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西安特產(chǎn)(三篇)

字號:

    每個人都曾試圖在平淡的學習、工作和生活中寫一篇文章。寫作是培養(yǎng)人的觀察、聯(lián)想、想象、思維和記憶的重要手段。相信許多人會覺得范文很難寫?以下是我為大家搜集的優(yōu)質范文,僅供參考,一起來看看吧
    西安特產(chǎn)篇一
    曾幾何時,盛唐時期,唐玄奘不遠萬里求取真經(jīng),保存于西安的標志性建筑——大雁塔。在如今的大雁塔北廣場由全國最大的音樂噴泉,每逢節(jié)假日,悠閑的人們會像潮水般涌向北廣場,觀看音樂噴泉??粗鴿嵃椎乃S著音樂變化起舞,整個人的心也會隨之跳動歡呼,異常興奮激動,令人心曠神怡。曲江文化旅游區(qū)就是西安發(fā)展建設的一個縮影,古城正在以日新月異的發(fā)展速度為世人所矚目。
    雄偉的鐘樓聳立于西安的中心,莊嚴的鼓樓與之遙遙相望。站在鐘樓之上,放眼望去,寬闊筆直的四條大街盡收眼底,美不勝收。西安的交通四通八達,以鐘樓為中心,一環(huán)路、二環(huán)路、三環(huán)路和發(fā)展中的規(guī)劃線路正向四方輻射全國?,F(xiàn)在我們在加緊施工的地鐵工程也在緊鑼密鼓地進行之中。在不久的將來,我們就能在寬敞明亮的地鐵中游遍全西安。
    西安又是一座文化氣息濃厚的學術之都。高等學府林立其中,全國各地的莘莘學子們在西安這座美麗的古城中學習知識,豐富自己。為祖國建設、城市發(fā)展貢獻力量。
    西安的經(jīng)濟發(fā)展在全國也享有盛譽,經(jīng)濟開發(fā)區(qū)的發(fā)展突飛猛進,西高新、浐灞新區(qū)也令人贊嘆不已。
    我是一個地道的西安人,從小吼著“秦腔”長大。我對古城的發(fā)展驚嘆不已,我非常感謝西安的建設者們,是他們改變著古老的西安,是他們發(fā)展著現(xiàn)代的西安。我囑咐西安的明天更美好,古都西安更加繁榮富強。
    西安特產(chǎn)篇二
    暑假,媽媽給我買了一整套《大中華尋寶記》,我沉醉其中。原來我們的國家是這么地大物博,還有這么多美食和名勝古跡!尤其是講陜西的那本,深深吸引了我??赐旰?,媽媽竟然帶我來到了古都西安,讓我有機會跟著《大中華尋寶記》游西安!
    西安,正是媽媽上大學的城市,所以她非常熟悉,在飛機上就給我講了好多西安的故事。尤其是那些美食特別吸引我,迫不及待的想要品嘗。
    下了飛機,媽媽的同學們開車接上我們直奔秦鎮(zhèn)。聽說那里是做米皮最正宗的地方。我看到一個叔叔拿著一把又寬又大的刀,在疊好的整張米皮上來回切,然后一抖就變成了一根根香甜的米皮,潑上紅通通的油潑辣子,最后撒上黃瓜和豆芽,一碗秦鎮(zhèn)米皮就上桌了,再配上一碗紅豆湯,特別爽口。阿姨們還給我買了油炸糕,里面夾著軟糯的紅豆餡。我的西安小吃之旅就開始了。
    晚上,跟阿姨們來到西安最繁華熱鬧的小寨,這里有一個國際購物中心叫賽格,我們乘坐西安最長的扶梯從一樓直達六樓,來到長安大排檔品嘗各種西安美食。阿姨們給我點了滿滿一桌,有金線油塔、長安葫蘆雞、醪糟冰激凌、口水臊子面、毛筆酥、關中六小碗等等美食,不勝枚舉。還有鏡糕是我在尋寶記中看到、惦記很久的,終于吃到了,香甜美味、回味無窮。
    點擊:怎樣擦亮習作這顆星星?
