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選擇題
1.屈原被楚王流放的主要原因是:()
A.反對君主專制B.要求革新圖強
C.主張抵抗秦軍D.《離騷》觸怒權貴
2.今桂林與長沙之間,歷的水路交通最早開通于:()
A.戰(zhàn)國B.秦朝C.西漢D.隋朝
3.“圍魏救趙”的成語出自:()
A城濮之戰(zhàn)B桂陵之戰(zhàn)
C馬陵之戰(zhàn)D長平之戰(zhàn)
4.春秋時的諸侯國與戰(zhàn)國時的諸侯國的不同是:()
A領地的大小B國家的實力
C政權的性質D對周王的態(tài)度
5.立春、立秋等八個節(jié)氣的測定大致完成于:()
A.夏朝B.商朝C.春秋D.戰(zhàn)國
6.太平天國之所以是中國農民戰(zhàn)爭發(fā)展的峰,最主要是因為()
A.其規(guī)模和延續(xù)時間均屬空前B.建立了與清朝政府對立的政權
C.制定了比較完整的革命綱領D.對封建王朝的打擊空前嚴重
7.辛亥革命后,中國先后出現(xiàn)袁世凱和張勛的復辟,其根本原因是()
A.資產階級民主共和國不適合中國國情
B.兩千多年君主專制主義思想影響
C.辛亥革命不徹底,社會上存在復辟勢力
D.帝國主義的支持
8.1935年,中國共產黨號召停止內戰(zhàn),一致抗日的宣言是:()
A.《國共合作宣言》B.《八一宣言》C.《開羅宣言》D.《共產黨宣言》
9.抗戰(zhàn)勝利后,國共關系由合作轉為對抗,其原因是()
①國內主要矛盾變化②美國推行扶蔣反共政策
③國民黨堅持一黨*統(tǒng)治 ④國民黨對陜北解放區(qū)發(fā)動重點進攻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10.1949年,中共召開七屆二中全會主要是為了()
A.奪取全國革命的最后勝利B.解決民主革命遺留問題
C.解決黨的工作重心轉移問題D.解決民主革命向社會主義革命轉變問題
11.對拿破侖早期戰(zhàn)爭的認識,不正確的是 ()
A.鞏固了資產階級的社會秩序B.傳播法國革命的思想
C.有利于歐洲農民的解放D.侵犯他國獨立導致他的最后失敗
12.一戰(zhàn)后建立的凡爾賽一華盛頓體系( )
A.徹底消除了協(xié)約國之間的矛盾B.緩和了兩種不同社會制度的矛盾
C.暫時協(xié)調了主要列強之間的矛盾’D.使英法矛盾成為列強之間的主要矛盾
13.以下歷史文獻中,對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具有促 進作用的是( )
A.《開羅宣言》B.波茨坦公告C. 《北大西洋公約》D.《大西洋憲章》
14. 冷戰(zhàn)結束后,世界民族矛盾和地區(qū)沖突有所增加,其主要原因是( )
A.大國在地區(qū)爭端中的“中立政策”B.兩極格局的相對均衡狀態(tài)被打破
C.社會制度的矛盾相對緩和D. “人權”問題日益嚴重
15.下列對20世紀90年代世界經 濟狀況的表述,正確的是( )
①主要資本主義國家已結束“滯脹”階段 ②知識經濟開始在美國形成
③世界經濟多極化格局形成 ④世界貿易組織正式運轉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②③④
16.新航路開辟使歐洲①貿易中心轉移②各階級地位變化③資本原始積累增加 ④人文主義興起( )
A.①③B.②④C.①②③④D.①②③
17.1794年,雅各賓派專政在“熱月政變”中被*,這說明:( )
A.法國資產階級要求建立正常的統(tǒng)治秩序B.法國*遭到根本挫折
C.雅各賓派背叛了人民D.大資產階級已走向反動
18.在意大利統(tǒng)一得以完成的多種原因中,占主導地位的是:()
A.加里波第遠征兩西西里勝利B.法國的支持
C.撒丁王國所起的領導作用D.中部摩地納等地人民的起義
19.壟斷資本主義取代自由資本主義是社會的進步,這主要是指:()
A.它使人類社會進入電氣化時代B.它提高了國家干預經濟的能力
c.它緩和了資本主義社會的基本矛盾D.它適應了生產力發(fā)展的需要
20.羅斯福新政期間,通過工業(yè)復興法,要求各工業(yè)企業(yè)制定并遵守公平經營章程,這實質上是:()
A.限制工業(yè)企業(yè)進行自由競爭B.由國家干預經濟 .
