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考研復習指導:口腔醫(yī)學病例分析

字號:

口腔醫(yī)學病例分析-固定義齒組成:
    ①基牙;②固位體;③橋體;④連接體。
    固定義齒修復后可能出現的問題和處理:
    口腔醫(yī)學病例分析-基牙疼痛:
    A.固位體和鄰牙間的鄰接過緊(一般不需處理)
    B.基牙牙髓受粘固劑的刺激(短期內酸痛不必處理,或癥狀不消失或加重,需將義齒去除后,治療基牙后,重做)
    C.咬合創(chuàng)傷(短期內引起基牙疼痛,調磨早接觸點即可)
    D.設計不合理,可造成基牙負擔(使用一段時間后出現基牙疼或基牙松動,應去除,重新設計制作)
    E.繼發(fā)齲引起基牙疼痛基牙松動或移位:
    主要原因是基牙負荷過重所致(基牙條件差、橋體過長,設計基牙數量不足、橋體頜面過寬或牙尖斜度過大,機體代償功能失調),應盡早去除,重新 設計制作。
    口腔醫(yī)學病例分析-齦炎:
    固位體邊緣過長或不密合、固位體與鄰牙接觸不良、橋體與齦組織不密合,橋體或固位體軸面外形恢復不正確,應去除重做。
    口腔醫(yī)學病例分析-固定義齒松脫:
    A.設計不當(雙端固定時基牙支持力或固位力相差大,或單端固位時固位力不夠)
    B.基牙制備不當(全冠軸面內聚太多,牙冠太短,嵌體軸壁過分外展,3/4冠鄰軸溝內聚太多或軸溝長度深度不夠)
    C.固位體制作有問題(固位體變形或與基牙不密合)
    D.橋體抗撓曲力差
    E.粘固不合要求(隔濕不好或粘固劑調拌過稀)
    除E只需重新粘固外,其它都應去除后重新設計制作。
    口腔醫(yī)學病例分析-固定義齒損壞:
    磨損穿孔、橋體變形、脫焊,崩瓷等
    可摘局部義齒組成:①人工牙;②基托;③固位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