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單易懂的孔子的名言

字號:


    · 巧言令色,鮮矣仁!
    ·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 君子矜而不爭,群而不黨。
    · 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 君子坦蕩蕩,小人常戚戚。
    · 不學(xué)禮,無以立。
    · 居處恭,執(zhí)事敬,與人忠。
    · 過而不改,是謂過矣!
    · 過,則匆憚改。
    · 不遷怒,不二過。
    · 以文會友,以友輔仁。
    · 有德者必育言,有言者不必育德。
    · 聽其言而觀其行。
    · 君于不以言舉人,不以人廢言。
    · 古者言之不出,恥躬不逮也。
    · 事君,敬其事而后其食。
    · 禮之用,和為貴。
    · 仁者不憂,知者不惑,勇者不懼。
    · 放于利而行,多怨。求仁而得仁,又何怨。
    · 君子謀道不謀食,君子憂道不憂貧。
    · 智者樂水、仁者樂山;智者動、仁者靜;智者樂、仁者壽。
    · 學(xué)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xué)則怠。
    · 歲寒,然后知松柏之后雕也。
    · 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 默而識之,學(xué)而不厭,誨人不倦,何有於我哉?
    · 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
    · 質(zhì)勝文則野,文勝質(zhì)則史。文質(zhì)彬彬,然后君子。
    · 父母在,不遠(yuǎn)游,游必有方。"
    · 不遷怒,不貳過
    · 士志于道,而恥惡衣惡食者,未足與議也 。
    · 發(fā)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
    · 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如浮云。
    · 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匾膊桓钠錁贰?BR>    · 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貧與賤,是人之所惡也;
    · 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 富而可求也,雖執(zhí)鞭之士,吾亦為之。如不可求,從吾所好。
    · 見利思義,見危授命。
    · 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臨大節(jié)而不可奪也。
    · 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
    · 君于疾沒世而名不稱焉。
    · 夫達(dá)也者,質(zhì)直而好義。察言而觀色,慮以下人。
    · 君子易事而難說(悅),說(悅)之不以道,不說(悅)也。
    · 君子之仕也,行其義也。
    · 君子尊賢而容眾,嘉善而矜不能。
    · 蓋有不知而作者,我無是也。多聞,擇其善者而從之;多見而識之。
    · 圣則吾不能,我學(xué)不厭而教不倦也。
    · 以能問于不能,以多問于寡;有若無,實若虛,犯而不校。
    · 不憤不啟,不悱不發(fā)。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fù)也。
    · 日知其所亡,月無忘其所能,可謂好學(xué)也矣。
    · 人而無恒,不可以作巫醫(yī)。
    · 有教無類。
    · 政者正也,子帥以正,孰敢不正?
    · 舉直錯諸枉,則民服;舉枉錯諸直,則民不服。
    · 子為政焉用殺?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風(fēng),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風(fēng),必偃。
    · 裔不謀夏,夷不亂華,俘不干盟,兵不逼好。
    · 上好禮,則民莫敢不敬;上好義,則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則民莫敢不用情。
    · 慎終,追遠(yuǎn),民德歸厚矣。
    · 執(zhí)德不弘,信道不篤,焉能為有,焉能為亡。
    · 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謂好學(xué)也已。
    · 君子義以為質(zhì),禮以行之,孫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
    · 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無所茍而已矣。
    · 可與言而不與之言,失人;不可與言而與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 言未及之而言謂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謂之隱,未見顏色而言謂之瞽。
    · 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xí)乎?
    · 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桑簱衿渖普叨兄洳簧普叨闹?BR>    · 益者三友,損者三友。友直,友諒,友多聞,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辟佞,損矣。
    · 吾十有五而志于學(xué),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