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江蘇省教育資格考試真題
教育心理學(中學類)
網(wǎng)友提供
一、選擇題(每題1分,共20分)
1.1903年出版了教育心理學一書,并且開啟了教育心理學的初創(chuàng)時期的是( )
A、維果斯基
B、布魯納
C、廖世承
D、桑代克
2.兒童的發(fā)展水平有兩個階段:一個是兒童正處于的水平,還有一個是兒童正在行成的水平,兩種水平之間的差異我們稱之為( )
A、關鍵期
B、近發(fā)展區(qū)
C、不平衡
D、差異性
3.盡管發(fā)展的速度可以有個別性差異,會加速和延緩,但是發(fā)展是不可逆的,也是不可逾越的,體現(xiàn)了發(fā)展的( )
A、連續(xù)性和階段性
B、定向性和順序性
C、不平衡性
D、差異性
4.提出解決問題的可能途徑與方案,選擇恰當?shù)慕鉀Q問題的操作步驟,是解決問題的( )
A、發(fā)現(xiàn)問題
B、解決問題
C、提出假設
D、檢驗假設
5.行為目標的三要素是( )
A、具體目標、產(chǎn)生條件、行為標準
B、確定目標、產(chǎn)生條件、行為準則
C、具體目標、行為標準、確定目標
D、具體目標、產(chǎn)生條件、實現(xiàn)目標
6.提出了知識只是一種解釋一種假設,并不是問題的終答案的一個理論是( )
A、認知理論
B、聯(lián)結理論
C、完形頓悟說
D、建構學習理論
7.通過學習所行成的、形象個人行為選擇的內部標準狀態(tài)和反應的傾向性是( )
A、品德
B、態(tài)度
C、創(chuàng)造力
D、技能
8.當教師感到自己完全能夠生存了,便把關注的焦點投向了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即進入了( )
A、關注生存
B、關注情境
C、關注學生
D、關注自我
9.主要用來解決做什么,怎么做的問題是( )
A、操作性知識
B、理性知識
C、程序性知識
D、感性知識
10.評價時以學生所在團體的平均成績?yōu)閰⒄諛藴剩鶕?jù)其在團體歷程中的相對位置來報告評價結果( )
A、形成性評價
B、總結性評價
C、標準參照
D、常模參照
11.真實再現(xiàn)出特定的動作方式和行為模式是( )
A、操作定向
B、操作模仿
C、操作整合
D、操作熟練
12.學習質量與能量、熱與體積、遺傳結構與變異、需求與價格等概念之間的關系就屬于( )
A、下位學習
B、上位學習
C、并列結合學習
D、總括學習
13.用不同形式的直觀材料或事例說明事物的本質屬性,即變換同類事物的非本質特征,以便突出本質特征( )
A、定勢
B、功能固著
C、食物直觀
D、變式
14.智力和創(chuàng)造力之間的關系( )
A、低智商者一定沒有創(chuàng)造力
B、高智商的創(chuàng)造力一定低
C、低創(chuàng)造者的智商一定低
D、高創(chuàng)造者的智商一般
15.掌握了金這個字,從而學習鑫,是體現(xiàn)了( )
A、重組遷移
B、負遷移
C、具體遷移
D、一般遷移
16.學習過程中,學習者通過觀察榜樣的行為受到強化,從而在自己身上也產(chǎn)生了類似的強化效果,班杜拉稱這種現(xiàn)象是( )
A、自我強化
B、內部強化
C、替代性強化
D、負強化
17. 心里自我的形成一般是在( )中實現(xiàn)的。
A、童年期
B、少年期
C、青年期
D、成年期
18. 成就動機理論中那些力求成功者成功的概率是( )
A、20%
B、50%
C、80%
D、100%
19. 在下列選項中,屬于布魯姆教學目標分類中認知領域的目標是( )
A、模仿
B、知覺
C、評價
D、形成價值體系
20. 心理輔導包括兩方面的內容包括( )
A、學會調適和尋求發(fā)展
