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篇初三物理復習提綱期末備考總結的文章,是特地為大家整理的,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一、聲音的發(fā)生與傳播
1、課本P13圖1.1-1的現(xiàn)象說明:。用手按住發(fā)音的音叉,發(fā)音也停止,該現(xiàn)象說明振動停止發(fā)聲也停止。振動的物體叫聲源。
練習:①人說話,唱歌靠聲帶的振動發(fā)聲,婉轉的鳥鳴靠鳴膜的振動發(fā)聲,清脆的蟋蟀叫聲靠翅膀摩擦的振動發(fā)聲,其振動頻率一定在20-20000次/秒之間。 ②《黃河大合唱》歌詞中的“風在吼、馬在叫、黃河在咆哮”,這里的“吼”、“叫”“咆哮”的聲源分別是空氣、馬、黃河水。
③敲打桌子,聽到聲音,卻看不見桌子的振動,你能想出什么辦法來證明桌子的振動?可在桌上撒些碎紙屑,這些紙屑在敲打桌子時會跳動。
2、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真空不能傳聲。在空氣中,聲音以看不見的聲波來傳播,聲波到達人耳,引起鼓膜振動,人就聽到聲音。
練習:①P14圖1.1-4所示的實驗可得結論真空不能傳聲,月球上沒有空氣,所以登上月球的宇航員們即使相距很近也要靠無線電話交談,因為無線電波在真空中也能傳播,無線電波的傳播速度是3×108
②“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說明:氣體、液體、固體都能發(fā)聲,空氣能傳播聲音。 3固>v液>v氣 聲音在15℃空氣中的傳播速度是340m/s合1224km/h,在真空中的傳播速度為0m/s。
練習:☆有一段鋼管里面盛有水,長為L,在一端敲一下,在另一端聽到3次聲音。傳播時間從短到長依次是
L L L
5200m/s 1497m/s 340m/s ☆運動會上進行百米賽跑時,終點裁判員應看到槍發(fā)煙時記時。若聽到槍聲再記時,則記錄時間比實際跑步時間要 晚 (早、晚)0.29s (當時空氣15℃)。
☆下列實驗和實例,能說明聲音的產生或傳播條件的是( ①②④ )①在鼓面上放一些碎泡沫,敲鼓時可觀察到碎泡沫不停的跳動。②放在真空罩里的手機,當有來電時,只見指示燈閃爍,聽不見鈴聲;③拿一張硬紙片,讓它在木梳齒上劃過,快些慢些,比較兩次不同;④鑼發(fā)聲時,用手按住鑼鑼聲就停止。
4、回聲是由于聲音在傳播過程中遇到障礙物被反射回來而形成的。如果回聲到達人耳比原聲晚0.1s以上人耳能把回聲跟原聲區(qū)分開來,此時障礙物到聽者的距離至少為17m。在屋子里談話比在曠野里聽起來響亮,原因是屋子空間比較小造成回聲到達人耳比原聲晚不足0.1s 終回聲和原聲混合在一起使原聲加強。
利用:利用回聲可以測定海底深度、冰山距離、敵方潛水艇的遠近測量中要先知道聲音在海水中的傳播速度,測量方法是:測出發(fā)出聲音到受到反射回來的聲音訊號的時間t,查出聲音在介質中的傳播速度v,則發(fā)聲點距物體S=vt/2。
二、我們怎樣聽到聲音
1、聲音在耳朵里的傳播途徑: 外界傳來的聲音引起鼓膜振動,這種振動經聽小骨及其他組織傳給聽覺神經,聽覺神經把信號傳給大腦,人就聽到了聲音. 2、耳聾:分為神經性耳聾和傳導性耳聾.
3、骨傳導:聲音的傳導不僅僅可以用耳朵,還可以經頭骨、頜骨傳到聽覺神經,引起聽覺。這種聲音的傳導方式叫做骨傳導。一些失去聽力的人可以用這種方法聽到聲音。
4、雙耳效應:人有兩只耳朵,而不是一只。聲源到兩只耳朵的距離一般不同,聲音傳到兩只耳朵的時刻、強弱及其他特征也就不同。這些差異就是判斷聲源方向的重要基礎。這就是雙耳效應.
三、樂音及三個特征
1、樂音是物體做規(guī)則振動時發(fā)出的聲音。
2、音調:人感覺到的聲音的高低。用硬紙片在梳子齒上快劃和慢劃時可以發(fā)現(xiàn):劃的快音調高,用同樣大的力撥動粗細不同的橡皮筋時可以發(fā)現(xiàn):橡皮筋振動快發(fā)聲音
調高。綜合兩個實驗現(xiàn)象你得到的共同結論是:音調跟發(fā)聲體振動頻率有關系,頻率越高音調越高;頻率越低音調越低。物體在1s振動的次數(shù)叫頻率,物體振動越快 頻率越高。頻率單位次/秒又記作Hz 。 練習:解釋蜜蜂飛行能憑聽覺發(fā)現(xiàn),為什么蝴蝶飛行聽不見?蜜蜂翅膀振動發(fā)聲頻率在人耳聽覺范圍內,蝴蝶振動頻率不在聽覺范圍內。
3、響度:人耳感受到的聲音的大小。響度跟發(fā)生體的振幅和距發(fā)聲距離的遠近有關。物體在振動時,偏離原來位臵的大距離叫振幅。振幅越大響度越大。增大響度的主要方法是:減小聲音的發(fā)散。
練習:☆男低音歌手放聲歌唱,女高音為他輕聲伴唱:女高音音調高響度小,男低音音調低響度
大。
☆敲鼓時,撒在鼓面上的紙屑會跳動,且鼓聲越響跳動越高;將發(fā)聲的音叉接觸水面,能濺起水花,且音叉聲音越響濺起水花越大;揚聲器發(fā)聲時紙盆會振動,且聲音響振動越大。根據(jù)上述現(xiàn)象可歸納出:⑴ 聲音是由物體的振動產生的 ⑵ 聲音的大小跟發(fā)聲體的振幅有關。 4、音色:由物體本身決定。人們根據(jù)音色能夠辨別樂器或區(qū)分人。
5、區(qū)分樂音三要素:聞聲知人——依據(jù)不同人的音色來判定;高聲大叫——指響度;高音歌唱家——指音調。
四、噪聲的危害和控制
1、 當代社會的四大污染:噪聲污染、水污染、大氣污染、固體廢棄物污染。
2、 物理學角度看,噪聲是指發(fā)聲體做無規(guī)則的雜亂無章的振動發(fā)出的聲音;環(huán)境保護的角度噪
聲是指妨礙人們正常休息、學習和工作的聲音,以及對人們要聽的聲音起干擾作用的聲音。 3、 人們用分貝(dB)來劃分聲音等級;聽覺下限0dB;為保護聽力應控制噪聲不超過90dB;為
保證工作學習,應控制噪聲不超過70dB;為保證休息和睡眠應控制噪聲不超過50dB 。 4、 減弱噪聲的方法:在聲源處減弱、在傳播過程中減弱、在人耳處減弱。
五、聲的利用
可以利用聲來傳播信息和傳遞能量
第二章《光現(xiàn)象》復習提綱
一、光的直線傳播
1、光源:定義:叫光源。
光源,如 會發(fā)光,它不是光源。
2、規(guī)律:是沿直線傳播的。
3、是由一小束光抽象而建立的理想物理模型,一。
練習:☆為什么在有霧的天氣里,可以看到從汽車頭燈射出的光束是直的?
