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為大家整理的蘇教版語文八年級下冊練習冊答案的文章,供大家學習參考!更多新信息請點擊初二考試網
第一課
第一單元
積累與運用
1.高爾基 春天的旋律 暴風雨的預言者 《童年》《在人間》《我的大學》 2.散文 詩歌 3.shēn yín cuàn qiè fěi háo lüè wān yán hǒu 4.A 5.(1)壓 沖 (2)碰 箭 (3)抱甩 摔 6.(1)比喻 擬人 (2)排比(3)反復 (4)比喻 7.(1)“高傲”:運用擬人的手法,表現海燕藐視狂風烏云,充滿自信,壓倒一切邪惡勢力的氣概。(2)“飛竄”,四處逃竄,寫出海鷗的惶惶不可終日,與海燕的矯健勇猛形成對比。
理解與鑒賞
1.通過聲音(呻吟)、動作(躲藏)、外形(肥胖)、心理(恐懼)等方面,作者將海上群鳥害怕暴風雨的各種丑態(tài)揭露無遺。反襯出了海燕的英雄形象。 2.連用“抱”“甩”“摔”等幾個動詞,賦予狂風人的性格和行為,表現了風的猖狂氣焰。 3.擬人。“歌唱”“沖向”“迎接”等詞語,賦予波浪以人的行為動作,突出了它積極主動的戰(zhàn)斗熱情和樂觀勇敢的革命精神。 4.說明光明必將戰(zhàn)勝黑暗,革命必將戰(zhàn)勝反動,這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客觀規(guī)律。 5.海燕象征英勇善戰(zhàn)的無產階級革命先驅者;暴風雨象征席卷一切反動腐朽勢力的革命浪潮;雷電象征沙皇反動統(tǒng)治;大海象征革命高潮時廣大人民群眾力量;海鷗、海鴨、企鵝象征那些害怕革命會破壞他們安樂窩的形形色色的假革命者和不革命者。 6.(1)B (2)A (3)E
拓展與提高
1. 略
提示:舉生活中遭受困難挫折的事例,緊扣勇敢頑強、樂觀進取的生活態(tài)度回答。
第二課 白楊禮贊
積累與運用
1.《見聞雜記》茅盾 沈德鴻 雁冰 《子夜》《林家鋪子》 2.抒情 白楊樹是“不平凡”的 北方的農民,尤其象征了今天我們民族解放斗爭中不可缺的樸質、堅強、力求上進的精神 崇敬而贊美 黃土高原非常平坦 磨刀石 3.zǎi 娑 虬 jiànɡ 綜 頎 qiào yùn 怠 nán qián náo 懨懨 逸 4.(1)撲入(2) 翻起 (3) 涌起 5.你應該聯(lián)想到,在敵后的廣大土地上,到處有堅強不屈,就像這白楊樹一樣傲然挺立的守衛(wèi)他們家鄉(xiāng)的哨兵。
理解與鑒賞
1.① 總-分-總 D 2.干 、枝、葉 、皮。白楊樹的性格特點是:力爭上游、倔強挺立、不折不撓3.擬人 把白楊樹的外形描寫得更加形象突出了白楊樹的特點。 4.一個“泛”字,富有動感,生動地表現了白楊樹旺盛的生命活力。 5.不矛盾?!皹O普通”指白楊樹本身,“不平凡”指白楊樹的特點及象征意義。
拓展與提高
仿寫:我贊美蓮花,就因為它不但象征了純潔無瑕的美,尤其象征了一種出淤泥而不染的高貴品質。
第三課 石榴
積累與運用
1郭沫若 郭開貞 女神 屈原 天上的街市 2.散文 愛 畫 贊 3.(1)妍(2)崛瘠(3)禁 皓 (4)溢 4.枯瘦柔和 鋒利 精致 約束 豐滿 5.(1)鋒利,銳利 (2)古時一種盛酒的器具。 (3)形容色彩繁雜。這里指光彩絢麗的樣子。 6.示例:“秋天來了,它對于自己的戲法好像忍俊不禁的破口大笑起來,露出一口皓齒?!边\用擬人、比喻的修辭手法生動形象地描繪了石榴果實成熟時的情態(tài),讀來情趣盎然,讓人心生愉悅。 7. 示例 鏡子:能照出美麗的外貌,但照不出美好的心靈。風箏:無論飛得多高,始終無法擺脫線的牽引
理解與鑒賞
1.“梅柳之長”指奇崛、清新,“梅柳之短”指枯瘠、柔媚。 2.石榴樹、石榴花、石榴果。 作者喜歡石榴的花,因為它既有形態(tài)美——那深紅的顏色鮮艷動人,又有精神美——面對驕陽的直射毫不避讓,敢于抗爭,所以把它視為“夏天的心臟”。 3.指花骨朵。
例:雛菊迎風綻放,如同一條金黃的太陽散落在翠綠的蔓藤間。 4.運用擬人手法,表達了作者對石榴的贊嘆和喜愛之情。比喻生動逼真地描繪了石榴果實成熟時的情態(tài)。
拓展與提高
示例:純凈的天空,高遠無垠,如同一面碩大的明鏡。山坡上,綠草如茵,高大的樹蓊郁成林,延伸至遠方,清風拂過,如同浪濤此起彼伏,掠過微醺的心弦。
第四課 馬說
積累與運用
1.《昌黎先生集》韓愈 退之 文學家 古文運動唐宋八大家 文起八代之衰 2.議論記事 3.(1)pián cáo (2)sì (3) xiàn(4) zhǐ 4.(1) 猶,尚且(2 )同“飼”,喂養(yǎng) (3)怎么 (4)鞭打,驅使 5.(1)只是在馬夫的手里受屈辱,和普通的馬一起死在馬廄里。(2)一頓有時要吃盡食料一石。(3)聽它叫卻不能通曉它的意思。(4)難道真的沒有(千里)馬嗎?恐怕是真不認識(千里)馬吧! 6.D 7.B 8.(1)B (2)C (3)A (4) A(5)A (6)A
理解與鑒賞
1. 安求/其能千里也? 食之/不能盡其材。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2.統(tǒng)領全篇,在全文論述中起引出中心論點的作用。 3.(1)只辱于奴隸人之手,駢死于槽櫪之間,不以千里稱也。(2)食不飽,力不足,才美不外見。(3)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4)其真無馬邪?其真不知馬也。 4. 人才識別人才的統(tǒng)治者 愚妄淺薄、不識人才的統(tǒng)治者 封建統(tǒng)治者不識人才,摧殘、埋沒人才憤慨和痛惜 15. 首先應該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質,具有堅強的意志。其次應該具有豐富的專業(yè)知識,這樣才能在競爭中游刃有余。再次,還應該具有毛遂自薦的勇氣,自信是成功的一半。
拓展與提高
1.“伯樂”必須具備知人善用的才能,任人唯賢,要善于發(fā)現并重用人才。如齊桓公發(fā)現并重用管仲,使齊國強大起來。
第五課 紫藤蘿瀑布
積累與運用
1.téngluó bèng 釀qiú 璞 穗 zhù língdīng 憾 qióng 綻 jīn 2.①D ②B ③B ④D 3.①察言觀色 ②伶仃 ③佇立 ④忍俊不禁 ⑤迸濺 ⑥輝煌 4. 比喻繁多 5.(1)疑惑 (2)撫摸 6.提示:注意運用擬人的修辭手法 7.B 8.B (“象征”不屬于修辭手法)
理解與鑒賞
1.(1)顏色:一片輝煌的淡紫色、深深淺淺的紫、紫色的大條幅上,泛著點點銀光,就像進濺的水花。(2)形狀:像一條瀑布,從空中垂下,不見其發(fā)端,也不見其終極。一樹閃光的、盛開的藤蘿。花朵兒一串挨著一串,一朵接著一朵。(3)情態(tài):仿佛在流動,在歡笑,在不停地生長。在和陽光互相挑逗,彼此推著擠著。 2.比喻飽滿的生機 3.喜愛 4.這說明“我”已被紫藤蘿的旺盛的生命力所感染,所有的焦慮和悲痛都沒有了,所以精神也寧靜了,也感到了“生的喜悅”。
拓展與提高
示例:流星——用生命燃燒的一瞬,寫下了閃亮的永恒。
第二單元
第六課 紀念白求恩
積累與運用
1.遣 殉 粹 拈 隘 頹 睦 偃 2.誠→忱 莫→漠 議→異 博→薄 3.(1)拈輕怕重 (2)精益求精 (3)見異思遷 4.總—分—總 國際主義 毫不利己專門利人 對技術精益求精 號召全黨學習白求恩的精神。5.純粹 有道德 低級趣味 6.從前線回來的人說到白求恩,都佩服,都為他的精神感動原句采用雙重否定句,感情更強烈,突出了人們對白求恩同志的佩服之意,表達了作者的贊美之情,效果比改句要好。
理解與鑒賞
1.① 2.毫不利己專門利人的精神 3.D 4. 角度不同,稱呼也不同?!鞍浊蠖鳌笔寝D述別人的話;“白求恩醫(yī)生”是就從事醫(yī)療工作而言;“白求恩同志”是作為共產黨員的角度來說的。 5.對比論證。通過對比,褒貶分明,更加突出白求恩的高貴品質,通過對比,顯出差距,有力地證明學習白求恩的必要性。 6.雖然白求恩生活的時代與我們不同,但在經濟快速發(fā)展的今天,他的這種精神依然有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在生活中,自私自利永遠是被社會唾棄的品德,對工作極端負責任,對別人極端熱忱是永遠的美德。
拓展與提高
提示:聯(lián)系白求恩生平事跡,緊扣白求恩精神,高度贊美,飽含感情,簡潔精煉。
第七課 敬業(yè)與樂業(yè)
積累與運用
1.梁啟超 卓如 《飲冰室合集》 2.引論-本論—結論 (即總—分—總) 3. 瀆駢 誨 揀 4. (1)wù 追求 (2)tiáo 蟬 (3)guō 喧擾 5.穿—川 具—俱 展—嶄 報—抱 6. (1)對自己的事業(yè)很盡職,和朋友相處很融洽。(2)道理極容易明白。(3)嘮嘮叨叨說個沒完。 7. (1)主一無適便是敬。(2)坐這山,望那山,一事無成。(3)用志不分,乃凝于神 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4)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理解與鑒賞
1.重重疊疊,指困難和阻力重重;并進。 2. 樂業(yè) 3.凡職業(yè)都是有趣味的 4. 道理論證 5. 承接上文,總起下文。 全身心投入職業(yè),便能看到其變化和進展;從奮斗和刻苦中得到職業(yè)的成就,增加快樂;與同業(yè)競爭會因得職業(yè)的成就,增加快樂;專心工作便會不覺得煩悶。 6. 示例:居里夫人在成噸的工業(yè)廢渣中提煉“鐳”,幾年如一日,非常艱辛與枯燥,但她懷著找到“鐳”的夢想,從沒有認為這項工作是無聊的,從來沒有抱怨叫苦而想放棄(其他符合要求的表述也可以)。
拓展與提高
1.略 提示:觀點明確,聯(lián)系實際,言之成理即可。
第八課 多一些寬容
積累與運用
1.huò jīn bìng mù jí dù jiǒng dì 2.(1)抱負、氣量。文中指度量(2)舍棄(3)指廣闊無邊的世界(4)在細小的事物上的較量 3.(1)既……又…… (2)如果……就…… 4. (1)有容乃大壁立千仞 (2)互諒 互讓 互敬 互愛 5.(1)唯寬可以容人,唯厚可以載物。(薛瑄) (2)不會寬容別人的人,是不配受到別人寬容的。(屠格涅夫) 6.講道理 擺事實 7.提示:意思相反,結構相似,排比句式。
理解與鑒賞
1. 要心懷坦蕩,寬容他人,就必須做到互諒、互讓、互敬、互愛。 2.(1)引用論證(道理論證)(2)比喻論證
