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美術(shù):中國工筆畫的紙張和絹知識

字號:


    國畫所用的紙,主要的叫“宣紙”,是以安徽宣城命名的。實(shí)際上是出自安徽的涇縣。宣紙從性質(zhì)上分生熟兩種,生宣紙是用作大寫意和小寫意國畫的;熟宣紙是用作工筆畫的。從面積上分為四尺、五尺、六尺,有丈二匹,至于丈六,則是特別的了,都是生宣。熟宣只有四尺、六尺兩種。從質(zhì)量上分,生宣紙粗、細(xì)、厚、薄等區(qū)別。由于其有粗細(xì)厚薄,其繪畫的效果,也各有不同,作者在于積累經(jīng)驗(yàn)、掌握性能。
    生宣紙四、五、六尺都有單夾之分。夾宣有雙夾和三層夾。其實(shí)夾宣作畫的效果,一概不如單宣。即玉版、煮垂,看起來既細(xì)而厚,也只是寫字為好。作畫的效果嫌滯,似乎有半生半熟的狀態(tài)。作起畫來,不免有些板滯。一般地用作大、小寫意花鳥畫,以四、五、六尺特凈類、棉料類、凈皮類三種單宣均可。此外有一些草料紙均不可用。凡作工筆花鳥畫,必須用熟宣。熟宣有蟬羽(又名蟬翼)、云母、簪花、清水書畫、冰雪(又叫雨雪)等品種,我所愛用的是蟬翼、簪花、次清水書畫。至于云母、冰雪,質(zhì)地較差,不如自己使礬,以凈皮單宣礬成使用(熟紙方法于第九講內(nèi)祥述)。
    生宣紙的特征是:一著水色,便向四外滲化,控制不好,無法收拾。問題就在于利用其特性,能達(dá)到無窮奧妙的程序。如齊老的畫蝦,那樣的透明感是任何熟宣紙所不能奏效的。我們用在生宣紙作大、小寫意畫時,一筆下去,馬上向四外跑水,再壓一筆下去,在第一筆向四外跑出的水紋上,就不再沾色了,這樣便特別容易呈現(xiàn)我們國畫的筆墨趣味。因此,不同的用筆、用墨、用色等等方面,就出現(xiàn)了各種不同的奧妙無窮的趣味,或厚重,或靈秀,或蒼老古拙,或如騰云興霧,是文字所難形容的。
    熟宣紙的特性是不滲水,與生宣紙正相反,所以用畫工筆為好。用為“勾線填彩”的工筆花鳥畫時,沒有什么特殊情況可說的。然而如用為“沒骨”花鳥畫時,以及小寫意花鳥畫,其特殊表現(xiàn)在充分用水時,水色干時,每一筆的邊沿,都呈現(xiàn)一條很自然的細(xì)線,是專門著意勾線所不能達(dá)到的效果。
    畫絹,都是熟的。用法與熟宣紙一樣,由于比熟宣紙有光澤,故效果特別好。凡愛畫工筆花鳥畫的都喜用之。不過所謂“千年陳絲不如草”,用絹不如用紙延年。
    生宣紙,也可以畫工筆花鳥。但必須于勾線之后,于輪廓內(nèi)先用輕粉平涂,干后再畫,或通幅用水濕一遍,干后再畫,或用膠礬水,局部做成熟宣再畫。熟宣、熟絹,也可畫寫意,惟效果與趣味不同。用熟紙與熟絹?zhàn)鳟嫞业姆椒ㄊ?,把紙、絹用水糊在平滑的板上,畫工筆,隨心所欲,效果,惟須背染時,則等正面完全畫好后,揭下來,再染背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