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級語文下冊課件:《再見了,親人》

字號:

課件,即課文教學時的開場白,教師一走上講臺,就用一篇課件引入課文教學,就像一場精彩的戲拉開了序幕。課件的設(shè)計,往往是根據(jù)教學大綱的要求、文體類型、作家風格、作品的內(nèi)容和具體寫作方法以及特定的教學環(huán)境而靈活運用的。下面是整理分享的五年級語文下冊課件:《再見了,親人》,歡迎閱讀與借鑒。
    
篇一

    教學目標
    1.了解作者按事物的幾個方面安排了哪些材料。
    2.學會本課8個生字,理解16個詞語的意思,并能用“”、“深情厚誼”造句。
    3.知道反問句有加強語氣的作用,能把反問句改為陳述句。
    4.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5.感受中朝兩國人民的深厚友誼。
    教學時間3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要點
    初讀課文,學會“供、唯、謠、噩、耗”5個生字,理解“雪中送炭、、同歸于盡、代價”等詞語,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試背第二自然段。
    教學過程
    一、揭題導入。
    我們都已經(jīng)知道了抗美援朝這一偉大的歷史事件,中國人民志愿軍幫助朝鮮人民三年抗戰(zhàn),五年建設(shè),1958年,他們要回國了,朝鮮人民依依不舍,紛紛前來送行,他們握著志愿軍的手,激動的淚水不往地流:志愿軍握著朝鮮人民的手,干言萬語涌上心頭,他們發(fā)出深情地呼喊:親人,再見了!再見了,親人!(板書:再見了,親人)(齊讀課題)
    這篇課文是作家魏巍寫的。
    問:“親人,再見了”與“再見,親人”有什么區(qū)別呢?等課上完了咱們再來討論、解答。
    二、自讀課文,完成作業(yè)。
    1.把這篇課文分為兩大段,想一想為什么要這樣分。
    2.學會五個生字:供、唯、謠、噩、耗。
    3.說說這幾個詞的意思:雪中送炭、唯—、同歸于盡、代價。
    三、檢查討論作業(yè)。
    第1題:課文按主要敘事和主要抒情分為兩段,第—大段三個自然段的結(jié)構(gòu)形式差不多。分段的依據(jù)是自然段歸并法。
    第2題:提供多音字,讀g6ng;謠(yáo)隨口唱出的沒有伴奏的歌:噩耗(èhào),親近或敬愛的人死亡的消息,
    第3題:釋文見“資料拾闕”部分。具體檢查步驟為:在哪里出現(xiàn)(讀一讀帶有這個詞語的句子),字、詞典上是怎么說的,課文中的具體意思。(這4個詞語為第一大段的重點詞語,通過4個詞語的檢查討論.使學生了解這3個自然段的內(nèi)容。)。
    四、有感情地朗讀全文。
    五、指讀、齊讀、試背第二自然段,指導背誦的方法——按結(jié)構(gòu)線索記憶:請求——回憶——安慰。
    六、作業(yè)。
    1、完成課后練習4。
    2、看拼音寫詞語。
    第二課時
    教學要點
    采用“舉一反三”法學習第—大段,了解作者按事物的幾個方面安排了哪些材料;學會3個生字“跺、萊、挎”;知道反問句有加強語氣的作用。
    教學過程
    一、溫故知新。
    課題是“再見了,親人”,那么,“親人”指誰呢?課文寫到了哪些親人?(板書:志愿軍、大娘、小金花、大嫂)、
    二、舉“—”學第一自然段。
    1.指讀(讀出親切、勸慰和感謝的語氣)。
    2.梳理,給這一自然段分為3個層次。并說說每個層次各對大娘說了什么。(第一層中“勸”,勸大娘停住送別的腳步,勸大娘別擔心,“我們”不會忘記朝鮮媽媽;第二層是“憶”,回憶大娘為志愿軍做的事,具體說了兩件事,送打糕昏倒路旁;救傷員,失去孫子:第三層是“頌”,贊頌大娘的情誼比山高比海深。)
    3.理解。