3. “四互”之間相輔相成,是層次遞進的關系,互諒互讓是一種高尚的行為表現,互敬互愛更是一種高尚的思想境界,因此,要使自己具有寬容這種高尚的人格修養(yǎng),就必須全面做到“四互”。 4.A 5.提示:要使自己具有寬容這種高尚的人格修養(yǎng),就必須全面做到“四互”。 6.面對同學的一些錯誤或不良品質,我們不能一味遷就、讓步,應該在互諒的基礎上講究說話技巧,做到寬容與批評相統(tǒng)一。
拓展與提高
1.勿逞強好勝,理性寬容萬事通。
第九課 人的高貴在于靈魂
積累與運用
1. bǐ hè yōng xié chuǎi miǎn 2.(1)治—致 (2) 委—萎 3. (1)脆弱 (2)高貴 (3)觀察 (4)理想 4. A C D G H 5.不能?!案呱小币话阒溉说牡赖滤交蛘呷の叮疚膬热葜饕皇翘岢粋€人要有高尚的道德水平或者較高的審美趣味。“高貴”雖然也指人的品質,但說“人的高貴”又不限于品質這一方面。本文的“高貴”主要強調的是一個人要“有一顆能思想的靈魂”。 6.(1)見賢思齊,見不賢而自省。(2)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 7.略
理解與鑒賞
1. 躲 全神貫注 不時 完全 充分表現了少女讀書的專心。 2.舉例論證 3. 車廂里鬧哄哄的,旅客們在聊天、打牌、吃零食。 少女躲在車廂的一角全神貫注地讀書、記筆記。 “我”覺得她仿佛沐浴在一片光輝中,我心中充滿感動。 4. 表達作者對青少年時代專心讀書的美好生活的回憶和珍惜,以及對自己現狀的一種無奈與惆悵。 5. 指放棄精神追求,只注重外部的物質利益。 6.B
拓展與提高
1.示例:(1)我喜歡帕斯卡“人是一枝有思想的蘆葦”這句名言,這句話形象地寫出了人的生命像蘆葦一樣柔弱,但人是有思想的,能從柔弱中煥發(fā)出無窮的韌性。(2)我喜歡第歐根尼對亞歷山大大帝的拒絕,“不要擋住我的陽光!”這表現了他在權勢的誘惑面前依然堅守人格的獨立和自尊。
第十課 陋室銘
積累與運用
1.劉禹錫 唐 警戒 稱述 功德 2.(1)惟吾德馨 鴻儒 (2)陋室 德馨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3. lòu xīn rú dú tiáo shǔ 4.(1)出名 (2)靈驗,神奇(3)此,這(4)只是 散布得遠的香氣,這里指品德高尚(5)長到,蔓延 (6)彈奏 (7)這里指奏樂的聲音 (8)官府公文 使……勞累 5.D 6.(1)山/不在高,有仙/則名(2)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3)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4)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 7.(1)這是簡陋的屋子,只是我的品德高尚(也就不感到簡陋了)。(2)苔蘚痕跡碧綠,長到臺階上,草色青蔥,映入竹簾里。(3)到這里談笑的都是淵博的大學者,交往的沒有知識淺薄的人。(4)孔子說:“有什么簡陋的呢?”
理解與鑒賞
1.山 水 品德高尚 2. 自然環(huán)境優(yōu)美;交往人物不俗;生活情趣高雅。 3.這兩句描寫了陋室環(huán)境的清幽、生機盎然。而從臺階上長滿綠苔以及門前滿是鮮翠的青草,也可看出陋室地處偏僻,人跡罕至。 4. 水不在深,有龍則靈。 5. 用“諸葛廬”“子云亭”作類比,反映作者以古代賢人自況的思想境界,暗示陋室不陋。作者追求的是一種保持高尚節(jié)操、安貧樂道的生活情趣。 6. 作者講究擇友交往,重視“無友不如己者”的儒家交友之道,這一點很值得我們借鑒、學習,但是,作者的這種交友之道多少反映了他孤芳自賞、清高孤傲的思想傾向,這一點又是不足取的。
拓展與提高
1.示例:雖然我們現在的生活日益豐富了,生活水平提高了,但仍需要高尚的道德情操,物質生活與精神生活是相統(tǒng)一的,缺一不可。只有這樣,我們的生活才更充實,人生才更精彩。
第三單元
第十一課 沙漠里的奇怪現象
積累與運用
1.chuō zàng shèn gē kù wèi qǐng dào 2.匹 陸 頃 閣 即 蜃 3. D 4.(1)“空中”用“看不見”,“地上”用“看不到”,體現出用詞準確而又有變化。(2)“幻術”與“魔術”同義,但前面的定語是“魔鬼”,用“幻術”,讀起來上口,有韻律。“戳穿”與“揭露”義近,但“幻術”是假的,所以用“戳穿”顯得更準確、有力。
理解與鑒賞
1.指見到怪異現象,要鎮(zhèn)靜對待,不必大驚小怪。引用法 2.例如月食,古人認為是天狗吃月亮,實際是由于地球擋在月亮與太陽之間,使月亮無法反射太陽光的緣故。 3.鳴沙。⑴沙漠面部沙子細而干燥,⑵含有大量石英,⑶曬得火熱,⑷沙粒移動摩擦。 4.由現象到本質。 5.事理說明文 事理說明文說明事物的特征和本質,闡述事物的變化過程和規(guī)律,解釋原因,闡明事理,旨在不但使人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
拓展與提高
1. 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 千嶂里,長煙落日孤城閉。黃沙漠南起,白日隱西隅。 2.提示:要注意古詩的擴寫不等于翻譯,要運用描寫等表達方式。
第十二課 我們的知識是有限的
積累與運用
1. zhōu chǎn zhì jiǒng dǔ yòu sì yì 2.(1)夸夸其談(2)優(yōu)柔寡斷(3)人跡罕至 3.(1)伽利略 意大利 (2)倘若 那么 況且 因為 (3)人的知識是有限的,隨著個人知識的增多,他所意識到的未知世界的問題也增多了,知識愈多愈發(fā)現自己無知。
理解與鑒賞
1. “無能”表明人們知識的有限,親自實踐,親身經歷,都不足以充分認識客觀世界。 2.作為天文學家的作者,在天文學上作出了重要貢獻,但仍謙稱自己有許多問題尚不能理解。聯(lián)系上文的觀點,“不能準確地斷定彗星的形成之因”,恰恰是他天文知識豐富的反映,他一定是運用豐富的天文學知識,從多方面對彗星的成因進行探討,但發(fā)現一切解釋都不能盡如人意,從而感慨自己的無知。 3.顯示了他的坦然。作者充分認識到物質世界的復雜性,實事求是地表明自己并不能揭開一切的奧秘。4.以對蟬的認識作類比,并以“手心”和“遙遠天際”作對比。 5.以不知蟬發(fā)聲原理作類比,表明自己不知彗星形成之因毫不足怪。
拓展與提高
1.示例:知識的價值不在于占有,而在于使用(希臘) 知識越少越準確,知識越多,疑惑也就越多(歌德)
第十三課 短文兩篇
活板
積累與運用
1. dǐ fán qì gēng yáng huò zòng 2.做(采用) 算是 是 被 3.(1)蓋(2) 生僻 (3)烤 (4)做標志 4. (1)這一塊剛印完,那一塊已經排好了版,兩塊交替使用,很短時間就可以印完(一本書)。 (2)活字不用時,就貼上紙簽標明,并按照字的韻部分開,分別存放在木格子內。 (3)字印所以不用木料來刻,是因為木料的紋理疏密不勻,一沾水就會變得高低不平,再加上跟松脂等物粘在一起,拆版時不易拿下。(4)有沒有準備好的生僻字,就馬上雕刻。 5.(1)薄如錢唇(2)字平如砥(3)極為神速 6.(1)更互用之(2)每一字皆有數印 7.“每字為一印”,字是活的;“密布字印”,排版是活的;“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此印者才畢,則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印刷是活的;“每一字皆有數印”,字印數目是活的?!坝衅孀炙責o備者,旋刻之,以草火燒,瞬息可成”,奇字做法是活的;“用訖再火令藥熔,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拆版是活的。
理解與鑒賞
1. 《活版》沈括 宋 夢溪筆談歷史 文藝科學 2. “板”通“版”;“止”通“只”。 3.(1)用膠泥來刻字,(字模)薄得像銅錢的邊緣,每個字一個印,用火燒烤使它堅硬。(2)先準備好一塊鐵板,把松脂蠟混合紙灰之類的東西鋪在上面。 4. C 5. BADC 6. 這段文字運用了打比方、作比較、舉例子的說明方法。“字平如砥”運用打比方的說明方法,形象地突出了字印用平板按壓后十分平整的特點。
拓展與提高
1.指南針、火藥、造紙術。
核舟記
積累與運用
1.mǐn wǎng yí yòujī shǔ ruò sǎn guān rán jì zhé qū jí zhuī jìǎo rénxū yú zhuàn 2. (1)“有”通“又”, 用來連接整數和零數 (2) “詘”通“屈 ”彎曲 “甫”通“父”,男子的美稱 (3)“簡”通“揀 ”挑選3. (1)曾經,贈,我⑵極像⑶不相類似⑷好象……的樣子⑸長而窄 4. (1)《虞初新志》魏學洢 子敬 明末 (2) 蓋大蘇泛赤壁云 (3)“左手撫魯直背”“右手指卷,如有所語” (4)輕松悠閑 專注悠閑 (5)列數字 作比較 突出雕刻者技藝的高超 (6)嘻,技亦靈怪矣哉 (7)罔不因勢象形,各具情態(tài)。 5.⑴沒有一件不是就著木頭原來的樣子摹擬某些東西的形狀的,各有各的神情姿態(tài)。 ⑵(他)曾經送給我一個用果核雕成的小船,刻的是蘇東坡泛舟于赤壁之下。 ⑶(字跡)像蚊子的腳一樣細小,筆畫清清楚楚。⑷可是計算它的長度竟不滿一寸。⑸是挑選狹長的桃核刻成的。
理解與鑒賞
1.戴著高高的帽子 胡須 露 清清楚楚 2.峨冠而多髯 :戴著高高的帽子并且胡須濃密。 3.絕類彌勒,袒胸露乳,矯首昂視:極像佛教的彌勒菩薩,散開胸脯,露出*,抬頭仰望。 4.船頭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為東坡,佛印居右,魯直居左 5.船頭(或舟首) 空間順序
拓展與提高
1.(1)摹泛舟人悠閑神情。(2)美髯公怡情泛赤壁。
第十四課 叫三聲夸克
積累與運用
1.dàng xiè jìn suì hào qiáng zhào 2.(1)句子中用“幾乎”,說得準確。句子的意思是說原子核的質量接近于原子質量的全部,而電子只占十分微小的質量,所以用“幾乎全部”的詞語來表述。(2)如果把“也許”去掉,就改變了句子的意思。原句中用“也許”,表示對這是物質的小結構這一點不能肯定。事實上這種結構還可以再分。如果把“也許”去掉,那就表示它肯定不能再分了。(3)用打比方的說明方法,使說明形象生動,引起閱讀的興趣。
理解與鑒賞
1. 原子 2.
