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三級心理咨詢師考試精選練習題及答案(3)
1在心理診斷中,將求助者感到痛苦而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稱為( )。
A.關鍵問題B.主要病因C.主導癥狀D.近期目標
參考答案:C
參考解析:在一般心理問題的診斷中,首先要把握主導癥狀,所謂主導癥狀是指那些使求助青感到痛苦而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異常的。心理行為表現),而有些主導癥狀可能具有診斷或鑒別診斷意義。
2以50為平均數、以10為標準差來表示的分數通常叫( )。
A.z分數B.T分數C.標準九分數D.離差分數
參考答案:B
3 5周至4個月的嬰兒對熟人與陌生人都可以報以微笑,這種笑的反應屬于( )。
A.有選擇的社會性微笑
B.自發(fā)性微笑
C.無選擇的社會性微笑
D.條件反射性的笑
參考答案:C
4若發(fā)現求助者有過分概括化傾向,心理咨詢師可以使用( )。
A.鼓勵技術B.具體化技術C.封閉提問D.參與性概述
參考答案:B
5他人的判斷反映的自我概念是( )。
A.本我B.客我C.鏡我D.超我
參考答案:C
參考解析:鏡我,是由他人的判斷所反映的自我概念。米德認為,我們所隸屬的社會群體是我們觀察自己的一面鏡子,個體的自我概念很大程度上取浹于 個體認為他人是-如何-看”自己的。主我與客我,這是詹姆斯關于自我的概念,前者是認識的主體,是主動的自我,足進行中的意識流;后者是認識的對象,即被 觀察者,它包括一個人所持有的關于他自己的所有的知識與信念。主我是自我的動力成分,是活動的過程,客我則制約主我的活動。反思自我是個體如何評價他人和 社會對自己的看法,這是自我概念反饋的層面。而社會自我是社會如何看待個體同時被個體意識到的層面,是自我概念的核心。
6SDS的評定對象是( )。
A.具有抑郁癥狀的成人
B.具有強迫癥狀的成人
C.具有抑郁癥狀的兒童
D.具有強迫癥狀的兒童
參考答案:A
7施測WAIS-RC的知識分測驗應從第( )題開始。
A.4B.5C.6D.7
參考答案:B
參考解析:韋氏成人智力測驗中的知識分測驗包括29個一般性知識的題目,要求被試者用,幾句話或幾個數字回答,問題按由易到難排列,-般第5題開始施測,如果5和6項均失致使回頭做I -4項,被試者連續(xù)5遺失敗則不再繼續(xù)下去。
8與暗示性高的求助者進行交談時,心理咨詢師的語言應該更加( )。
A.明確堅定B.誠實懇切C.同情關切D.理解鼓勵
參考答案:A
參考解析:心理咨詢坪在制定個體心理咨詢方案時應全面掌握求助者的有關資料,列出求助者的全部問題。其中一個要點在于把握求助者的性格特征,針 對求助者的不同個性,交談的方式方法應有所不同。在語言上有時需提高聲音t有時需緩和,有時需重復;對富有暗示性者,語言要明確堅定;對抑郁個性者,語氣 要溫和.充滿同情關切;對強迫個性者,論述要嚴密,推理要合乎邏輯;對于內向拘謹者,要多給予理解、鼓勵;對敏感多疑者,交談應誠實懇切;時依賴過重者, 不宜過分遷就或提供較多的支持;對被動個性者,應多讓對方發(fā)表看法??傊?,應充分考慮到對象的特殊性。
9( )表示的是個體智力分數在同年齡組分數分布中所處的位置。
A.離差智商B.比率智商C.百分等級D.標準九分數
參考答案:A
10心理發(fā)展的不平衡性主要是指( )。
A.每個人的心理發(fā)展水平是不一樣的
B.人一生的心理發(fā)展并不是以相同的速率前進的
