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政法干警考試模擬題:言語理解

字號:

1.有的工作,難度極大,卻能夠馬到成功,有的事情,舉手之勞,卻辦得一塌糊涂,一個重要原因在于,干事情的人是臨危而懼、周密______還是臨時不備、______上陣。態(tài)度不同,結果迥異。
    依次填入劃橫線部分最恰當?shù)囊豁検牵?BR>    A.籌措 倉忙B.籌備 輕裝
    C.策劃 赤膊D.籌劃 倉促
    答案:D
    【解析】搭配范圍。文段中通過對比來說明兩種不同的態(tài)度造成的不同結果,是。。。還是。。。是兩種不同的態(tài)度,那么選項中籌措一般搭配籌措金錢,籌備、策劃一般是事前有準備,籌劃更合適,并且與倉促(即匆忙,急急忙忙)形成對比,因此本題選D。
    2.我們的地球面積有限,除了那些不合適人居的地域,亞洲、非洲、拉丁美洲的許多國家剩下的國土已然______。越是密集擁擠的地方,污染治理的壓力也越大。而治理污染越是困難,人口反而越發(fā)失控。當人口承載量日趨飽和,對環(huán)境本身是正常的利用,也漸漸變成了不計后果的______。
    依次填入劃橫線部分最恰當?shù)囊豁検牵?BR>    A.捉襟見肘 索取B.寥寥無幾 掠奪
    C.不堪重負 破壞D.人滿為患 占用
    答案:A
    【解析】感情色彩。捉襟見肘:比喻顧此失彼,窮于應付。寥寥無幾:非常稀少,沒有幾個。不堪重負:受不了壓力和負擔。人滿為患:因人多造成了困難。根據(jù)文段含義,B項不合適,要填入一個語意較重的詞,A項更合適。后一個空前面的“不計后果”說明是不好的結果,那么需要填入一個貶義的感情色彩的詞更合適,因此本題選A。
    3.作為曾經(jīng)和數(shù)理傳統(tǒng)同樣重要的研究范式,博物學傳統(tǒng)其實從19世紀末開始就逐漸______。僅僅是在大自然中觀察、采集、記錄而缺少定量分析,從醫(yī)生、軍官到傳教士都能玩一把博物學,在科學研究日益精細化、職業(yè)化的大趨勢中顯得______。
    依次填入劃橫線部分最恰當?shù)囊豁検牵?BR>    A.衰落 格格不入B.轉(zhuǎn)型 特立獨行
    C.蛻變 曲高和寡D.退化 大材小用
    答案:A
    【解析】轉(zhuǎn)折關系。格格不入:形容彼此不協(xié)調(diào)、不相容。特立獨行:形容人的志行高潔,不同流俗。曲高和寡:比喻言論或作品不通俗,能了解的人很少。大材小用:比喻使用人才不當,浪費人才。根據(jù)文義A項成語更合適,并且前文講到“同樣重要”,后文“其實”表轉(zhuǎn)折,那么就變得沒那么重要了,因此本題選A。
    4.與歐洲建筑相比,中國庭院式的組群布局有其獨特的藝術魅力。一般來說,一座歐洲建筑是較為______的,中國的古建筑卻像一幅長卷,必須一段段逐漸______,而不可能同時看到全景。從一個庭院到另一個庭院,每走一步,景色似乎都在______,給人留下深切的感受。
    依次填入劃橫線部分最恰當?shù)囊豁検牵?BR>    A.一脈相承 呈現(xiàn) 更替B.一氣呵成 領悟 延伸
    C.一目了然 展開 變換D.一覽無余 欣賞 升華
    答案:C
    【解析】轉(zhuǎn)折關系、提示性詞語。一脈相承:某種思想、行為或?qū)W說之間有繼承關系。一氣呵成:比喻做一件事安排緊湊,迅速不間斷地完成。一目了然:一眼就看得很清楚。一覽無余:一眼看去,所有的景物都看見了,形容建筑物的結構沒有曲折變化,或詩文內(nèi)容平淡,沒有回味。文段是論述歐洲和中國建筑的不同,“中國古建筑卻像一幅長卷。。。不可能同時看到全景”當中的“卻”轉(zhuǎn)折關聯(lián)詞,前后語義相反,那么歐洲建筑是能一下子看到全景的,那么后兩個成語更合適,文中“一幅長卷”、“一段段逐漸”等詞語,提示填入“展開”更合適。因此本題選C。
