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六年級議論文:這些事,你做到了嗎_1200字

字號: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富強、民主、文明、和諧、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愛國、敬業(yè)、誠信、友善??蛇@些,有人全做到嗎?如果有人回答:“是的。”那么,這個人就在撒謊。為什么這樣認為,因為……
    我們的祖國很富有,但不夠民主??谏险f評選主席是每個公民來選,而實際上老百姓根本就沒有資格去管。而我的祖國的文明就更不用說了。中國人民只要一出國家就會遭人的唾棄,一是因為中國人民在公共場合大聲喧嘩,二是因為中國人民亂扔垃圾,三是因為破壞公共財物,比如說在景點的墻上刻“某某到此一游”,等等。四是因為中華人民不遵守規(guī)則……
    民主、文明我們沒有做到,那和諧就應該做到了吧,不,沒有。在校園里,同學打架,不團結(jié)友愛。在社會里,因為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而變成仇人……自由呢?對于一些小學生來說是不自由的,因為父母的逼迫,去上不喜歡的興趣班,這樣只會讓他們更不愛學習,作為父母應該諒解自己的孩子,去開發(fā)他們的興趣。
    平等有做到嗎?不,貧富差距、城村差距、重男輕女……因此,很多因為條件不好,就遭人白眼,被瞧不起。公正了嗎?沒有。司法腐敗是最不公正的現(xiàn)象。司法腐敗是司法中的各種不公正現(xiàn)象的統(tǒng)稱。司法中出現(xiàn)極個別的腐敗,在任何國家都是不可避免的,極個別的腐敗現(xiàn)象,人民群眾也反對,但人民群眾不會因此而否定司法的公正性,但如果司法腐敗極其嚴重,人民群眾就不信任司法了,整個司法體系即使不公正的代表了。那法治有沒有做到?沒有。當前中國法治精神缺失具體表現(xiàn)為:“權(quán)力主治”而非“規(guī)則至上”;“守法機會主義”而非“法律得到普遍的遵守”;“選擇性執(zhí)法”而非“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走關(guān)系”而非“走程序”。通過對諸種現(xiàn)象背后的深層次原因剖析,文章指出學術(shù)界的研究與政治實踐本身之間的良性互動,是化解法治精神缺失問題的必要路徑。
    那愛國了嗎?工作需要的安排、不執(zhí)行黨的任務、在國家舉辦重大活動的時候搞破壞。不尊重他人,尤其是不尊重外國人、隨地吐痰、口出臟話……這是愛國的行為嗎?誰敬業(yè)了?沒有,許多員工都不敬業(yè),敬業(yè)的只有6%。誠信、友善了?在考場上,有的同學想取得高分就想方設法地偷看別人,取得好成績,是一種作弊的行為。抄襲作業(yè)、欺騙他人、亂拿他人物品假冒偽劣產(chǎn)品、虛假新聞、虛假購房、虛假創(chuàng)業(yè)、虛假注冊、虛假按揭、虛假信息、虛假需求、虛假折扣、虛假注資、虛假描寫刑事詐騙、不道德交易、不道德關(guān)系、不道德禮物、貪污受賄、包庇罪犯……都是不誠信的行為。說粗話,排隊時插隊,駕車搶道,上車搶座……這些都是不友善的行為。
    這些事,你做到了嗎?也許真正做到的也只有寥寥幾人。其實做好很簡單,只要用心,用愛,用付出。祖國將會更美好,更繁榮,更昌盛!
     六年級:鄭巧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