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級心理咨詢師論文常見問題解析

字號:

二級心理咨詢師論文常見問題解析
    二級心理咨詢師的論文需要過兩個大的關口:一是論文格式;二是論文內容。
    1、論文格式
    論文格式是一個大問題。每次考試反復強調;但每次答辯考試的時候,這樣的問題還是會再次發(fā)生;因此,每次的論文答辯都有學員因此而“通過不了”的案例。
    部分學員對國家的規(guī)定置若罔聞,“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其結果,只能是“兵敗漢城,淚灑巴塞羅那”,可惜了一年的大好時光。
    這些不符合答辯要求的論文大概分為以下幾類:
    1)沒有封面或封面不合格
    2)沒有摘要或摘要的字形、字體、字號不符合國家的規(guī)定。
    3)標題字不用黑體或進行加粗修飾。
    4)論文的字數(shù)達不到國家的規(guī)定。
    5)沒有對論文中的引用部分做出注釋。
    6)注釋部分不符合國家的要求。
    2.論文內容
    1)大段抄襲教材內容
    2)通篇抄襲別人的案例
    3)經過多次修改后,前后不連貫,甚至是前言不搭后語。
    4)評估咨詢效果的維度不夠,有自說自話之嫌。
    5)使用量表不當。
    6)測量結果不能說明問題,甚至和診斷有沖突。
    7)診斷錯誤
    8)診斷的依據(jù)不足
    9)診斷的過程不符合規(guī)定。
    現(xiàn)說明一些:
    1、千篇一律,案例雷同:在諸多的案例中,有相似性的案例占了很大的比例。
    2、大段抄寫,沒有改動:我們看了十幾篇論文,幾乎都是采用“合理情緒療法”,一開始都是:
    合理情緒療法是20世紀50年代由艾利斯在美國創(chuàng)立,這種方法旨在通過純理性分析和邏輯思辯的途徑,改變求助者的非理性觀念,以幫助他解決情緒和行為上的問題。這種理論強調情緒的來源是個體的想法和觀念,個體可以通過改變這些因素來改變情緒。該理論認為,使人們難過和痛苦的,不是事件本身,而是對事情的不正確解釋和評價。事情本身無所謂好壞,但當人們賦予它自己的偏好、欲望和評價時,便有可能產生各種無謂的煩惱和困擾。
    上文是抄寫最多的,學員連字都懶得改動一下。
    3、亂貼標簽,胡言亂語:
    1)“幻覺妄想”是重性精神病的診斷依據(jù),不能胡說亂寫。在部分學員的案例中,診斷為“一般心理問題”的案例,竟然說求助者有“幻覺”。
    2)處在青春期的孩子,和父母親的關系出現(xiàn)了問題,但不能說他們是“情感淡漠”,因為“情感淡漠”是精神分裂癥的診斷依據(jù);
    3)部分學員的案例中,明明是被精神病院診斷是重性精神病的,我們非要說求助者“有自知力”,主動求醫(yī),屬于“一般心理問題”。
    我們連精神病的藥理反應還是病理反應都還沒有整明白呢,憑什么可以*精神醫(yī)學專家的診斷?!
    4)還有一些學員的案例中,心理咨詢師扮演的角色就“很兇很暴力”。
    搜集臨床資料,父母、親屬“被請”了進來;學校老師“被請”了進來;
    同學理所當然的“被請”了進來;
    街坊鄰居都“被請”了進來。
    就算你是“社區(qū)主任”,也沒有這種能耐啊。
    有必要嗎?
    4、“語詞新作”,晦澀難懂:
    某些心理咨詢師在論文中說的話,我們真的看不懂,什么“根據(jù)生物多樣性原則”,我都不知道心理咨詢和“生物多樣性原則”有啥關系?仔細看過,才知道他說的意思是任何人是不同的,心理測量的結果只是反映了社會常模與求助者之間的差異,而不是求助者的主觀感受--我的媽呀,你怎么就不能說的清楚點呢?
    還有什么“馬桶效應”、“執(zhí)著狂”、“長時間心理沉寂”、“社會下降”、至于說“惟其顯捺”什么的,我就更不懂了。
    “菜花黃瘋子忙”,是學員們瘋了?還是我自己瘋了?
    5、格式雜亂無章;文章沒有成型;老師不是保姆,不能這么無情。
    6、我們呼吁:
    1)文章格式不對的,不收;收了也不看,看了也不評,評了也不寄出。
    2)文章內容雷同的,不收;看了沒有用,故不看。
    自己的事情,自己要負起責任來。每年都有許多這樣的考生。論文只差兩三分,是什么原因使得你只差半步到羅馬?
    就是論文不合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