3.基本粒子可分為輕子和強子。是根據分子間的作用力劃分的。 4.不設統(tǒng)一答案。問題有價值,語言簡潔明了即可。 5.不設統(tǒng)一答案。只要依據文章內容言之有據即可,如“好奇”“堅持(不泄氣)”“鉆研”“思考”“熱情”等。 6.1976年,旅美科學家丁肇中發(fā)現了J粒子
拓展與提高
1.可以從以下幾方面來談:探索物質結構的奧秘是無止境的;只有不斷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科學研究才能有進展;作為學生,要改變被動接受的學習方式,如會質疑,善發(fā)問,來培養(yǎng)自己的探究、創(chuàng)新的能力,提高自身的素質。
第十五課 花兒為什么這樣紅
積累與運用
1.zhāng tuì ruǐ diàn luǒ è xiàn yú léng 2.B 3.紅 橙 黃 綠 藍 靛紫 4.賈祖璋 惜春詞
理解與鑒賞
1.說明人工選擇在加速花色變化過程中的作用。 2.設問 引出本段文字說明的中心 3.突出人工選擇的優(yōu)越性 4.作比較、列數字、舉例子 5.時間長短 形狀色澤 品種優(yōu)劣 6.“僅”字說明時間之短,突出人工培育的顯著成果。
拓展與提高
1.自然界中白色花多,其次是黃色花和紅色花。自然界黑色花少,茶色花次之。
第四單元
第十六課 孔乙己
積累與運用
1.hè yàn chàn zhàng zhàn hōng jiàn zháo shé xiè 2.綽 拭 惋 葷 檻 頹 亨 3. 魯迅 、 周樹人豫才 文學家 思想家 革命家 《朝花夕拾》 《藤野先生》 《社戲》 《故鄉(xiāng)》 《狂人日記》 反對封建文化和封建科舉制度 4.(1)動作描寫。說明孔乙己窮困潦倒到極點,“摸”字表明了他悲慘的境地。(2)語言、神態(tài)描寫。說明他自命清高、迂腐不堪、自欺欺人,死要面子的性格。
理解與鑒賞
1.酒客揭短,取笑孔乙己偷東西。 2.肖像 ①他有勞動能力,具備謀生的身體條件 ②他生活貧困,營養(yǎng)不良 ③他因偷竊經常挨打 ④他年歲已老,接近風燭殘年,精神萎靡頹唐 3.(1)一個“排”字,顯示了孔乙己擺闊氣、內心得意的心理。(2)寫出了孔乙己額上青筋暴起似乎歷歷可數的形象,逼真地表現出孔乙己當時窘迫的神情。 4.(1)身份特殊、處境尷尬(2)貧困潦倒、飽受欺凌、好逸惡勞 5.“竊”和“偷”是同義詞,意思相同,只不過前是文言,后是白話??滓壹簽榱嗣孀樱S持讀書人的“清高”而狡辯,這是一種自我解嘲,是強詞奪理。 6.這是一道開放性題,所談內容只要符合文題要求且言之成理即可。
拓展與提高
1.結合分析孔乙己的性格特點,理解作者對孔乙己的情感傾向,言之有理即可。
第十七課 范進中舉
積累與運用
1.《儒林外史》 清 吳敬梓 喜極而瘋 生活遭遇科舉制度 2.宿 省 酌 攥 揖 挈 諱 解 3.(1) 狗血噴頭 (2)不三不四 (2)不省人事 4. (1) 夸張(2)對比,比喻
理解與鑒賞
1.動作 語言 外貌 側面 2.拍手 笑 3.深刻反映了當時社會的世態(tài)炎涼。 4.夸張 語言動作 5.追求功名 封建科舉制度 6.“我”終于中舉了,有錢有勢了,有好日子過了,可以享福了 7.側面 8.說明中舉發(fā)瘋在當時不是個別現象。安排這一情節(jié)表現了作者對這類讀書人的無情鞭撻,也表達了作者對封建科舉制度的深切痛恨和無情批判。 9.A 10.結合范進渴望考中卻屢次落第,但仍極度熱衷共鳴的復雜心理來進行描寫
拓展與提高
1.提示:根據范進性格特點,分析他中舉后的心態(tài),言之有理即可。
第十八課 口技
積累與運用
1.清 林嗣環(huán) 《虞初新志》 2.(1)擅長(2)正趕上(3)設置,安放(4)圍繞
(5)指輕聲哼唱著哄小孩入睡(6)捊起,(7)幾乎,差點兒 3.(1)忽、忽然(2)一時(3)既而(4)是時(5)俄而、少頃、未幾 4.(1)在同一時間一齊發(fā)出來,各種妙處都具有。(2)滿座的賓客沒有不伸著脖子,側著頭看,微笑著,默默地贊嘆著,認為妙極了。(3)在這種情況下,賓客沒有不嚇得變了臉色離開座位的,他們捋起袖子,露出手臂,兩腿發(fā)抖,幾乎要搶先逃跑。 5.首尾呼應,同時強調道具的簡單,從側面表現了口技人依靠的是高超的技藝,突出了其技藝之“善”。 6.善
理解與鑒賞
1.⑴夾雜 ⑵說出 ⑶跑 2.⑴(直到這時,)客人們的心情才稍微放松了一些,漸漸坐正了身子。⑵即使一個人有上百只手,一只手有上百個指頭,也不能明確指出哪一種聲音來。3.B
拓展與提高
1.符合要求,語言生動即可。
第十九課 變色龍
積累與運用
1.kuí yì jìng pēi hè chéng tiáo chuō 2.B 3.(1)肖像描寫 動作描寫(2)肖像描寫 動作描寫 (3)語言描寫 (4)神態(tài)描寫 4.(1)想法離奇,不切實際(2)沒有精神的樣子 5.①奧楚蔑洛夫的冷熱感反映著他情緒急劇變化,他假托天氣變化,掩飾自己的窘態(tài),顯出走狗的真面目。② 揭露了沙皇法律的實質:憲兵就是法律。是對沙皇法律的又尖銳諷刺。 6.擬人、比喻。作用:描寫社會環(huán)境的冷清,市場的蕭條景象,揭示了沙皇統(tǒng)治下的黑暗。
理解與鑒賞
1.A 2.C 3.裝腔作勢,官氣十足,盛氣凌人的警官老爺。貌似公正、嚴于執(zhí)法,實則專橫、粗野的審判官。居高臨下、八面威風的上司。 4.指顯示給人看的厲害的臉色或行動。 5.掩蓋他因為害怕得罪將軍而驚恐不安和出爾反爾的狼狽相;有意拖延時間想對策。突出了他欺下媚上和善變的特點。 6.這篇小說以 對話描寫為主,隨著故事情節(jié)的推進,讓人物在矛盾沖突中亮相,使人物原形畢露;語言個性鮮明,帶有夸張性。
拓展與提高
1.見風使舵、媚上欺下、趨炎附勢、狡詐多變、不知羞恥、卑劣無恥、反復無常、裝腔作勢等 2.雞飛狗跳 雞犬不寧 一人得道 雞犬升天
第二十課 窗
積累與運用
1.瞰 泓 栩栩 sè chuǎn yán 2.B C A 3.(1)小說(或小小說)澳大利亞 泰格特 (2)美 丑 善 惡 (3)對比 揚善貶惡 “不靠窗口的病人”見死不救 (4)“窗”是貫穿于整個故事情節(jié)的線索,一語雙關,既是病房的窗口, 也是心靈的窗口,由此可以看出病人甲、乙兩種截然不同的內心世界。 4.(1)形象地寫出另一個病人急不可待想臨窗觀景的心態(tài)。(2)這樣的結尾含蓄雋永,耐人尋味,諷刺了自私的人心胸狹窄,目光短淺,反襯了無私的人心胸寬廣,視野開闊。 5.(1)對窗外美景的享受,對兩人之間融洽友好關系的享受。(2)而偏偏是他呢?(3)兩個人有不同的心靈。
理解與鑒賞
1.座 泓 塊 2.強調靠窗病人的講述更顯真切自然。 3.②③① 4.讓不靠窗病人忘記痛苦(或想解除同伴痛苦)。 5.更能諷刺自私者,反襯出靠窗病人的心地善良,道德高尚。
拓展與提高
1.頌揚美德,鞭撻私欲 / 頌揚高尚品格,鞭撻丑惡靈魂 2.B
第五單元
第二十一課 錯過
積累與運用
1.貽 mān hān yù sù 斕 僥 馭 憬 zhì 2.(1)錯誤遺留下去,使受到壞的影響。(2)一個念頭的差錯(引起嚴重的后果)。形容當面錯過,失掉好機會。(3)比喻盡力挽回險惡的局勢。 3.(1)劉心武 文藝性政論文(雜文) 《班主任》 《鐘鼓樓》(2)追悔真切而細微深入而豐厚 意味升騰(3)時不復返 機不再來 咀嚼 升華 詩意 哲理 4.沒錯過,抓住了;錯過,溜走了。這正是人生的經緯線,見證著我們斑斕多味的存活。 5.例①:“人生如奔馳的列車……關鍵是我們不能錯過預定的到站?!焙x:把人生比作“奔馳的列車”,把“窗外的美景、奇景”比作小的錯過,把“預定的到站”比作人生根本的追求。意思是:人生有一些小的錯過不要緊,但不能錯過人生根本的追求。例②:“我們預定的到站并不等于人生的終點……七彩鮮花映襯得格外明艷!”涵義:把那些“不是多么了不得的錯過”比作“碧綠的葉片”,把那些關鍵,美好的人生道路上的“收獲”比作“七彩鮮花”,綠葉襯托著鮮花,使鮮花“格外明艷”,肯定了“錯過”在人生道路上的價值。 6.提示:從題干可以看出,在結構上所填的語句和前后句之間要構成排比,內容要求和生命、時間、人生有關。仿寫時要考慮到前后句,內容要和整個句子統(tǒng)一。例:如果說生命是一場游戲,那么時間則是一道程序,編輯著人生。如果說生命是一幅畫,那么時間則是一盒的顏料,描繪著人生。
理解與鑒賞
1. 首先必須意識到自己錯過了,其次必須有追悔的情愫,才能產生靈魂升騰的力量。 2.是失去的意思;過錯:是過失、錯誤的意思。 3.塞翁失馬,焉知非福。 4.用“沒有意識到錯過”與“能意識到自己錯過”相對比,突出“意識到”的重要性;用“有機會再次相遇”的“錯過”與“時不復返,機不再來”的“錯過”相對比,強調了如何正確對待這兩種不同的“錯過”的態(tài)度和方法。
拓展與提高
1.提示:聯(lián)系生活實際,說說自己對生活中所經歷的“錯過”的認識和態(tài)度。
第二十二課 散步
積累與運用
1. áo shà qí lín 2. (1)拆一拆 (2)競一竟 (3)絕一決 3. (1)鋪著 (2)熬過 (3)密 4. (1)各得其所:每一個人或事物都得到合適的安頓。 (2)相信而聽從。 5.C 6.A 7. (1)突出春天的氣息,使人感覺到生命的存在,生命的召喚,為下文作鋪墊。(2)例: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 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 8.例:父愛是一片大海,讓你的靈魂即使遇到電閃雷鳴依然仁厚寬容。父愛是一泓清泉,讓你的情感即使蒙上歲月的風塵依然純潔明凈。
理解與鑒賞
1. 散步 2.地點 人物 3.D 4.“強壯”是從母親看兒子的角度說的,在年邁的母親眼里,兒子正值中年,是“強壯”的;“高大”是從兒子看父親的角度說的。 5. 尊老愛幼 6. (1)人到中年的“我”是家庭的主干,母親聽我的,兒子聽我的,妻子聽我的,現在祖孫發(fā)生了分歧等我定奪,處理好了,全家高高興興,處理不好,別別扭扭就會影響家庭的和諧,于是我感到責任的重大,表達了我對母親、妻子和兒子三人濃濃的親情。(2)“我”背的是母親,妻子背的是兒子。母親給我們以生命,而兒子又是這生命的延續(xù)。這血脈相連的三代人緊緊連接在一起,構成了生命的整體。如今,我們把母親和兒子背在背上前行,正是背負著完整的生命世界,因而油然產生了一種深沉、莊嚴的感覺,這正是家庭生活中、人類社會中承前啟后的一代中年人特有的心理感受。
