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塵不染的典故

字號:

【成語】: 一塵不染
    【拼音】: yī chén bù rǎn
    【解釋】: 原指佛教徒修行時,排除物欲,保持心地潔凈?,F(xiàn)泛指絲毫不受壞習(xí)慣,壞風(fēng)氣的影響。也用來形容非常清潔、干凈。
    【出處】: 唐·釋道世《法苑珠林》:“若菩薩在乾土山中經(jīng)行,土不著足,隨嵐風(fēng)來,吹破土山,令散為塵,乃至一塵不著佛身?!彼巍堮纭杜D月小雪后圃梅開》:“一塵不染香到骨,姑射仙人風(fēng)露身?!?BR>    【舉例造句】: 特別是夏季,綠樹紅樓,一塵不染。 ★臧克家《老舍永在》
    【成語故事】:
    唐高宗咸亨年間,有一位居士,姓盧名慧能,從新州前來拜見。
    高僧弘忍大師說:“你從哪里來呀?”
    慧能回答說:“從嶺南來?!?BR>    大師說:“你來想做什么呢?”
    慧能回答說:“一心想做個僧人。”
    大師說:“嶺南人沒有覺悟佛理的天性,你怎么能做僧人呢?”
    慧能說:“人既然有南方的、北方的,那么本當眾生都有的覺悟佛理的天性,嶺南人怎么會沒有呢?”
    大師覺得這個人不是一般的人,就收留下他,可又大聲喝道:“打發(fā)到作坊去!”
    慧能盡了禮數(shù)以后退下來,就到了舂米的作坊,從此,在杵臼之間干著重活,白天晚上都不休息。
    經(jīng)過了八個月,大師知道教導(dǎo)佛法的時候到了,就告訴眾僧說:“佛法深邃不易理解,你們不應(yīng)當光死記我說的話當成自己的使用,你們要各自按照自己的理解寫作出一段偈語,倘若能體現(xiàn)出佛法的深意,那我就會授予袈裟和法器?!?BR>    當時在一起的有七百多位僧人,位居上坐的神秀僧,學(xué)問通曉內(nèi)外,受到眾僧尊奉、向往,大家都一致推舉稱贊說:“除了尊敬的神秀師,誰敢拿出自己的偈語啊!”神秀暗暗地聽到大家的贊譽,沒怎么思索,就在走廊的墻壁上書寫了一篇偈語道:
    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臺。
    時時勤拂拭,莫遣有塵埃。
    大師從走廊墻壁前走過,忽然看見了這篇偈語,知道是神秀寫的,就贊嘆說:“后代僧人都依照這偈語中說的去修行,也就會得證果了!”這面墻壁本來是想 讓盧珍處士畫《楞伽》變相圖的,及至看到神秀題寫的偈語在墻壁上,就不讓再畫了,而讓僧人們誦念這段偈語。
    慧能在舂米作坊里忽然聽到人們朗誦偈語,就問一起學(xué)佛法的小僧朗誦的是什么文句。
    小僧們說:“你不知道和尚正在尋求繼承人嗎?讓每個人各自寫一段偈語,現(xiàn)在念的這段偈語是神秀上坐所寫的,和尚非常贊賞,看來肯定是要給他傳付袈裟法器了!”
    慧能說:“那偈語說的是什么?”
    小僧們給他誦念了一遍。
    慧能深思了一會說:“好是很好,悟卻還沒有悟到底啊!”
    小僧們斥責(zé)說:“凡夫俗子知道什么,不要口出狂言!”
    慧能說:“你們不信嗎?我愿意也寫一段偈語和答神秀上坐?!?BR>    小僧們都不答話,互相看著冷笑起來。
    到了晚上,慧能悄悄地叫來一個童子,領(lǐng)到廊壁下,他自己拿著蠟燭,叫那童子在神秀偈語的旁邊,又寫上了一段偈語:
    菩提本非樹,心鏡亦非臺。
    本來無一物,何假拂塵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