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大家整理的《 高中新年的作文 :過年》,供大家參考。
放寒假了,也就意味著要過年了。
“小孩盼過年,大人望插田”,兒時最盼望的就是過年了。過年有好吃的、好玩的,還有壓歲錢。
我們家過年是從臘月二十三日晚開始。這天晚上是祭灶神。下午父母就忙開了。母親和我用石磨推出精細的糯米粉。接著又磨出乳白的豆?jié){。推好的豆?jié){放到鍋里燒沸,再撒上一些石膏水,新鮮滑嫩的豆腐花就可以吃了。母親通常都會舀上一碗,再放點糖,讓我這個饞貓先吃個痛快。豆腐花過濾水份就做成了水豆腐,剩下的都油炸了。無論水豆腐還是油豆腐都是我的最愛,不過不到過年過節(jié)是不敢奢望的。晚上父親把由糯米粉做成的糍粑擺到灶沿上(通常還會有一碗白糖,一碗家釀的米酒),然后就招呼灶神可以“享用”了,有時也叫葬在灶屋后山的爺爺回來“吃”,當(dāng)然還得點燃一掛鞭炮。約莫十分鐘,爸爸說灶神吃完了,就把三碗東西撤掉。再把糍粑用油、糖在鍋里煎炒一下,我們姐弟幾個沒等出鍋就拿起筷子戳到嘴里了。其實糍粑甜膩,我們吃得并不多,兩個下肚,就覺得漲了。第二天就是所謂的過小年,終于可以吃上魚、肉、豆腐了。巧的是,這天還是我的生日,有時我會跟母親撒嬌,說我過生日劃不來,不過生日也可以有這么多好吃的,這時媽媽就會拿出兩個雞蛋,或煮或煨,這樣我又可以吃上香噴噴的雞蛋了。惹得弟弟不停地抱怨媽媽偏心。
過了小年,對我們小孩來說,幾乎就天天都是過年。這時,村子上下那殺豬的嚎叫聲響起來了,此起彼伏。如果自家沒有豬可殺,父親就會從別人家里稱二三十斤肉回來掛在屋子里,要吃的時候拿刀拉一塊,有時碰到親戚家殺豬,他們還會請我們?nèi)胰ァ俺载i血”(這是客氣的說法,其實就是去吃一餐飯),完了還會送一兩斤肉。禮尚往來,來年我們家也會這樣做。然后就是雞飛狗跳,家家都在殺鴨宰鵝。所以,從臘月二十四直至正月十五都可以吃到肉,此外還有自家炒、炸和買的各式果品糕點等。
吃好了,吃飽了,就跑出去玩了。鞭炮照例是少不了的。拿著線香,不停地點著引線,不停地捂著耳朵,不停地哇呀,不停地尋找……正月初四剛過,咚咚鏘鏘的鑼鼓聲從遠方傳來,耍燈的又走家串戶了,我們也飛一般的加入了那本來就浩浩蕩蕩的隊伍,或搶著拿道具、或只是瞎跟著,父母是絕對不會來叫喚的,也不會“秋后算帳”。什么節(jié)目我們倒不在乎,反正從早到晚,每到一處他們都“?!钡貌畈欢?。
吃完團年飯父親就會把我們召集起來,發(fā)壓歲錢。一角一張的,每人差不多十張。媽媽平時口袋里從不放錢,這時也會有。父親還鄭重其事地告誡我們睡覺時要把錢放到枕頭底下。我們早就知道今天晚上給的錢就是我們自己的了,不用說肯定寶貝似的。親戚長輩也會給,不過事后都會回到父親手里,盡管我們十二分的不樂意,但久了也就明白了,習(xí)慣了,畢竟手頭比平時闊綽了。
這就兒時的過年,過年的兒時。一年之中也只有在過年的時候才會覺得自由自在,才會覺得我們的生活并不清苦。剛過了這個年又在踮起腳跟盼望著下一個年的到來。
仿佛一夜之間,我已經(jīng)長大了,不再是小孩子。兒時的年也離我漸行漸遠。最讓我覺得難熬的一個年是參加工作的那一年。半年沒見到父母,和姐姐也有三年沒見面。放假的前幾天,整日整夜地都在想象著和父母、姐姐重逢時的喜悅場面。可是,想盡千方百計買還是不到火車票,連續(xù)站了整整八個小時才挨著座位的邊。那也是供灶神的晚上,那也是我第一次不在家里孤身一人過的生日。“近鄉(xiāng)情更怯,不敢問來人”。當(dāng)我走進村口,才得知姐姐十多天前意外故去的噩耗。這個年,我們一家都是在淚水當(dāng)中度過的。從此,我也知道,過年并不僅僅只有歡笑、也會有痛苦。以后由于各種原因不能回家過年,陪伴父母,盡自己的責(zé)任和孝心,這時又會平添一份思念、牽掛、無奈和內(nèi)疚。
成家后,特別是有了孩子后,每到過年,就要計劃著、張羅著、忙碌著,累著……兒時過年的那種無憂無慮、無牽無掛、興高采烈、激動不已,再也難覓蹤影……于是,我也就不再像兒時那樣盼著過年了。不想過年,但年終究又要來了,不想過年,但孩子還要過年,父母還要過年,我要給他們帶去喜悅、帶起希望、帶去祝愿。就在我寫這篇文章的時候,弟弟的電話來了:“哥,放假了嗎?過年回家不?”年還是要過的,只不過,在哪兒過年,和誰一起過年,我又得思量一番了。
年年過年年年過。年復(fù)一年,人到中年。
也許,過年的滋味就是成長的滋味,就是生活的滋味。
大紅燈籠高高掛起來了,
震天的鞭炮不時地響起來了,
