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兒百科知識:隋煬帝三次到江都

字號:

本文是為大家整理的《少兒百科知識:隋煬帝三次到江都》的文章,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隋煬帝楊廣(公元569~618年)是中國歷有名的殘暴雨又奢侈的皇帝。
     隋朝初年,經(jīng)過隋文帝的一番整頓改革,社會經(jīng)濟出現(xiàn)了繁榮的景象。楊廣即位后,為了加強對全國的控制,并使江南地區(qū)的物資能夠更方便地運到北方來,加上他個人追求享樂,一開始就辦了兩件事:一是在洛陽建造一座新的都城,叫東都;二是開鑿一條貫通南北的大運河。
     大業(yè)元年(公元605年),隋煬帝下令大興土木,營建東都洛陽。這項工程十分浩大,每月要征調(diào)200多萬民工,從江南運送奇材異石。許多民工活活累死在運送途中。隋煬帝又下令在洛陽西郊建造一個大花園,叫“西苑”。西苑周圍有200多里,苑內(nèi)有海。為把西苑點綴得四季如春,冬天用彩綾剪成蓮葉荷花,布置在水面上,供皇帝觀賞。
     與此同時,隋煬帝又下令征發(fā)河南、河北各地民工100多萬人,開鑿一條從西苑到淮水的運河,叫“通濟渠”,溝通了洛水、黃河、淮河,然后接上邗溝通向長江。接著,大運河又向南北兩頭延伸。向北開鑿永濟渠,引沁水入黃河,直到琢郡。在長江以南開鑿江南河,從京口(今江蘇鎮(zhèn)江),引長江水到錢塘江邊的余杭(今浙江杭州)。前后用了不到5年時間,一條長四五千里,溝通海河、黃河、淮河、長江、錢塘江5條大河的大運河全部完工了。大運河對我國經(jīng)濟、文化的發(fā)展和交流以及祖國的統(tǒng)一起著積極的作用,它是我國勞動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結(jié)晶。
     隋煬帝特別喜歡外出巡游。公元605年秋天,他帶著20幾萬人的龐大隊到江都巡游。隋煬帝和蕭后分乘兩條四層高的大龍船,船上有宮殿和上百間宮室,都裝飾得金碧輝煌。接著就是宮妃、文武官員以及衛(wèi)士們乘坐的大船,總共有上萬條船只在大運河上排開,從船頭到尾船連接起來,竟有200里長。在岸上拉纖的纖夫就達80000多人。兩岸還有騎兵護送,旌旗蔽日,氣勢非凡。隨煬帝在船上飲酒作樂,沿途500里內(nèi)的老百姓,被迫奉獻食品。珍貴美味的食品吃不了,就挖坑埋掉。在江都住了4個月,隋煬帝又要回洛陽,為了裝飾一個儀仗隊,就動用人工幾十萬,錢財耗費更是大得驚人。
     以后,隋煬帝又兩次巡游江都。他巡游一次,沿途百姓就要遭一次殃。而許多官吏為了升官晉爵,向皇帝爭獻厚禮,拼命搜刮老百姓,而且發(fā)了大財。
     隋煬帝第三次下江都時,隋朝統(tǒng)治已經(jīng)搖搖欲墜了,全國各地燃起了農(nóng)民起義的熊熊烈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