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試題內容多元化,貼近生活是方向。
高考作文命題范圍定位在培養(yǎng)高尚道德情操、健康心理素質,關注現(xiàn)實生活,倡導科學思維方法,注重個人品德修養(yǎng),追求崇高思想境界,倡導人文關懷等方面內容。按照“不陳舊、不怪誕、穩(wěn)中求變、變中求穩(wěn)”的命題規(guī)律,2010年高考作文的命題范圍,會側重以下幾個方面:①人格精神(愛心、自信、自強、追求、奉獻、堅強、誠實)②情感關懷(親情、友情)③傳統(tǒng)道德(尊老愛幼、互幫互助、知恩圖報)④科學思維(辯證、發(fā)展、創(chuàng)新)⑤人生態(tài)度(人生觀、價值觀)⑥ 人際關系(和諧平等、交流互助)⑦教育成長(文明、律己、尊重、執(zhí)著、興趣、習慣、方法)⑧敬畏自然(保護環(huán)境、萬物和諧)
2.命題形式多樣化,材料作文成新寵。
高考作文命題中“話題作文”一花獨秀的局面已經被全面打破,取而代之的是萬紫千紅、百花爭艷。命題作文(2009年山東卷、江蘇卷、四川卷,2008年湖北卷、湖北卷)、新材料作文(2009年全國Ⅰ卷、全國Ⅱ卷,上海卷、遼寧卷、安徽卷;2008年全國1鄭、北京卷)、話題作文(2009年天津卷、廣東卷,2008年四川、浙江卷)、看圖作文(2007年全國1卷)都會在未來的高考作文試題中占有一席之地。
在形式選擇方面,兩種趨向要在備考中引起注意:一是新材料作文占主導地位。2010年高考作文備考必須重視新材料作文的訓練,特別是立意、擬題、思路的訓練。訓練材料也要創(chuàng)新,要多樣化,如新聞材料、故事材料、圖畫材料、警句材料、表格材料等。二是2009年出現(xiàn)了一種新題型——半命題作文(湖北卷的“站在 門口”,福建卷“這也是一種 ”)。要研究這種作文拓展思路、選取材料的方法。
3.試題面目新穎化,融合創(chuàng)新成趨勢。
試題面目的新穎化,主要表現(xiàn)在話題作文、材料作文、命題作文等命題形式的融合與創(chuàng)新。如傳統(tǒng)的命題作文,多是給一個題目,而今天的命題作文,則可以先引入一段材料,或注釋性的話,然后點明標題。
如,2009年高考江蘇卷作文題:
時尚表現(xiàn)為語言、服裝、文藝等新奇事物在一定時期內的摩仿與流傳。各種時尚層出不窮。其間好與壞,雅與俗,美與丑,各種觀點交錯雜陳。創(chuàng)新與摩仿永不停息地互動。有的如過眼云煙,有的能積淀為經典。
“人們追逐時尚,不是因為它適合自己的氣質,而只是因為大家都是如此?!?請以“品味時尚”為題目,寫一篇文章。
要求:①自選角度,自行立意。②除詩歌外,文體不限。③不少于800字。
這則命題作文的提示語,從時尚的形式、性質、發(fā)展、結局,以及人們對時尚的態(tài)度等角度,進行有益的提示,對考生打開思路很有幫助。
再如,2008年高考重慶卷作文題,先引述《現(xiàn)代漢語詞典》對“自然”的四種解釋:1.自然界;2.自幼發(fā)展,不經人力干預;3.不勉強,不局促,不呆板。之后,要求以“在自然中生活”為題目寫一篇文章。
這不但在命題形式上創(chuàng)新,而且在理念上體現(xiàn)人文關懷。2010年高考作文則可能會有看圖作文、兩題任選、半命題作文、小作文等新穎形式。
4.命題導向明晰化,人文關懷成主流。
高考作文命題的一個重要原則是“有利于中學教學”,這決定了的高考作文命題的導向作用,而這種導向性在2010年高考作文中將更加明晰。
① 倡導人文關懷。
2009年高考作文試題涉及因材施教、發(fā)揚善念、關心少年等內容。2008年六張試卷涉及汶川大地震,“捐款”“獻血”“義演”“關注”等人性化義舉赫然出現(xiàn)于高考作文材料;天津卷的“人之常情”,湖北卷的“舉手投足之間”,山東的“春來草自青”、廣東不要輕易說“不”(可聯(lián)想抗震救災中對生命的挽救與珍惜,只要有一線希望,我們就要盡百倍的努力)、海南卷的“放生活動”等,都體現(xiàn)了濃厚的人文精神。高考作文試題的人性化追求,與國家“以人為本”的大政方針和高中語文新課程標準的精神是一致的,因此,這種趨勢必將在2010年高考作文試題中繼續(xù)得到體現(xiàn)。
②倡導優(yōu)良人格精神。
