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方法得當(dāng)(合乎生理要求),除了吹奏上的需要,還能使吹奏者肺活量增大,從而擴大血液與氣體的交投,促進血液循環(huán),旺盛代謝作用。橫隔膜的運動也能促使胃腸蠕動,增強消化功能。這樣反能促進人的身體健康。主要依靠胸廓中、上部肋間肌參與進行的呼吸形式叫胸式呼吸。這種方法吸氣量雖相當(dāng)大,但由于橫隔膜處于被動,致使吸氣量仍然受到限制。同時,由于肋骨支撐,肋間肌的伸縮力受到制約,缺乏彈性,不易控制。運用這種呼吸方法吹奏,往往感到氣不夠用,發(fā)音也不能達(dá)到結(jié)實有力。
另一種呼吸形式是,主要依靠胸廓下部的腹肌、腰肌和橫隔膜的運動進行,叫腹式呼吸,也即所謂丹田式呼吸.這些部分的肌肉靈活,富有彈性,伸縮幅度也較大。但由于胸廓中、上部肋間肌處于被動,也限制了吸氣量。運用這種呼吸方法吹奏,吸氣較為輕易、迅速,只在吹奏較短樂句和進行急速換氣或呼氣很強的情況下較為適用。上述兩種呼吸形式聯(lián)合運用稱作胸腹式呼吸(混合式)。這種呼吸形式整個呼吸系統(tǒng)都積極參與工作,因此,吸入肺葉的氣體也較上述兩種呼吸形式要多,吸氣以后,胸腔中、下部、腹部和腰部有一種充滿氣息的感覺(雖然氣息是到不了這些部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