答:光在空氣中是沿直線傳播的。光在傳播過程中,部分光遇到霧發(fā)生漫反射,射入人眼,人能看到光的直線傳播。
☆早晨,看到剛從地平線升起的太陽的位置比實際位置 高 ,該現(xiàn)象說明:光在非均勻介質中不是沿直線傳播的。 4、應用及現(xiàn)象:
①
激光準直。
②影子的形成:光在傳播過程中,遇到不透明的物體,在物體的后面形成黑色區(qū)域即影子。 1的位置可看
到日全食,在2位置看到到日環(huán)食。
④ 小孔成像:小孔成像實驗早在《墨經》中就有記載小孔成像成倒立的實像,其像的形狀與孔的形狀無 關。 5、光速:
光在真空中速度C=3×10858空中光速的3/4,在玻璃中速度為真空中速度的2/3 。
二、光的反射
1、定義:光從一種介質射向另一種介質表面時,一部分光被反射回原來介質的現(xiàn)象叫光的反射。 2、反射定律:三線同面,法線居中,兩角相等,光路可逆.即:反射光線與入射光線、法線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線和入射光線分居于法線的兩側,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光的反射過程中光路是可逆的。
3、分類: ⑴ 鏡面反射:
定義:射到物面上的平行光反射后仍然平行 條件:反射面 平滑。
應用:迎著太陽看平靜的水面,特別亮。黑板“反光”等,都是因為發(fā)生了鏡面反射 ⑵ 漫反射:
定義:射到物面上的平行光反射后向著不同的方向 ,每條光線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條件:反射面凹凸不平。
應用:能從各個方向看到本身不發(fā)光的物體,是由于光射到物體上發(fā)生漫反射的緣故。 練習:☆請各舉一例說明光的反射作用對人們生活、生產的利與弊。
⑴有利:生活中用平面鏡觀察面容;我們能看到的大多數(shù)物體是由于物體反射光進入我們
眼睛。
⑵有弊:黑板反光;城市高大的樓房的玻璃幕墻、釉面磚墻反光造成光污染。
☆把桌子放在教室中間,我們從各個方向能看到它原因是:光在桌子上發(fā)生了漫反射。 4、面鏡: ⑴平面鏡:
成像特點:等大,等距,垂直,虛像
①像、物大小相等
②像、物到鏡面的距離相等。 ③像、物的連線與鏡面垂直
④物體在平面鏡里所成的像是虛像。
成像原理:光的反射定理 作 用:成像、 改變光路
實際光線會聚點所成的像
虛像:反射光線反向延長線的會聚點所成的像 ⑵球面鏡:
定義:用球面的 內 表面作反射面。
凹面鏡
性質:凹鏡能把射向它的平行光線 會聚在一點;從焦點射向凹鏡的反射光是平行
光
應 用:太陽灶、手電筒、汽車頭燈 凸面鏡定義:用球面的 外 表面做反射面。
性質:凸鏡對光線起發(fā)散作用。凸鏡所成的象是縮小的虛像 應用:汽車后視鏡
練習:☆在研究平面鏡成像特點時,我們常用平板玻璃、直尺、蠟燭進行實驗,其中選用兩根
相同蠟燭的目的是:便于確定成像的位臵和比較像和物的大小。
☆ 汽車司機前的玻璃不是豎直的,而是上方向內傾斜,除了可以減小前進時受到的阻力外,從光學角度考慮這樣做的好處是:使車內的物體的像成在司機視線上方,不影響司機看路面。汽車頭燈安裝在車頭下部:可以使車前障礙物在路面形成較長的影子,便于司機及早發(fā)現(xiàn)。
三、顏色及看不見的光
1、白光的組成:紅,橙,黃,綠,藍,靛,紫.
色光的三原色:紅,綠,藍. 顏料的三原色:品紅,黃,青 2、看不見的光:紅外線, 紫外線
第三章《透鏡及其應用》復習提綱
一、光的折射
1、定義:光從一種介質入另一種介質時,傳播方向現(xiàn)象。
2、光的折射定律:三線同面,法線居中,空氣中角大,光路可逆 ⑴折射光線,入射光線和法線在同一平面內。 ⑵折射光線和入射光線分居與法線兩側。
⑶ 光從空氣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質中時,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屬于近法線折射。
光從水中或其他介質 光從空氣垂直射入(或其他介質射出),折射角=入射角= 0 度。
3、應用:從空氣看水中的物體,或從水中看空氣中的物體看到的是物體的虛像,看到的位置比實際位置 高
練習:☆池水看起來比實際的 淺 是因為光從 水中斜射向 空氣中時發(fā)生折射,折射角大于入射
角。
☆藍天白云在湖中形成倒影,水中魚兒在“云中”自由穿行。這里我們看到的水中的白云是由 光的反射 而形成的 虛像 ,看到的魚兒是由是由光的折射而形成的 虛像 。
二、透鏡
1、 遠小于球面的半徑。 主光軸:通過球心的直線。 光心:(O)即薄透鏡的中心。性質:通過光心的光線。 焦點(F):凸透鏡能使跟主光軸平行的光線會聚在
主光軸上的一點,這個點叫焦點。 焦距(f):焦點到凸透鏡光心的距離。 2、
3
三、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及其應用
1、實驗:實驗時點燃蠟燭,使燭焰、凸透鏡、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目的是:使燭焰的像成在光屏中央。
若在實驗時,無論怎樣移動光屏,在光屏都得不到像,可能得原因有:①蠟燭在焦點以內;②燭焰在焦點上③燭焰、凸透鏡、光屏的中心不在同一高度;④蠟燭到凸透鏡的距離稍大于焦距,成像在很遠的地方,光具座的光屏無法移到該位臵。 2、實驗結論:(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 F分虛實,2f大小,實倒虛正, 3、對規(guī)律的進一步認識:
⑴u=f是成實像和虛象,正立像和倒立像,像物同側和異側的分界點。 ⑵u=2f是像放大和縮小的分界點
⑶當像距大于物距時成放大的實像(或虛像),當像距小于物距時成倒立縮小的實像。 ⑷成實像時: 物距減小 像距增大 像變大 (增大) (減?。?(變?。?⑸成虛像時:
物距減小 像距減小 像變小 (增大) (增大) (變大)
四、眼睛和眼鏡
1、成像原理: 從物體發(fā)出的光線經過晶狀體等一個綜合的凸透鏡在視網膜上行成倒立,縮小的
實像,分布在視網膜上的視神經細胞受到光的刺激,把這個信號傳輸給大腦,人就可以看到這個物體了。
2、近視及遠視的矯正:近視眼要戴凹透鏡,遠視眼要戴凸透鏡.
