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九年級語文復習提綱

字號:


    為大家整理的2014年九年級語文復習提綱的文章,供大家學習參考!更多新信息請點擊初三考試網
    四.《鄧稼先》
    1.“鄧稼先是中國幾千年傳統(tǒng)文化所孕育出來的有高奉獻精神的兒子?!薄班嚰谙仁侵袊伯a黨的理想黨員?!?BR>    說明了只有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背景才能孕育出鄧稼先這樣品格高尚的人物,也只有鄧稼先這樣的人才適應中國社會的需要,為民族的發(fā)展做出巨大貢獻。
    2.“如果稼先再次選擇他的人生的話,他仍會走他已走過的道路。這是他的性格與品質?!痹囌f說你對這兩句話的理解。
    為中華民族的崛起,為廣大人民的利益,奉獻自己的一生,這是鄧稼先的人生。走這樣的人生道路,是鄧稼先的性格與品質決定的。所以作者說,如果鄧稼先再次選擇人生,還會這么走。這兩句話總寫出了鄧稼先的偉大之處。
    五.《聞一多先生的說與做》
    1. 對作為“學者的方面”,作者只選取了寫作《唐詩雜論》《楚辭校補》《古典新義》三本書的情況加以表現(xiàn);對作為“革命家的方面”,則選取起稿政治傳單、群眾大會演說、參加**這三件事作為例證。聞先生一生經歷復雜,著作等身,可以記述的事很多很多。作者只從大量材料中選取了這六件事,就已經把聞一多先生的嚴謹刻苦的治學態(tài)度、無私無畏的斗爭精神、澎湃執(zhí)著的愛國熱情、言行一致的高尚人格,都表現(xiàn)出來了。
    2.聞一多先生在學者方面的“說”與“做”與在革命家方面的“說”與“做”含義上有沒有不同?
    【參考答案】開頭引用的聞一多自述中的“說”,是向人家宣告自己要干什么或自己干了什么的意思;第5段中“他并沒有‘說’,但他‘做’了“中的“說”和第6段中的“說”,則是吹噓、自詡的意思;這里“沒有‘說’”,主要是贊揚聞一多先生的實干精神和謙虛美德;作為革命家的“說”,是對于革命的宣傳和動員,是對反動派的揭露和斥責,實際上也就不但是“言”,也是“行”了。
    3.“他想吃盡、消化盡我們中華民族幾千年的文化史”,“他要給我們衰微的民族開一劑救濟的文化藥方”, 【參考答案】突出了聞先生的研究學問,目的是在于救國。
    4.“目不窺園,足不下樓”,“頭發(fā)零亂”“睡得很少”這些細節(jié),【參考答案】表現(xiàn)了聞先生的刻苦精神。
    5.“一個又一個大的四方竹紙本子,寫滿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蟻排衙”, 【參考答案】則表現(xiàn)出聞一多先生一絲不茍的嚴謹態(tài)度。
    六.《社戲》
    1.從《社戲》第10節(jié)中選出描寫少年朋友們開船動作的動詞。這些傳神的行動描寫用意是什么?
    【參考答案】動詞有:拔、點、磕、退、上、架。這段課文寫少年朋友們高興地開船出發(fā)時的動作?!半p喜拔前篙,阿發(fā)拔后篙,……我們已經點開船,在橋石上一磕,退后幾尺,即又上前出了橋。于是架起兩支櫓……”這些動詞準確而形象地寫出了少年們開船的動作,用意是表現(xiàn)出少年朋友們架船熟練、敏捷的技巧、聰明能干的性格和去看戲的愉快心情。
    2.夏夜行船,月夜歸航在寫景敘事上都很精彩。夏夜行船通過哪些所見所聞所感烘托了“我”的急迫心情?月夜歸航中“我”的心情與去看戲時有什么不同?
    【參考答案】所見:月色便朦朧在這水氣里。漆黑的起伏的連山,仿佛是踴躍的鐵的獸脊似的,都遠遠地向船尾跑去了。……漸望見依稀的趙莊,……還有幾點火……所聞:而且似乎聽到歌吹了,……那聲音大概是橫笛,婉轉、悠揚……
    月下歸航寫了眾小伙伴們去“偷”羅漢豆的趣事。去時“我”的心情很急迫,總“以為船慢”,而此時“我”和小伙伴們偷豆吃豆,心情無比歡暢。
    3.課文結尾說:“真的,一直到現(xiàn)在,我實在再沒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戲了?!睂@個結尾應該怎樣理解?
