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唐詩三百首大全;燕歌行·并序

字號:


     【編輯寄語】以下是為大家整理的《兒童唐詩三百首大全;燕歌行·并序》,供大家參考!
    《燕歌行·并序》
    作者:高適
    開元二十六年,客有從元戎出塞而還者,作燕歌行以示適。感征戍之事,因而和焉。
    漢家煙塵在東北,漢將辭家破殘賊。
    男兒本自重橫行,天子非常賜顏色。
    摐金伐鼓下榆關(guān),旌旗逶迤碣石間。
    校尉羽書飛瀚海,單于獵火照狼山。
    山川蕭條極邊土,胡騎憑陵雜風雨。
    戰(zhàn)士軍前半死生,美人帳下猶歌舞。
    大漠窮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
    身當恩遇常輕敵,力盡關(guān)山未解圍。
    鐵衣遠戍辛勤久,玉筋應(yīng)啼別離后。
    少婦城南欲斷腸,征人薊北空回首。
    邊風飄飄那可度,絕域蒼茫更何有。
    殺氣三時作陣云,寒聲一夜傳刁斗。
    相看白刃血紛紛,死節(jié)從來豈顧勛。
    君不見沙場征戰(zhàn)苦,至今猶憶李將軍。
    【注解】
    1.《燕歌行》:樂府《相和歌辭·平調(diào)曲》舊題,前人曹丕、蕭繹、庾信所作,多為思婦懷念征夫之意。
    2.御史大夫張公:此指幽州節(jié)度使張守珪。開元二十三年張因與契丹作戰(zhàn)有功,拜輔國大將軍兼御史大夫。遂恃功驕縱,不恤士卒,開元二十六年(738),其部將敗于契丹,張卻隱瞞敗績,虛報戰(zhàn)功,并賄賂奉命前去調(diào)查的牛仙童。高適從"客"處得悉實情,乃作此詩以"感征戍之事"。
    3."漢家"四句:開元十八年(730)五月,契丹及奚族叛唐,此后唐與契、奚之間戰(zhàn)事不斷(參《通鑒》213卷)。漢將:指張守珪將領(lǐng)。"非常賜顏色":破格賜予榮耀。
    4.摐金伐鼓:軍中鳴金擊鼓。榆關(guān):山海關(guān)。逶迤:連綿不斷。碣石:山名,在今河北昌黎縣北。此借指東北沿海一帶。
    5.羽書:插有羽毛的緊急軍事文書。瀚海:大沙漠。獵火:狩獵時所舉之火。狼山:陰山山脈西段,在今內(nèi)蒙古自治區(qū)中部。此外借瀚海、狼山泛指當時戰(zhàn)場。
    6.憑陵:逼壓。
    7.窮秋:深秋。腓(一作衰):變黃。隋虞世基《隴頭吟》"窮秋塞草腓,塞外胡塵飛"。
    8."身當"二句:一寫主帥受皇恩而輕敵;一寫戰(zhàn)士拼死苦戰(zhàn)也未能沖破敵人的包圍。
    9.鐵衣:借指將士?!赌咎m辭》:"寒光照鐵衣"。玉箸:白色的筷子,比喻思婦的淚水如注。
    10.城南:長安城南,當時是百姓居住區(qū);薊北:唐薊州治所在漁陽(今天津薊縣)。此泛指東北戰(zhàn)場。
    11.邊風飄飖:一作邊庭飄飄,形容邊塞戰(zhàn)場動蕩不寧。絕域:更遙遠的邊陲。"更何有":更加荒涼不毛。
    12.三時:早、午、晚。陣云:戰(zhàn)云。刁斗:軍中夜里巡更敲擊報時用的銅器。
    13.死節(jié):為節(jié)義而死,此指國捐軀。
    14.李將軍:指漢將軍李廣,能征善戰(zhàn),在戰(zhàn)場上常身先士卒,又體恤將士,被后世視為好將軍的典范。事見《史記·李將軍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