五、顯微鏡和望遠鏡
1、顯微鏡: 顯微鏡鏡筒的兩端各有一組透鏡,每組透鏡的作用都相當于一個凸透鏡,靠近眼睛
的凸透鏡叫做目鏡,靠近被觀察物體的凸透鏡叫做物鏡。來自被觀察物體的光經過物鏡后成一個放大的實像,道理就像投影儀的鏡頭成像一樣;目鏡的作用則像一個普通的放大鏡,把這個像再放大。經過這兩次放大作用,我們就可以看到肉眼看不見的小物體了。
2、望遠鏡:有一種望遠鏡也是由兩組凸透鏡組成的??拷劬Φ耐雇哥R叫做目鏡,靠近被觀察物體的凸透鏡叫做物鏡。我們能不能看清一個物體,它對我們的眼睛所成“視角”的大小十分重要。望遠鏡的物鏡所成的像雖然比原來的物體小,但它離我們的眼睛很近,再加上目鏡的放大作用,
視角就可以變得很大。
第四章《物態(tài)變化》復習提綱 一、溫度
1、 定義:溫度表示物體的冷熱程度。
2、 單位:
① 國際單位制中采用熱力學溫度。
② 常用單位是攝氏度(℃) 規(guī)定:在一個標準大氣壓下冰水混合物的溫度為0度,沸水
的溫度為100度,它們之間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叫1
攝氏度 某地氣溫
-3℃讀做:
零下3攝氏度或負3攝氏度
③
換算關系T=t + 273K
3、
測量——溫度計(常用液體溫度計)
① 溫度計構造:下有玻璃泡,里盛水銀、煤油、酒精等液體;內有粗細均勻的細玻璃管,在
外面的玻璃管上均勻地刻有刻度。
② 溫度計的原理:利用液體的熱脹冷縮進行工作。
④ 常用溫度計的使用方法: 使用前:觀察它的量程,判斷是否適合待測物體的溫度;并認清溫度計的分度值,以便準確讀
數(shù)。使用時:溫度計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測液體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溫度計
玻璃泡浸入被測液體中稍候一會兒,待溫度計的示數(shù)穩(wěn)定后再讀數(shù);讀數(shù)時玻璃泡要繼
續(xù)留在被測液體中,視線與溫度計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練習:◇溫度計的玻璃泡要做大目的是:溫度變化相同時,體積變化大,上面的玻璃管做細的
目的是:液體體積變化相同時液柱變化大,兩項措施的共同目的是:讀數(shù)準確。
二、物態(tài)變化
填物態(tài)變化的名稱及吸熱放熱情況: 1、熔化和凝固
氣 ① 熔化: 定義:物體從固態(tài)變成液態(tài)叫熔化。 凝華 放熱 晶體物質:海波、冰、石英水晶、 非晶體物質:松香、石蠟玻璃、瀝青、蜂蠟 熔化圖象:
熔化特點:固液共存,吸熱,溫度不變 熔化特點:吸熱,先變軟變稀,后變?yōu)橐簯B(tài)
溫度不斷上升。 熔點 :晶體熔化時的溫度。
熔化的條件:⑴ 達到熔點。⑵ 繼續(xù)吸熱。
② 凝固 :
定義
凝固特點:放熱,逐漸變稠、變黏、變硬、后
凝固點 :晶體熔化時的溫度。 成固體,溫度不斷降低。
同種物質的熔點凝固點相同。
凝固的條件:⑴ 達到凝固點。⑵ 繼續(xù)放熱。
2、汽化和液化:
① 汽化:
定義:物質從液態(tài)變?yōu)闅鈶B(tài)叫汽化。
蒸定義:液體在任何溫度下都能發(fā)生的,并且只在液體表面發(fā)生的汽化現(xiàn)象 叫蒸發(fā)。
發(fā)影響因素:⑴液體的溫度;⑵液體的表面積 ⑶液體表面空氣的流動。 作用:蒸發(fā) 吸 熱(吸外界或自身的熱量),具有制冷作用。 定義:在一定溫度下,在液體內部和表面同時發(fā)生的劇烈的汽化現(xiàn)象。
沸 沸 點: 。
騰沸騰條件:⑴達到沸點。⑵繼續(xù)吸熱
沸點與氣壓的關系:一切液體的沸點都是氣壓減小時降低,氣壓增大時升高 ② 物質從氣態(tài)變?yōu)橐簯B(tài) 叫液化。 方法:⑴ 好處:體積縮小便于運輸。 作用:液化熱 3、升華和凝華:
①升華 定義:物質從固態(tài)直接變成氣態(tài)的過程,吸 熱,易升華的物質有:碘、冰、干冰、樟腦、鎢。 ②凝華 定義:物質從氣態(tài)直接變成固態(tài)的過程,放 熱
練習:☆要使洗過的衣服盡快干,請寫出四種有效的方法。
⑴將衣服展開,增大與空氣的接觸面積。⑵將衣服掛在通風處。⑶將衣服掛在陽光下或溫度教高處。
⑷將衣服脫水(擰干、甩干)。
☆解釋“霜前冷雪后寒”?
霜前冷:只有外界氣溫足夠低,空氣中水蒸氣才能放熱凝華成霜所以“霜前冷”。 雪后寒:化雪是熔化過程,吸熱所以“雪后寒”。
第五章 《電流和電路》復習提綱
一、電荷
1、帶了電(荷):摩擦過的物體有了吸引物體的輕小物體的性質,我們就說物體帶了電。 輕小物體指碎紙屑、頭發(fā)、通草球、灰塵、輕質球等。 2、使物體帶電的方法:
定義:用摩擦的方法使物體帶電 原因:不同物質原子核束縛電子的本領不同 ①摩擦起電
實質:電荷從一個物體轉移到另一個物體使
正負電荷分開 能的轉化:機械能-→電能 ②接觸帶電:物體和帶電體接觸帶了電。如帶電體與驗電器金屬球接觸使之帶電。
③感應帶電:由于帶電體的作用,使帶電體附近的物體帶電。 3、兩種電荷:
用絲綢摩擦過的玻璃棒所帶的電。 實質:物質中的原子失去了電子
毛皮摩擦過的橡膠棒所帶的電。 實質:物質中的原子得到了多余的電子
4、電荷間的相互作用規(guī)律:同種電荷相互排斥,異種電荷相互吸引。 5金屬球、金屬桿、金屬箔 作用:檢驗物體是否帶電。
原理:同種電荷相互排斥的原理。 6、電荷量: 單位:庫侖(C)
元電荷 e
1e=1.6×10-19
C 7、中和:放在一起的等量異種電荷完全抵消的現(xiàn)象
擴展:①如果物體所帶正、負電量不等,也會發(fā)生中和現(xiàn)象。這時,帶電量多的物體先用部分電荷和帶電量少的物體中和,剩余的電荷可使兩物體帶同種電荷。 ②中和不是意味著等量正負電荷被消滅,實際上電荷總量保持不變,只是等量的正負電荷使物體整體顯不出電性。 二、電流
1、形成:電荷的定向移動形成電流
注:該處電荷是自由電荷。對金屬來講是自由電子定向移動形成電流;對酸、堿、鹽的水溶液來講,正負離子定向移動形成電流。
2、方向的規(guī)定:把正電荷移動的方向規(guī)定為電流的方向。
注:在電源外部,電流的方向從電源的正極到負極。 電流的方向與自由電子定向移動的方向相反 3、獲得持續(xù)電流的條件: 電路中有電源 電路為通路 4、電流的三種效應。
(1) 、電流的熱效應。如白熾燈,電飯鍋等。(2)、電流的磁效應,如電鈴等。(3)、電流的化學效應,如電解、電鍍等。 注:電流看不見、摸不著,我們可以通過各種電流的效應來判斷它的存在,這里體現(xiàn)了轉換法的科學思想。
(物理學中,對于一些看不見、摸不著的物質或物理問題我們往往要拋開事物本身,通過觀察和研究它們在自然界中表現(xiàn)出來的外顯特性、現(xiàn)象或產生的效應等,去認識事物的方法,在物理學上稱作這種方法叫轉換法)
5、單位:(1)、國際單位: A (2)、常用單位:mA 、μA (3)、換算關系:1A=1000mA 1mA=1000μA 6、測量:
(1)、儀器:電流表,符號: (2)、方法:
㈠讀數(shù)時應做到“兩看清”即 看清接線柱上標的量程,看清每大格電流值和每小格電流值 ㈡ 使用時規(guī)則:兩要、兩不 ① 電流表要串聯(lián)在電路中;
② 電流要從電流表的正接線柱流入,負接線柱流出,否則指針反偏。 ③被測電流不要超過電流表的大測量值。
Ⅰ 危害:被測電流超過電流表的大測量值時,不僅測不出電流值,電流表的指針還會