    【參考答案】其實那夜的戲,看得叫人“打呵欠”“破口喃喃的罵”,那夜的豆,第二天吃起來也實在平常。所謂“那夜似的好豆”“那夜似的好戲”,代表了作者對天真爛漫自由有趣的童年美好的回憶,充滿一種浪漫的理想色彩,表現(xiàn)對人生理想境界的渴望和追求。
    4. 揣摩下列詞語,回答括號中的問題。
    ①我的很重的心忽而輕松了,身體也似乎舒展到說不出的大?!拜p松”和“舒展”表現(xiàn)了“我”什么樣的心情?
    【參考答案】“輕松”和“舒展”與前文因看不成戲而沮喪形成鮮明對比,表現(xiàn)“我”歡喜輕快的心情。
    ②淡黑的起伏的連山,仿佛是踴躍的鐵的獸脊似的,都遠遠地向船尾跑去了。山為什么說“踴躍”?
    【參考答案】以動詞“踴躍”寫山,把靜物寫活了。這個詞的含義與現(xiàn)在不一樣,作者在這里是創(chuàng)造性地賦予了這個詞以新的含義。
    ③回望戲臺在燈火光中,卻又如初來未到時候一般,又漂渺得像一座仙山樓閣,滿被紅霞罩著了。(“回望”表現(xiàn)了“我”怎樣的心情?“罩”表現(xiàn)了怎樣的情形?)
    【參考答案】“回望”兩字,表現(xiàn)“我”依依的心情?!罢帧蓖ㄟ^視覺表現(xiàn)戲臺如夢如幻的情景,與來時呼應。
    ④不料六一公公竟非常感激起來,將大拇指一翹,得意的說道……(被人偷了豆,六一公公為什么還要“感激”?)
    【參考答案】因為城里讀過書的“我”對他的豆子的夸獎。表現(xiàn)了六一公公淳樸厚道的性格。
    ⑤那航船,就像一條大白魚背著一群孩子在浪花里躥。連夜?jié)O的幾個老漁父,停了艇子看著喝彩起來。(這句話用了什么修辭方法?表現(xiàn)了什么?)
    【參考答案】比喻的修辭,形象地寫出航船行駛飛快的樣子,而且富有童趣,符合兒童心理。(表現(xiàn)孩子們駕船技術高,而且富有童趣 寫老漁父有側面烘托的作用)
    七.《安塞腰鼓》
    1.“好一個安塞腰鼓”文中出現(xiàn)了幾次?從修辭上看屬于什么修辭,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參考答案]共出現(xiàn)了三次,它屬于間隔反復,這句話從內容上講為全文奠定了高昂的基調,它的多次出現(xiàn)使文章弘揚激蕩生命和磅礴力量的主題一步步得到深化。從形式上講,節(jié)奏明快,簡潔有力,使我們感受到黃土高原的厚實,以及生命的激越,二者結合起來,這篇文章就達到了內容、形式的完美統(tǒng)一。
    2.如何理解“好一個痛快了山河、蓬勃了想象力的安塞腰鼓”一句中“痛快”和“蓬勃”這兩個詞語?
    [參考答案]“痛快”詞性為形容詞,本義是直率、爽快的意思;“蓬勃”詞性為形容詞,本義是繁榮、旺盛的意思。兩個詞應做定語,起修飾、限制名詞的作用,在這里活用為動詞,做謂語,可解釋為“使痛快”、“使蓬勃”,把安塞腰鼓所鼓出的生命的激情和力量之美充分表現(xiàn)了出來。
    3.“使人想起:落日照大旗,馬鳴風蕭蕭!使人想起:千里的雷聲萬里的閃!使人想起:晦暗了又明晰、明晰了又晦暗、爾后終永遠明晰了的大徹大悟!”試分析該組排比句。
    [參考答案]本句排比,寫出了鼓聲的悲壯、振奮和力量,具有排山倒海的感人氣勢。
    4.容不得束縛,容不得羈絆,容不得閉塞。是掙脫了、沖破了、撞開了的那么一股勁! (“那么一股勁”要“掙脫”“沖破”“撞開”什么?是什么“束縛”“羈絆”“閉塞”了“那么一股勁”?)
    【參考答案】“那么一股勁”要打破人們身上層層堅硬的外殼,讓生命宣泄在天地間,讓人“遺落了一切冗雜”,“痛快了山河、蓬勃了想像力”,使人明白人之所以為人,生命之所以為生命。
    5.它使你驚異于那農民衣著包裹著的軀體,那消化著紅豆角角老南瓜的軀體,居然可以釋放出那么奇?zhèn)グ蹴绲哪芰?(過著貧困生活的農民,哪里來的那么強大的力量?)