拓展與提高
1.例:吃飯時給父母盛飯、夾菜;給父母洗腳;幫父母分擔家務等。
第二十三課 送東陽馬生序
積累與運用
1.shì qiè yìng xiù yè lǐn 2.(1)擔心,憂慮 (2)同“肢”,肢體 (3)掛在腰間 (4)拜見 3.(1)用 (2)因為 (3)連詞,不譯 (4)把 4. ①古義:熱水;今義:菜湯 ② 古義:跑;今義:行走 5. (1)我站在他的身邊,提出疑難,詢問道理,彎下身子,側著耳朵(表現尊敬而專心)請教。(2)寄居在旅店里,主人每天只提供兩頓飯,沒有新鮮肥美的食物味道的享受。(3)我卻穿著破舊的衣服,生活在他們中間,一點沒有羨慕他們的心意。
理解與鑒賞
1.特別愛好沒有辦法 超過 借 2.講述“我”幼時求學的情況。 3.借書、手自筆錄、天寒不怠、走送不逾期。 4.作者在這一層中講述幼時求學的情況。開篇就點“嗜學”,為全文奠定基調,由此引出求學的勤苦。 5.明 宋濂 《送東陽馬生序》 贈序求學生活 求學環(huán)境 求師狀況 求學條件 其業(yè)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質之卑,則心不若余之專耳,豈他人之過哉? 6.(1) yè 拖著 (2) qīn 被子 (3)sì 提供伙食 (4)wèi 給予,贈送 7. (1) 因為內心有足以快樂的事,就不覺得吃的穿的不如別人了。 (2)他們的學業(yè)如果有不精通的地方,德行如果有不成器的地方,不是天資低下,就是用心不如我專一罷了,哪里是別人的過失呢? 8.提示:從行走、食物和衣著這三方面加以概括
拓展與提高
1.中學生應該樹立正確的苦樂觀——只要有崇高的追求,豐富的精神生活,即使物質生活很苦,也會其樂無窮。 2.例: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業(yè)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毀于隨。
第二十四課 我驕傲,我是一棵樹
積累與運用
1. yì shǐ fù zhù 2. 礴瀚 醇 黝 3. 發(fā)誓立志。 (氣味、滋味)香而純正。 4. (1)鑄就 (2)賦予 (3)挽住 5. 李瑛 象征 一棵樹
理解與鑒賞
1.不好,不具體,缺乏形象性。 2. 表明我心靈的美好。3.塑造了一個具有高度獻身精神的英雄戰(zhàn)士的崇高形象。
拓展與提高
1.提示:運用擬人、比喻的手法。
第二十五課 有的人
積累與運用
1. 臧克家 13 紀念魯迅有感 騎在人民頭上作威作福的人 為人民利益英勇斗爭、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的人 2. (1)俯下身子給人民當牛馬;橫眉冷對千夫指 俯首甘為孺子牛;(2)情愿作野草 等著地下的火燒;(3)有的人活著 他已經死了 有的人死了他還活著;(4)只要春風吹到的地方 到處是青青的野草
理解與鑒賞
1. A 2. D 3. C 4. 生;死;有的人;他活著別人就不能活 5. 活:生命存在,身體的軀殼活著; 死:靈魂喪失,毫無生命價值; 死:生命不存在; 活:思想、精神永駐人間 6. 對待人民的態(tài)度;人生目標;社會作用 7. 全心全意地為廣大人民服務的人,在人民中永生;與人民為敵的人,必然滅亡。
拓展與提高
1. 提示:結合自己的實際談談;第二問要說清楚人物名字和事跡。
第六單元
第二十六課 悼念瑪麗·居里
積累與運用
1. 法 鐳 物理學 化學 2.阿 摯 忱 欽 3.悼 dào 悼念崇 chóng 崇拜 抑 yì 壓抑 掉 diào 掉隊 崇 suì 鬼崇 仰 yǎng 仰視 4. D 5.此句運用了排比的修辭方法,句式均勻,音律鏗鏘,節(jié)奏感強。這段文字一氣呵成,文筆奔放,感情強烈而奔放,盡情抒發(fā)了對居里夫人的無限敬佩之情,浸透著演講者無盡的頌贊。
理解與鑒賞
1. 道德品質比才智成就更重要。 2.單純的才智成就。3.(1)“一旦”用于已然,表示對后文的肯定和強調?!昂敛煌讌f(xié)”“極端頑強”表現她為了探求科學秘密而奮不顧身、百折不撓的精神。(2)“任何時候”強調每時每刻,無一例外。“極端”從程度上強調“謙虛”,“永遠”則從時間上再次肯定無一例外的情況。 4.堅強,意志的純潔,律己之嚴,客觀、公正不阿的判斷,謙虛、熱忱、頑強等。 5.一個科學家的道德品質對人類的重要性不亞于他的科學成就,偉大的成就來自于高尚的人格。 6.體現了居里夫人頑強,不向任何困難低頭、讓步的精神。這種精神對一位科學家來說尤為重要,因為科學家所遇到的各種困難不是常人能夠想像的,如果沒有這種精神就根本不能堅持下去,也不可能取得后的成功。
拓展與提高
1. 提示:開頭要有稱呼、問候語,內容要有條理性、簡明扼要,態(tài)度要謙虛、用詞要委婉,以贏得大家的贊許。
第二十七課 在莫泊桑葬禮上的演說
積累與運用
1. 法 福樓拜 短篇 “世界短篇小說巨匠” 2.huò zhàn hàn liáo hè jī duò zhì 3.(1)洗耳恭聽(2)下車伊始(3)爐火純青(4)嘆為觀止(5)離經叛道(6)無懈可擊 4.B (A項應是“迫不及待”,C項應是“無懈可擊”,D項應是“爐火純青”) 5.(1)反問 (2)比喻 (3)反復 (4)比喻 6.“爆響”一詞,生動地表現了莫泊桑的《羊脂球》這篇小說產生的巨大影響及其非凡的意義,也表現了作者左拉對莫泊桑過人才華的贊嘆和景仰。 7.示例一:一棵樹,是一位凜然挺立的哨兵。凜然挺立的哨兵,為祖國邊陲筑起鋼鐵長城。示例二:一本書,是一把智慧的鑰匙。智慧的鑰匙,為成功打開大門。示例三:一種思想,是一座鮮明的坐標。鮮明的坐標,為人生指引航向。
理解與鑒賞
1.①③② 2. B D 3. 內容豐富多彩手法精湛絕妙 思想深刻 4.B 5.復雜派、玄妙派、晦澀派;莫泊桑的文學地位 6. 指莫泊桑的作品具有不朽的價值。“是未來世紀的小學生們當做無懈可擊的完美的典范”。 7. 爐火純情的功力;豐富多彩,精湛絕妙,令人嘆為觀止,是一扇令人頓覺醒豁的生活窗口,令人深思。
拓展與提高
1.提示:莫泊桑的短篇小說有《項鏈》《羊脂球》《我的叔叔于勤》等。他的短篇小說側重描寫人情世態(tài),構思布局別具匠心,細節(jié)描寫、任務語言和故事結尾均有獨到之處。
第二十八課 在聯(lián)邦德國海姆佗市市長接見儀式上的答詞
積累與運用
1. tuó zī chǒu liáo hōng duò 2.(1)攀談:設法接近交談。(2)景慕:景仰。(3)趁熱打鐵:比喻做事抓緊時機,加速進行。 3.(1)漫游 (2)求告 抱怨 4. 演講或演說 開頭 主體 號召式 勉勵式。5.(1)兩個破折號中間的內容表示解釋說明,即插說。(2)前一個破折號表示驚喜之情,后一個破折號表示話未說完。
理解與鑒賞
1. 若刪去就不能表現出我向花衣吹笛人大獻殷勤的迫切心情。 2. 過去統(tǒng)治海姆佗的貴族老爺;贊揚市長及同僚們是信守諾言的好人。 3.表達了對德國人民良好的祝愿。 4.不少德國青年“只顧個人輕松快活”,不承擔應有的社會責任,導致“兒童越來越少了,人口結構也出現了老化的趨勢”。 5.括號里的內容反映了聽眾情緒的變化,從中可以看出聽眾的情緒逐漸高漲、興奮。講演者的觀點一步步深入人心。 6. A、C (A、C兩項沒有緊扣“答詞”的實質,A項只從外在身份上去分析,C項原因與結果之間缺乏內在聯(lián)系。)
拓展與提高
1. 提示:要有稱呼,答詞內容要簡明、得體,表達的情感應自然生動、真誠。
第二十九課 在蕭紅墓前的五分鐘講演
積累與運用
1.jié nì shì 2.辯 慨 伊 3.理直氣壯:理由充分,固而說話有氣勢。 如饑似渴:形容要求非常迫切。 打抱不平:幫助受欺壓的人說話或采取某種行動。 4. 一條河流 一只雄鷹 一輪明月 5. 例:不為失敗找理由,要為成功找方法。有志者自有千計百計,無志者只感千難萬難。
理解與鑒賞
1. “年輕”的實質是精神年輕。 2.第一個特征側重講學習精神,第二個特征側重講實踐精神,第三個特征側重講戰(zhàn)斗精神 3.主旨句:一個人的年輕不年輕,并不是??瓷砩系哪挲g,而主要的還是看精神上的年齡。 4. 例:雷鋒,他把“毫不利已、專門利人”看成是人生當中大的幸福和快樂,并以自己的模范行動影響和激勵青少年一代。
拓展與提高
1. 具有創(chuàng)新意識,與時俱進,使中國繁榮富強。 2.例:人的一生可能燃燒也可能腐朽,我不能腐朽,我愿意燃燒起來!——奧斯特洛夫斯基埋在地下的樹根使樹枝產生果實,卻并不要求什么報酬。——泰戈爾
第三十課 北京申奧陳述發(fā)言兩篇
積累與運用
1. lán zhōng jiè yǔ 2.例:拼搏精神永遠值得學習;雖敗猶榮;勝敗乃兵家常事。 3.①介詞不當,“在”改為“從”,或刪去“在” ②搭配不當,“進入”改為 “作為” ③詞序不當,“廣泛”移至“傳唱”前,或刪去“廣泛”
理解與鑒賞
1.把舉辦2008年奧運會的榮譽授予北京。 2.不能,本文陳述的目的是申辦2008年奧運會,而奧運精神在中國早已存在。 3.前句強調的是“你們”,而后一句則堅定了北京一定會讓評委們自豪的信心。所以課文中用后一種說法。
拓展與提高
1. 例:生命在于運動,安逸寧靜就是死亡;生命不息,運動不止。
第一課
第一單元
積累與運用
1.高爾基 春天的旋律 暴風雨的預言者 《童年》《在人間》《我的大學》 2.散文 詩歌 3.shēn yín cuàn qiè fěi háo lüè wān yán hǒu 4.A 5.(1)壓 沖 (2)碰 箭 (3)抱甩 摔 6.(1)比喻 擬人 (2)排比(3)反復 (4)比喻 7.(1)“高傲”:運用擬人的手法,表現海燕藐視狂風烏云,充滿自信,壓倒一切邪惡勢力的氣概。(2)“飛竄”,四處逃竄,寫出海鷗的惶惶不可終日,與海燕的矯健勇猛形成對比。
理解與鑒賞