熙熙攘攘的人群鬧騰起來了,
要過年啰——
放寒假了,也就意味著要過年了。
“小孩盼過年,大人望插田”,兒時最盼望的就是過年了。過年有好吃的、好玩的,還有壓歲錢。
我們家過年是從臘月二十三日晚開始。這天晚上是祭灶神。下午父母就忙開了。母親和我用石磨推出精細的糯米粉。接著又磨出乳白的豆?jié){。推好的豆?jié){放到鍋里燒沸,再撒上一些石膏水,新鮮滑嫩的豆腐花就可以吃了。母親通常都會舀上一碗,再放點糖,讓我這個饞貓先吃個痛快。豆腐花過濾水份就做成了水豆腐,剩下的都油炸了。無論水豆腐還是油豆腐都是我的最愛,不過不到過年過節(jié)是不敢奢望的。晚上父親把由糯米粉做成的糍粑擺到灶沿上(通常還會有一碗白糖,一碗家釀的米酒),然后就招呼灶神可以“享用”了,有時也叫葬在灶屋后山的爺爺回來“吃”,當(dāng)然還得點燃一掛鞭炮。約莫十分鐘,爸爸說灶神吃完了,就把三碗東西撤掉。再把糍粑用油、糖在鍋里煎炒一下,我們姐弟幾個沒等出鍋就拿起筷子戳到嘴里了。其實糍粑甜膩,我們吃得并不多,兩個下肚,就覺得漲了。第二天就是所謂的過小年,終于可以吃上魚、肉、豆腐了。巧的是,這天還是我的生日,有時我會跟母親撒嬌,說我過生日劃不來,不過生日也可以有這么多好吃的,這時媽媽就會拿出兩個雞蛋,或煮或煨,這樣我又可以吃上香噴噴的雞蛋了。惹得弟弟不停地抱怨媽媽偏心。
過了小年,對我們小孩來說,幾乎就天天都是過年。這時,村子上下那殺豬的嚎叫聲響起來了,此起彼伏。如果自家沒有豬可殺,父親就會從別人家里稱二三十斤肉回來掛在屋子里,要吃的時候拿刀拉一塊,有時碰到親戚家殺豬,他們還會請我們?nèi)胰ァ俺载i血”(這是客氣的說法,其實就是去吃一餐飯),完了還會送一兩斤肉。禮尚往來,來年我們家也會這樣做。然后就是雞飛狗跳,家家都在殺鴨宰鵝。所以,從臘月二十四直至正月十五都可以吃到肉,此外還有自家炒、炸和買的各式果品糕點等。
吃好了,吃飽了,就跑出去玩了。鞭炮照例是少不了的。拿著線香,不停地點著引線,不停地捂著耳朵,不停地哇呀,不停地尋找……正月初四剛過,咚咚鏘鏘的鑼鼓聲從遠方傳來,耍燈的又走家串戶了,我們也飛一般的加入了那本來就浩浩蕩蕩的隊伍,或搶著拿道具、或只是瞎跟著,父母是絕對不會來叫喚的,也不會“秋后算帳”。什么節(jié)目我們倒不在乎,反正從早到晚,每到一處他們都“?!钡貌畈欢?。
吃完團年飯父親就會把我們召集起來,發(fā)壓歲錢。一角一張的,每人差不多十張。媽媽平時口袋里從不放錢,這時也會有。父親還鄭重其事地告誡我們睡覺時要把錢放到枕頭底下。我們早就知道今天晚上給的錢就是我們自己的了,不用說肯定寶貝似的。親戚長輩也會給,不過事后都會回到父親手里,盡管我們十二分的不樂意,但久了也就明白了,習(xí)慣了,畢竟手頭比平時闊綽了。
這就兒時的過年,過年的兒時。一年之中也只有在過年的時候才會覺得自由自在,才會覺得我們的生活并不清苦。剛過了這個年又在踮起腳跟盼望著下一個年的到來。
仿佛一夜之間,我已經(jīng)長大了,不再是小孩子。兒時的年也離我漸行漸遠。最讓我覺得難熬的一個年是參加工作的那一年。半年沒見到父母,和姐姐也有三年沒見面。放假的前幾天,整日整夜地都在想象著和父母、姐姐重逢時的喜悅場面。可是,想盡千方百計買還是不到火車票,連續(xù)站了整整八個小時才挨著座位的邊。那也是供灶神的晚上,那也是我第一次不在家里孤身一人過的生日。“近鄉(xiāng)情更怯,不敢問來人”。當(dāng)我走進村口,才得知姐姐十多天前意外故去的噩耗。這個年,我們一家都是在淚水當(dāng)中度過的。從此,我也知道,過年并不僅僅只有歡笑、也會有痛苦。以后由于各種原因不能回家過年,陪伴父母,盡自己的責(zé)任和孝心,這時又會平添一份思念、牽掛、無奈和內(nèi)疚。
成家后,特別是有了孩子后,每到過年,就要計劃著、張羅著、忙碌著,累著……兒時過年的那種無憂無慮、無牽無掛、興高采烈、激動不已,再也難覓蹤影……于是,我也就不再像兒時那樣盼著過年了。不想過年,但年終究又要來了,不想過年,但孩子還要過年,父母還要過年,我要給他們帶去喜悅、帶起希望、帶去祝愿。就在我寫這篇文章的時候,弟弟的電話來了:“哥,放假了嗎?過年回家不?”年還是要過的,只不過,在哪兒過年,和誰一起過年,我又得思量一番了。
年年過年年年過。年復(fù)一年,人到中年。
也許,過年的滋味就是成長的滋味,就是生活的滋味。
大紅燈籠高高掛起來了,
震天的鞭炮不時地響起來了,
熙熙攘攘的人群鬧騰起來了,
要過年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