B、學會調試
C、健康模式
D、學會發(fā)展和追求目標
二、填空題(每空2分,共20分)
1.影響遷移的因素有:相似性、( )、學習的心向與定勢。
2.制約課堂管理的因素:教師的領導風格、班級性質( )、對教師的期望。
3.心理評估的兩種參考架構模式是:健康模式和( )。
4.元認知控制過程包括制定認知計劃、( )、認真過程的調整與修改
5.美國的馬斯洛把其需要層次理論中自我實現(xiàn)的需要分成認知、( )、創(chuàng)造力
6.波斯納指出,教師成長的公式的成長=經(jīng)驗+( )。
7.心理健康是一種良好的、( )心理狀態(tài)與課程。
8.態(tài)度與品德行成的過程經(jīng)歷了從( )、認同、內化三個階段。
9.個人對自己是否能夠成功從事某一成就行為的主觀判斷稱為( )。
10.心智技能有以下幾個特點對象具有觀念性、( )、結構具有簡縮性
三、名詞解釋(每題4分,共12分)
1.教學策略
2.問題
3.自我意識
四、簡答題(每題5分,共20分)
1.簡述怎樣提高知識直觀的效果
2.簡述廣義的學習
3.簡述資源管理策略的內容
4.簡述品德的實質
五、論述題(每題14分,共28分)
1.論述耶克斯多德森定律
2.論述如何運用記憶規(guī)律,促進只是的保持并結合教學實際。
參考答案:
選擇題:1-5 DBBCA 6-10 DBBCD 11-15 BCDAC
16-20 CCBCA
填空題:1.原有的認知結構 第五章2.班級規(guī)模 第十三章3.疾病模式第十一章 4.監(jiān)視計劃第八章 5.審美 第四章6.反思 第十五章238頁7.持續(xù)的 第十一章8.依從第十章 9.自我效能感第四章 10.執(zhí)行具有內潛性第七章
名詞解釋:1.書P122 2.書P137 3.書P23
簡答題:1.書P91 2.書P30 3.書P131 4.書P153
論述題 :1.書P67 2.書P101
教育心理學(中學類)
網(wǎng)友提供
一、選擇題(每題1分,共20分)
1.1903年出版了教育心理學一書,并且開啟了教育心理學的初創(chuàng)時期的是( )
A、維果斯基
B、布魯納
C、廖世承
D、桑代克
2.兒童的發(fā)展水平有兩個階段:一個是兒童正處于的水平,還有一個是兒童正在行成的水平,兩種水平之間的差異我們稱之為( )
A、關鍵期
B、近發(fā)展區(qū)
C、不平衡
D、差異性
3.盡管發(fā)展的速度可以有個別性差異,會加速和延緩,但是發(fā)展是不可逆的,也是不可逾越的,體現(xiàn)了發(fā)展的( )
A、連續(xù)性和階段性
B、定向性和順序性
C、不平衡性
D、差異性
4.提出解決問題的可能途徑與方案,選擇恰當?shù)慕鉀Q問題的操作步驟,是解決問題的( )
A、發(fā)現(xiàn)問題
B、解決問題
C、提出假設
D、檢驗假設
5.行為目標的三要素是( )
A、具體目標、產(chǎn)生條件、行為標準
B、確定目標、產(chǎn)生條件、行為準則
C、具體目標、行為標準、確定目標
D、具體目標、產(chǎn)生條件、實現(xiàn)目標
6.提出了知識只是一種解釋一種假設,并不是問題的終答案的一個理論是( )
A、認知理論
B、聯(lián)結理論
C、完形頓悟說
D、建構學習理論
7.通過學習所行成的、形象個人行為選擇的內部標準狀態(tài)和反應的傾向性是( )
A、品德
B、態(tài)度
C、創(chuàng)造力
D、技能
8.當教師感到自己完全能夠生存了,便把關注的焦點投向了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即進入了( )
A、關注生存
B、關注情境
C、關注學生
D、關注自我
9.主要用來解決做什么,怎么做的問題是( )
A、操作性知識
B、理性知識
C、程序性知識
