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山東高考物理模擬試題7

字號:


    2016年山東高考物理考前必做試題7
    1(單選)在“研究勻變速直線運動”的實驗中,使用電磁打點計時器(所用交流電的頻率為50 Hz)得到如圖1-4-6所示的紙帶.圖中的點為計數(shù)點,相鄰兩計數(shù)點間還有四個點未畫出來,下列表述正確的是(  )
    A.實驗時應先放開紙帶再接通電源
    B.(s6-s1)等于(s2-s1)的6倍
    C.從紙帶可求出計數(shù)點B對應的速率
    D.相鄰兩個計數(shù)點間的時間間隔為0.02 s
    2.(2010·重慶高考)某同學用打點計時器測量做勻加速直線運動的物體的加速度,電源頻率f=50 Hz,在紙帶上打出的點中,選出零點,每隔4個點取1個計數(shù)點,因保存不當,紙帶被污染,如圖1-4-7所示,A、B、C、D是依次排列的4個計數(shù)點,僅能讀出其中3個計數(shù)點到零點的距離:sA=16.6 mm、sB=126.5 mm、sD=624.5 mm.
    若無法再做實驗,可由以上信息推知:(1)相鄰兩計數(shù)點的時間間隔為____s;(2)打C點時物體的速度大小為____m/s(取2位有效數(shù)字);(3)物體的加速度大小為________(用sA、sB、sD和f表示).
    3.(2013屆中山市高三測試)在研究勻變速直線運動的實驗中,打點計時器使用的交流電的頻率為50 Hz.
    (1)某同學在實驗過程中得到了在不同拉力下的A、B、C、D等幾條較為理想的紙帶,并在紙帶上每5個點取一個計數(shù)點,將每條紙帶上的計數(shù)點都記為0、1、2、3、4、5…,圖1-4-8甲是A紙帶上的一部分,圖1-4-8乙、丙、丁三段紙帶分別是從三條不同紙帶上撕下的.
    在乙、丙、丁三段紙帶中,屬于紙帶A的是________.
    打紙帶A時,小車的加速度大小是________m/s2.
    打點計時器打紙帶A中的1號計數(shù)點時小車的速度為________m/s.
    甲            乙
    丙           丁
    (2)該同學在打A紙帶時,不知道所使用的交流電源的實際頻率已超過50 Hz,那么,他計算出來的加速度值________真實值(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4.(2010·大綱全國高考)利用圖1-4-9所示的裝置可以研究自由落體運動.實驗中需要調(diào)整好儀器,接通打點計時器的電源,松開紙帶,使重物下落.打點計時器會在紙帶上打出一系列的小點.
    圖1-4-9
    (1)為了測得重物下落的加速度,還需要的實驗器材有(  )
    A.天平   B.秒表   C.米尺
    (2)若實驗中所得到的重物下落的加速度值小于當?shù)氐闹亓铀俣戎?,而實驗操作與數(shù)據(jù)處理均無錯誤,寫出一個你認為可能引起此誤差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2010·大綱全國高考)如所示為記錄小車運動情況的紙帶,圖中A、B、C、D、E、F、G為相鄰的計數(shù)點,相鄰計數(shù)點的時間間隔T=0.1 s.
    (1)在所示的坐標系中作出小車的v-t圖線.
    (2)將圖線延長與縱軸相交,交點的速度大小是______ cm/s,此速度的物理意義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2011·新課標全國高考)利用所示的裝置可測量滑塊在斜面上運動的加速度.一斜面上安裝有兩個光電門,其中光電門乙固定在斜面上靠近底端處,光電門甲的位置可移動,當一帶有遮光片的滑塊自斜面上滑下時,與兩個光電門都相連的計時器可以顯示出遮光片從光電門甲至乙所用的時間t.改變光電門甲的位置進行多次測量,每次都使滑塊從同一點由靜止開始下滑,并用米尺測量甲、乙之間的距離x,記下相應的t值,所得數(shù)據(jù)如表所示.