被打彎,甚至表被燒壞。
Ⅱ 選擇量程:實驗室用電流表有兩個量程,0—0.6A 和0—3A。測量時,先選大量程,用開關試觸,若被測電流在0.6A—3A可 測量 ,若被測電流小于0.6A則 換用小的量程,若被測電流大于3A則換用更大量程的電流表。
④ 絕對不允許不經用電器直接把電流表連到電源兩極上,原因電流表相當于一根導線。 三、導體和絕緣體:
1容易導電的物體。
常見材料:金屬、石墨、人體、大地、酸 堿 鹽溶液 導電原因:導體中有大量的可自由移動的電荷
說明:金屬導體中電流是自由電子定向移動形成的,酸、堿、鹽 溶液中的電流是正負離
子都參與定向運動
2不容易導電的物體。
常見材料:橡膠、玻璃、陶瓷、塑料、油等。 不易導電的原因:幾乎沒有自由移動的電荷。
3、“導電”與“帶電”的區(qū)別
導電過程是自由電荷定向移動的過程,導電體是導體;帶電過程是電子得失的過程,能帶電的物體可以是導體,也可以是絕緣體。
4、導體和絕緣體之間并沒有絕對的界限,在一定條件下可相互轉化。一定條件下,絕緣體也可變?yōu)閷w。原因是:加熱使絕緣體中的一些電子掙脫原子的束縛變?yōu)樽杂呻姾伞?四、電路 1、 組成: 定義:能夠提供電流的裝置,或把其他形式的能轉化為電能的
裝置。 作用:在電源的內部不斷地聚集正電荷負極聚集負電荷。以持 續(xù)對外供電
①電源
干電池
充電時,電能—→化學能
分類
化學能—→電能 光電池
光能→電能
發(fā)電機 機械能→電能
用電來工作的設備。
工作時:將電能—→其他形式的能。 ③開關:控制電路的通斷。 ④導線:輸送電能 2、三種電路:
①通路:接通的電路。 ②開路:斷開的電路。
③短路:定義:電源兩端或用電器兩端直接用導線連接起來。
特征:電源短路,電路中有很大的電流,可能燒壞電源或燒壞導線的絕緣皮,很容易
引起火災。
3、電路圖:用規(guī)定的符號表示電路連接的圖叫做電路圖。
4、連接方式:
5、識別電路串、并聯(lián)的常用方法:(選擇合適的方法熟練掌握)
①電流分析法:在識別電路時,電流:電源正極→各用電器→電源負極,若途中不分流用電器串聯(lián);若電流在某一處分流,每條支路只有一個用電器,這些用電器并聯(lián);若每條支路不只一個用電器,這時電路有串有并,叫混聯(lián)電路
②斷開法:去掉任意一個用電器,若另一個用電器也不工作,則這兩個用電器串聯(lián);若另一個用電器不受影響仍然工作則這兩個用電器為并聯(lián)。
③節(jié)點法:在識別電路時,不論導線有多長,只要其間沒有用電器或電源,則導線的兩端點都可看成同一點,從而找出各用電器的共同點
④觀察結構法:將用電器接線柱編號,電流流入端為“首”電流流出端為“尾”,觀察各用電器,若“首→尾→首→尾”連接為串聯(lián);若“首、首”,“尾、尾”相連,為并聯(lián)。
⑤經驗法:對實際看不到連接的電路,如路燈、家庭電路,可根據(jù)他們的某些特征判斷連接情況。
第七章 《電功率》復習提綱
一、電功:
1、定義:電流通過某段電路所做的功叫電功。
2、實質:電流做功的過程,實際就是電能轉化為其他形式的能(消耗電能)的過程;電流做多少功,就有多少電能轉化為其他形式的能,就消耗了多少電能。
電流做功的形式:電流通過各種用電器使其轉動、發(fā)熱、發(fā)光、發(fā)聲等都是電流做功的表現(xiàn)。3、規(guī)定:電流在某段電路上所做的功,等于這段電路兩端的電壓,電路中的電流和通電時間的
乘積。
4、計算公式:W=UIt =Pt(適用于所有電路)
對于純電阻電路可推導出:W= I2Rt= U2
t/R
①串聯(lián)電路中常用公式:W= I2
Rt W1:W2:W3:„Wn=R1:R2:R3:„:Rn
②并聯(lián)電路中常用公式:W= U2
t/R W1:W2= R2:R1
③無論用電器串聯(lián)或并聯(lián)。計算在一定時間所做的總功 常用公式W= W1+W2+„Wn
5、單位:國際單位是焦耳(J)常用單位:度(kwh) 1度=1千瓦時=1 kwh=3.6×106
J 6、測量電功:
⑴電能表:是測量用戶用電器在某一段時間內所做電功(某一段時間內消耗電能)的儀器。 ⑵ 電能表上“220V”“5A”“3000R/kwh”等字樣,分別表示:電電能表額定電壓220V;允許通
過的大電流是5A;每消耗一度電電能表轉盤轉3000轉。 6、測量:
⑶讀數(shù):A、測量較大電功時用刻度盤讀數(shù)。 Ⅰ、 伏安法測燈泡的額定功率:①原理:P=UI ②電路圖:
①后一位有紅色標記的數(shù)字表示小數(shù)點后一位。 ③選擇和連接實物時須注意: ②電能表前后兩次讀數(shù)之差,就是這段時間內用電的度數(shù)。 電源:其電壓高于燈泡的額定電壓 如:
月底
滑動變阻器:接入電路時要變阻,且調到大值。根據(jù)能否調到燈泡的額定電壓選擇滑動變阻 器。
這個月用電 度合+”接線柱流入,“-”接線柱流出。根據(jù)額定電壓選擇電壓表量B、測量較小電功時,用表盤轉數(shù)讀數(shù)。如:某用電器單獨工作電能表(3000R/kwh)在10分鐘內轉36轉則10分鐘內電器消耗的電能是 J。 二、電功率: 1、定義:2、物理意義:表示電流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燈泡的亮度取決于燈泡的實際功率大小。 3、電功率計算公式:
P=UI=W/t(適用于所有電路) 對于純電阻電路可推導出:P= I2R= U2
/R ①串聯(lián)電路中常用公式:P= I2
R P1:P2:P3:„Pn=R1:R2:R3:„:Rn ②并聯(lián)電路中常用公式:P= U2
/R P1:P2= R2:R1 ③無論用電器串聯(lián)或并聯(lián)。計算總功率 常用公式P= P1+P2+„Pn 4、單位:國際單位常用單位5、額定功率和實際功率: ⑴ 額定電壓: 額定功率:用電器在額定電壓下的功率。P額=U額I額=U2額/R某燈泡上標有“PZ22OV-25”字樣分別表示:普通照明,額定電壓220V,額定功率25W的燈泡。若知該燈“正常發(fā)光”可知:該2⑵ U實 =U額時,P實=P額 用電器正常工作(燈正常發(fā)光) 當U實<U額 時,P實<P額 用電器不能正常工作(燈光暗淡),有時會損壞用電器
①實際功率隨電壓變化而變化根據(jù)P=U2/RP實 U2
實 額 =U2
額
②根據(jù)P=U2/R 如果U 減小為原來的1/n
則P′= 2
R P 如:U1 實 = 2額 P實 1
4P額 當U實 > UP實 > P額 長期使用影響用電器壽命(燈發(fā)光強烈)
實= 0 用電器燒壞(燈絲燒斷)
⑶ 燈L1“220V 100W”, 燈L2“220V 25W”相比較而言,L1燈絲 粗短 ,L2燈絲 細長。 判斷燈絲電阻口訣:“大(功率)粗短,小細長”(U額 相同) 兩燈串聯(lián)時,燈L2亮,兩燈并聯(lián)時,燈L1亮。
判斷哪個燈亮的口訣“串小(功率)并大” (U額 相同) ⑷“1度”的規(guī)定:1kw的用電器工作1h消耗的電能。 P=W/ t 可使用兩套單位:“W、J、s”、“kw、 kwh、h”
程。 ““+”接線柱流入,“-”接線柱流出。根據(jù)I額=P額/U額 或I額=U額/R 選擇量程。 Ⅱ 測量家用電器的電功率:器材:電能表 秒表 原理:P=W/t 三 電熱 1、實驗:目的: 原理:上升的高度來判斷電流通過電阻絲通電產生電熱的多少 。
實驗采用煤油的目的:
2、焦耳定律:電流通過導體產生的熱量時間成正比。