    在西安的幾天,不是在吃飯就是在去吃飯的路上。阿姨們問我想吃什么?我在尋寶記中看到羊肉泡饃好像很好吃,于是阿姨們帶我來到老蘭家泡饃館,聽說這是一家傳統(tǒng)老店。書上說羊肉泡饃需要自己把饃掰的很碎,我可是做好充足準備來的,這可難不倒我。當服務員把倆饃和碗端上來,我就興致沖沖的開始掰饃,爸爸掰的都沒有我掰的碎??墒顷暌粋€饃還要掰第二個的時候,我的手都掰疼了,想吃美食也是不容易的。掰完后服務員拿去煮熟,我期待的口水都要流下來了。當熱騰騰的泡饃端上來的時候,我迫不及待就開始吃了。想著書里描寫的味道,真的`比那還要美味呢。
    阿姨們還帶我去了很多好吃的地方,美食的名字太多了,以至于我沒辦法全部記下來。西安除了是古都,更應該稱為美食之都。幾千年的文明沉淀下來的飲食文化非常有趣,一個普通的面都可以做出這么多花樣,連biangbiang面的那個漢字里面都藏著很多小秘密:“一點飛上天,黃河兩道彎,八字大張口,言字往進走,左一扭,右一扭,東一長,西一長,中間夾個馬二郎,心字底,月字旁,掛個鉤鉤串麻糖,坐個車車逛咸陽”。
    如果有機會我還想再跟著媽媽來西安品嘗,還有其他的省份和城市我也想去看一看。我和媽媽約定好,下次媽媽帶我去四川品嘗小吃。
    西安特產(chǎn)篇三
    小時候,我生活在故鄉(xiāng),無憂無慮。對我而言,家鄉(xiāng)是最美的,尤其是這里的三大風景點,山、水、人家。
    我很小的時候,就生活在故鄉(xiāng)的那個土胚房里。房子一面靠山,一面傍水。夏天傍晚,我和爺爺奶奶常到山上乘涼,山上綠樹成陰,涼風習習,是一個乘涼的好地方,當爺爺奶奶在乘涼的時候,我和哥哥就在一旁捉螞蚱、采蘑菇、摘果子,或在一邊的綠草地上打滾。無聊時,我和哥哥就在草地上做游戲。最好的是,我們采到的蘑菇還可以炒著吃。我喜歡家鄉(xiāng)的小山。
    我家門口有一眼清澈見底的泉,泉水十分甘甜可口,村里的十幾戶人家都用著這眼泉。有時,大人們在泉邊洗衣服、打水,我和哥哥就在河邊撿石頭打水漂,經(jīng)過長時間的鍛煉,我們一次可以打很多個呢!有時,我們還會叫上幾個小伙伴,去水里抓魚蝦和螃蟹;有時,去抓蝌蚪、摘蓮蓬;甚至還會和大人們一起去釣魚。最可笑的是,我們還去水里抓過鴨子:看見鴨子了,一下?lián)渖先ィ喿記]抓住,自己卻摔了個狗啃泥……我愛屋前的小泉。
    我們村里十幾戶人家,前前后后我都認識,哪家姓張,哪家姓李,我都一清二楚。村里的人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守望相助,過著和平的生活。我每一次遇到一個親戚,就會得到一些小玩具或食物。如:一個烤紅薯、一條金魚、一個小蘑菇……但是,最令我高興的是,家鄉(xiāng)的人們都有“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的團結精神。記得有一次,張叔叔的房子著火了,大家便不約而同地提起水往張叔叔家跑去,才過了一會兒,火就被撲滅了,張叔叔一個勁兒地給他們道謝,他們卻若無其事地說道“沒啥,沒啥”。我愛故鄉(xiāng)的人們。
    雖然,讀小學的時候,我離開了故鄉(xiāng)。很久才能去看一次爺爺奶奶。但是,我永遠不會忘記家鄉(xiāng)的一草一木,更不會忘記家鄉(xiāng)那勤勞、樸實的人們。
    啊!那濃濃的鄉(xiāng)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