1.通過聲音(呻吟)、動作(躲藏)、外形(肥胖)、心理(恐懼)等方面,作者將海上群鳥害怕暴風雨的各種丑態(tài)揭露無遺。反襯出了海燕的英雄形象。 2.連用“抱”“甩”“摔”等幾個動詞,賦予狂風人的性格和行為,表現了風的猖狂氣焰。 3.擬人。“歌唱”“沖向”“迎接”等詞語,賦予波浪以人的行為動作,突出了它積極主動的戰(zhàn)斗熱情和樂觀勇敢的革命精神。 4.說明光明必將戰(zhàn)勝黑暗,革命必將戰(zhàn)勝反動,這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客觀規(guī)律。 5.海燕象征英勇善戰(zhàn)的無產階級革命先驅者;暴風雨象征席卷一切反動腐朽勢力的革命浪潮;雷電象征沙皇反動統(tǒng)治;大海象征革命高潮時廣大人民群眾力量;海鷗、海鴨、企鵝象征那些害怕革命會破壞他們安樂窩的形形色色的假革命者和不革命者。 6.(1)B (2)A (3)E
拓展與提高
1. 略
提示:舉生活中遭受困難挫折的事例,緊扣勇敢頑強、樂觀進取的生活態(tài)度回答。
第二課 白楊禮贊
積累與運用
1.《見聞雜記》茅盾 沈德鴻 雁冰 《子夜》《林家鋪子》 2.抒情 白楊樹是“不平凡”的 北方的農民,尤其象征了今天我們民族解放斗爭中不可缺的樸質、堅強、力求上進的精神 崇敬而贊美 黃土高原非常平坦 磨刀石 3.zǎi 娑 虬 jiànɡ 綜 頎 qiào yùn 怠 nán qián náo 懨懨 逸 4.(1)撲入(2) 翻起 (3) 涌起 5.你應該聯(lián)想到,在敵后的廣大土地上,到處有堅強不屈,就像這白楊樹一樣傲然挺立的守衛(wèi)他們家鄉(xiāng)的哨兵。
理解與鑒賞
1.① 總-分-總 D 2.干 、枝、葉 、皮。白楊樹的性格特點是:力爭上游、倔強挺立、不折不撓3.擬人 把白楊樹的外形描寫得更加形象突出了白楊樹的特點。 4.一個“泛”字,富有動感,生動地表現了白楊樹旺盛的生命活力。 5.不矛盾?!皹O普通”指白楊樹本身,“不平凡”指白楊樹的特點及象征意義。
拓展與提高
仿寫:我贊美蓮花,就因為它不但象征了純潔無瑕的美,尤其象征了一種出淤泥而不染的高貴品質。
第三課 石榴
積累與運用
1郭沫若 郭開貞 女神 屈原 天上的街市 2.散文 愛 畫 贊 3.(1)妍(2)崛瘠(3)禁 皓 (4)溢 4.枯瘦柔和 鋒利 精致 約束 豐滿 5.(1)鋒利,銳利 (2)古時一種盛酒的器具。 (3)形容色彩繁雜。這里指光彩絢麗的樣子。 6.示例:“秋天來了,它對于自己的戲法好像忍俊不禁的破口大笑起來,露出一口皓齒?!边\用擬人、比喻的修辭手法生動形象地描繪了石榴果實成熟時的情態(tài),讀來情趣盎然,讓人心生愉悅。 7. 示例 鏡子:能照出美麗的外貌,但照不出美好的心靈。風箏:無論飛得多高,始終無法擺脫線的牽引
理解與鑒賞
1.“梅柳之長”指奇崛、清新,“梅柳之短”指枯瘠、柔媚。 2.石榴樹、石榴花、石榴果。 作者喜歡石榴的花,因為它既有形態(tài)美——那深紅的顏色鮮艷動人,又有精神美——面對驕陽的直射毫不避讓,敢于抗爭,所以把它視為“夏天的心臟”。 3.指花骨朵。
例:雛菊迎風綻放,如同一條金黃的太陽散落在翠綠的蔓藤間。 4.運用擬人手法,表達了作者對石榴的贊嘆和喜愛之情。比喻生動逼真地描繪了石榴果實成熟時的情態(tài)。
拓展與提高
示例:純凈的天空,高遠無垠,如同一面碩大的明鏡。山坡上,綠草如茵,高大的樹蓊郁成林,延伸至遠方,清風拂過,如同浪濤此起彼伏,掠過微醺的心弦。
第四課 馬說
積累與運用
1.《昌黎先生集》韓愈 退之 文學家 古文運動唐宋八大家 文起八代之衰 2.議論記事 3.(1)pián cáo (2)sì (3) xiàn(4) zhǐ 4.(1) 猶,尚且(2 )同“飼”,喂養(yǎng) (3)怎么 (4)鞭打,驅使 5.(1)只是在馬夫的手里受屈辱,和普通的馬一起死在馬廄里。(2)一頓有時要吃盡食料一石。(3)聽它叫卻不能通曉它的意思。(4)難道真的沒有(千里)馬嗎?恐怕是真不認識(千里)馬吧! 6.D 7.B 8.(1)B (2)C (3)A (4) A(5)A (6)A
理解與鑒賞
1. 安求/其能千里也? 食之/不能盡其材。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2.統(tǒng)領全篇,在全文論述中起引出中心論點的作用。 3.(1)只辱于奴隸人之手,駢死于槽櫪之間,不以千里稱也。(2)食不飽,力不足,才美不外見。(3)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4)其真無馬邪?其真不知馬也。 4. 人才識別人才的統(tǒng)治者 愚妄淺薄、不識人才的統(tǒng)治者 封建統(tǒng)治者不識人才,摧殘、埋沒人才憤慨和痛惜 15. 首先應該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質,具有堅強的意志。其次應該具有豐富的專業(yè)知識,這樣才能在競爭中游刃有余。再次,還應該具有毛遂自薦的勇氣,自信是成功的一半。
拓展與提高
1.“伯樂”必須具備知人善用的才能,任人唯賢,要善于發(fā)現并重用人才。如齊桓公發(fā)現并重用管仲,使齊國強大起來。
第五課 紫藤蘿瀑布
積累與運用
1.téngluó bèng 釀qiú 璞 穗 zhù língdīng 憾 qióng 綻 jīn 2.①D ②B ③B ④D 3.①察言觀色 ②伶仃 ③佇立 ④忍俊不禁 ⑤迸濺 ⑥輝煌 4. 比喻繁多 5.(1)疑惑 (2)撫摸 6.提示:注意運用擬人的修辭手法 7.B 8.B (“象征”不屬于修辭手法)
理解與鑒賞
1.(1)顏色:一片輝煌的淡紫色、深深淺淺的紫、紫色的大條幅上,泛著點點銀光,就像進濺的水花。(2)形狀:像一條瀑布,從空中垂下,不見其發(fā)端,也不見其終極。一樹閃光的、盛開的藤蘿。花朵兒一串挨著一串,一朵接著一朵。(3)情態(tài):仿佛在流動,在歡笑,在不停地生長。在和陽光互相挑逗,彼此推著擠著。 2.比喻飽滿的生機 3.喜愛 4.這說明“我”已被紫藤蘿的旺盛的生命力所感染,所有的焦慮和悲痛都沒有了,所以精神也寧靜了,也感到了“生的喜悅”。
拓展與提高
示例:流星——用生命燃燒的一瞬,寫下了閃亮的永恒。
第二單元
第六課 紀念白求恩
積累與運用
1.遣 殉 粹 拈 隘 頹 睦 偃 2.誠→忱 莫→漠 議→異 博→薄 3.(1)拈輕怕重 (2)精益求精 (3)見異思遷 4.總—分—總 國際主義 毫不利己專門利人 對技術精益求精 號召全黨學習白求恩的精神。5.純粹 有道德 低級趣味 6.從前線回來的人說到白求恩,都佩服,都為他的精神感動原句采用雙重否定句,感情更強烈,突出了人們對白求恩同志的佩服之意,表達了作者的贊美之情,效果比改句要好。
理解與鑒賞
1.① 2.毫不利己專門利人的精神 3.D 4. 角度不同,稱呼也不同?!鞍浊蠖鳌笔寝D述別人的話;“白求恩醫(yī)生”是就從事醫(yī)療工作而言;“白求恩同志”是作為共產黨員的角度來說的。 5.對比論證。通過對比,褒貶分明,更加突出白求恩的高貴品質,通過對比,顯出差距,有力地證明學習白求恩的必要性。 6.雖然白求恩生活的時代與我們不同,但在經濟快速發(fā)展的今天,他的這種精神依然有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在生活中,自私自利永遠是被社會唾棄的品德,對工作極端負責任,對別人極端熱忱是永遠的美德。
拓展與提高
提示:聯(lián)系白求恩生平事跡,緊扣白求恩精神,高度贊美,飽含感情,簡潔精煉。
第七課 敬業(yè)與樂業(yè)
積累與運用
1.梁啟超 卓如 《飲冰室合集》 2.引論-本論—結論 (即總—分—總) 3. 瀆駢 誨 揀 4. (1)wù 追求 (2)tiáo 蟬 (3)guō 喧擾 5.穿—川 具—俱 展—嶄 報—抱 6. (1)對自己的事業(yè)很盡職,和朋友相處很融洽。(2)道理極容易明白。(3)嘮嘮叨叨說個沒完。 7. (1)主一無適便是敬。(2)坐這山,望那山,一事無成。(3)用志不分,乃凝于神 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4)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理解與鑒賞
1.重重疊疊,指困難和阻力重重;并進。 2. 樂業(yè) 3.凡職業(yè)都是有趣味的 4. 道理論證 5. 承接上文,總起下文。 全身心投入職業(yè),便能看到其變化和進展;從奮斗和刻苦中得到職業(yè)的成就,增加快樂;與同業(yè)競爭會因得職業(yè)的成就,增加快樂;專心工作便會不覺得煩悶。 6. 示例:居里夫人在成噸的工業(yè)廢渣中提煉“鐳”,幾年如一日,非常艱辛與枯燥,但她懷著找到“鐳”的夢想,從沒有認為這項工作是無聊的,從來沒有抱怨叫苦而想放棄(其他符合要求的表述也可以)。
拓展與提高
1.略 提示:觀點明確,聯(lián)系實際,言之成理即可。
第八課 多一些寬容
積累與運用
1.huò jīn bìng mù jí dù jiǒng dì 2.(1)抱負、氣量。文中指度量(2)舍棄(3)指廣闊無邊的世界(4)在細小的事物上的較量 3.(1)既……又…… (2)如果……就…… 4. (1)有容乃大壁立千仞 (2)互諒 互讓 互敬 互愛 5.(1)唯寬可以容人,唯厚可以載物。(薛瑄) (2)不會寬容別人的人,是不配受到別人寬容的。(屠格涅夫) 6.講道理 擺事實 7.提示:意思相反,結構相似,排比句式。
理解與鑒賞
1. 要心懷坦蕩,寬容他人,就必須做到互諒、互讓、互敬、互愛。 2.(1)引用論證(道理論證)(2)比喻論證
3. “四互”之間相輔相成,是層次遞進的關系,互諒互讓是一種高尚的行為表現,互敬互愛更是一種高尚的思想境界,因此,要使自己具有寬容這種高尚的人格修養(yǎng),就必須全面做到“四互”。 4.A 5.提示:要使自己具有寬容這種高尚的人格修養(yǎng),就必須全面做到“四互”。 6.面對同學的一些錯誤或不良品質,我們不能一味遷就、讓步,應該在互諒的基礎上講究說話技巧,做到寬容與批評相統(tǒng)一。