3、計算公式:Q=I2Rt (適用于所有電路)對于純電阻電路可推導出:Q =UIt= U2t/R=W=Pt
①串聯(lián)電路中常用公式:Q= I2Rt 。Q1:Q2:Q3:„Qn=R1:R2:R3:„:Rn 并聯(lián)電路中常用公式:Q= U2t/R Q1:Q2= R2:R1
②無論用電器串聯(lián)或并聯(lián)。計算在一定時間所產生的總熱量 常用公式Q= Q1+Q2+„Qn ③分析電燈、電爐等電熱器問題時往往使用:Q= U2
t/R=Pt
4、應用——電熱器:
①定義:利用電流的熱效應而制成的發(fā)熱設備。 ②原理:焦耳定律
③組成:電熱器的主要組成部分是發(fā)熱體,發(fā)熱體是由電阻率大、熔點高的合金制成。 ④優(yōu)點:清潔衛(wèi)生沒有污染、熱效率高、方便控制和調節(jié)溫度。
練習 ☆家庭電路中有一只標有的燈泡正常發(fā)光,現(xiàn)給的器材有電能表、電流表、電壓表、鐘表,請用三種方法測出這只燈泡的此時功率,說明道理并寫出表達式。 四 生活用電
(一)、家庭電路:
1、家庭電路的組成部分:低壓供電線(火線零線)、電能表、閘刀開關、保險絲、用電器、插座、燈座、開關。
2、家庭電路的連接:各種用電器是并聯(lián)接入電路的,插座與燈座是并聯(lián)的,控制各用電器工作的開關與電器是串聯(lián)的。
3、家庭電路的各部分的作用: ⑴ 低壓供電線:
一、聲音的發(fā)生與傳播
1、課本P13圖1.1-1的現(xiàn)象說明:。用手按住發(fā)音的音叉,發(fā)音也停止,該現(xiàn)象說明振動停止發(fā)聲也停止。振動的物體叫聲源。
練習:①人說話,唱歌靠聲帶的振動發(fā)聲,婉轉的鳥鳴靠鳴膜的振動發(fā)聲,清脆的蟋蟀叫聲靠翅膀摩擦的振動發(fā)聲,其振動頻率一定在20-20000次/秒之間。 ②《黃河大合唱》歌詞中的“風在吼、馬在叫、黃河在咆哮”,這里的“吼”、“叫”“咆哮”的聲源分別是空氣、馬、黃河水。
③敲打桌子,聽到聲音,卻看不見桌子的振動,你能想出什么辦法來證明桌子的振動?可在桌上撒些碎紙屑,這些紙屑在敲打桌子時會跳動。
2、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真空不能傳聲。在空氣中,聲音以看不見的聲波來傳播,聲波到達人耳,引起鼓膜振動,人就聽到聲音。
練習:①P14圖1.1-4所示的實驗可得結論真空不能傳聲,月球上沒有空氣,所以登上月球的宇航員們即使相距很近也要靠無線電話交談,因為無線電波在真空中也能傳播,無線電波的傳播速度是3×108
②“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說明:氣體、液體、固體都能發(fā)聲,空氣能傳播聲音。 3固>v液>v氣 聲音在15℃空氣中的傳播速度是340m/s合1224km/h,在真空中的傳播速度為0m/s。
練習:☆有一段鋼管里面盛有水,長為L,在一端敲一下,在另一端聽到3次聲音。傳播時間從短到長依次是
L L L
5200m/s 1497m/s 340m/s ☆運動會上進行百米賽跑時,終點裁判員應看到槍發(fā)煙時記時。若聽到槍聲再記時,則記錄時間比實際跑步時間要 晚 (早、晚)0.29s (當時空氣15℃)。
☆下列實驗和實例,能說明聲音的產生或傳播條件的是( ①②④ )①在鼓面上放一些碎泡沫,敲鼓時可觀察到碎泡沫不停的跳動。②放在真空罩里的手機,當有來電時,只見指示燈閃爍,聽不見鈴聲;③拿一張硬紙片,讓它在木梳齒上劃過,快些慢些,比較兩次不同;④鑼發(fā)聲時,用手按住鑼鑼聲就停止。
4、回聲是由于聲音在傳播過程中遇到障礙物被反射回來而形成的。如果回聲到達人耳比原聲晚0.1s以上人耳能把回聲跟原聲區(qū)分開來,此時障礙物到聽者的距離至少為17m。在屋子里談話比在曠野里聽起來響亮,原因是屋子空間比較小造成回聲到達人耳比原聲晚不足0.1s 終回聲和原聲混合在一起使原聲加強。
利用:利用回聲可以測定海底深度、冰山距離、敵方潛水艇的遠近測量中要先知道聲音在海水中的傳播速度,測量方法是:測出發(fā)出聲音到受到反射回來的聲音訊號的時間t,查出聲音在介質中的傳播速度v,則發(fā)聲點距物體S=vt/2。
二、我們怎樣聽到聲音
1、聲音在耳朵里的傳播途徑: 外界傳來的聲音引起鼓膜振動,這種振動經聽小骨及其他組織傳給聽覺神經,聽覺神經把信號傳給大腦,人就聽到了聲音. 2、耳聾:分為神經性耳聾和傳導性耳聾.
3、骨傳導:聲音的傳導不僅僅可以用耳朵,還可以經頭骨、頜骨傳到聽覺神經,引起聽覺。這種聲音的傳導方式叫做骨傳導。一些失去聽力的人可以用這種方法聽到聲音。
4、雙耳效應:人有兩只耳朵,而不是一只。聲源到兩只耳朵的距離一般不同,聲音傳到兩只耳朵的時刻、強弱及其他特征也就不同。這些差異就是判斷聲源方向的重要基礎。這就是雙耳效應.
三、樂音及三個特征
1、樂音是物體做規(guī)則振動時發(fā)出的聲音。
2、音調:人感覺到的聲音的高低。用硬紙片在梳子齒上快劃和慢劃時可以發(fā)現(xiàn):劃的快音調高,用同樣大的力撥動粗細不同的橡皮筋時可以發(fā)現(xiàn):橡皮筋振動快發(fā)聲音
調高。綜合兩個實驗現(xiàn)象你得到的共同結論是:音調跟發(fā)聲體振動頻率有關系,頻率越高音調越高;頻率越低音調越低。物體在1s振動的次數(shù)叫頻率,物體振動越快 頻率越高。頻率單位次/秒又記作Hz 。 練習:解釋蜜蜂飛行能憑聽覺發(fā)現(xiàn),為什么蝴蝶飛行聽不見?蜜蜂翅膀振動發(fā)聲頻率在人耳聽覺范圍內,蝴蝶振動頻率不在聽覺范圍內。
3、響度:人耳感受到的聲音的大小。響度跟發(fā)生體的振幅和距發(fā)聲距離的遠近有關。物體在振動時,偏離原來位臵的大距離叫振幅。振幅越大響度越大。增大響度的主要方法是:減小聲音的發(fā)散。
練習:☆男低音歌手放聲歌唱,女高音為他輕聲伴唱:女高音音調高響度小,男低音音調低響度
大。
☆敲鼓時,撒在鼓面上的紙屑會跳動,且鼓聲越響跳動越高;將發(fā)聲的音叉接觸水面,能濺起水花,且音叉聲音越響濺起水花越大;揚聲器發(fā)聲時紙盆會振動,且聲音響振動越大。根據(jù)上述現(xiàn)象可歸納出:⑴ 聲音是由物體的振動產生的 ⑵ 聲音的大小跟發(fā)聲體的振幅有關。 4、音色:由物體本身決定。人們根據(jù)音色能夠辨別樂器或區(qū)分人。
5、區(qū)分樂音三要素:聞聲知人——依據(jù)不同人的音色來判定;高聲大叫——指響度;高音歌唱家——指音調。
四、噪聲的危害和控制
1、 當代社會的四大污染:噪聲污染、水污染、大氣污染、固體廢棄物污染。
2、 物理學角度看,噪聲是指發(fā)聲體做無規(guī)則的雜亂無章的振動發(fā)出的聲音;環(huán)境保護的角度噪
聲是指妨礙人們正常休息、學習和工作的聲音,以及對人們要聽的聲音起干擾作用的聲音。 3、 人們用分貝(dB)來劃分聲音等級;聽覺下限0dB;為保護聽力應控制噪聲不超過90dB;為
保證工作學習,應控制噪聲不超過70dB;為保證休息和睡眠應控制噪聲不超過50dB 。 4、 減弱噪聲的方法:在聲源處減弱、在傳播過程中減弱、在人耳處減弱。
五、聲的利用
可以利用聲來傳播信息和傳遞能量
第二章《光現(xiàn)象》復習提綱
一、光的直線傳播
1、光源:定義:叫光源。
光源,如 會發(fā)光,它不是光源。
2、規(guī)律:是沿直線傳播的。
3、是由一小束光抽象而建立的理想物理模型,一。
練習:☆為什么在有霧的天氣里,可以看到從汽車頭燈射出的光束是直的?