    (1)這一自然段有一個詞語“雪中送炭”,詞面我們都知道是下雪的時候送來了炭。那么在這一段中,“雪”“炭”“送”分別指什么?(雪:供應困難、空著肚子三天三夜;炭:打糕,更重要的鼓勵、關(guān)懷與愛:送:帶、頂、冒、穿、送)(板書送打糕昏倒路旁)
    (2)這一自然段還有一個詞語,“”。為什么用“”這個詞?(兒子、兒媳和家里的其他人都戰(zhàn)死了,只剩下這么一個親人)。大娘為什么為救傷員而不顧自己的親人?(板書:救傷員,失去孫子)
    4、感受反問句的作用。
    這位老大娘是志愿軍的親屬嗎?可是為了志愿軍戰(zhàn)士,她卻付出了這樣大的代價,在大娘的心中,志愿軍戰(zhàn)士不是親人卻一一勝似親人。志愿軍戰(zhàn)士在心里深情地說:這比山還高比海還深的情誼,我們是不會忘記的。課文是這樣說的嗎?(對比:您說,這比山還高比海還深的情誼,我們怎么會忘記?(板書:比山高,比海深)
    三、齊讀第二自然段.
    1.自讀。比較與第—自然段在結(jié)構(gòu)上有何相同,在話別對象上有何不同,該用怎樣的朗讀語氣(親切、關(guān)懷、鼓勵的語氣)。
    2.你能根據(jù)第一自然段的板書,補上這一自然段的板書嗎?
    3.根掘板書,說一說這一段的內(nèi)容。
    (提要:小金花為救偵察員老王,不顧生命危險,失去媽媽沒有落淚,和志愿軍分別的今天卻落淚了,她把志愿軍看作是比媽媽還親的親人,即不是親人卻一一勝似親人。)
    4.小結(jié)本段寫法:勸憶頌。
    四、放手自讀第三自然段。
    1.補充板書。
    2.指導朗讀:用關(guān)切、敬重的語氣。
    3.檢查3個生字:跺、萊、挎。
    五、依據(jù)板書,總結(jié)升華,知道中朝人民的友誼是鮮血凝成的。
    附:板書
    再見了,親人
    送打糕昏倒路旁比山高
    大娘
    志愿軍救傷員失去孫孫比海深
    金花救老王失去媽媽剛強流淚
    大嫂挖野菜失去雙腳代價
    中朝兩國人民用鮮血凝成的偉大友誼永垂不朽
    六、作業(yè)。閱讀第3自然段,做以下作業(yè):
    1.選擇加點字正確的注音,打√。
    深情厚誼(ylyì)挎著籃子(kuākuà)
    血泊(p6b6)嫌(xiányán)架著(jiájià)
    2.將第三自然段劃分為3層。
    3.按“起因、經(jīng)過、結(jié)果”分別用6個字概括事例:
    上山去挖野菜——()——()。
    第三課時
    教學要點
    學習第二段,進一步感受中朝兩國人民的深厚友誼:能用“唯—”、“深情厚誼”造句:能把反問句改為陳述句。
    教學過程
    一、如果說前面3個自然段主要是敘事的話,那么接下來的3個自然段是什么?抒情。如果說前面3個自然段是在車站與朝鮮親人話別,那么后面這3個自然段的抒情又是在什么地方呢?———列車上。
    二、借助配樂(火車啟動,緩慢離站),教師引讀:朝鮮人民為志愿軍付出了血的代價,志愿軍為朝鮮人民的抗美救國流血犧牲,在朝鮮的三千里江山,有多少優(yōu)秀中華兒女鮮血灑落,黃繼光、邱少云,其中也有包括我們偉大領(lǐng)袖毛主席的大兒子毛岸英烈士。因此,在志愿軍眼里,朝鮮人民——不是親人,勝似親人,在朝鮮人民眼里志愿軍也是——不是親人,勝似親人。列車徐徐出站,中朝入民依依惜別。隔著鴨綠江,從心底里高聲呼喚——(再見了,親人!再見了,親愛的土地!)列車隆隆向前,戰(zhàn)士們還在訴說著自己的;心愿——(列車呀,請開得慢一點兒,讓我們再看一眼朝鮮的親人,讓我們在這曾經(jīng)灑過鮮血的土地上再停留片刻。)列車越駛越遠,戰(zhàn)士們從心底發(fā)出呼喚——(再見了,親人!我們的心永遠跟你們在一起。)
    三、討論:為什么課題“再見了”放前?(突出特定的難以忘懷的場面)
    四、分角色或輪讀全文。
    五、作業(yè)。
    1.將文中有關(guān)的反問句改為陳述句。
    2.用“”、“雪中送炭”造句。
    