C.工業(yè)企業(yè)按國家計劃進行生產D.從根本上解決經濟危機產生的根源
二、名詞解釋
21、 中原大戰(zhàn)
22、 法幣
23、 凡爾登戰(zhàn)役
24、 自由民權運動
三、簡答題
25、簡述《天朝田畝制度》的內容及其評價。
26、試論奧斯曼土耳其帝國興衰。
【參考答案】
一、選擇題
1—5. B B B B D 6—10. C C B A D 11—15D C D B A16—20D A C D B
二、名詞解釋
21.中原大戰(zhàn):1924年,馮玉祥發(fā)動,直接導致第二次直奉戰(zhàn)爭以直系失敗而結束,推動了北方革命形勢的發(fā)展,是一場帶有進步意義的政變。
22. 1935年國民政府實行“法幣政策”。所謂法幣是國民黨控制的四大銀行發(fā)行的紙幣,是法定的貨幣代表。發(fā)行法幣是國民政府穩(wěn)定金融危機,加強金融控制和壟斷的措施。
23.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中帶決定性的戰(zhàn)役。凡爾登是通往巴黎的門戶,是法軍全線的樞紐,德軍視它是“碾碎法軍的石磨”。從1916年2月21日至9月2日,德軍數(shù)度向凡爾登要塞猛攻,想使“法國為了防御不得不投入一切兵力”,以致耗盡而亡。由于法軍憑借大縱深防御頑強抵抗,德軍終未攻克凡爾登。9月,德軍攻勢停止。10-12月,法軍多次發(fā)動反攻,重新奪回早先失去的要塞和領土,德軍攻占凡爾登的計劃最終落空。這次戰(zhàn)役雙方人力物力損失慘重。法軍和德軍各損傷30多萬人。該戰(zhàn)役表明德軍的進攻能力已開始衰落。從此,德、奧、土、保陣線日趨崩潰。
24.日本明治初期發(fā)生的以反對專制政治、爭取資產階級民主自由權利為主旨的政治運動。其內容包括要求開設國會、制定憲法、減輕地稅、確立地方自治和修改西方列強強加的不平等條約。1874年1月,前政府參議板垣退助和江藤新平、后 藤象二郎等人,結成日本最早的政黨愛國公黨,揭開了自由民權運動的序幕。同年4月 ,板垣、片岡健吉等人在高知創(chuàng)立立志社。此后,九州、四國等地紛紛建立民權組織。1875年2月上述自由民權派組織以立志社為中心在大阪成立了全國性的結社——愛國社。但早期民權運動顯示出士族民權的局限性。1877年6月立志社代表向天皇進呈建議書,系統(tǒng)地提出開設國會、減輕地稅、修改不平等條約等3大要求。以此為轉機,自由民權運動逐步發(fā)展為全國規(guī)模的政治運動。 面對聲勢浩大的自由民權運動,明治政府十分恐慌,兼施鎮(zhèn)壓和收買手段,分化、瓦解自由民權運動。不久,運動發(fā)生分裂。
三、簡答題
25.參考答案
(1)《天朝田畝制度》確立了平均分配土地的方案,根據“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的原則,田地分為9等,好壞搭配,不論男女老幼按人口平均分配,16歲以上分一整份,16歲以下分一半。
(2)《天朝田畝制度》是一個以解決土地問題為中心的比較完整的社會改革方案,代表了農民要求平均分配土地的強烈愿望,反映了農民反對封建土地所有制的普遍要求。與以往農民起義提出的“均貧富,等貴賤”和“迎闖王,不納糧”等相比,《天朝田畝制度》有更完備的內容和更觸及封建社會矛盾核心的深度,應該說這個綱領比歷代農民起義所提出口號的思想內涵更為深刻。這個綱領,并沒有超出農民小生產者的狹隘眼界。它所追求的理想天國是小農業(yè)與家庭手工業(yè)相結合的自然經濟,是一種小自耕農心目中的沒有商品流通、商品交換和絕對平均的理想社會。所以,這種社會理想,是不切實際的空想。它表明,即使是像太平天國這樣的農民起義,盡管給腐朽的封建制度以嚴重的沖擊,卻難以建立起足以替代腐朽制度的新的社會制度。
26.征服后果
經濟方面,土耳其的征服和占領造成了近東的商業(yè)危機,促成了新航路的開辟;
政治方面,促成了以哈布斯堡家族為首的多民族的奧地利國家的形成,改變了東南歐的國際形勢;
文化方面,土耳其的征服對文藝復興有一定影響;
阻礙了被征服地區(qū)經濟的發(fā)展;
帝國的存在在很大程度上阻止了俄羅斯帝國向地中海的擴張,對于維持地中海東部的均勢起了一定的作用。
衰落原因
各族人民的反抗斗爭和起義直接動搖了帝國的基礎;
土耳其經濟的落后是帝國滅亡的根本原因;
