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下面第一條線叫做“第一線”,往上數(shù)第二條線叫“第二線”,再往上數(shù)是“第三線”、“第四線”,最上面一條線是“第五線”。
由于音符非常多,所以“線”與線之間的縫隙也絕對不能浪費的,也就是“線”與“線”之間的地方叫做“間”,這些間也是自下往上數(shù)的。同“線”一樣,最下面的一間叫做“第一間”,往上數(shù)是第二間、第三間、第四間。
線和間如不夠使用,可在五線譜上方或下方增加線和間,加線及加間各分別稱為上加第1線、上加第1間,下加第1線、下加第1間等,各代表1個音級,這些音級的固定高度根據(jù)所用的譜號來決定。如右圖所示
譜號有 3種:第一種是G譜號,當G譜號在五線譜的第二線上時,稱高音譜號;第二種是F譜號,當F譜號記在五線譜的第四線時,稱低音譜號;第三種是C譜號,當C譜號記在五線譜的第三線時,稱中音譜號(此處應(yīng)注意,只有這三種情況下稱高中低譜號,在其他線上時,均有不同名稱)。五線譜為適應(yīng)不同音域的人聲和樂器的需要,并避免過多的加線,有多種譜表,其中常用的有5種:即高音譜表(用G譜號)、低音譜表(用F譜號)、女高音譜表、中音譜表、下中音譜表(后3種用C譜號)。女高音譜表現(xiàn)已不常應(yīng)用,中音譜表僅用于中提琴,次中音譜表常用于大提琴、大管、長號的較高音區(qū)。此外還有上低音譜表、女中音譜表等。五線譜一般分類為:①總譜,記載合奏或合唱的樂譜,由許多單行譜聯(lián)合組成。②分譜,分別記載每種樂器或每個聲部的樂譜。③大譜表,由高音譜表與低音譜表聯(lián)合組成,用于鋼琴、管風琴、豎琴及混聲合唱等。兩譜表中隱伏一條臨時加線代表中央C,故又稱十一線大譜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