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詩三百首之杜甫《觀公孫大娘弟子舞劍器行》

字號:

為大家收集整理了《唐詩三百首之杜甫《觀公孫大娘弟子舞劍器行》》供大家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BR>    昔有佳人公孫氏,一舞劍器動四方。
    觀者如山色沮喪,天地為之久低昂。
    霍如羿射九日落,矯如群帝驂龍翔。
    來如雷霆收震怒,罷如江海凝清光。
    絳唇珠袖兩寂寞,晚有弟子傳芬芳。
    臨潁美人在白帝,妙舞此曲神揚(yáng)揚(yáng)。
    與余問答既有以,感時撫事增惋傷。
    先帝侍女八千人,公孫劍器初第一。
    五十年間似反掌,風(fēng)塵鴻洞昏王室。
    梨園子弟散如煙,女樂余姿映寒日。
    金粟堆前木已拱,瞿塘石城草蕭瑟。
    玳筵急管曲復(fù)終,樂極哀來月東出。
    老夫不知其所往,足繭荒山轉(zhuǎn)愁疾。
    【作品賞析】
    這首七言歌行自始至終并沒有離開公孫大娘師徒和劍器舞,但是從全詩那雄渾的氣勢,從“五十年間似反掌,風(fēng)塵澒洞昏王室”這樣力透紙背的詩史之筆,又感到詩人的確是在通過歌舞的事,反映五十年來興衰治亂的歷史。王嗣總評這首詩說:“此詩見劍器而傷往事,所謂撫事慷慨也。故詠李氏,卻思公孫;詠公孫,卻思先帝;全是為開元天寶五十年治亂興衰而發(fā)。不然,一舞女耳,何足搖其筆端哉!”(《杜詩祥注》引《杜臆》)這一段評語,分析全詩的層次、中心,說得相當(dāng)中肯。但是,他說“一舞女耳,何足搖其筆端哉!”并不符合杜甫本來的思想,杜甫是十分重視和熱愛藝術(shù)的。
       這首詩的藝術(shù)風(fēng)格,既有“瀏漓頓挫”的氣勢節(jié)奏,又有“豪蕩感激”的感人力量,是七言歌行中沉郁悲壯的杰作。開頭八句,富麗而不浮艷,鋪排而不呆板?!敖{唇珠袖”以下,則隨意境之開合,思潮之起伏,語言音節(jié)也隨之頓挫變化。全詩既不失雄渾完整的美,用字造句又有渾括錘煉的功力。篇幅雖然不太長,包容卻相當(dāng)廣大。從樂舞之今昔對比中見五十年的興衰治亂,沒有沉郁頓挫的筆力是寫不出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