    【參考答案】他們有著自然、健康的生命,是原始的、未經人工雕飾的、沒有半點污染的、不摻雜任何雜質的完完全全的生命。這是他們力量的源泉。
    6.多水的江南是易碎的玻璃,在那兒,打不得這樣的腰鼓。(為什么“多水的江南”打不得這樣的腰鼓?)
    【參考答案】江南流水更多地表現(xiàn)柔媚的風格,而安塞腰鼓需要承載這樣原始、粗獷的生命力量的“厚土”。
    7.耳畔是一聲渺遠的雞啼。(為什么聽到這樣的“雞啼”?)
    【參考答案】當鼓聲停止后,人們仍沉浸在激情中,好像熾熱后的沉寂,這時以“雞啼”反襯寂靜(也可認為這是實寫)。
    課內語段閱讀:
    一群茂騰騰的后生。
    他們的身后是一片高粱地。他們樸實得就像那片高粱。
    咝溜溜的南風吹動了高粱葉子,也吹動了他們的衣衫。
    他們的神情沉穩(wěn)而安靜。緊貼在他們身體一側的腰鼓,呆呆地,似乎從來不曾響過。
    但是:
    看!——
    一捶起來就發(fā)狠了,忘情了,沒命了!百十個斜背響鼓的后生,如百十塊被強震不斷擊起的石頭,狂舞在你的面前。驟雨一樣,是急促的鼓點;旋風一樣,是飛揚的流蘇;亂蛙一樣,是蹦跳的腳步;火花一樣,是閃射的瞳仁;斗虎一樣,是強健的風姿。黃土高原上,爆出一場多么壯闊、多么豪放、多么火烈的舞蹈哇——安塞腰鼓!
    1.作者用“一群茂騰騰的后生”這句話做文章的開頭,有什么作用?
    【參考答案】突出后生們茂騰騰的形象,將他們的形象鮮明地推出舞臺,具有吸引人、震撼人的力量。
    2.選文寫的是表演前的情況,背景是一片高粱地,絲溜溜的南風;人物是茂騰騰的后生;性格是樸實的;神情是沉穩(wěn)而安靜;而腰鼓則是呆呆的,不曾響。這樣寫的好處是什么?
    【參考答案】為下文寫腰鼓表演蓄勢,動靜結合,更襯托出后生們的英姿。
    3.選文為什么要先寫南風吹動了高粱葉和他們的衣衫,又寫他們的沉穩(wěn)安靜的神情和“呆呆”的腰鼓?
    【參考答案】人和鼓的靜則是為下文腰鼓表演蓄勢。
    4.“但是:”“看!——”單獨成段,有怎樣的表達效果?
    【參考答案】單獨成段,引人注意,人和鼓由靜而轉到動。
    5.在選文中找出表現(xiàn)這群后生的兩個比喻句,并分別指出它們的表達效果是什么?
    【參考答案】他們樸實得就像那片高粱”表現(xiàn)了后生的樸實和沉靜美;“百十個斜背響鼓的后生,如百十塊被強震不斷擊起的石頭,狂舞在你的面前”表現(xiàn)了這群后生的力量美和豪放美。
    6.你喜歡選文中哪句話,把它抄下來,并說說其妙處是什么?
    八.《偉大的悲劇》
    1.茨威格這位傳記作者為什么要充滿激情地給失敗者斯科特寫下這悲壯的一幕?
    [參考答案]課文后說:“一個人雖然在同不可戰(zhàn)勝的厄運的搏斗中毀滅了自己,但他的心靈卻變得無比高尚。所有這些在一切時代都是偉大的悲劇。”作者關注的不是斯科特這次南極探險的成敗,而是他們在這次悲壯之旅中表現(xiàn)出來的高尚精神。這樣的人類精神已經遠遠超越了那次活動本身和那個時代,成為全人類跨時代、地域的寶貴精神財富。所以茨威格要熱情地為斯科特這位失敗英雄寫傳記。
    2.斯科特和他的探險隊員身上表現(xiàn)了哪些人類精神和優(yōu)秀品質?
