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常用“父愛如山”形容父親對子女深沉的愛:沉默、嚴肅、距離感。社會分工的不同決定了家庭中的爸爸常常承擔著在外工作、媽媽照顧孩子的模式,爸爸與孩子的相處時間自然而然特別少。但是新的時代帶來了新的教育觀念,爸爸這個角色有了新的更深的內(nèi)涵,想教育出一個優(yōu)秀的孩子,爸爸的作用開始變得越來越重要。
大量調(diào)查顯示,缺少爸爸陪伴的孩子常常表現(xiàn)出以下特征的一種或多種:
永遠覺得自己是對的,活在自己的世界里
習慣性示弱,不能堅持自我
拒絕長大,性格脆弱,抗挫能力差
心理學家格爾迪說:“父親的出現(xiàn)是一種獨特的存在,對培養(yǎng)孩子有一種特別的力量?!?BR> 父愛與母愛在家庭教育中有著同等重要的作用,而且父愛所給予孩子的堅強、剛毅、大度、寬容、幽默等心理影響,是母愛所不能替代的。
爸爸這幾方面的教育,對孩子的成長十分關鍵:
1.用心與孩子相處
網(wǎng)上經(jīng)常看到一些爸爸和孩子相處的場景,搞怪滑稽,讓人啼笑皆非。爸爸就是這樣一個角色,和媽媽帶孩子時的乖巧、保守相比,總是有一些讓人意想不到的方式。
然而也恰恰是這種只屬于爸爸的特點,可以給孩子前所未有的體驗和對大腦皮層的刺激。
孩子和爸爸接觸的更早,更多,這種刺激更能幫助孩子的大腦發(fā)育,促進智力的發(fā)展。
而且,幼兒期是孩子形成正確性別角色的關鍵時期。男孩從父親那里觀察、模仿男性的語言和行為,逐步樹立起“男子漢”的氣概;女孩則從父親那里接納、學習同異性接觸和交往的經(jīng)驗。
這對孩子身心健康和人格發(fā)展有極大的促進作用。
因此,盡管工作忙碌,但是爸爸們還是應該多抽時間與孩子相處,在時間有限的情況下提高陪伴的質(zhì)量,讓孩子感受到滿滿的父愛。
2.規(guī)則邏輯教育
帶孩子的過程中,媽媽更多的是與孩子進行身體接觸和語言交流,而爸爸則多是通過運動和孩子進行游戲交流。
在游戲規(guī)則方面,媽媽習慣于遷就著孩子,玩游戲樂于讓孩子贏。但爸爸不同,更注重“立規(guī)矩”,輸贏分明。也正是因為這樣,孩子會從父親這里知道什么是規(guī)則,然后進行模仿。
“沒有規(guī)矩不成方圓”,我們的家庭乃至整個社會都是由規(guī)則構(gòu)成的。一個遵守規(guī)則的父親才能得到孩子的尊重,一個遵守規(guī)則的孩子才能輕松適應社會。
媽媽的溫柔、心軟所造成執(zhí)行力的欠缺,此時就需要爸爸來發(fā)揮作用。明確獎勵與懲罰,并堅持原則,溫和而堅定地執(zhí)行,對于孩子行為習慣的培養(yǎng)特別有幫助。
除此之外,爸爸說話、做事的思維方式也是培養(yǎng)孩子邏輯思維的關鍵。
媽媽們的感性、常常焦慮,會影響與孩子的交流,比如嘮叨、遇到小事也愛發(fā)脾氣等,常常讓孩子不知如何是好。
爸爸冷靜和清晰的邏輯思維,反而會讓孩子更加信服,并且從中學會了有邏輯地思考問題。
3.一言一行傳遞優(yōu)秀品質(zhì)
爸爸代表著力量、行動,相較于母親的細膩、溫柔與安穩(wěn),爸爸以他們固有的男性特征,諸如獨立進取、堅毅果敢、合作、自信心等影響孩子。
他們熱情、寬厚、敢于冒險、勇于堅持等特征,使孩子在不知不覺中模仿和學習。
因此作為父親,一定要時刻注重自己的一言一行,傳達給孩子正向的優(yōu)秀品質(zhì),幫助孩子塑造健全的人格。
4.更大的人生格局
德國哲學家弗羅姆說:“父親是孩子的導師之一,他指給孩子通向世界之路。父親雖不能代表自然界,卻代表著人類存在的另一極,那就是思想的世界、科學技術的世界、法律和秩序的世界、風紀的世界、閱歷和冒險的世界?!?BR> 不論男孩女孩,眼界和格局決定了他能夠到達的人生高度。人的一生總是會面臨種種的選擇,在這樣的關鍵時刻,只有眼界寬闊、格局大的孩子,才能做出最有遠見的選擇。
這些年,關于爸爸帶孩子的節(jié)目層出不窮,也是向大眾傳遞著爸爸對孩子成長的重要性,尤其體現(xiàn)在人生格局方面。
相比之下,媽媽常常關心的是孩子吃飽穿暖,生活學習健康有序發(fā)展;而爸爸則會考慮到孩子的獨立性、探索性、意志的磨練等方面,這些正是影響孩子對自我、對世界的認知的重要因素。
FPA性格色彩創(chuàng)始人樂嘉帶4歲女兒徒步76公里,孩子滿腿是紅疹,卻依然堅強完成整個旅程。還有很多爸爸帶孩子穿越沙漠,騎行去西藏的例子不勝枚舉。
這些勇敢邁出舒適區(qū)、引導孩子積極探索的過程,對孩子的身體、意志、眼界都是一種極大的刺激和提高。
爸爸與媽媽在家庭教育中各有優(yōu)勢,媽媽偶爾也要放手,讓爸爸多照顧孩子;爸爸更要主動參與,除了能讓孩子變得更優(yōu)秀,也能令家庭關系更加和睦。
希望每一位爸爸,聽孩子說的最多的話不是“爸爸去哪兒了?”,而是“爸爸回來了!”
陪伴,是的父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