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大家整理的2014年七年級語文上冊同步練習題的文章,供大家學習參考!更多最新信息請點擊初一考試網
一、積累與運用(20分)
1.給下列加點的字注音。(4分)
皓然( ) 充溢( ) 始齔( ) 窮匱( )
萬仞( ) 魁父( ) 亡以應( ) 法家拂士( )
2.下列與原文內容相符的一項是( )。(3分)
A.夸父與日逐走,入日???,欲得飲,飲于河、渭。
B.乃遺吏持幣往。歸報唐氏選藝至精者二人,行且至。
C.孫叔敖舉于海,百里溪舉于市。
D.子子孫孫,無窮潰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3.下面對相關內容的敘述有誤的一項是( )。(3分)
A.《愚公移山》是一則寓言故事,塑造了愚公的光輝形象,通過愚公移山的成功反映了我國古代勞動人民改造自然的偉大氣魄和驚人毅力,也說明了要克服困難,就必須下定決心,堅持奮斗的道理。
B.《生于憂患,死于安樂》一文通過擺事實和正反兩方面分析,歸納出了中心論點——生于憂患,死于安樂,并告訴我們“逆境出人才,憂勞興國家”的道理。
C.《精衛(wèi)填海》和《夸父逐日》的故事都表現(xiàn)了遠古人民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堅毅精神。
D.紀昀是唐朝學者、文學家,著有《閱微草堂筆記》等作品。
4.下列句子沒有語病的一項是( )。(3分)
A.這樣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跡,難道不能不使我感動得流下眼淚嗎?
B.今年,我國的主要日用工業(yè)品如棉布、服裝、書籍等,都比去年同期增多。
C.尤其是現(xiàn)在,群眾的意見和看法,應引起我們各級領導的足夠重視,千萬不可置之不理。
D.謝晉非常酷愛自己的事業(yè),并一直表現(xiàn)出一種崇高的獻身精神。
5.給下列新聞稿排序。(4分)
①一個小時的演練全面檢驗了背景表演的組織保障、策劃設計、訓練及指揮運行工作。②首都國慶60周年北京市籌備委員會發(fā)言人向記者介紹,今天上午8時30分,天安門廣場舉行了國慶群眾*廣場背景演練。③參演的學生們精神飽滿,動作整齊劃一,展示了優(yōu)異的訓練成果和良好的精神風貌。④8萬名中小學生通過翻動手中的花束,表演了41幅文字和圖畫,共49次變化的背景圖案。⑤廣場變換的背景圖案與長安街川流不息的車流一動一靜,交相輝映,成為今晨一道亮麗的風景。
6.口語交際。(3分)
小英要參加鋼琴十級考試,每天在鄰居休息后仍然繼續(xù)練習,影響了鄰居的休息。有一天鄰居王阿姨對她說:“小英,你練習真刻苦,每天晚上12點多了,我們都睡了,你還在彈琴呀?!毙∮⒅t虛地說:“王阿姨過獎了,我離考級還差得遠,還需要努力?!?BR> (1)王阿姨的本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英將王阿姨的話理解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果你是小英,明白王阿姨的本意,得體的回答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閱讀理解(40分)
(一)閱讀《生于憂患,死于安樂》選段,完成第7~9題。(6分)
故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過,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慮,而后作;征于色,發(fā)于聲,而后喻。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恒亡。
然后知生于憂患,而死于安樂也。
7.解釋文中加點的詞。(1分)
8.翻譯文中畫線的句子。(2分)
9.語段主要論述了凡是能擔天下大任的人才,都必須經受一定的磨煉,這樣才能取得“曾益其所不能”的效果或成就。請緊扣這一論述,任意舉一個恰當?shù)氖吕髡摀?3分)
(二)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0~12題。(8分)
荀巨伯遠看友人疾
荀巨伯①遠看友人疾,值②胡③賊攻郡。友人語巨伯曰:“吾今死矣,子可去!”巨伯曰:“遠來相視,子令吾去,敗④義以求生,豈荀巨伯所行邪?”賊既⑤至,謂巨伯曰:“大軍至,一郡盡空。汝⑥何男子,而敢獨止?”巨伯曰:“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寧以我身代友人命?!辟\相謂曰:“我輩無義之人,而入有義之國?!彼膦甙嘬姠喽€,一郡并⑨獲全。
注:①荀巨伯:漢桓帝時許州(今河南省許昌市)人,生卒不詳。②值:適逢,碰上。③胡:我國古代對北方少數(shù)民族的蔑稱。④敗:毀棄。⑤既:已經。⑥汝:你。⑦遂:于是,就。⑧班軍:退兵,軍隊出征回來。⑨并:都,全。
10.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詞。(1分)
(1)友人有疾,不忍委之( ) (2)吾今死矣,子可去( )
11.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列句子。(4分)
(1)敗義以求生,豈荀巨伯所行邪?
(2)我輩無義之人,而入有義之國。
12.本文表現(xiàn)了荀巨伯什么樣的品質?你認為他這樣做好不好?請談談你的看法。(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