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成人高考專升本大學(xué)語文議論文試題及答案(8)

字號:


    課文翻譯:
    唉!國家盛衰的原由,雖說是天命,難道不是出乎人為的嗎?推考后唐莊宗所以取得天下,以及他失去天下的原因,就可以明白這個道理了。
    世人傳說晉王臨死時,拿三支箭賜給莊宗,并告誡他說:“梁國,是我的仇敵;燕王,是我扶助建立功業(yè)的;契丹,原先與我結(jié)盟為兄弟,可是燕和契丹都背叛我們晉國而歸附了梁國。這三件事是我的遺恨啊。給你三支箭,你不要忘了你父親的心愿?!鼻f宗接受了箭而把它珍藏在太廟里。以后出兵作戰(zhàn),就派遣侍從官用豬羊祭品上供,到太廟向晉王禱告,請出箭來,裝在織錦的袋里,讓人背著走在隊伍的前面,等到勝利歸來再把箭放回廟里。
    當(dāng)莊宗用繩子捆上燕王父子,用匣子盛著梁國君臣的首級,送進(jìn)太廟,把箭放回先王靈位之前,向他報告成功消息的時候,他意氣的旺盛,可說豪壯極了!等到仇敵已經(jīng)消滅,天下已經(jīng)平定時,一個人在夜里一呼喊,叛亂的人就四處響應(yīng),莊宗慌慌張張向東逃走,還沒遇到叛軍,士兵們就已潰散了。君臣們互相看著而不知投奔何處,以至于割下頭發(fā),對天盟誓,眼淚流濕衣襟,這又是多么衰弱啊!難道是因為得天下艱難,失天下容易嗎?還是推究他由成而敗的事跡,都是由于人為的原因呢?《尚書》上說:“自滿招致?lián)p失,謙虛得到益處。”憂慮勤勞可以使國家興盛,安逸享樂可以使自己喪命,這是自然的道理。所以當(dāng)莊宗強(qiáng)盛的時候,普天下的豪杰都不能跟他抗?fàn)?等到他衰敗了,幾十個樂工就能挾持他而導(dǎo)致身死國亡,被天下人所恥笑??磥淼溁汲募?xì)小的事情里發(fā)展起來,聰明勇敢的人多被自己溺愛的人和事所累,難道僅僅是樂工的事嗎!為此作《伶官傳》。
    一、選擇題
    1.北宋詩*新運動的主要是(  )
    A.蘇軾
    B.歐陽修
    C.王安石
    D.韓愈
    2.本文得出了怎么樣的反天命歷史觀,這在當(dāng)時是難能可貴的(  )
    A.憂勞可以興國,逸豫可以忘身
    B.民本思想
    C.關(guān)心天下百事
    D.甘于所悅而溺于所止
    3.“滿招損,謙受益”的名言早出自(  )
    A.《論語》
    B.《孟子》
    C.《左傳》
    D.《尚書》
    4.下列論說中屬于史論的是(  )
    A.《答司馬諫議書》
    B.《寡人之于國也》
    C.《五代史伶官傳序》
    D.《諫逐客書》
    二、填空題
    1.歐陽修,字__________。
    2.北宋詩*新運動的是
    3.歐陽修的作品集主要有
    4.在本文中,作者提出的論點是
    三、解釋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語
    1.原莊宗之所以得天下……
    2.遣從事以一少牢告廟。
    3.請其矢,盛以錦囊。
    4.方其系燕父子以組,函梁君臣之首。
    5.舉天下之豪杰,莫能與之爭。
    6.智勇多困于所溺。
    四、翻譯下列句子
    1.與爾三矢,爾其無忘乃父之志!
    2.方其系燕父子以組,函梁君臣之首……
    3.憂勞可以興國,逸豫可以忘身。
    4.舉天下之豪杰,莫能與之爭。
    5.身死國滅,為天下笑。
    6.禍患常積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五、簡答題
    1.《五代史伶官傳序》中的“伶官”指什么人?這種人和文章中提到的后唐莊宗有何內(nèi)在聯(lián)系?
    2.《五代史伶官傳序》使用了哪些史實論據(jù)和理論論據(jù)?
    六、分析題
    閱讀《五代史伶官傳序》中的這段文字,然后回答問題:
    ……方其系燕父子以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廟,還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氣之盛,可謂壯哉!及仇讎已滅,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亂者四應(yīng),倉皇東出,未及見賊而士卒離散,君臣相顧,不知所歸,至于誓天斷發(fā),泣下沾襟,何其衰也!豈得之難而失之易歟?抑本其成敗之跡,而皆自于人歟?
    1.這段文字是要說明什么樣的觀點?
    2.作者是從哪兩個方面來論證上述觀點的?
    3.這兩個方面構(gòu)成什么樣的關(guān)系?
    4.能體現(xiàn)這種關(guān)系的兩句話是哪兩句?
    5.這里的論據(jù)屬于哪種類別?
    參考答案
    —、1.B2.A3.D4.C
    二、1.永叔
    2.歐陽修
    3.《歐陽文忠公集》
    4.“盛衰之理,雖日天命,豈非人事哉!”
    三、1.推究
    2.祭祀
    3.取出
    4.這里泛指繩索;用木匣裝起來
    5.全都;不能,無法
    6.迷戀的人或事物
    四、1.給你三枝箭,你不要忘記你父親的心愿
    2.當(dāng)他俘虜了燕王父子,用帶子捆綁起來,把梁國君臣的人頭盛在盒子里……
    3.倘若憂慮勞苦,就可以使國家興盛,安逸享樂只能夠斷送自己。
    4.天下的英雄都不能和他相對抗。
    5.殺身亡國,被天下人譏笑。
    6.禍患常常是由一些小事累積形成的,而智慧和勇氣往往被他迷戀的東西所困擾消磨。
    五、1.伶官指在宮廷中授有官位的演藝人員。莊宗滅梁后,寵用伶人,縱情聲色,朝政日非,后莊宗終因伶人作亂而國破身亡。
    2.這篇文章引用了唐莊宗寵幸伶人而招致滅國忘身的史實論據(jù),總結(jié)了“憂勞可以興國,逸豫可以忘身”以及“禍患常積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的歷史經(jīng)驗,指出一個王朝的盛衰興亡,主要決定于人事,表現(xiàn)了作者作為歷史學(xué)家和政治家的卓特識見。理論論據(jù)是《尚書》中的“滿招損,謙得益”。
    六、
    1.說明國家的興盛衰敗主要取決于人事,即文中所說“皆自于人”。
    2.兩個方面:一是后唐莊宗興國的史實,一是莊宗覆亡的史實。
    3.構(gòu)成對比關(guān)系
    4.“可謂壯哉”和“何其衰也”。
    5.屬于事實論據(j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