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司法考試《刑事訴訟法》復習筆記:使用中國通用的語言文字進行訴訟的原則
使用本國通用的語言文字進行涉外刑事訴訟,是國家司法主權獨立和尊嚴的象征,是各國涉外刑事訴訟立法普遍采用的一項原則。
人民法院在其發(fā)布的有關司法解釋中,對人民法院審判涉外刑事案件時如何適用這項原則作了明確規(guī)定。根據(jù)這個規(guī)定的內容及司法實踐經(jīng)驗,使用中國通用語言文字進行訴訟原則包括以下內容:(1)司法機關在進行涉外刑事訴訟時,使用中國通用的語言進行預審、法庭審判和調查訊問。(2)司法機關在涉外刑事訴訟中制作的訴訟文書為中文本。(3)司法機關在涉外刑事訴訟中,應當為外國籍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提供翻譯。如果外國籍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通曉中國語言文字,拒絕為其提供翻譯的,應當由本人出具書面聲明,或者將他的口頭聲明記錄在卷。(4)為便于訴訟的順利進行,司法機關在送達外國籍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及其他當事人的中文本訴訟文書時應當附有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通曉的外文譯本。但外文譯本不加蓋司法機關印章,送達的的文書內容以中文本為準。
司法機關在遵守這項原則時,要注意以下兩個問題:(1)不能以使用中國通用的語言文字進行訴訟為理由,強迫外國籍當事人尤其是懂中國通用的語言文字的外國籍當事人使用中國通用的語言文字來回答司法人員的訊問、詢問和書寫訴訟文書、發(fā)表辯護等意見;應當允許他們使用國籍國通用的或他們通曉的語言文字。(2)不能在使用中國通用的語言文字方面無原則地遷就外國籍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如果外國籍當事人以不懂中國通用的語言文字為由拒收訴訟文書,送達人應當在有見證人在場的情況下,把文件留在他的住處或者羈押場所,并記錄在卷。該訴訟文書即認為已經(jīng)送達。
使用本國通用的語言文字進行涉外刑事訴訟,是國家司法主權獨立和尊嚴的象征,是各國涉外刑事訴訟立法普遍采用的一項原則。
人民法院在其發(fā)布的有關司法解釋中,對人民法院審判涉外刑事案件時如何適用這項原則作了明確規(guī)定。根據(jù)這個規(guī)定的內容及司法實踐經(jīng)驗,使用中國通用語言文字進行訴訟原則包括以下內容:(1)司法機關在進行涉外刑事訴訟時,使用中國通用的語言進行預審、法庭審判和調查訊問。(2)司法機關在涉外刑事訴訟中制作的訴訟文書為中文本。(3)司法機關在涉外刑事訴訟中,應當為外國籍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提供翻譯。如果外國籍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通曉中國語言文字,拒絕為其提供翻譯的,應當由本人出具書面聲明,或者將他的口頭聲明記錄在卷。(4)為便于訴訟的順利進行,司法機關在送達外國籍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及其他當事人的中文本訴訟文書時應當附有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通曉的外文譯本。但外文譯本不加蓋司法機關印章,送達的的文書內容以中文本為準。
司法機關在遵守這項原則時,要注意以下兩個問題:(1)不能以使用中國通用的語言文字進行訴訟為理由,強迫外國籍當事人尤其是懂中國通用的語言文字的外國籍當事人使用中國通用的語言文字來回答司法人員的訊問、詢問和書寫訴訟文書、發(fā)表辯護等意見;應當允許他們使用國籍國通用的或他們通曉的語言文字。(2)不能在使用中國通用的語言文字方面無原則地遷就外國籍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如果外國籍當事人以不懂中國通用的語言文字為由拒收訴訟文書,送達人應當在有見證人在場的情況下,把文件留在他的住處或者羈押場所,并記錄在卷。該訴訟文書即認為已經(jīng)送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