篇二

    教學要求:
    1.了解課文寫了有代表性的人和事,抒發(fā)了志愿軍對朝鮮人民的深厚情誼,能有層次地讀出課文中的感情變化,正確地表達志愿軍與朝鮮人民惜別的依依深情。
    2.學會“役、暫、糕”14個生字,掌握“難、累、盡強”等多音字,會讀寫“硝煙、噩耗,崎嶇”等詞語,理解它們的意思,能聯(lián)系上下文說說“雪中送炭、同歸于盡、深情厚誼”的意思。
    3.能通過朗讀體會反問句的作用,并能把反問句改寫為陳述句。
    教學重點難點:
    1.抓住關(guān)鍵詞句,體會中朝人民用鮮血凝成的深厚情誼。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表達志愿軍與朝鮮人民的依依深情。
    教學時間: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出示課題,范讀課文,導入新課
    ⒈板書:【再見了,親人】齊讀課題。
    ⒉簡介課文特定的時代背景及中國人民志愿軍回國的情景。
    中國人民志愿軍于1950年10月組成,由彭德懷任司令員兼政治委員,同年10月乃日開赴朝鮮,和朝鮮人民軍并肩作戰(zhàn)。在極端困難的條件下,打敗了美國侵略軍及其幫兇,迫使美國于1953年7月刀日在《朝鮮停戰(zhàn)協(xié)定)上簽了字。停戰(zhàn)以后,中國人民志愿軍參加了朝鮮的戰(zhàn)后恢復和建設(shè)工作。在完成了祖國人民賦予的光榮任務后,于1958年10月全部撤離朝鮮。
    范讀課文,并請同學們思考問題。文中是誰對誰說“再見了,親人”?
    (是中國人民志愿軍時朝鮮人民說“再見了,親人”。)
    二、自學課文
    ⒈出示自學要求:
    ⑴讀通課文。
    ⑵完成課后練習3,然后同桌交流。
    ⑶課題中的“親人”是指誰?
    ⒉自讀課文(10分鐘)
    ⒊交流自學:
    回答問題:課題中的“親人”是指朝鮮人民,大娘、金花、大嫂是其中的代表。
    三、導學
    ⒈指名讀1-3節(jié),用簡潔的語言概括大娘、金花、大嫂為志愿軍戰(zhàn)士作出的犧牲,付出的代價。
    出示填空:
    大娘:為送打糕昏倒在路旁
    金花:__________________
    大嫂:__________________
    ⒉學習第一節(jié),按“勸慰——回憶——抒情”把第一節(jié)分為三層,并指導朗讀,體會志愿軍戰(zhàn)士和朝鮮人民的深情。
    ⒊用學習第一節(jié)的方法,學習第二、三節(jié):
    學習方法:⑴默讀分層;
    ⑵朗讀體會;
    ⑶小組交流。
    全班交流。
    ⒋分小組自學4-6節(jié),討論該怎樣朗讀。
    四、總結(jié)
    ⒈有感情地朗讀全文。
    ⒉課文抒發(fā)了怎樣一種感情?
    板書出示:
    不是親人勝似親人
    抒發(fā)了中國人民志愿軍和朝鮮人民用比山還高比海還深深厚情誼
    鮮血凝成的
    五、完成課后習題
    六、布置作業(yè)
    ⒈抄寫詞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