    x(m) 0.500 0.600 0.700 0.800 0.900 0.950 t(ms) 292. 9 371.5 452.3 552.8 673.8 776.4 x/t(m/s) 1.71 1.62 1.55 1.45 1.34 1.22 完成下列填空和作圖:
    (1)若滑塊所受摩擦力為一常量,滑塊加速度的大小a、滑塊經(jīng)過光電門乙時的瞬時速度v1、測量值x和t四個物理量之間所滿足的關系式是________________;
    (2)根據(jù)表中給出的數(shù)據(jù),在給出的坐標紙上畫出-t圖線;
    (3)由所畫出的-t圖線,得出滑塊加速度的大小為a=________m/s2(保留2位有效數(shù)字).
    1【解析】 中間時刻的瞬時速度等于全程的平均速度,所以vB=,C正確;s6-s1=5(s2-s1),所以B錯誤;相鄰計數(shù)點間的時間間隔是0.1 s,D錯誤;按照實驗要求應該先接通電源再放開紙帶,所以A錯誤.
    【答案】 C
    2.【解析】 (1)打點計時器打出的紙帶每隔4個點選擇一個計數(shù)點,則相鄰兩計數(shù)點的時間間隔為T=0.1 s.
    (2)根據(jù)BD間的平均速度等于C點的瞬時速度得
    vC==2.5 m/s.
    (3)勻加速運動的位移特征是相鄰的相等時間間隔內(nèi)的位移以aT2均勻增大,則有BC=AB+aT2,CD=BC+aT2=AB+2aT2,BD=2AB+3aT2,T=5/f
    所以a==.
    【答案】 (1)0.1 (2)2.5 (3)
    3.【解析】 (1)根據(jù)做勻變速直線運動的物體在連續(xù)相等時間內(nèi)的位移差為恒量這一特點,可確定屬于紙帶A的是丙.由Δs=aT2,代入數(shù)據(jù)解得a=3.11 m/s2.v1= m/s=0.46 m/s.
    (2)由Δs=aT2得a=,當交流電源的頻率變大時計算出來的加速度度值小于真實值.
    【答案】 (1)丙 3.11 0.46 (2)小于
    4.【解析】 (1)為了測得重物下落的加速度,必須知道重物下落的時間與位移,時間可由打點計時器測定,位移可由米尺測定,物體的質(zhì)量沒有必要測定,故不需要天平.
    (2)實驗中所得到的重物下落的加速度值小于當?shù)氐闹亓铀俣戎担鸫苏`差的原因有:打點計時器與紙帶之間存在摩擦、空氣阻力等.
    【答案】 (1)C (2)打點計時器與紙帶之間存在摩擦(其他合理答案同樣對)
    5.【解析】 (1)應用vn=,求出各計數(shù)點B、C、D、E、F對應的速度為vB=16.50 cm/s,vC=21.40 cm/s,vD=26.30 cm/s,vE=31.35 cm/s,vF=36.30 cm/s,在v-t坐標系中描點,連線如圖所示.
    (2)由圖中可以讀出,圖線與縱軸交點的速度大小為11.60 cm/s,此速度表示A點的瞬時速度.
    【答案】 (1)見解析
    (2)11.60 表示A點的瞬時速度
    6.【解析】 (1)由運動學公式x=v0t+at2=(v1-at)t+at2=-at2+v1t,變形為=-at+v1,從此式可知,-t圖線是一條斜率為負值的直線.
    (2)根據(jù)題目提供的數(shù)據(jù)按進行處理,把處理的數(shù)值對應描點,然后用一根直線連接這些點,所得圖象如圖所示.
    (3)由圖線知斜率絕對值為k==1.0,又從=-at+v1知,斜率的絕對值為a,故有a=1.0,即a=2.0 m/s2.
    【答案】 (1)=-at+v1或x=-at2+v1t
    (2)見解析圖 (3)2.0(1.8~2.2范圍內(nèi)均正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