封建割據和內訌削弱了帝國的統(tǒng)治力量;
對外侵略的失敗加速了帝國的衰落。
1.屈原被楚王流放的主要原因是:()
A.反對君主專制B.要求革新圖強
C.主張抵抗秦軍D.《離騷》觸怒權貴
2.今桂林與長沙之間,歷的水路交通最早開通于:()
A.戰(zhàn)國B.秦朝C.西漢D.隋朝
3.“圍魏救趙”的成語出自:()
A城濮之戰(zhàn)B桂陵之戰(zhàn)
C馬陵之戰(zhàn)D長平之戰(zhàn)
4.春秋時的諸侯國與戰(zhàn)國時的諸侯國的不同是:()
A領地的大小B國家的實力
C政權的性質D對周王的態(tài)度
5.立春、立秋等八個節(jié)氣的測定大致完成于:()
A.夏朝B.商朝C.春秋D.戰(zhàn)國
6.太平天國之所以是中國農民戰(zhàn)爭發(fā)展的峰,最主要是因為()
A.其規(guī)模和延續(xù)時間均屬空前B.建立了與清朝政府對立的政權
C.制定了比較完整的革命綱領D.對封建王朝的打擊空前嚴重
7.辛亥革命后,中國先后出現(xiàn)袁世凱和張勛的復辟,其根本原因是()
A.資產階級民主共和國不適合中國國情
B.兩千多年君主專制主義思想影響
C.辛亥革命不徹底,社會上存在復辟勢力
D.帝國主義的支持
8.1935年,中國共產黨號召停止內戰(zhàn),一致抗日的宣言是:()
A.《國共合作宣言》B.《八一宣言》C.《開羅宣言》D.《共產黨宣言》
9.抗戰(zhàn)勝利后,國共關系由合作轉為對抗,其原因是()
①國內主要矛盾變化②美國推行扶蔣反共政策
③國民黨堅持一黨*統(tǒng)治 ④國民黨對陜北解放區(qū)發(fā)動重點進攻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10.1949年,中共召開七屆二中全會主要是為了()
A.奪取全國革命的最后勝利B.解決民主革命遺留問題
C.解決黨的工作重心轉移問題D.解決民主革命向社會主義革命轉變問題
11.對拿破侖早期戰(zhàn)爭的認識,不正確的是 ()
A.鞏固了資產階級的社會秩序B.傳播法國革命的思想
C.有利于歐洲農民的解放D.侵犯他國獨立導致他的最后失敗
12.一戰(zhàn)后建立的凡爾賽一華盛頓體系( )
A.徹底消除了協(xié)約國之間的矛盾B.緩和了兩種不同社會制度的矛盾
C.暫時協(xié)調了主要列強之間的矛盾’D.使英法矛盾成為列強之間的主要矛盾
13.以下歷史文獻中,對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具有促 進作用的是( )
A.《開羅宣言》B.波茨坦公告C. 《北大西洋公約》D.《大西洋憲章》
14. 冷戰(zhàn)結束后,世界民族矛盾和地區(qū)沖突有所增加,其主要原因是( )
A.大國在地區(qū)爭端中的“中立政策”B.兩極格局的相對均衡狀態(tài)被打破
C.社會制度的矛盾相對緩和D. “人權”問題日益嚴重
15.下列對20世紀90年代世界經 濟狀況的表述,正確的是( )
①主要資本主義國家已結束“滯脹”階段 ②知識經濟開始在美國形成
③世界經濟多極化格局形成 ④世界貿易組織正式運轉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②③④
16.新航路開辟使歐洲①貿易中心轉移②各階級地位變化③資本原始積累增加 ④人文主義興起( )
A.①③B.②④C.①②③④D.①②③
17.1794年,雅各賓派專政在“熱月政變”中被*,這說明:( )
A.法國資產階級要求建立正常的統(tǒng)治秩序B.法國*遭到根本挫折
C.雅各賓派背叛了人民D.大資產階級已走向反動
18.在意大利統(tǒng)一得以完成的多種原因中,占主導地位的是:()
A.加里波第遠征兩西西里勝利B.法國的支持
C.撒丁王國所起的領導作用D.中部摩地納等地人民的起義
19.壟斷資本主義取代自由資本主義是社會的進步,這主要是指:()
A.它使人類社會進入電氣化時代B.它提高了國家干預經濟的能力
c.它緩和了資本主義社會的基本矛盾D.它適應了生產力發(fā)展的需要
20.羅斯福新政期間,通過工業(yè)復興法,要求各工業(yè)企業(yè)制定并遵守公平經營章程,這實質上是:()
A.限制工業(yè)企業(yè)進行自由競爭B.由國家干預經濟 .