答:光在空氣中是沿直線傳播的。光在傳播過程中,部分光遇到霧發(fā)生漫反射,射入人眼,人能看到光的直線傳播。
☆早晨,看到剛從地平線升起的太陽的位置比實際位置 高 ,該現(xiàn)象說明:光在非均勻介質中不是沿直線傳播的。 4、應用及現(xiàn)象:
①
激光準直。
②影子的形成:光在傳播過程中,遇到不透明的物體,在物體的后面形成黑色區(qū)域即影子。 1的位置可看
到日全食,在2位置看到到日環(huán)食。
④ 小孔成像:小孔成像實驗早在《墨經》中就有記載小孔成像成倒立的實像,其像的形狀與孔的形狀無 關。 5、光速:
光在真空中速度C=3×10858空中光速的3/4,在玻璃中速度為真空中速度的2/3 。
二、光的反射
1、定義:光從一種介質射向另一種介質表面時,一部分光被反射回原來介質的現(xiàn)象叫光的反射。 2、反射定律:三線同面,法線居中,兩角相等,光路可逆.即:反射光線與入射光線、法線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線和入射光線分居于法線的兩側,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光的反射過程中光路是可逆的。
3、分類: ⑴ 鏡面反射:
定義:射到物面上的平行光反射后仍然平行 條件:反射面 平滑。
應用:迎著太陽看平靜的水面,特別亮。黑板“反光”等,都是因為發(fā)生了鏡面反射 ⑵ 漫反射:
定義:射到物面上的平行光反射后向著不同的方向 ,每條光線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條件:反射面凹凸不平。
應用:能從各個方向看到本身不發(fā)光的物體,是由于光射到物體上發(fā)生漫反射的緣故。 練習:☆請各舉一例說明光的反射作用對人們生活、生產的利與弊。
⑴有利:生活中用平面鏡觀察面容;我們能看到的大多數(shù)物體是由于物體反射光進入我們
眼睛。
⑵有弊:黑板反光;城市高大的樓房的玻璃幕墻、釉面磚墻反光造成光污染。
☆把桌子放在教室中間,我們從各個方向能看到它原因是:光在桌子上發(fā)生了漫反射。 4、面鏡: ⑴平面鏡:
成像特點:等大,等距,垂直,虛像
①像、物大小相等
②像、物到鏡面的距離相等。 ③像、物的連線與鏡面垂直
④物體在平面鏡里所成的像是虛像。
成像原理:光的反射定理 作 用:成像、 改變光路
實際光線會聚點所成的像
虛像:反射光線反向延長線的會聚點所成的像 ⑵球面鏡:
定義:用球面的 內 表面作反射面。
凹面鏡
性質:凹鏡能把射向它的平行光線 會聚在一點;從焦點射向凹鏡的反射光是平行
光
應 用:太陽灶、手電筒、汽車頭燈 凸面鏡定義:用球面的 外 表面做反射面。
性質:凸鏡對光線起發(fā)散作用。凸鏡所成的象是縮小的虛像 應用:汽車后視鏡
練習:☆在研究平面鏡成像特點時,我們常用平板玻璃、直尺、蠟燭進行實驗,其中選用兩根
相同蠟燭的目的是:便于確定成像的位臵和比較像和物的大小。
☆ 汽車司機前的玻璃不是豎直的,而是上方向內傾斜,除了可以減小前進時受到的阻力外,從光學角度考慮這樣做的好處是:使車內的物體的像成在司機視線上方,不影響司機看路面。汽車頭燈安裝在車頭下部:可以使車前障礙物在路面形成較長的影子,便于司機及早發(fā)現(xiàn)。
三、顏色及看不見的光
1、白光的組成:紅,橙,黃,綠,藍,靛,紫.
色光的三原色:紅,綠,藍. 顏料的三原色:品紅,黃,青 2、看不見的光:紅外線, 紫外線
第三章《透鏡及其應用》復習提綱
一、光的折射
1、定義:光從一種介質入另一種介質時,傳播方向現(xiàn)象。
2、光的折射定律:三線同面,法線居中,空氣中角大,光路可逆 ⑴折射光線,入射光線和法線在同一平面內。 ⑵折射光線和入射光線分居與法線兩側。
⑶ 光從空氣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質中時,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屬于近法線折射。
光從水中或其他介質 光從空氣垂直射入(或其他介質射出),折射角=入射角= 0 度。
3、應用:從空氣看水中的物體,或從水中看空氣中的物體看到的是物體的虛像,看到的位置比實際位置 高
練習:☆池水看起來比實際的 淺 是因為光從 水中斜射向 空氣中時發(fā)生折射,折射角大于入射
角。
☆藍天白云在湖中形成倒影,水中魚兒在“云中”自由穿行。這里我們看到的水中的白云是由 光的反射 而形成的 虛像 ,看到的魚兒是由是由光的折射而形成的 虛像 。
二、透鏡
1、 遠小于球面的半徑。 主光軸:通過球心的直線。 光心:(O)即薄透鏡的中心。性質:通過光心的光線。 焦點(F):凸透鏡能使跟主光軸平行的光線會聚在
主光軸上的一點,這個點叫焦點。 焦距(f):焦點到凸透鏡光心的距離。 2、
3
三、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及其應用
1、實驗:實驗時點燃蠟燭,使燭焰、凸透鏡、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目的是:使燭焰的像成在光屏中央。
若在實驗時,無論怎樣移動光屏,在光屏都得不到像,可能得原因有:①蠟燭在焦點以內;②燭焰在焦點上③燭焰、凸透鏡、光屏的中心不在同一高度;④蠟燭到凸透鏡的距離稍大于焦距,成像在很遠的地方,光具座的光屏無法移到該位臵。 2、實驗結論:(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 F分虛實,2f大小,實倒虛正, 3、對規(guī)律的進一步認識:
⑴u=f是成實像和虛象,正立像和倒立像,像物同側和異側的分界點。 ⑵u=2f是像放大和縮小的分界點
⑶當像距大于物距時成放大的實像(或虛像),當像距小于物距時成倒立縮小的實像。 ⑷成實像時: 物距減小 像距增大 像變大 (增大) (減?。?(變?。?⑸成虛像時:
物距減小 像距減小 像變小 (增大) (增大) (變大)
四、眼睛和眼鏡
1、成像原理: 從物體發(fā)出的光線經過晶狀體等一個綜合的凸透鏡在視網膜上行成倒立,縮小的
實像,分布在視網膜上的視神經細胞受到光的刺激,把這個信號傳輸給大腦,人就可以看到這個物體了。
2、近視及遠視的矯正:近視眼要戴凹透鏡,遠視眼要戴凸透鏡.