C.各種心理過程的發(fā)展速率不同
D.人一生各個階段智力發(fā)展的速率不同
參考答案:B
參考解析:心理發(fā)展的不平衡性主要是指人一生全程的心理發(fā)展并不是等速率前進酌,而是按不均衡的速率向前推進的C -般發(fā)展趨勢是,從出生到幼兒期屬于第一發(fā)展加速期,童年期為平穩(wěn)發(fā)展期,青春發(fā)育期是第二個發(fā)展加速期,成人期處于緩慢發(fā)展變化階段,老年期的心理變化 呈下降趨勢。
11適應障礙的病程特點是( )。
A.一般不超過一個月
B.遭遇生活事件后數小時起病
C.一般不超過六個月
D.遭遇生活事件后一周內起病
參考答案:C
12由自身狀況造成的人際適應問題屬于( )
A.一般生活壓力
B.社會環(huán)境性壓力源
C.疊加性壓力
D.心理精神性壓力源
參考答案:B
參考解析:壓力源的種類按性質可分為三大類;1)生物性壓力源:2)精神性壓力源;3)社會環(huán)境性壓力其中,社會環(huán)境性壓力源又可以分為兩大類:1)純社會性的;2)由自身狀況(如個人心理障礙、傳染病等)造成的人際適應問題(如愚人癥性、社會交往不良)。
13模仿的意義不包括( )。
A.具有適應作用
B.是學習的基礎
C.影響他人的方式
D.會促進群體形成
參考答案:C
參考解析:模仿是沒有外在壓力條件下,個體受他人的影響仿照他人,使自己的行為與他人相同或相似的現象。其意義在于:1)模仿是學習的基礎,模 仿是個體反映與再現他人行為最簡單的形式,是掌握人際互動經驗最簡單的機制.也是個體學習的基礎;2)適應作用,個體適應社會生活,模仿在其中占有重要位 置,尤其在個體發(fā)展早期,沒有模仿,個體很難適應他所面臨的各種情境;3)促進群體形成,模仿會使群體成員在態(tài)度、情感和行為上的一致性提高,增進群體凝 聚力。因此,選項C有誤。
1在心理診斷中,將求助者感到痛苦而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稱為( )。
A.關鍵問題B.主要病因C.主導癥狀D.近期目標
參考答案:C
參考解析:在一般心理問題的診斷中,首先要把握主導癥狀,所謂主導癥狀是指那些使求助青感到痛苦而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異常的。心理行為表現),而有些主導癥狀可能具有診斷或鑒別診斷意義。
2以50為平均數、以10為標準差來表示的分數通常叫( )。
A.z分數B.T分數C.標準九分數D.離差分數
參考答案:B
3 5周至4個月的嬰兒對熟人與陌生人都可以報以微笑,這種笑的反應屬于( )。
A.有選擇的社會性微笑
B.自發(fā)性微笑
C.無選擇的社會性微笑
D.條件反射性的笑
參考答案:C
4若發(fā)現求助者有過分概括化傾向,心理咨詢師可以使用( )。
A.鼓勵技術B.具體化技術C.封閉提問D.參與性概述
參考答案:B
5他人的判斷反映的自我概念是( )。
A.本我B.客我C.鏡我D.超我
參考答案:C
參考解析:鏡我,是由他人的判斷所反映的自我概念。米德認為,我們所隸屬的社會群體是我們觀察自己的一面鏡子,個體的自我概念很大程度上取浹于 個體認為他人是-如何-看”自己的。主我與客我,這是詹姆斯關于自我的概念,前者是認識的主體,是主動的自我,足進行中的意識流;后者是認識的對象,即被 觀察者,它包括一個人所持有的關于他自己的所有的知識與信念。主我是自我的動力成分,是活動的過程,客我則制約主我的活動。反思自我是個體如何評價他人和 社會對自己的看法,這是自我概念反饋的層面。而社會自我是社會如何看待個體同時被個體意識到的層面,是自我概念的核心。