D、感性知識
10.評價時以學生所在團體的平均成績?yōu)閰⒄諛藴剩鶕?jù)其在團體歷程中的相對位置來報告評價結果( )
A、形成性評價
B、總結性評價
C、標準參照
D、常模參照
11.真實再現(xiàn)出特定的動作方式和行為模式是( )
A、操作定向
B、操作模仿
C、操作整合
D、操作熟練
12.學習質量與能量、熱與體積、遺傳結構與變異、需求與價格等概念之間的關系就屬于( )
A、下位學習
B、上位學習
C、并列結合學習
D、總括學習
13.用不同形式的直觀材料或事例說明事物的本質屬性,即變換同類事物的非本質特征,以便突出本質特征( )
A、定勢
B、功能固著
C、食物直觀
D、變式
14.智力和創(chuàng)造力之間的關系( )
A、低智商者一定沒有創(chuàng)造力
B、高智商的創(chuàng)造力一定低
C、低創(chuàng)造者的智商一定低
D、高創(chuàng)造者的智商一般
15.掌握了金這個字,從而學習鑫,是體現(xiàn)了( )
A、重組遷移
B、負遷移
C、具體遷移
D、一般遷移
16.學習過程中,學習者通過觀察榜樣的行為受到強化,從而在自己身上也產(chǎn)生了類似的強化效果,班杜拉稱這種現(xiàn)象是( )
A、自我強化
B、內部強化
C、替代性強化
D、負強化
17. 心里自我的形成一般是在( )中實現(xiàn)的。
A、童年期
B、少年期
C、青年期
D、成年期
18. 成就動機理論中那些力求成功者成功的概率是( )
A、20%
B、50%
C、80%
D、100%
19. 在下列選項中,屬于布魯姆教學目標分類中認知領域的目標是( )
A、模仿
B、知覺
C、評價
D、形成價值體系
20. 心理輔導包括兩方面的內容包括( )
A、學會調適和尋求發(fā)展
B、學會調試
C、健康模式
D、學會發(fā)展和追求目標
二、填空題(每空2分,共20分)
1.影響遷移的因素有:相似性、( )、學習的心向與定勢。
2.制約課堂管理的因素:教師的領導風格、班級性質( )、對教師的期望。
3.心理評估的兩種參考架構模式是:健康模式和( )。
4.元認知控制過程包括制定認知計劃、( )、認真過程的調整與修改
5.美國的馬斯洛把其需要層次理論中自我實現(xiàn)的需要分成認知、( )、創(chuàng)造力
6.波斯納指出,教師成長的公式的成長=經(jīng)驗+( )。
7.心理健康是一種良好的、( )心理狀態(tài)與課程。
8.態(tài)度與品德行成的過程經(jīng)歷了從( )、認同、內化三個階段。
9.個人對自己是否能夠成功從事某一成就行為的主觀判斷稱為( )。
10.心智技能有以下幾個特點對象具有觀念性、( )、結構具有簡縮性
三、名詞解釋(每題4分,共12分)
1.教學策略
2.問題
3.自我意識
四、簡答題(每題5分,共20分)
1.簡述怎樣提高知識直觀的效果
2.簡述廣義的學習
3.簡述資源管理策略的內容
4.簡述品德的實質
五、論述題(每題14分,共28分)
1.論述耶克斯多德森定律
2.論述如何運用記憶規(guī)律,促進只是的保持并結合教學實際。
參考答案:
選擇題:1-5 DBBCA 6-10 DBBCD 11-15 BCDAC
16-20 CCBCA
填空題:1.原有的認知結構 第五章2.班級規(guī)模 第十三章3.疾病模式第十一章 4.監(jiān)視計劃第八章 5.審美 第四章6.反思 第十五章238頁7.持續(xù)的 第十一章8.依從第十章 9.自我效能感第四章 10.執(zhí)行具有內潛性第七章
名詞解釋:1.書P122 2.書P137 3.書P23
簡答題:1.書P91 2.書P30 3.書P131 4.書P153
論述題 :1.書P67 2.書P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