五、顯微鏡和望遠鏡
1、顯微鏡: 顯微鏡鏡筒的兩端各有一組透鏡,每組透鏡的作用都相當于一個凸透鏡,靠近眼睛
的凸透鏡叫做目鏡,靠近被觀察物體的凸透鏡叫做物鏡。來自被觀察物體的光經過物鏡后成一個放大的實像,道理就像投影儀的鏡頭成像一樣;目鏡的作用則像一個普通的放大鏡,把這個像再放大。經過這兩次放大作用,我們就可以看到肉眼看不見的小物體了。
2、望遠鏡:有一種望遠鏡也是由兩組凸透鏡組成的??拷劬Φ耐雇哥R叫做目鏡,靠近被觀察物體的凸透鏡叫做物鏡。我們能不能看清一個物體,它對我們的眼睛所成“視角”的大小十分重要。望遠鏡的物鏡所成的像雖然比原來的物體小,但它離我們的眼睛很近,再加上目鏡的放大作用,
視角就可以變得很大。
第四章《物態(tài)變化》復習提綱 一、溫度
1、 定義:溫度表示物體的冷熱程度。
2、 單位:
① 國際單位制中采用熱力學溫度。
② 常用單位是攝氏度(℃) 規(guī)定:在一個標準大氣壓下冰水混合物的溫度為0度,沸水
的溫度為100度,它們之間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叫1
攝氏度 某地氣溫
-3℃讀做:
零下3攝氏度或負3攝氏度
③
換算關系T=t + 273K
3、
測量——溫度計(常用液體溫度計)
① 溫度計構造:下有玻璃泡,里盛水銀、煤油、酒精等液體;內有粗細均勻的細玻璃管,在
外面的玻璃管上均勻地刻有刻度。
② 溫度計的原理:利用液體的熱脹冷縮進行工作。
④ 常用溫度計的使用方法: 使用前:觀察它的量程,判斷是否適合待測物體的溫度;并認清溫度計的分度值,以便準確讀
數(shù)。使用時:溫度計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測液體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溫度計
玻璃泡浸入被測液體中稍候一會兒,待溫度計的示數(shù)穩(wěn)定后再讀數(shù);讀數(shù)時玻璃泡要繼
續(xù)留在被測液體中,視線與溫度計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練習:◇溫度計的玻璃泡要做大目的是:溫度變化相同時,體積變化大,上面的玻璃管做細的
目的是:液體體積變化相同時液柱變化大,兩項措施的共同目的是:讀數(shù)準確。
二、物態(tài)變化
填物態(tài)變化的名稱及吸熱放熱情況: 1、熔化和凝固
氣 ① 熔化: 定義:物體從固態(tài)變成液態(tài)叫熔化。 凝華 放熱 晶體物質:海波、冰、石英水晶、 非晶體物質:松香、石蠟玻璃、瀝青、蜂蠟 熔化圖象:
熔化特點:固液共存,吸熱,溫度不變 熔化特點:吸熱,先變軟變稀,后變?yōu)橐簯B(tài)
溫度不斷上升。 熔點 :晶體熔化時的溫度。
熔化的條件:⑴ 達到熔點。⑵ 繼續(xù)吸熱。
② 凝固 :
定義
凝固特點:放熱,逐漸變稠、變黏、變硬、后
凝固點 :晶體熔化時的溫度。 成固體,溫度不斷降低。
同種物質的熔點凝固點相同。
凝固的條件:⑴ 達到凝固點。⑵ 繼續(xù)放熱。
2、汽化和液化:
① 汽化:
定義:物質從液態(tài)變?yōu)闅鈶B(tài)叫汽化。
蒸定義:液體在任何溫度下都能發(fā)生的,并且只在液體表面發(fā)生的汽化現(xiàn)象 叫蒸發(fā)。
發(fā)影響因素:⑴液體的溫度;⑵液體的表面積 ⑶液體表面空氣的流動。 作用:蒸發(fā) 吸 熱(吸外界或自身的熱量),具有制冷作用。 定義:在一定溫度下,在液體內部和表面同時發(fā)生的劇烈的汽化現(xiàn)象。
沸 沸 點: 。
騰沸騰條件:⑴達到沸點。⑵繼續(xù)吸熱
沸點與氣壓的關系:一切液體的沸點都是氣壓減小時降低,氣壓增大時升高 ② 物質從氣態(tài)變?yōu)橐簯B(tài) 叫液化。 方法:⑴ 好處:體積縮小便于運輸。 作用:液化熱 3、升華和凝華:
①升華 定義:物質從固態(tài)直接變成氣態(tài)的過程,吸 熱,易升華的物質有:碘、冰、干冰、樟腦、鎢。 ②凝華 定義:物質從氣態(tài)直接變成固態(tài)的過程,放 熱
練習:☆要使洗過的衣服盡快干,請寫出四種有效的方法。
⑴將衣服展開,增大與空氣的接觸面積。⑵將衣服掛在通風處。⑶將衣服掛在陽光下或溫度教高處。
⑷將衣服脫水(擰干、甩干)。
☆解釋“霜前冷雪后寒”?
霜前冷:只有外界氣溫足夠低,空氣中水蒸氣才能放熱凝華成霜所以“霜前冷”。 雪后寒:化雪是熔化過程,吸熱所以“雪后寒”。
第五章 《電流和電路》復習提綱
一、電荷
1、帶了電(荷):摩擦過的物體有了吸引物體的輕小物體的性質,我們就說物體帶了電。 輕小物體指碎紙屑、頭發(fā)、通草球、灰塵、輕質球等。 2、使物體帶電的方法:
定義:用摩擦的方法使物體帶電 原因:不同物質原子核束縛電子的本領不同 ①摩擦起電
實質:電荷從一個物體轉移到另一個物體使
正負電荷分開 能的轉化:機械能-→電能 ②接觸帶電:物體和帶電體接觸帶了電。如帶電體與驗電器金屬球接觸使之帶電。
③感應帶電:由于帶電體的作用,使帶電體附近的物體帶電。 3、兩種電荷:
用絲綢摩擦過的玻璃棒所帶的電。 實質:物質中的原子失去了電子
毛皮摩擦過的橡膠棒所帶的電。 實質:物質中的原子得到了多余的電子
4、電荷間的相互作用規(guī)律:同種電荷相互排斥,異種電荷相互吸引。 5金屬球、金屬桿、金屬箔 作用:檢驗物體是否帶電。
原理:同種電荷相互排斥的原理。 6、電荷量: 單位:庫侖(C)
元電荷 e
1e=1.6×10-19
C 7、中和:放在一起的等量異種電荷完全抵消的現(xiàn)象
擴展:①如果物體所帶正、負電量不等,也會發(fā)生中和現(xiàn)象。這時,帶電量多的物體先用部分電荷和帶電量少的物體中和,剩余的電荷可使兩物體帶同種電荷。 ②中和不是意味著等量正負電荷被消滅,實際上電荷總量保持不變,只是等量的正負電荷使物體整體顯不出電性。 二、電流
1、形成:電荷的定向移動形成電流
注:該處電荷是自由電荷。對金屬來講是自由電子定向移動形成電流;對酸、堿、鹽的水溶液來講,正負離子定向移動形成電流。
2、方向的規(guī)定:把正電荷移動的方向規(guī)定為電流的方向。
注:在電源外部,電流的方向從電源的正極到負極。 電流的方向與自由電子定向移動的方向相反 3、獲得持續(xù)電流的條件: 電路中有電源 電路為通路 4、電流的三種效應。
(1) 、電流的熱效應。如白熾燈,電飯鍋等。(2)、電流的磁效應,如電鈴等。(3)、電流的化學效應,如電解、電鍍等。 注:電流看不見、摸不著,我們可以通過各種電流的效應來判斷它的存在,這里體現(xiàn)了轉換法的科學思想。
(物理學中,對于一些看不見、摸不著的物質或物理問題我們往往要拋開事物本身,通過觀察和研究它們在自然界中表現(xiàn)出來的外顯特性、現(xiàn)象或產生的效應等,去認識事物的方法,在物理學上稱作這種方法叫轉換法)
5、單位:(1)、國際單位: A (2)、常用單位:mA 、μA (3)、換算關系:1A=1000mA 1mA=1000μA 6、測量:
(1)、儀器:電流表,符號: (2)、方法:
㈠讀數(shù)時應做到“兩看清”即 看清接線柱上標的量程,看清每大格電流值和每小格電流值 ㈡ 使用時規(guī)則:兩要、兩不 ① 電流表要串聯(lián)在電路中;
② 電流要從電流表的正接線柱流入,負接線柱流出,否則指針反偏。 ③被測電流不要超過電流表的大測量值。
Ⅰ 危害:被測電流超過電流表的大測量值時,不僅測不出電流值,電流表的指針還會
被打彎,甚至表被燒壞。
Ⅱ 選擇量程:實驗室用電流表有兩個量程,0—0.6A 和0—3A。測量時,先選大量程,用開關試觸,若被測電流在0.6A—3A可 測量 ,若被測電流小于0.6A則 換用小的量程,若被測電流大于3A則換用更大量程的電流表。
④ 絕對不允許不經用電器直接把電流表連到電源兩極上,原因電流表相當于一根導線。 三、導體和絕緣體:
1容易導電的物體。
常見材料:金屬、石墨、人體、大地、酸 堿 鹽溶液 導電原因:導體中有大量的可自由移動的電荷
說明:金屬導體中電流是自由電子定向移動形成的,酸、堿、鹽 溶液中的電流是正負離
子都參與定向運動
2不容易導電的物體。
常見材料:橡膠、玻璃、陶瓷、塑料、油等。 不易導電的原因:幾乎沒有自由移動的電荷。