6SDS的評定對象是( )。
A.具有抑郁癥狀的成人
B.具有強迫癥狀的成人
C.具有抑郁癥狀的兒童
D.具有強迫癥狀的兒童
參考答案:A
7施測WAIS-RC的知識分測驗應從第( )題開始。
A.4B.5C.6D.7
參考答案:B
參考解析:韋氏成人智力測驗中的知識分測驗包括29個一般性知識的題目,要求被試者用,幾句話或幾個數字回答,問題按由易到難排列,-般第5題開始施測,如果5和6項均失致使回頭做I -4項,被試者連續(xù)5遺失敗則不再繼續(xù)下去。
8與暗示性高的求助者進行交談時,心理咨詢師的語言應該更加( )。
A.明確堅定B.誠實懇切C.同情關切D.理解鼓勵
參考答案:A
參考解析:心理咨詢坪在制定個體心理咨詢方案時應全面掌握求助者的有關資料,列出求助者的全部問題。其中一個要點在于把握求助者的性格特征,針 對求助者的不同個性,交談的方式方法應有所不同。在語言上有時需提高聲音t有時需緩和,有時需重復;對富有暗示性者,語言要明確堅定;對抑郁個性者,語氣 要溫和.充滿同情關切;對強迫個性者,論述要嚴密,推理要合乎邏輯;對于內向拘謹者,要多給予理解、鼓勵;對敏感多疑者,交談應誠實懇切;時依賴過重者, 不宜過分遷就或提供較多的支持;對被動個性者,應多讓對方發(fā)表看法??傊?,應充分考慮到對象的特殊性。
9( )表示的是個體智力分數在同年齡組分數分布中所處的位置。
A.離差智商B.比率智商C.百分等級D.標準九分數
參考答案:A
10心理發(fā)展的不平衡性主要是指( )。
A.每個人的心理發(fā)展水平是不一樣的
B.人一生的心理發(fā)展并不是以相同的速率前進的
C.各種心理過程的發(fā)展速率不同
D.人一生各個階段智力發(fā)展的速率不同
參考答案:B
參考解析:心理發(fā)展的不平衡性主要是指人一生全程的心理發(fā)展并不是等速率前進酌,而是按不均衡的速率向前推進的C -般發(fā)展趨勢是,從出生到幼兒期屬于第一發(fā)展加速期,童年期為平穩(wěn)發(fā)展期,青春發(fā)育期是第二個發(fā)展加速期,成人期處于緩慢發(fā)展變化階段,老年期的心理變化 呈下降趨勢。
11適應障礙的病程特點是( )。
A.一般不超過一個月
B.遭遇生活事件后數小時起病
C.一般不超過六個月
D.遭遇生活事件后一周內起病
參考答案:C
12由自身狀況造成的人際適應問題屬于( )
A.一般生活壓力
B.社會環(huán)境性壓力源
C.疊加性壓力
D.心理精神性壓力源
參考答案:B
參考解析:壓力源的種類按性質可分為三大類;1)生物性壓力源:2)精神性壓力源;3)社會環(huán)境性壓力其中,社會環(huán)境性壓力源又可以分為兩大類:1)純社會性的;2)由自身狀況(如個人心理障礙、傳染病等)造成的人際適應問題(如愚人癥性、社會交往不良)。
13模仿的意義不包括( )。
A.具有適應作用
B.是學習的基礎
C.影響他人的方式
D.會促進群體形成
參考答案:C
參考解析:模仿是沒有外在壓力條件下,個體受他人的影響仿照他人,使自己的行為與他人相同或相似的現象。其意義在于:1)模仿是學習的基礎,模 仿是個體反映與再現他人行為最簡單的形式,是掌握人際互動經驗最簡單的機制.也是個體學習的基礎;2)適應作用,個體適應社會生活,模仿在其中占有重要位 置,尤其在個體發(fā)展早期,沒有模仿,個體很難適應他所面臨的各種情境;3)促進群體形成,模仿會使群體成員在態(tài)度、情感和行為上的一致性提高,增進群體凝 聚力。因此,選項C有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