拓展與提高
1.勿逞強好勝,理性寬容萬事通。
第九課 人的高貴在于靈魂
積累與運用
1. bǐ hè yōng xié chuǎi miǎn 2.(1)治—致 (2) 委—萎 3. (1)脆弱 (2)高貴 (3)觀察 (4)理想 4. A C D G H 5.不能?!案呱小币话阒溉说牡赖滤交蛘呷の叮疚膬热葜饕皇翘岢粋€人要有高尚的道德水平或者較高的審美趣味。“高貴”雖然也指人的品質,但說“人的高貴”又不限于品質這一方面。本文的“高貴”主要強調的是一個人要“有一顆能思想的靈魂”。 6.(1)見賢思齊,見不賢而自省。(2)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 7.略
理解與鑒賞
1. 躲 全神貫注 不時 完全 充分表現了少女讀書的專心。 2.舉例論證 3. 車廂里鬧哄哄的,旅客們在聊天、打牌、吃零食。 少女躲在車廂的一角全神貫注地讀書、記筆記。 “我”覺得她仿佛沐浴在一片光輝中,我心中充滿感動。 4. 表達作者對青少年時代專心讀書的美好生活的回憶和珍惜,以及對自己現狀的一種無奈與惆悵。 5. 指放棄精神追求,只注重外部的物質利益。 6.B
拓展與提高
1.示例:(1)我喜歡帕斯卡“人是一枝有思想的蘆葦”這句名言,這句話形象地寫出了人的生命像蘆葦一樣柔弱,但人是有思想的,能從柔弱中煥發(fā)出無窮的韌性。(2)我喜歡第歐根尼對亞歷山大大帝的拒絕,“不要擋住我的陽光!”這表現了他在權勢的誘惑面前依然堅守人格的獨立和自尊。
第十課 陋室銘
積累與運用
1.劉禹錫 唐 警戒 稱述 功德 2.(1)惟吾德馨 鴻儒 (2)陋室 德馨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3. lòu xīn rú dú tiáo shǔ 4.(1)出名 (2)靈驗,神奇(3)此,這(4)只是 散布得遠的香氣,這里指品德高尚(5)長到,蔓延 (6)彈奏 (7)這里指奏樂的聲音 (8)官府公文 使……勞累 5.D 6.(1)山/不在高,有仙/則名(2)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3)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4)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 7.(1)這是簡陋的屋子,只是我的品德高尚(也就不感到簡陋了)。(2)苔蘚痕跡碧綠,長到臺階上,草色青蔥,映入竹簾里。(3)到這里談笑的都是淵博的大學者,交往的沒有知識淺薄的人。(4)孔子說:“有什么簡陋的呢?”
理解與鑒賞
1.山 水 品德高尚 2. 自然環(huán)境優(yōu)美;交往人物不俗;生活情趣高雅。 3.這兩句描寫了陋室環(huán)境的清幽、生機盎然。而從臺階上長滿綠苔以及門前滿是鮮翠的青草,也可看出陋室地處偏僻,人跡罕至。 4. 水不在深,有龍則靈。 5. 用“諸葛廬”“子云亭”作類比,反映作者以古代賢人自況的思想境界,暗示陋室不陋。作者追求的是一種保持高尚節(jié)操、安貧樂道的生活情趣。 6. 作者講究擇友交往,重視“無友不如己者”的儒家交友之道,這一點很值得我們借鑒、學習,但是,作者的這種交友之道多少反映了他孤芳自賞、清高孤傲的思想傾向,這一點又是不足取的。
拓展與提高
1.示例:雖然我們現在的生活日益豐富了,生活水平提高了,但仍需要高尚的道德情操,物質生活與精神生活是相統(tǒng)一的,缺一不可。只有這樣,我們的生活才更充實,人生才更精彩。
第三單元
第十一課 沙漠里的奇怪現象
積累與運用
1.chuō zàng shèn gē kù wèi qǐng dào 2.匹 陸 頃 閣 即 蜃 3. D 4.(1)“空中”用“看不見”,“地上”用“看不到”,體現出用詞準確而又有變化。(2)“幻術”與“魔術”同義,但前面的定語是“魔鬼”,用“幻術”,讀起來上口,有韻律。“戳穿”與“揭露”義近,但“幻術”是假的,所以用“戳穿”顯得更準確、有力。
理解與鑒賞
1.指見到怪異現象,要鎮(zhèn)靜對待,不必大驚小怪。引用法 2.例如月食,古人認為是天狗吃月亮,實際是由于地球擋在月亮與太陽之間,使月亮無法反射太陽光的緣故。 3.鳴沙。⑴沙漠面部沙子細而干燥,⑵含有大量石英,⑶曬得火熱,⑷沙粒移動摩擦。 4.由現象到本質。 5.事理說明文 事理說明文說明事物的特征和本質,闡述事物的變化過程和規(guī)律,解釋原因,闡明事理,旨在不但使人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
拓展與提高
1. 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 千嶂里,長煙落日孤城閉。黃沙漠南起,白日隱西隅。 2.提示:要注意古詩的擴寫不等于翻譯,要運用描寫等表達方式。
第十二課 我們的知識是有限的
積累與運用
1. zhōu chǎn zhì jiǒng dǔ yòu sì yì 2.(1)夸夸其談(2)優(yōu)柔寡斷(3)人跡罕至 3.(1)伽利略 意大利 (2)倘若 那么 況且 因為 (3)人的知識是有限的,隨著個人知識的增多,他所意識到的未知世界的問題也增多了,知識愈多愈發(fā)現自己無知。
理解與鑒賞
1. “無能”表明人們知識的有限,親自實踐,親身經歷,都不足以充分認識客觀世界。 2.作為天文學家的作者,在天文學上作出了重要貢獻,但仍謙稱自己有許多問題尚不能理解。聯(lián)系上文的觀點,“不能準確地斷定彗星的形成之因”,恰恰是他天文知識豐富的反映,他一定是運用豐富的天文學知識,從多方面對彗星的成因進行探討,但發(fā)現一切解釋都不能盡如人意,從而感慨自己的無知。 3.顯示了他的坦然。作者充分認識到物質世界的復雜性,實事求是地表明自己并不能揭開一切的奧秘。4.以對蟬的認識作類比,并以“手心”和“遙遠天際”作對比。 5.以不知蟬發(fā)聲原理作類比,表明自己不知彗星形成之因毫不足怪。
拓展與提高
1.示例:知識的價值不在于占有,而在于使用(希臘) 知識越少越準確,知識越多,疑惑也就越多(歌德)
第十三課 短文兩篇
活板
積累與運用
1. dǐ fán qì gēng yáng huò zòng 2.做(采用) 算是 是 被 3.(1)蓋(2) 生僻 (3)烤 (4)做標志 4. (1)這一塊剛印完,那一塊已經排好了版,兩塊交替使用,很短時間就可以印完(一本書)。 (2)活字不用時,就貼上紙簽標明,并按照字的韻部分開,分別存放在木格子內。 (3)字印所以不用木料來刻,是因為木料的紋理疏密不勻,一沾水就會變得高低不平,再加上跟松脂等物粘在一起,拆版時不易拿下。(4)有沒有準備好的生僻字,就馬上雕刻。 5.(1)薄如錢唇(2)字平如砥(3)極為神速 6.(1)更互用之(2)每一字皆有數印 7.“每字為一印”,字是活的;“密布字印”,排版是活的;“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此印者才畢,則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印刷是活的;“每一字皆有數印”,字印數目是活的?!坝衅孀炙責o備者,旋刻之,以草火燒,瞬息可成”,奇字做法是活的;“用訖再火令藥熔,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拆版是活的。
理解與鑒賞
1. 《活版》沈括 宋 夢溪筆談歷史 文藝科學 2. “板”通“版”;“止”通“只”。 3.(1)用膠泥來刻字,(字模)薄得像銅錢的邊緣,每個字一個印,用火燒烤使它堅硬。(2)先準備好一塊鐵板,把松脂蠟混合紙灰之類的東西鋪在上面。 4. C 5. BADC 6. 這段文字運用了打比方、作比較、舉例子的說明方法。“字平如砥”運用打比方的說明方法,形象地突出了字印用平板按壓后十分平整的特點。
拓展與提高
1.指南針、火藥、造紙術。
核舟記
積累與運用
1.mǐn wǎng yí yòujī shǔ ruò sǎn guān rán jì zhé qū jí zhuī jìǎo rénxū yú zhuàn 2. (1)“有”通“又”, 用來連接整數和零數 (2) “詘”通“屈 ”彎曲 “甫”通“父”,男子的美稱 (3)“簡”通“揀 ”挑選3. (1)曾經,贈,我⑵極像⑶不相類似⑷好象……的樣子⑸長而窄 4. (1)《虞初新志》魏學洢 子敬 明末 (2) 蓋大蘇泛赤壁云 (3)“左手撫魯直背”“右手指卷,如有所語” (4)輕松悠閑 專注悠閑 (5)列數字 作比較 突出雕刻者技藝的高超 (6)嘻,技亦靈怪矣哉 (7)罔不因勢象形,各具情態(tài)。 5.⑴沒有一件不是就著木頭原來的樣子摹擬某些東西的形狀的,各有各的神情姿態(tài)。 ⑵(他)曾經送給我一個用果核雕成的小船,刻的是蘇東坡泛舟于赤壁之下。 ⑶(字跡)像蚊子的腳一樣細小,筆畫清清楚楚。⑷可是計算它的長度竟不滿一寸。⑸是挑選狹長的桃核刻成的。
理解與鑒賞
1.戴著高高的帽子 胡須 露 清清楚楚 2.峨冠而多髯 :戴著高高的帽子并且胡須濃密。 3.絕類彌勒,袒胸露乳,矯首昂視:極像佛教的彌勒菩薩,散開胸脯,露出*,抬頭仰望。 4.船頭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為東坡,佛印居右,魯直居左 5.船頭(或舟首) 空間順序
拓展與提高
1.(1)摹泛舟人悠閑神情。(2)美髯公怡情泛赤壁。
第十四課 叫三聲夸克
積累與運用
1.dàng xiè jìn suì hào qiáng zhào 2.(1)句子中用“幾乎”,說得準確。句子的意思是說原子核的質量接近于原子質量的全部,而電子只占十分微小的質量,所以用“幾乎全部”的詞語來表述。(2)如果把“也許”去掉,就改變了句子的意思。原句中用“也許”,表示對這是物質的小結構這一點不能肯定。事實上這種結構還可以再分。如果把“也許”去掉,那就表示它肯定不能再分了。(3)用打比方的說明方法,使說明形象生動,引起閱讀的興趣。
理解與鑒賞
1. 原子 2.