    [參考答案] 首先斯科特他們身上鮮明地表現(xiàn)出人類不懈探索未知領域的精神;在這次行動中他們還表現(xiàn)出堅定、執(zhí)著、勇于為事業(yè)獻身的英雄氣概,他們一個個都是響當當?shù)挠矟h,都豪氣沖天;他們具有強烈的集體主義精神,在惡劣環(huán)境和生死關頭,都能夠團結協(xié)作,甚至不惜為團體、為同伴獻出自己的生命;他們身上還表現(xiàn)出強烈的愛心,對祖國民族、同伴親友的一片摯愛之情正是支撐他們英勇行為的強大動力之一;斯科特還具有誠信的紳士風度,在競爭失敗后勇于承認,并愿意“在世界面前為另一個人完成的業(yè)績作證”。
    九、《在沙漠中心》
    課文描述的是圣??诵跖謇锖退耐樵陲w行中,撞在利比亞的沙漠地帶。記敘了“我”在沙漠中由“痛苦、絕望”到“樂觀、平靜”的心理過程,通過對沙漠奇景的描繪和“我”內心的獨白,表現(xiàn)了“我”戰(zhàn)勝困難、走出沙漠的堅定信念,以及對生命的熱愛與渴望。
    1.語句賞析
    (1)“我的血液因缺水而循環(huán)不暢,寒氣逼人,但這不只是夜晚的寒冷?!?BR>    [參考答案]沙漠夜晚的低溫和嚴重的缺水使“我”感到寒冷難耐,死亡的危險更讓“我”感到絕望,這是“我”所面臨的危險的真實寫照。
    (2)“寒風就像平原上的騎兵向我直沖過來,我只好團團轉以躲避它的來犯?!?BR>    [參考答案]運用比喻和擬人手法,生動形象地表現(xiàn)了沙漠的惡劣環(huán)境和“我”的感受,語氣并不沉重,反而有些風趣,表現(xiàn)了“我”鎮(zhèn)定樂觀的精神。
    (3)“我們期待黎明就像農人期待春天,我們期待中途站就像期待一片福地,我們在群星中尋找自己的真理?!?BR>    [參考答案]寶貴的露水在黎明才有,黎明代表著生的希望,所以“我”說期待黎明就像農人期待充滿希望的春天;中途站維系著飛行員的生命,所以“我”說期待中途站就像期待福地。這兩句話體現(xiàn)了“我”對生命的熱愛?!叭盒恰贝泶笞匀?,“在群星中尋找真理”就是在同自然的搏斗中實現(xiàn)生命的價值。這句話體現(xiàn)了“我”對自己的追求的自豪。
    (4)“我沒有一點兒遺憾。我奮斗過,但我失敗了,這對從事我們這個行業(yè)的人來說也很平常。不過,我總算是呼吸過海風了?!?BR>    [參考答案]作者認為自己從事的職業(yè)是有意義的,他實現(xiàn)了人生的價值,沒有使生命虛度,所以即使失敗,甚至犧牲生命,他也無怨無悔。
    2. 作者的這種冒險是為了個人的利益嗎?那他是為了什么呢?
    [參考答案]作者熱愛自己的生命,但是人的幸福不在于自由,而在于對一個責任的承擔。這個責任就是對人類嶄新的建設事業(yè)負責,對人類的命運盡一點點責任。為此冒險是值得的,是崇高的。
    十.《貓》
    鄭振鐸的名篇,鄭振鐸(1898 —— 1958),現(xiàn)代作家,文學史家。
    作者用樸實的言辭將三次養(yǎng)貓的故事娓娓道來,意境深遠、含蓄、沉郁。理清課文敘述的順序及線索,整體感知課文內容,體會文章的思想感情及蘊涵的人生哲理。同時,借鑒文章的寫作特色。
    1.為什么“我”對于第三只貓的死亡比前兩只貓的亡失更“難過得多”?
    [參考答案]因為第三只貓的死,責任在“我”?!拔摇钡闹饔^臆斷,斷定鳥是它咬死的,暴怒之下“我”用木棒打它,它受到冤苦無處辯訴,后死在鄰家屋脊上?!拔摇闭J為是“我”把它害死的,而且這個過失是無法補救的。
    2.第二只貓丟失后,作者寫道:“自此,我家好久不養(yǎng)貓。”第三只貓死后,作者寫道:“自此,我家永不養(yǎng)貓?!痹圀w會這兩句話中包含的思想感情有什么不同?