青年時期是人格精神形成的重要階段,高考作文命題一向關注格精神,并通過作文命題,在青少年的靈魂里融入積極的人格內涵。2009年高考北京卷體現(xiàn)的“自信、堅強、樂觀”,海南卷體現(xiàn)的“善良、誠實”,2008年四川卷的“堅強”都是典型的人格精神。在2010年高考中,自強不息、堅韌不拔、求實創(chuàng)新、積極進取……等優(yōu)良的人格精神仍會受到高考作文命題者的青睞。
③倡導領悟思辨。
2010年高考作文在突出情感、想象的同時保持理性色彩:一是重視領悟性。如,2009年高考江蘇卷的“品味時尚”,2008年高考安徽卷要求以“帶著感動出發(fā)”為題寫作,體現(xiàn)了新課程標準“觀察、體驗、感悟”的精神。二是重視思辨。如,2009高考全國Ⅰ卷“兔子學游泳”作文材料和安徽卷“彎道超越”帶有明顯的思辨色彩;2008年高考江蘇卷高考要求以“好奇心”為話題寫作,而材料中明確提示學生注意它與“成功、失敗、質疑、平庸”之間的關系。此類思辯色彩濃厚的理性化試題在2010高考作文中仍會得到繼承。
④倡導聯(lián)想想象。
一是材料選取寓言故事,為考生續(xù)寫、新編故事預留想象空間,讓學生在“精騖八極,心游萬仞”的想象里完成高考作文。如,2009年全國Ⅰ卷“兔子學游泳” 材料,就有許多學生,根據(jù)試題提供的情景編寫與之相關的故事,或以小兔子的身份給“媽媽”寫信等。二是材料啟發(fā)考生聯(lián)想相關生活、故事等。
如,2009年高考重慶卷作文題:生活中有許多故事。你也許是故事的親歷者,也許是故事的聆聽者,也許是故事的評說者……故事讓你感動,故事給你啟迪,你在故事中思考,在故事中成長。請以“我與故事”為題作文。
要求:①立意自定;②除詩歌外,文體不限;③不少于800字;④不要套作,不得抄襲。
試題材料中的三個“也許”為考生提供了不同聯(lián)想角度、思考空間,考生沿著任何一種思路聯(lián)想。
都可以寫出一篇出色的文章。三是材料用比喻啟發(fā)聯(lián)想。材料是比喻型的,有利于調動考生聯(lián)想。寫在類作文題,要運能聯(lián)想思維,確解比喻義,確立抒情對象。如,2009年高考浙江卷作文材料“綠葉對根的情意”
由“綠葉與根”,考生聯(lián)想到“兒子與父母”“游子與故鄉(xiāng)”“學子與文化”“華僑與祖國”“臺灣人士(余光中、連戰(zhàn)、宋楚瑜、吳伯雄)與大陸”等。
高考作文命題范圍定位在培養(yǎng)高尚道德情操、健康心理素質,關注現(xiàn)實生活,倡導科學思維方法,注重個人品德修養(yǎng),追求崇高思想境界,倡導人文關懷等方面內容。按照“不陳舊、不怪誕、穩(wěn)中求變、變中求穩(wěn)”的命題規(guī)律,2010年高考作文的命題范圍,會側重以下幾個方面:①人格精神(愛心、自信、自強、追求、奉獻、堅強、誠實)②情感關懷(親情、友情)③傳統(tǒng)道德(尊老愛幼、互幫互助、知恩圖報)④科學思維(辯證、發(fā)展、創(chuàng)新)⑤人生態(tài)度(人生觀、價值觀)⑥ 人際關系(和諧平等、交流互助)⑦教育成長(文明、律己、尊重、執(zhí)著、興趣、習慣、方法)⑧敬畏自然(保護環(huán)境、萬物和諧)
2.命題形式多樣化,材料作文成新寵。
高考作文命題中“話題作文”一花獨秀的局面已經被全面打破,取而代之的是萬紫千紅、百花爭艷。命題作文(2009年山東卷、江蘇卷、四川卷,2008年湖北卷、湖北卷)、新材料作文(2009年全國Ⅰ卷、全國Ⅱ卷,上海卷、遼寧卷、安徽卷;2008年全國1鄭、北京卷)、話題作文(2009年天津卷、廣東卷,2008年四川、浙江卷)、看圖作文(2007年全國1卷)都會在未來的高考作文試題中占有一席之地。
在形式選擇方面,兩種趨向要在備考中引起注意:一是新材料作文占主導地位。2010年高考作文備考必須重視新材料作文的訓練,特別是立意、擬題、思路的訓練。訓練材料也要創(chuàng)新,要多樣化,如新聞材料、故事材料、圖畫材料、警句材料、表格材料等。二是2009年出現(xiàn)了一種新題型——半命題作文(湖北卷的“站在 門口”,福建卷“這也是一種 ”)。要研究這種作文拓展思路、選取材料的方法。
3.試題面目新穎化,融合創(chuàng)新成趨勢。
試題面目的新穎化,主要表現(xiàn)在話題作文、材料作文、命題作文等命題形式的融合與創(chuàng)新。如傳統(tǒng)的命題作文,多是給一個題目,而今天的命題作文,則可以先引入一段材料,或注釋性的話,然后點明標題。
如,2009年高考江蘇卷作文題:
時尚表現(xiàn)為語言、服裝、文藝等新奇事物在一定時期內的摩仿與流傳。各種時尚層出不窮。其間好與壞,雅與俗,美與丑,各種觀點交錯雜陳。創(chuàng)新與摩仿永不停息地互動。有的如過眼云煙,有的能積淀為經典。
“人們追逐時尚,不是因為它適合自己的氣質,而只是因為大家都是如此?!?請以“品味時尚”為題目,寫一篇文章。
要求:①自選角度,自行立意。②除詩歌外,文體不限。③不少于800字。
這則命題作文的提示語,從時尚的形式、性質、發(fā)展、結局,以及人們對時尚的態(tài)度等角度,進行有益的提示,對考生打開思路很有幫助。
再如,2008年高考重慶卷作文題,先引述《現(xiàn)代漢語詞典》對“自然”的四種解釋:1.自然界;2.自幼發(fā)展,不經人力干預;3.不勉強,不局促,不呆板。之后,要求以“在自然中生活”為題目寫一篇文章。
這不但在命題形式上創(chuàng)新,而且在理念上體現(xiàn)人文關懷。2010年高考作文則可能會有看圖作文、兩題任選、半命題作文、小作文等新穎形式。
4.命題導向明晰化,人文關懷成主流。
高考作文命題的一個重要原則是“有利于中學教學”,這決定了的高考作文命題的導向作用,而這種導向性在2010年高考作文中將更加明晰。
① 倡導人文關懷。
2009年高考作文試題涉及因材施教、發(fā)揚善念、關心少年等內容。2008年六張試卷涉及汶川大地震,“捐款”“獻血”“義演”“關注”等人性化義舉赫然出現(xiàn)于高考作文材料;天津卷的“人之常情”,湖北卷的“舉手投足之間”,山東的“春來草自青”、廣東不要輕易說“不”(可聯(lián)想抗震救災中對生命的挽救與珍惜,只要有一線希望,我們就要盡百倍的努力)、海南卷的“放生活動”等,都體現(xiàn)了濃厚的人文精神。高考作文試題的人性化追求,與國家“以人為本”的大政方針和高中語文新課程標準的精神是一致的,因此,這種趨勢必將在2010年高考作文試題中繼續(xù)得到體現(xiàn)。
②倡導優(yōu)良人格精神。
青年時期是人格精神形成的重要階段,高考作文命題一向關注格精神,并通過作文命題,在青少年的靈魂里融入積極的人格內涵。2009年高考北京卷體現(xiàn)的“自信、堅強、樂觀”,海南卷體現(xiàn)的“善良、誠實”,2008年四川卷的“堅強”都是典型的人格精神。在2010年高考中,自強不息、堅韌不拔、求實創(chuàng)新、積極進取……等優(yōu)良的人格精神仍會受到高考作文命題者的青睞。
③倡導領悟思辨。
2010年高考作文在突出情感、想象的同時保持理性色彩:一是重視領悟性。如,2009年高考江蘇卷的“品味時尚”,2008年高考安徽卷要求以“帶著感動出發(fā)”為題寫作,體現(xiàn)了新課程標準“觀察、體驗、感悟”的精神。二是重視思辨。如,2009高考全國Ⅰ卷“兔子學游泳”作文材料和安徽卷“彎道超越”帶有明顯的思辨色彩;2008年高考江蘇卷高考要求以“好奇心”為話題寫作,而材料中明確提示學生注意它與“成功、失敗、質疑、平庸”之間的關系。此類思辯色彩濃厚的理性化試題在2010高考作文中仍會得到繼承。
④倡導聯(lián)想想象。
一是材料選取寓言故事,為考生續(xù)寫、新編故事預留想象空間,讓學生在“精騖八極,心游萬仞”的想象里完成高考作文。如,2009年全國Ⅰ卷“兔子學游泳” 材料,就有許多學生,根據(jù)試題提供的情景編寫與之相關的故事,或以小兔子的身份給“媽媽”寫信等。二是材料啟發(fā)考生聯(lián)想相關生活、故事等。
如,2009年高考重慶卷作文題:生活中有許多故事。你也許是故事的親歷者,也許是故事的聆聽者,也許是故事的評說者……故事讓你感動,故事給你啟迪,你在故事中思考,在故事中成長。請以“我與故事”為題作文。
要求:①立意自定;②除詩歌外,文體不限;③不少于800字;④不要套作,不得抄襲。
試題材料中的三個“也許”為考生提供了不同聯(lián)想角度、思考空間,考生沿著任何一種思路聯(lián)想。
都可以寫出一篇出色的文章。三是材料用比喻啟發(fā)聯(lián)想。材料是比喻型的,有利于調動考生聯(lián)想。寫在類作文題,要運能聯(lián)想思維,確解比喻義,確立抒情對象。如,2009年高考浙江卷作文材料“綠葉對根的情意”
由“綠葉與根”,考生聯(lián)想到“兒子與父母”“游子與故鄉(xiāng)”“學子與文化”“華僑與祖國”“臺灣人士(余光中、連戰(zhàn)、宋楚瑜、吳伯雄)與大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