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國家公務員考試申論范文:教育公平問題

字號:

為大家收集整理了《2014年國家公務員考試申論范文:教育公平問題》供大家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時政事件切入:
    2012年9月10日18時,有一位90后公民程帥帥計劃送給北大新校牌“北京人大學”(意指北大招錄本地學生過多,成為“北京人的大學”),遭到北大保安扣留,后被帶往海淀派出所。在派出所待了8小時后,程被帶回家鄉(xiāng)。
    此前,程帥帥曾踩著高蹺在北大門前*高考不公。程帥帥說,他在北京時,單位附近有很多中學,“我看到學校外的榜單,今年北京文科一本線495分,照這分數我第一年就能上一本了?!?經歷了兩年復讀,他只考上三本院校。程帥帥說,行為藝術能引起社會關注,他想借此為河南考生做點事,希望能消除高考戶籍歧視。
    農村學子難入,是現在輿論熱議的話題。其實,這也不是一個新話題,而是因為一些新發(fā)生的事實,再一次強化了人們過往的印象。在當前的社會語境之下,這樣的議題,很容易增添幾分民眾的焦慮感。促進教育公平仍然任重道遠 。
    原因
    一、教育資源分布不平衡:
    我國目前不同地區(qū)的教育資源分布極為不均,城鄉(xiāng)差距顯著。在高等教育領域,廣大農村沒有一所大學,幾乎所有全國知名學府都集中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此種情況下,部屬重點院校的分省招生指標制度又對本地考生給予特殊照顧,形成了嚴重的大學招生地方化。這惡化了原本就不均衡的教育資源分配,產生了一系列值得警惕的社會后果。
    二、高校教育行政化
    中國高考招生實際上是一種行政許可行為,高考加分就是特別許可。根據我國行政許可法規(guī)定,行政許可必須依據法律、行政法規(guī)和地方性法規(guī),但現在的高校招生是按照教育部每年發(fā)布的招生工作規(guī)定,非教育部長簽署,連部門規(guī)章都談不上。
    對策
    一、建立統(tǒng)一而多元的入學考試制度
    對于重點大學,全國統(tǒng)考主要發(fā)揮初次篩選的功能,重點大學可實行全國統(tǒng)考加高校自主考試的“二次考試模式”,對統(tǒng)考成績符合要求的考生進行最終篩選。“在保障招生公平和考試統(tǒng)一的基礎上,國家可賦予高校更大的招生考試自主權?!?BR>    二、深化高校招生名額分配制度改革
    針對經濟落后、競爭激烈的人口大省,國家應制定合理的政策,使得教育資源有所傾斜。在目前招生制度改革不能一步到位的情況下,中央教育主管部門至少有義務在今后十年逐步將部屬高校的本地招生比例控制在10%以內。“鑒于少數民族和邊遠貧困地區(qū)基礎教育薄弱,可以按大學在全國招生規(guī)模占考生總人數比例,對各自治區(qū)和邊遠省份實行同比例招生政策”。
    要明確限制大學在不同省份的招生比例差別;在高考之前公開高等學校名額分配,并詳細說明分配原則、辦法和理由;要求各省市清理并公開高考加分政策,公布獲得加分的考生相關情況;中央教育主管部門盡快統(tǒng)一制定高考加分種類和分值范圍的清單,由各地高校嚴格統(tǒng)一執(zhí)行。
    三、對農村學生:建立較完善的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體系。
    “不讓一個孩子因家庭經濟困難而失學”,是教育公平的重要體現。經過多年不懈努力,我國已經形成了比較完善的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體系,包括“獎、助、減、免、貸”等多種形式。
    目前,義務教育階段,所有學生都免除了學雜費,農村和近一半城市免除了書本費,并為家庭經濟困難寄宿生提供生活補助。中等職業(yè)教育階段,中央財政和地方財政每年安排約180億元,資助學生近1200萬人,并免除了農村家庭經濟困難學生、涉農專業(yè)學生、城市低保家庭學生學費。普通高中階段,建立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體系,平均資助標準為每生每年1500元,資助面約占總數的20%。高等教育階段,建立了國家獎助學金、助學貸款等制度,2010年獎助學金共獎勵資助學生499萬人次。
    政策年年給力,力度節(jié)節(jié)升級。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體系,是使困難學生得到實惠最多的制度安排。必須進一步完善這一體系,把各項資助措施真正落到實處,確保每一個學生享有接受教育的基本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