    [參考答案]第二只貓丟失后,失落感久久縈繞于心。缺德的人太氣人了,叫人恨意難消。養(yǎng)貓固然快樂,可是亡失的痛苦更叫人難受,于是才有不想馬上養(yǎng)的想法。
    第三只貓的死,責任在我?!拔摇睕]有判斷明白,便妄下斷語。后來,貓死了,因此,這個過失是無法補救的。由于負罪感永遠不能消除,見了貓反而觸發(fā)自己靈魂的傷痛,永遠愧對這類生命,于是才有永不養(yǎng)貓了的想法。
    3.把“我”看作描寫的側重點,本文的主題是:
    [參考答案]表現(xiàn)“我”嚴于律己的精神。(“我”是一個善良的、正義的、嚴于自省的、富有良知的知識分子。)或者“做人的道理”:人們應平等公正地待人接物,不能主觀臆測,妄下斷語,以致傷害無辜。
    4.把貓的不幸遭遇看作描寫的側重點,本文的主題是?
    [參考答案]揭示了生活中發(fā)生不幸的原因和性格的缺陷。
    5. 寫作特點
    [參考答案](1)情節(jié)曲折,結構嚴謹。文章圍繞中心敘寫了三個故事,每個故事都以養(yǎng)貓的亡失為線索,都具有相對的完整性。三個故事又是按照時間順序排列組成一串,構成一段家庭養(yǎng)貓的悲劇史:得貓——養(yǎng)貓——亡失——再得貓——再養(yǎng)貓——再亡失——復得貓——復養(yǎng)貓——復亡失,永不養(yǎng)貓。情節(jié)三起三落,層層推進。
    (2)首尾呼應和伏筆的設置。銜接呼應表現(xiàn)為:開頭交代幾次養(yǎng)貓的結局,拋出線索,總領全文,末了以“我家永不養(yǎng)貓”收尾,開拓深意,呼應開頭。三個故事之間又有過渡段貫通彌合。伏筆的設置表現(xiàn)為:第一只貓忽然消瘦預示其病死;寫第二只貓街上亂跑,預示其被人捉走;寫第三只貓凝望鳥籠,預示其被冤打致死。所以這些都起到了穿針引線,連珠綴玉的作用,把三個故事和各個故事之間的情節(jié)綴連成有機的整體,渾然天成,天衣無縫。
    十一.《斑羚飛渡》
    1.課文寫鐮刀頭羊的叫聲共有幾次,各有什么含義?
    [參考答案] 文中重點寫了鐮刀頭羊的三次叫聲:
    第,在危難時刻,所有的斑羚都注視著這只頭羊,而頭羊沿著懸崖巡視一圈之后,
    知道前面是絕路,而后面又有狩獵隊的追擊。頭羊一時想不出拯救這群斑羚的辦法,只好仰望蒼穹,悲鳴數(shù)聲,表現(xiàn)了內心的絕望。
    第二次,在一頭母斑羚恍惚走進彩虹的斑斕光帶時,鐮刀頭羊發(fā)出“咩”的吼叫,招回
    母斑羚,同時告訴斑羚群,它已想出自救辦法(用死亡換取生存),并指揮迅速實施;
    第三次,在老年斑羚與年輕斑羚兩隊數(shù)量懸殊時,鐮刀頭羊悲愴地輕咩一聲,這表示為了讓更年輕的生命獲救,只能犧牲正當盛年的包括自己在內的同類了。這叫聲既是一聲憂傷的嘆息,也是召喚補充注定死亡隊伍的命令。
    鐮刀頭羊的形象:富于智慧,有決斷力,遇事鎮(zhèn)定,臨難從容。
    2.課文中為什么幾次寫到彩虹?用意是什么?
    [參考答案] 文中寫彩虹的地方主要有三處。一是斑羚身陷絕境時彩虹出現(xiàn),二是斑羚飛渡時彩虹相映,三是頭羊走向“那道絢麗的彩虹”。
    彩虹的作用主要有三:一是渲染一種神秘色彩,并推動情節(jié)發(fā)展,頭羊之所以想出飛渡的辦法,或許就是受了彩虹的神秘啟示;二是烘托飛渡的氣勢.渲染了飛渡的悲壯美;三是渲染頭羊自我犧牲的崇高之美。
    3.為什么說那座橋是“用死亡做橋墩”?
    [參考答案]因為每一只獲得新生的斑羚,都是以另一只的斑羚身體為跳板完成飛渡的。是這些必死 的斑羚組成了新生的橋,所以說是“用死亡做橋墩”。
    4.從頭至尾沒有一只老斑羚調換位置”一事為什么讓“我”感到震驚?
    [參考答案] “我”是個獵人,參照人類在此種情景下常有臨陣脫逃的表現(xiàn),所以震驚。
    5.在這句話里,“燦爛”只是指那一道彎彎的彩虹嗎?
    [參考答案]不只是指那道彩虹,更是象征鐮刀頭羊行為和精神的閃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