    5.毫無疑問,真正的批評家應該擁有的是______的內(nèi)心和不帶任何偏見的眼睛。除了來自自身靈魂深處和純粹學術性的______之外,不該成為任何勢力或利益集團的代言人和實惠者的鼓吹手。
    依次填入劃橫線部分最恰當?shù)囊豁検牵?BR>    A.純凈 判斷B.平靜 結論
    C.強大 分析D.成熟 觀察
    答案:A
    【解析】并列關系。文段中“和”表示并列關系,前后語義相近,后面講“不帶任何偏見”,前面空格填入“純凈”更合適,帶入“判斷”一次也合適。因此本題選A。
    6.關于《清明上河圖》的真?zhèn)我恢贝嬖跔幾h,這跟史料少有關。在傳世的宋代文史資料中,既無只字提到張擇端,也無畫作的其他記載。《清明上河圖》現(xiàn)世后,各種仿作______,一時間畫作的真?zhèn)沃鎋_____。直到1950年,楊仁愷先生在東北博物館庫房的贗品堆里翻出有張著親跋的《清明上河圖》,經(jīng)眾專家______,一致確認此本才是真跡,版本之爭才宣告結束。
    依次填入劃橫線部分最恰當?shù)囊豁検牵?BR>    A.方興未艾 滿城風雨 甄別B.屢見不鮮 莫衷一是 考證
    C.層出不窮 甚囂塵上 鑒定D.源源不斷 眾說紛紜 辨認
    答案:C
    【解析】方興未艾:事物正在發(fā)展,尚未達到止境。屢見不鮮:常常見到,并不新奇。層出不窮:接連不斷地出現(xiàn),沒有窮盡。源源不斷:形容接連不斷。根據(jù)文義后兩個成語更合適,
    甚囂塵上:形容議論紛紛。眾說紛紜:人多嘴雜,議論紛紛。根據(jù)文義都合適。鑒定:辨別并確定事物的真假、優(yōu)劣等。辨認:根據(jù)特點辨別,做出判斷,以便找出或者認定某一對象。
    根據(jù)文義前者更合適。因此本題選C。
    7.在西方近代,德意志民族似乎在很多事情上都比較______,哲學領域也是如此。當由培根肇始的英國經(jīng)驗論和笛卡爾創(chuàng)立的大陸威力論之間的激烈爭論形成了西方近代哲學的第一次高潮時,德國的哲學講壇依然被早已腐朽不堪的經(jīng)院哲學______著。
    依次填入劃橫線部分最恰當?shù)囊豁検牵?BR>    A.遲緩 統(tǒng)治 B.特別 左右
    C.落后 控制D.獨特 籠罩
    答案:A
    【解析】語義輕重。根據(jù)文義“依然”后面一個空需要語義較重的詞,“統(tǒng)治”、“控制”更合適,根據(jù)文義填入“遲緩”更合適,“落后”語言過重。因此,本題選A。
    8.西漢時期,產(chǎn)自西域的樹脂類香料傳入中國,改變了古人直接焚燒蕭艾、蕙草等植株的形式,香具______。漢初已有許多專門用于焚香的香爐,但大多造型簡單。據(jù)說漢武帝嗜好熏香,______地追求長生不老之術,命人模擬道家傳說中東方海上仙山“博山”的景象,制成一類造型特殊的香爐——博山爐。
    依次填入劃橫線部分最恰當?shù)囊豁検牵?BR>    A.比比皆是 大張旗鼓B.大行其道 矢志不渝
    C.應運而生 孜孜不倦D.五花八門 兢兢業(yè)業(yè)
    答案:C
    【解析】文段前面講到香料傳入,然后出現(xiàn)香具,“應運而生”(適應時機而產(chǎn)生)。更合適?!白巫尾痪搿?工作和學習勤奮不知疲倦)地追求長生不老之術。因此,本題選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