊,用以表達人們祈求來年福運的美好心愿。
    為了祈求一家的福壽康寧,一些地方的人們還保留著貼門神的習慣。據(jù)說,大門上貼上兩位門神,一切妖魔鬼怪都會望而生畏。在民間,門神是正氣和武力的象征,古人認為,相貌出奇的人往往具有神奇的稟性和不凡的本領(lǐng)。他們心地正直善良,捉鬼擒魔是他們的天性和責任,人們所仰慕的捉鬼天師鐘馗,即是此種奇形怪相。所以民間的門神永遠都怒目圓睜,相貌猙獰,手里拿著各種傳統(tǒng)的武器,隨時準備同敢于上門來的鬼魅戰(zhàn)斗。由于我國民居的大門,通常都是兩扇對開,所以門神總是成雙成對。
    唐朝以后,除了以往的神荼、郁壘二將以外,人們又把秦叔寶和尉遲恭兩位唐代武將當作門神。相傳,唐太宗生病,聽見門外鬼魅呼號,徹夜不得安寧。于是他讓這兩位將軍手持武器立于門旁鎮(zhèn)守,第二天夜里就再也沒有鬼魅搔擾了。其后,唐太宗讓人把這兩位將軍的形象畫下來貼在門上,這一習俗開始在民間廣為流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