3.基本粒子可分為輕子和強子。是根據分子間的作用力劃分的。 4.不設統(tǒng)一答案。問題有價值,語言簡潔明了即可。 5.不設統(tǒng)一答案。只要依據文章內容言之有據即可,如“好奇”“堅持(不泄氣)”“鉆研”“思考”“熱情”等。 6.1976年,旅美科學家丁肇中發(fā)現了J粒子
拓展與提高
1.可以從以下幾方面來談:探索物質結構的奧秘是無止境的;只有不斷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科學研究才能有進展;作為學生,要改變被動接受的學習方式,如會質疑,善發(fā)問,來培養(yǎng)自己的探究、創(chuàng)新的能力,提高自身的素質。
第十五課 花兒為什么這樣紅
積累與運用
1.zhāng tuì ruǐ diàn luǒ è xiàn yú léng 2.B 3.紅 橙 黃 綠 藍 靛紫 4.賈祖璋 惜春詞
理解與鑒賞
1.說明人工選擇在加速花色變化過程中的作用。 2.設問 引出本段文字說明的中心 3.突出人工選擇的優(yōu)越性 4.作比較、列數字、舉例子 5.時間長短 形狀色澤 品種優(yōu)劣 6.“僅”字說明時間之短,突出人工培育的顯著成果。
拓展與提高
1.自然界中白色花多,其次是黃色花和紅色花。自然界黑色花少,茶色花次之。
第四單元
第十六課 孔乙己
積累與運用
1.hè yàn chàn zhàng zhàn hōng jiàn zháo shé xiè 2.綽 拭 惋 葷 檻 頹 亨 3. 魯迅 、 周樹人豫才 文學家 思想家 革命家 《朝花夕拾》 《藤野先生》 《社戲》 《故鄉(xiāng)》 《狂人日記》 反對封建文化和封建科舉制度 4.(1)動作描寫。說明孔乙己窮困潦倒到極點,“摸”字表明了他悲慘的境地。(2)語言、神態(tài)描寫。說明他自命清高、迂腐不堪、自欺欺人,死要面子的性格。
理解與鑒賞
1.酒客揭短,取笑孔乙己偷東西。 2.肖像 ①他有勞動能力,具備謀生的身體條件 ②他生活貧困,營養(yǎng)不良 ③他因偷竊經常挨打 ④他年歲已老,接近風燭殘年,精神萎靡頹唐 3.(1)一個“排”字,顯示了孔乙己擺闊氣、內心得意的心理。(2)寫出了孔乙己額上青筋暴起似乎歷歷可數的形象,逼真地表現出孔乙己當時窘迫的神情。 4.(1)身份特殊、處境尷尬(2)貧困潦倒、飽受欺凌、好逸惡勞 5.“竊”和“偷”是同義詞,意思相同,只不過前是文言,后是白話??滓壹簽榱嗣孀樱S持讀書人的“清高”而狡辯,這是一種自我解嘲,是強詞奪理。 6.這是一道開放性題,所談內容只要符合文題要求且言之成理即可。
拓展與提高
1.結合分析孔乙己的性格特點,理解作者對孔乙己的情感傾向,言之有理即可。
第十七課 范進中舉
積累與運用
1.《儒林外史》 清 吳敬梓 喜極而瘋 生活遭遇科舉制度 2.宿 省 酌 攥 揖 挈 諱 解 3.(1) 狗血噴頭 (2)不三不四 (2)不省人事 4. (1) 夸張(2)對比,比喻
理解與鑒賞
1.動作 語言 外貌 側面 2.拍手 笑 3.深刻反映了當時社會的世態(tài)炎涼。 4.夸張 語言動作 5.追求功名 封建科舉制度 6.“我”終于中舉了,有錢有勢了,有好日子過了,可以享福了 7.側面 8.說明中舉發(fā)瘋在當時不是個別現象。安排這一情節(jié)表現了作者對這類讀書人的無情鞭撻,也表達了作者對封建科舉制度的深切痛恨和無情批判。 9.A 10.結合范進渴望考中卻屢次落第,但仍極度熱衷共鳴的復雜心理來進行描寫
拓展與提高
1.提示:根據范進性格特點,分析他中舉后的心態(tài),言之有理即可。
第十八課 口技
積累與運用
1.清 林嗣環(huán) 《虞初新志》 2.(1)擅長(2)正趕上(3)設置,安放(4)圍繞
(5)指輕聲哼唱著哄小孩入睡(6)捊起,(7)幾乎,差點兒 3.(1)忽、忽然(2)一時(3)既而(4)是時(5)俄而、少頃、未幾 4.(1)在同一時間一齊發(fā)出來,各種妙處都具有。(2)滿座的賓客沒有不伸著脖子,側著頭看,微笑著,默默地贊嘆著,認為妙極了。(3)在這種情況下,賓客沒有不嚇得變了臉色離開座位的,他們捋起袖子,露出手臂,兩腿發(fā)抖,幾乎要搶先逃跑。 5.首尾呼應,同時強調道具的簡單,從側面表現了口技人依靠的是高超的技藝,突出了其技藝之“善”。 6.善
理解與鑒賞
1.⑴夾雜 ⑵說出 ⑶跑 2.⑴(直到這時,)客人們的心情才稍微放松了一些,漸漸坐正了身子。⑵即使一個人有上百只手,一只手有上百個指頭,也不能明確指出哪一種聲音來。3.B
拓展與提高
1.符合要求,語言生動即可。
第十九課 變色龍
積累與運用
1.kuí yì jìng pēi hè chéng tiáo chuō 2.B 3.(1)肖像描寫 動作描寫(2)肖像描寫 動作描寫 (3)語言描寫 (4)神態(tài)描寫 4.(1)想法離奇,不切實際(2)沒有精神的樣子 5.①奧楚蔑洛夫的冷熱感反映著他情緒急劇變化,他假托天氣變化,掩飾自己的窘態(tài),顯出走狗的真面目。② 揭露了沙皇法律的實質:憲兵就是法律。是對沙皇法律的又尖銳諷刺。 6.擬人、比喻。作用:描寫社會環(huán)境的冷清,市場的蕭條景象,揭示了沙皇統(tǒng)治下的黑暗。
理解與鑒賞
1.A 2.C 3.裝腔作勢,官氣十足,盛氣凌人的警官老爺。貌似公正、嚴于執(zhí)法,實則專橫、粗野的審判官。居高臨下、八面威風的上司。 4.指顯示給人看的厲害的臉色或行動。 5.掩蓋他因為害怕得罪將軍而驚恐不安和出爾反爾的狼狽相;有意拖延時間想對策。突出了他欺下媚上和善變的特點。 6.這篇小說以 對話描寫為主,隨著故事情節(jié)的推進,讓人物在矛盾沖突中亮相,使人物原形畢露;語言個性鮮明,帶有夸張性。
拓展與提高
1.見風使舵、媚上欺下、趨炎附勢、狡詐多變、不知羞恥、卑劣無恥、反復無常、裝腔作勢等 2.雞飛狗跳 雞犬不寧 一人得道 雞犬升天
第二十課 窗
積累與運用
1.瞰 泓 栩栩 sè chuǎn yán 2.B C A 3.(1)小說(或小小說)澳大利亞 泰格特 (2)美 丑 善 惡 (3)對比 揚善貶惡 “不靠窗口的病人”見死不救 (4)“窗”是貫穿于整個故事情節(jié)的線索,一語雙關,既是病房的窗口, 也是心靈的窗口,由此可以看出病人甲、乙兩種截然不同的內心世界。 4.(1)形象地寫出另一個病人急不可待想臨窗觀景的心態(tài)。(2)這樣的結尾含蓄雋永,耐人尋味,諷刺了自私的人心胸狹窄,目光短淺,反襯了無私的人心胸寬廣,視野開闊。 5.(1)對窗外美景的享受,對兩人之間融洽友好關系的享受。(2)而偏偏是他呢?(3)兩個人有不同的心靈。
理解與鑒賞
1.座 泓 塊 2.強調靠窗病人的講述更顯真切自然。 3.②③① 4.讓不靠窗病人忘記痛苦(或想解除同伴痛苦)。 5.更能諷刺自私者,反襯出靠窗病人的心地善良,道德高尚。
拓展與提高
1.頌揚美德,鞭撻私欲 / 頌揚高尚品格,鞭撻丑惡靈魂 2.B
第五單元
第二十一課 錯過
積累與運用
1.貽 mān hān yù sù 斕 僥 馭 憬 zhì 2.(1)錯誤遺留下去,使受到壞的影響。(2)一個念頭的差錯(引起嚴重的后果)。形容當面錯過,失掉好機會。(3)比喻盡力挽回險惡的局勢。 3.(1)劉心武 文藝性政論文(雜文) 《班主任》 《鐘鼓樓》(2)追悔真切而細微深入而豐厚 意味升騰(3)時不復返 機不再來 咀嚼 升華 詩意 哲理 4.沒錯過,抓住了;錯過,溜走了。這正是人生的經緯線,見證著我們斑斕多味的存活。 5.例①:“人生如奔馳的列車……關鍵是我們不能錯過預定的到站?!焙x:把人生比作“奔馳的列車”,把“窗外的美景、奇景”比作小的錯過,把“預定的到站”比作人生根本的追求。意思是:人生有一些小的錯過不要緊,但不能錯過人生根本的追求。例②:“我們預定的到站并不等于人生的終點……七彩鮮花映襯得格外明艷!”涵義:把那些“不是多么了不得的錯過”比作“碧綠的葉片”,把那些關鍵,美好的人生道路上的“收獲”比作“七彩鮮花”,綠葉襯托著鮮花,使鮮花“格外明艷”,肯定了“錯過”在人生道路上的價值。 6.提示:從題干可以看出,在結構上所填的語句和前后句之間要構成排比,內容要求和生命、時間、人生有關。仿寫時要考慮到前后句,內容要和整個句子統(tǒng)一。例:如果說生命是一場游戲,那么時間則是一道程序,編輯著人生。如果說生命是一幅畫,那么時間則是一盒的顏料,描繪著人生。
理解與鑒賞
1. 首先必須意識到自己錯過了,其次必須有追悔的情愫,才能產生靈魂升騰的力量。 2.是失去的意思;過錯:是過失、錯誤的意思。 3.塞翁失馬,焉知非福。 4.用“沒有意識到錯過”與“能意識到自己錯過”相對比,突出“意識到”的重要性;用“有機會再次相遇”的“錯過”與“時不復返,機不再來”的“錯過”相對比,強調了如何正確對待這兩種不同的“錯過”的態(tài)度和方法。
拓展與提高
1.提示:聯(lián)系生活實際,說說自己對生活中所經歷的“錯過”的認識和態(tài)度。
第二十二課 散步
積累與運用
1. áo shà qí lín 2. (1)拆一拆 (2)競一竟 (3)絕一決 3. (1)鋪著 (2)熬過 (3)密 4. (1)各得其所:每一個人或事物都得到合適的安頓。 (2)相信而聽從。 5.C 6.A 7. (1)突出春天的氣息,使人感覺到生命的存在,生命的召喚,為下文作鋪墊。(2)例: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 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 8.例:父愛是一片大海,讓你的靈魂即使遇到電閃雷鳴依然仁厚寬容。父愛是一泓清泉,讓你的情感即使蒙上歲月的風塵依然純潔明凈。
理解與鑒賞