3、“導電”與“帶電”的區(qū)別
導電過程是自由電荷定向移動的過程,導電體是導體;帶電過程是電子得失的過程,能帶電的物體可以是導體,也可以是絕緣體。
4、導體和絕緣體之間并沒有絕對的界限,在一定條件下可相互轉化。一定條件下,絕緣體也可變?yōu)閷w。原因是:加熱使絕緣體中的一些電子掙脫原子的束縛變?yōu)樽杂呻姾伞?四、電路 1、 組成: 定義:能夠提供電流的裝置,或把其他形式的能轉化為電能的
裝置。 作用:在電源的內部不斷地聚集正電荷負極聚集負電荷。以持 續(xù)對外供電
①電源
干電池
充電時,電能—→化學能
分類
化學能—→電能 光電池
光能→電能
發(fā)電機 機械能→電能
用電來工作的設備。
工作時:將電能—→其他形式的能。 ③開關:控制電路的通斷。 ④導線:輸送電能 2、三種電路:
①通路:接通的電路。 ②開路:斷開的電路。
③短路:定義:電源兩端或用電器兩端直接用導線連接起來。
特征:電源短路,電路中有很大的電流,可能燒壞電源或燒壞導線的絕緣皮,很容易
引起火災。
3、電路圖:用規(guī)定的符號表示電路連接的圖叫做電路圖。
4、連接方式:
5、識別電路串、并聯(lián)的常用方法:(選擇合適的方法熟練掌握)
①電流分析法:在識別電路時,電流:電源正極→各用電器→電源負極,若途中不分流用電器串聯(lián);若電流在某一處分流,每條支路只有一個用電器,這些用電器并聯(lián);若每條支路不只一個用電器,這時電路有串有并,叫混聯(lián)電路
②斷開法:去掉任意一個用電器,若另一個用電器也不工作,則這兩個用電器串聯(lián);若另一個用電器不受影響仍然工作則這兩個用電器為并聯(lián)。
③節(jié)點法:在識別電路時,不論導線有多長,只要其間沒有用電器或電源,則導線的兩端點都可看成同一點,從而找出各用電器的共同點
④觀察結構法:將用電器接線柱編號,電流流入端為“首”電流流出端為“尾”,觀察各用電器,若“首→尾→首→尾”連接為串聯(lián);若“首、首”,“尾、尾”相連,為并聯(lián)。
⑤經驗法:對實際看不到連接的電路,如路燈、家庭電路,可根據(jù)他們的某些特征判斷連接情況。
第七章 《電功率》復習提綱
一、電功:
1、定義:電流通過某段電路所做的功叫電功。
2、實質:電流做功的過程,實際就是電能轉化為其他形式的能(消耗電能)的過程;電流做多少功,就有多少電能轉化為其他形式的能,就消耗了多少電能。
電流做功的形式:電流通過各種用電器使其轉動、發(fā)熱、發(fā)光、發(fā)聲等都是電流做功的表現(xiàn)。3、規(guī)定:電流在某段電路上所做的功,等于這段電路兩端的電壓,電路中的電流和通電時間的
乘積。
4、計算公式:W=UIt =Pt(適用于所有電路)
對于純電阻電路可推導出:W= I2Rt= U2
t/R
①串聯(lián)電路中常用公式:W= I2
Rt W1:W2:W3:„Wn=R1:R2:R3:„:Rn
②并聯(lián)電路中常用公式:W= U2
t/R W1:W2= R2:R1
③無論用電器串聯(lián)或并聯(lián)。計算在一定時間所做的總功 常用公式W= W1+W2+„Wn
5、單位:國際單位是焦耳(J)常用單位:度(kwh) 1度=1千瓦時=1 kwh=3.6×106
J 6、測量電功:
⑴電能表:是測量用戶用電器在某一段時間內所做電功(某一段時間內消耗電能)的儀器。 ⑵ 電能表上“220V”“5A”“3000R/kwh”等字樣,分別表示:電電能表額定電壓220V;允許通
過的大電流是5A;每消耗一度電電能表轉盤轉3000轉。 6、測量:
⑶讀數(shù):A、測量較大電功時用刻度盤讀數(shù)。 Ⅰ、 伏安法測燈泡的額定功率:①原理:P=UI ②電路圖:
①后一位有紅色標記的數(shù)字表示小數(shù)點后一位。 ③選擇和連接實物時須注意: ②電能表前后兩次讀數(shù)之差,就是這段時間內用電的度數(shù)。 電源:其電壓高于燈泡的額定電壓 如:
月底
滑動變阻器:接入電路時要變阻,且調到大值。根據(jù)能否調到燈泡的額定電壓選擇滑動變阻 器。
這個月用電 度合+”接線柱流入,“-”接線柱流出。根據(jù)額定電壓選擇電壓表量B、測量較小電功時,用表盤轉數(shù)讀數(shù)。如:某用電器單獨工作電能表(3000R/kwh)在10分鐘內轉36轉則10分鐘內電器消耗的電能是 J。 二、電功率: 1、定義:2、物理意義:表示電流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燈泡的亮度取決于燈泡的實際功率大小。 3、電功率計算公式:
P=UI=W/t(適用于所有電路) 對于純電阻電路可推導出:P= I2R= U2
/R ①串聯(lián)電路中常用公式:P= I2
R P1:P2:P3:„Pn=R1:R2:R3:„:Rn ②并聯(lián)電路中常用公式:P= U2
/R P1:P2= R2:R1 ③無論用電器串聯(lián)或并聯(lián)。計算總功率 常用公式P= P1+P2+„Pn 4、單位:國際單位常用單位5、額定功率和實際功率: ⑴ 額定電壓: 額定功率:用電器在額定電壓下的功率。P額=U額I額=U2額/R某燈泡上標有“PZ22OV-25”字樣分別表示:普通照明,額定電壓220V,額定功率25W的燈泡。若知該燈“正常發(fā)光”可知:該2⑵ U實 =U額時,P實=P額 用電器正常工作(燈正常發(fā)光) 當U實<U額 時,P實<P額 用電器不能正常工作(燈光暗淡),有時會損壞用電器
①實際功率隨電壓變化而變化根據(jù)P=U2/RP實 U2
實 額 =U2
額
②根據(jù)P=U2/R 如果U 減小為原來的1/n
則P′= 2
R P 如:U1 實 = 2額 P實 1
4P額 當U實 > UP實 > P額 長期使用影響用電器壽命(燈發(fā)光強烈)
實= 0 用電器燒壞(燈絲燒斷)
⑶ 燈L1“220V 100W”, 燈L2“220V 25W”相比較而言,L1燈絲 粗短 ,L2燈絲 細長。 判斷燈絲電阻口訣:“大(功率)粗短,小細長”(U額 相同) 兩燈串聯(lián)時,燈L2亮,兩燈并聯(lián)時,燈L1亮。
判斷哪個燈亮的口訣“串小(功率)并大” (U額 相同) ⑷“1度”的規(guī)定:1kw的用電器工作1h消耗的電能。 P=W/ t 可使用兩套單位:“W、J、s”、“kw、 kwh、h”
程。 ““+”接線柱流入,“-”接線柱流出。根據(jù)I額=P額/U額 或I額=U額/R 選擇量程。 Ⅱ 測量家用電器的電功率:器材:電能表 秒表 原理:P=W/t 三 電熱 1、實驗:目的: 原理:上升的高度來判斷電流通過電阻絲通電產生電熱的多少 。
實驗采用煤油的目的:
2、焦耳定律:電流通過導體產生的熱量時間成正比。
3、計算公式:Q=I2Rt (適用于所有電路)對于純電阻電路可推導出:Q =UIt= U2t/R=W=Pt
①串聯(lián)電路中常用公式:Q= I2Rt 。Q1:Q2:Q3:„Qn=R1:R2:R3:„:Rn 并聯(lián)電路中常用公式:Q= U2t/R Q1:Q2= R2:R1
②無論用電器串聯(lián)或并聯(lián)。計算在一定時間所產生的總熱量 常用公式Q= Q1+Q2+„Qn ③分析電燈、電爐等電熱器問題時往往使用:Q= U2
t/R=Pt
4、應用——電熱器:
①定義:利用電流的熱效應而制成的發(fā)熱設備。 ②原理:焦耳定律
③組成:電熱器的主要組成部分是發(fā)熱體,發(fā)熱體是由電阻率大、熔點高的合金制成。 ④優(yōu)點:清潔衛(wèi)生沒有污染、熱效率高、方便控制和調節(jié)溫度。
練習 ☆家庭電路中有一只標有的燈泡正常發(fā)光,現(xiàn)給的器材有電能表、電流表、電壓表、鐘表,請用三種方法測出這只燈泡的此時功率,說明道理并寫出表達式。 四 生活用電
(一)、家庭電路:
1、家庭電路的組成部分:低壓供電線(火線零線)、電能表、閘刀開關、保險絲、用電器、插座、燈座、開關。
2、家庭電路的連接:各種用電器是并聯(lián)接入電路的,插座與燈座是并聯(lián)的,控制各用電器工作的開關與電器是串聯(lián)的。
3、家庭電路的各部分的作用: ⑴ 低壓供電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