C.工業(yè)企業(yè)按國家計劃進行生產D.從根本上解決經濟危機產生的根源
二、名詞解釋
21、 中原大戰(zhàn)
22、 法幣
23、 凡爾登戰(zhàn)役
24、 自由民權運動
三、簡答題
25、簡述《天朝田畝制度》的內容及其評價。
26、試論奧斯曼土耳其帝國興衰。
【參考答案】
一、選擇題
1—5. B B B B D 6—10. C C B A D 11—15D C D B A16—20D A C D B
二、名詞解釋
21.中原大戰(zhàn):1924年,馮玉祥發(fā)動,直接導致第二次直奉戰(zhàn)爭以直系失敗而結束,推動了北方革命形勢的發(fā)展,是一場帶有進步意義的政變。
22. 1935年國民政府實行“法幣政策”。所謂法幣是國民黨控制的四大銀行發(fā)行的紙幣,是法定的貨幣代表。發(fā)行法幣是國民政府穩(wěn)定金融危機,加強金融控制和壟斷的措施。
23.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中帶決定性的戰(zhàn)役。凡爾登是通往巴黎的門戶,是法軍全線的樞紐,德軍視它是“碾碎法軍的石磨”。從1916年2月21日至9月2日,德軍數(shù)度向凡爾登要塞猛攻,想使“法國為了防御不得不投入一切兵力”,以致耗盡而亡。由于法軍憑借大縱深防御頑強抵抗,德軍終未攻克凡爾登。9月,德軍攻勢停止。10-12月,法軍多次發(fā)動反攻,重新奪回早先失去的要塞和領土,德軍攻占凡爾登的計劃最終落空。這次戰(zhàn)役雙方人力物力損失慘重。法軍和德軍各損傷30多萬人。該戰(zhàn)役表明德軍的進攻能力已開始衰落。從此,德、奧、土、保陣線日趨崩潰。
24.日本明治初期發(fā)生的以反對專制政治、爭取資產階級民主自由權利為主旨的政治運動。其內容包括要求開設國會、制定憲法、減輕地稅、確立地方自治和修改西方列強強加的不平等條約。1874年1月,前政府參議板垣退助和江藤新平、后 藤象二郎等人,結成日本最早的政黨愛國公黨,揭開了自由民權運動的序幕。同年4月 ,板垣、片岡健吉等人在高知創(chuàng)立立志社。此后,九州、四國等地紛紛建立民權組織。1875年2月上述自由民權派組織以立志社為中心在大阪成立了全國性的結社——愛國社。但早期民權運動顯示出士族民權的局限性。1877年6月立志社代表向天皇進呈建議書,系統(tǒng)地提出開設國會、減輕地稅、修改不平等條約等3大要求。以此為轉機,自由民權運動逐步發(fā)展為全國規(guī)模的政治運動。 面對聲勢浩大的自由民權運動,明治政府十分恐慌,兼施鎮(zhèn)壓和收買手段,分化、瓦解自由民權運動。不久,運動發(fā)生分裂。
三、簡答題
25.參考答案
(1)《天朝田畝制度》確立了平均分配土地的方案,根據“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的原則,田地分為9等,好壞搭配,不論男女老幼按人口平均分配,16歲以上分一整份,16歲以下分一半。
(2)《天朝田畝制度》是一個以解決土地問題為中心的比較完整的社會改革方案,代表了農民要求平均分配土地的強烈愿望,反映了農民反對封建土地所有制的普遍要求。與以往農民起義提出的“均貧富,等貴賤”和“迎闖王,不納糧”等相比,《天朝田畝制度》有更完備的內容和更觸及封建社會矛盾核心的深度,應該說這個綱領比歷代農民起義所提出口號的思想內涵更為深刻。這個綱領,并沒有超出農民小生產者的狹隘眼界。它所追求的理想天國是小農業(yè)與家庭手工業(yè)相結合的自然經濟,是一種小自耕農心目中的沒有商品流通、商品交換和絕對平均的理想社會。所以,這種社會理想,是不切實際的空想。它表明,即使是像太平天國這樣的農民起義,盡管給腐朽的封建制度以嚴重的沖擊,卻難以建立起足以替代腐朽制度的新的社會制度。
26.征服后果
經濟方面,土耳其的征服和占領造成了近東的商業(yè)危機,促成了新航路的開辟;
政治方面,促成了以哈布斯堡家族為首的多民族的奧地利國家的形成,改變了東南歐的國際形勢;
文化方面,土耳其的征服對文藝復興有一定影響;
阻礙了被征服地區(qū)經濟的發(fā)展;
帝國的存在在很大程度上阻止了俄羅斯帝國向地中海的擴張,對于維持地中海東部的均勢起了一定的作用。
衰落原因
各族人民的反抗斗爭和起義直接動搖了帝國的基礎;
土耳其經濟的落后是帝國滅亡的根本原因;
封建割據和內訌削弱了帝國的統(tǒng)治力量;
對外侵略的失敗加速了帝國的衰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