1. 散步 2.地點 人物 3.D 4.“強壯”是從母親看兒子的角度說的,在年邁的母親眼里,兒子正值中年,是“強壯”的;“高大”是從兒子看父親的角度說的。 5. 尊老愛幼 6. (1)人到中年的“我”是家庭的主干,母親聽我的,兒子聽我的,妻子聽我的,現在祖孫發(fā)生了分歧等我定奪,處理好了,全家高高興興,處理不好,別別扭扭就會影響家庭的和諧,于是我感到責任的重大,表達了我對母親、妻子和兒子三人濃濃的親情。(2)“我”背的是母親,妻子背的是兒子。母親給我們以生命,而兒子又是這生命的延續(xù)。這血脈相連的三代人緊緊連接在一起,構成了生命的整體。如今,我們把母親和兒子背在背上前行,正是背負著完整的生命世界,因而油然產生了一種深沉、莊嚴的感覺,這正是家庭生活中、人類社會中承前啟后的一代中年人特有的心理感受。
拓展與提高
1.例:吃飯時給父母盛飯、夾菜;給父母洗腳;幫父母分擔家務等。
第二十三課 送東陽馬生序
積累與運用
1.shì qiè yìng xiù yè lǐn 2.(1)擔心,憂慮 (2)同“肢”,肢體 (3)掛在腰間 (4)拜見 3.(1)用 (2)因為 (3)連詞,不譯 (4)把 4. ①古義:熱水;今義:菜湯 ② 古義:跑;今義:行走 5. (1)我站在他的身邊,提出疑難,詢問道理,彎下身子,側著耳朵(表現尊敬而專心)請教。(2)寄居在旅店里,主人每天只提供兩頓飯,沒有新鮮肥美的食物味道的享受。(3)我卻穿著破舊的衣服,生活在他們中間,一點沒有羨慕他們的心意。
理解與鑒賞
1.特別愛好沒有辦法 超過 借 2.講述“我”幼時求學的情況。 3.借書、手自筆錄、天寒不怠、走送不逾期。 4.作者在這一層中講述幼時求學的情況。開篇就點“嗜學”,為全文奠定基調,由此引出求學的勤苦。 5.明 宋濂 《送東陽馬生序》 贈序求學生活 求學環(huán)境 求師狀況 求學條件 其業(yè)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質之卑,則心不若余之專耳,豈他人之過哉? 6.(1) yè 拖著 (2) qīn 被子 (3)sì 提供伙食 (4)wèi 給予,贈送 7. (1) 因為內心有足以快樂的事,就不覺得吃的穿的不如別人了。 (2)他們的學業(yè)如果有不精通的地方,德行如果有不成器的地方,不是天資低下,就是用心不如我專一罷了,哪里是別人的過失呢? 8.提示:從行走、食物和衣著這三方面加以概括
拓展與提高
1.中學生應該樹立正確的苦樂觀——只要有崇高的追求,豐富的精神生活,即使物質生活很苦,也會其樂無窮。 2.例: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業(yè)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毀于隨。
第二十四課 我驕傲,我是一棵樹
積累與運用
1. yì shǐ fù zhù 2. 礴瀚 醇 黝 3. 發(fā)誓立志。 (氣味、滋味)香而純正。 4. (1)鑄就 (2)賦予 (3)挽住 5. 李瑛 象征 一棵樹
理解與鑒賞
1.不好,不具體,缺乏形象性。 2. 表明我心靈的美好。3.塑造了一個具有高度獻身精神的英雄戰(zhàn)士的崇高形象。
拓展與提高
1.提示:運用擬人、比喻的手法。
第二十五課 有的人
積累與運用
1. 臧克家 13 紀念魯迅有感 騎在人民頭上作威作福的人 為人民利益英勇斗爭、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的人 2. (1)俯下身子給人民當牛馬;橫眉冷對千夫指 俯首甘為孺子牛;(2)情愿作野草 等著地下的火燒;(3)有的人活著 他已經死了 有的人死了他還活著;(4)只要春風吹到的地方 到處是青青的野草
理解與鑒賞
1. A 2. D 3. C 4. 生;死;有的人;他活著別人就不能活 5. 活:生命存在,身體的軀殼活著; 死:靈魂喪失,毫無生命價值; 死:生命不存在; 活:思想、精神永駐人間 6. 對待人民的態(tài)度;人生目標;社會作用 7. 全心全意地為廣大人民服務的人,在人民中永生;與人民為敵的人,必然滅亡。
拓展與提高
1. 提示:結合自己的實際談談;第二問要說清楚人物名字和事跡。
第六單元
第二十六課 悼念瑪麗·居里
積累與運用
1. 法 鐳 物理學 化學 2.阿 摯 忱 欽 3.悼 dào 悼念崇 chóng 崇拜 抑 yì 壓抑 掉 diào 掉隊 崇 suì 鬼崇 仰 yǎng 仰視 4. D 5.此句運用了排比的修辭方法,句式均勻,音律鏗鏘,節(jié)奏感強。這段文字一氣呵成,文筆奔放,感情強烈而奔放,盡情抒發(fā)了對居里夫人的無限敬佩之情,浸透著演講者無盡的頌贊。
理解與鑒賞
1. 道德品質比才智成就更重要。 2.單純的才智成就。3.(1)“一旦”用于已然,表示對后文的肯定和強調?!昂敛煌讌f(xié)”“極端頑強”表現她為了探求科學秘密而奮不顧身、百折不撓的精神。(2)“任何時候”強調每時每刻,無一例外。“極端”從程度上強調“謙虛”,“永遠”則從時間上再次肯定無一例外的情況。 4.堅強,意志的純潔,律己之嚴,客觀、公正不阿的判斷,謙虛、熱忱、頑強等。 5.一個科學家的道德品質對人類的重要性不亞于他的科學成就,偉大的成就來自于高尚的人格。 6.體現了居里夫人頑強,不向任何困難低頭、讓步的精神。這種精神對一位科學家來說尤為重要,因為科學家所遇到的各種困難不是常人能夠想像的,如果沒有這種精神就根本不能堅持下去,也不可能取得后的成功。
拓展與提高
1. 提示:開頭要有稱呼、問候語,內容要有條理性、簡明扼要,態(tài)度要謙虛、用詞要委婉,以贏得大家的贊許。
第二十七課 在莫泊桑葬禮上的演說
積累與運用
1. 法 福樓拜 短篇 “世界短篇小說巨匠” 2.huò zhàn hàn liáo hè jī duò zhì 3.(1)洗耳恭聽(2)下車伊始(3)爐火純青(4)嘆為觀止(5)離經叛道(6)無懈可擊 4.B (A項應是“迫不及待”,C項應是“無懈可擊”,D項應是“爐火純青”) 5.(1)反問 (2)比喻 (3)反復 (4)比喻 6.“爆響”一詞,生動地表現了莫泊桑的《羊脂球》這篇小說產生的巨大影響及其非凡的意義,也表現了作者左拉對莫泊桑過人才華的贊嘆和景仰。 7.示例一:一棵樹,是一位凜然挺立的哨兵。凜然挺立的哨兵,為祖國邊陲筑起鋼鐵長城。示例二:一本書,是一把智慧的鑰匙。智慧的鑰匙,為成功打開大門。示例三:一種思想,是一座鮮明的坐標。鮮明的坐標,為人生指引航向。
理解與鑒賞
1.①③② 2. B D 3. 內容豐富多彩手法精湛絕妙 思想深刻 4.B 5.復雜派、玄妙派、晦澀派;莫泊桑的文學地位 6. 指莫泊桑的作品具有不朽的價值。“是未來世紀的小學生們當做無懈可擊的完美的典范”。 7. 爐火純情的功力;豐富多彩,精湛絕妙,令人嘆為觀止,是一扇令人頓覺醒豁的生活窗口,令人深思。
拓展與提高
1.提示:莫泊桑的短篇小說有《項鏈》《羊脂球》《我的叔叔于勤》等。他的短篇小說側重描寫人情世態(tài),構思布局別具匠心,細節(jié)描寫、任務語言和故事結尾均有獨到之處。
第二十八課 在聯(lián)邦德國海姆佗市市長接見儀式上的答詞
積累與運用
1. tuó zī chǒu liáo hōng duò 2.(1)攀談:設法接近交談。(2)景慕:景仰。(3)趁熱打鐵:比喻做事抓緊時機,加速進行。 3.(1)漫游 (2)求告 抱怨 4. 演講或演說 開頭 主體 號召式 勉勵式。5.(1)兩個破折號中間的內容表示解釋說明,即插說。(2)前一個破折號表示驚喜之情,后一個破折號表示話未說完。
理解與鑒賞
1. 若刪去就不能表現出我向花衣吹笛人大獻殷勤的迫切心情。 2. 過去統(tǒng)治海姆佗的貴族老爺;贊揚市長及同僚們是信守諾言的好人。 3.表達了對德國人民良好的祝愿。 4.不少德國青年“只顧個人輕松快活”,不承擔應有的社會責任,導致“兒童越來越少了,人口結構也出現了老化的趨勢”。 5.括號里的內容反映了聽眾情緒的變化,從中可以看出聽眾的情緒逐漸高漲、興奮。講演者的觀點一步步深入人心。 6. A、C (A、C兩項沒有緊扣“答詞”的實質,A項只從外在身份上去分析,C項原因與結果之間缺乏內在聯(lián)系。)
拓展與提高
1. 提示:要有稱呼,答詞內容要簡明、得體,表達的情感應自然生動、真誠。
第二十九課 在蕭紅墓前的五分鐘講演
積累與運用
1.jié nì shì 2.辯 慨 伊 3.理直氣壯:理由充分,固而說話有氣勢。 如饑似渴:形容要求非常迫切。 打抱不平:幫助受欺壓的人說話或采取某種行動。 4. 一條河流 一只雄鷹 一輪明月 5. 例:不為失敗找理由,要為成功找方法。有志者自有千計百計,無志者只感千難萬難。
理解與鑒賞
1. “年輕”的實質是精神年輕。 2.第一個特征側重講學習精神,第二個特征側重講實踐精神,第三個特征側重講戰(zhàn)斗精神 3.主旨句:一個人的年輕不年輕,并不是??瓷砩系哪挲g,而主要的還是看精神上的年齡。 4. 例:雷鋒,他把“毫不利已、專門利人”看成是人生當中大的幸福和快樂,并以自己的模范行動影響和激勵青少年一代。
拓展與提高
1. 具有創(chuàng)新意識,與時俱進,使中國繁榮富強。 2.例:人的一生可能燃燒也可能腐朽,我不能腐朽,我愿意燃燒起來!——奧斯特洛夫斯基埋在地下的樹根使樹枝產生果實,卻并不要求什么報酬。——泰戈爾
第三十課 北京申奧陳述發(fā)言兩篇
積累與運用
1. lán zhōng jiè yǔ 2.例:拼搏精神永遠值得學習;雖敗猶榮;勝敗乃兵家常事。 3.①介詞不當,“在”改為“從”,或刪去“在” ②搭配不當,“進入”改為 “作為” ③詞序不當,“廣泛”移至“傳唱”前,或刪去“廣泛”
理解與鑒賞
1.把舉辦2008年奧運會的榮譽授予北京。 2.不能,本文陳述的目的是申辦2008年奧運會,而奧運精神在中國早已存在。 3.前句強調的是“你們”,而后一句則堅定了北京一定會讓評委們自豪的信心。所以課文中用后一種說法。
拓展與提高
1. 例:生命在于運動,安逸寧靜就是死亡;生命不息,運動不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