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級上冊語文課件:《羚羊木雕》

字號:

多媒體教學課件是指根據(jù)教師的教案,把需要講述的教學內(nèi)容通過計算機多媒體(視頻、音頻、動畫)圖片、文字來表述并構成的課堂要件。它可以生動、形象地描述各種教學問題,增加課堂教學氣氛,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拓寬學生的知識視野,下面是整理分享的人教版七年級上冊語文課件:《羚羊木雕》,歡迎閱讀與借鑒。
    
篇一

    教學目標:
    1、分角色朗讀,體會課文的情節(jié)和人物形象。
    2、學會與父母、他人溝通,尊重他人的情感和人格,學會生活。
    教學重點:
    1、分角色朗讀,從整體上感悟課文。
    2、揣摩體會描寫手法對塑造人物形象和作用。
    教學難點:
    學會正確看待友誼與禮物的關系,明辨是非,學會與父母他人溝通,獲得有益啟示。
    教學設想:
    本文所寫的家庭故事比較貼近生活,容易引起學生共鳴,激發(fā)學
    生的興趣。這一糾紛矛盾重重,懸念跌宕,情節(jié)曲折,引人入勝。如果
    教師把更大的自由,發(fā)現(xiàn)的快樂留給學生,讓學生痛快的朗讀、自由的
    討論就可以充分的展示學生的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教師的眼光不要局
    限在如何解決教材中的矛盾,更重要的是引導學生了解處理這些矛盾的
    某些必須堅持的原則,這對學生的健康成長是極為重要的。
    所以,在教學方法上,力求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1朗讀
    與討論并舉:走進文本,分角色朗讀,才能更好的體會感情,體會多種描寫的作用。圍繞文章主旨討論,感悟文章的友情、親情。后的大膽設想,改變結局,開拓學生的思維,走出文本。2閱讀與寫作并行:閱讀中讓學生體會和學習采用多種描寫方式表現(xiàn)人物性格的方法,以語言為主,采用拓展寫作的方法,讓學生摹仿學習。這樣力圖體現(xiàn)出“新課標”倡導的“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與態(tài)度”并重的教學理念。
    教學方法:朗讀法、討論法、引導法
    課前準備:學生:課前自讀課文,查字典疏通文字,了解文章的大意。
    老師:制作多媒體教學課件。
    課型:討論課
    課時安排: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同學們,在我們的日常學習、生活中曾與父母、朋友發(fā)生過矛盾或是爭執(zhí)嗎?(生答)是啊,告別了天真無邪的童年,我們感覺自己好象已經(jīng)悄悄長大了,對生活有了自己的認識和看法。那么,面對我們遇到的這許多是非,你有沒有想過誰對、誰錯?(生答)今天我們就來讀一篇這樣的文章,深入思考一下這個問題,也幫文中的孩子想想解決的辦法。(板書課題、作者)
    (設想:由學生現(xiàn)實生活的情況導入,引起學生的閱讀興趣,使學
    生更快的進入文本。)
    二、默讀課文,整體感知
    1、檢查課前的自讀情況:(以搶答的形式)
    ①全文是圍繞什么來寫的?(羚羊木雕)
    ②這是一只怎樣的木雕?(爸爸從非洲帶回來的貴重的工藝品)
    ③圍繞羚羊木雕寫了哪些事?出現(xiàn)了哪些人物?(板書)
    ④請用簡潔的語言概括這些事。
    (設想:本文的內(nèi)容不難理解,在此主要檢查學生的預習情況,初步了解課文內(nèi)容,給學生一個發(fā)表自我閱讀感受的空間,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概括能力。提出的問題逐步深入,引導學生進一步走進文本。)
    2、默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內(nèi)容。
    ①如此貴重的木雕,父母仍然把它送給了“我”,這說明了什么?
    ②如此貴重的木雕,“我”為什么要把它送給萬芳呢?(請找出課文原句)
    ③對于“我”送木雕這件事,他們分別是怎樣的態(tài)度呢?
    (提示:從語言、神態(tài)、動作、心理等描寫手法上著手。)
    教師小結:一方因為友情、因為感激送出了木雕,另一方因為貴重,逼迫孩子要回來,雙方就產(chǎn)生矛盾了,這一矛盾尤其在什么描寫上更為突出?那么我們就來讀讀這些語言吧。(打出幻燈片)通過剛才的認識,你認為他們會是怎樣的語氣?體現(xiàn)出他們怎樣的感情?
    3、分場景、分角色朗讀,深入品味語言,體會人物感情:(可以開個朗讀比賽)
    提出要求:(1)揣摩人物語氣;(2)體會人物感情。
    教師小結:通過大家的朗讀,人物似乎已呼之欲出了,人物的立場、觀點、思想感情已不言自明了??梢娬Z言描寫對于塑造這些人物形象具有多么大的作用。同時我們也不能忽視文中的神態(tài)、動作、心理描寫,正是這些描寫襯托著語言,讓人物形象更為生動、豐滿。
    (設想:朗讀能夠化無聲的文字為有聲的語言,能夠幫助學生深刻體會作品的思想內(nèi)容,把握人物性格特點,從而打動學生的情感。聲情并茂的朗讀可以使學生沉浸到文學的魅力中。)
    三、合作交流,解讀探究:
    1、文章以“可是,這能全怪我嗎”的問句結尾,你認為這一件事怪誰呢?這件事情怎樣處理更妥當?你贊同文中誰的觀點?
    2、你如果遇到類似“我”這樣的傷心事,會如何處理?怎樣才能避免這一類不愉快的事情發(fā)生呢?
    小結:愛是需要理解溝通的,愛有多種不同的表達。假如父母能較早的把羚羊木雕的特殊價值告訴“我”,假如“我”能在送禮之前征求父母的意見,假如……這件難過的事情就不會發(fā)生。其實生活中矛盾沖突是廣泛存在的,但其中有很多是因為缺乏思想溝通,缺少必要的理解、諒解而造成的。所以老師覺得人與人之間即使在家庭內(nèi)部成員之間,及時溝通思想,交換看法,相互理解,相互尊重是十分必要的。作為我們中學生應該多商量,學會溝通,讓身邊人理解自己,自己也努力去理解身邊人,相信我們的生活與學習都會更快樂!
    (設想:通過學生的個性化閱讀深入理解課文內(nèi)容,體會文章主旨,聯(lián)系自己的生活實際或家庭實際,引導學生正確處理至愛親朋之間發(fā)生的矛盾糾紛。提高學生認識生活、感悟生活的能力,增強化解矛盾的能力。)
    四.大膽設想,改變結局:
    ①課文安排的結局,你滿意嗎?如果你有更好的設想,把它說出來,大家交流交流。
    ②假如“我”堅決不向萬芳要回羚羊木雕,“我”該怎樣做父母的思想工作,以求他們的理解?設計一段對話,把它寫下來。
    (設想:學習過本文的多種描寫方法就將之用于寫作,提高寫作能力。)
    五.課堂小結:
    同學們,這節(jié)課我們通過朗讀,充分感受到多種描寫對塑造人物形象的重要作用。通過討論,讓我們思考了如何更好的與人交往,融洽相處。親情如陳釀醇厚幽香,友情如花蜜清新甜美,相信寬容、自信的你們一定會營造出家的溫馨,開創(chuàng)出一片友情的新天地!
    六、作業(yè)布置:
    1、整理完成課堂上的對話描寫。
    2、與父母一起讀本文,并討論,學會與父母、他人溝通,快樂生活。
    (設想:從語文學習延伸到語文活動,從課堂延伸到課外,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感受親情與友情的美好?。?BR>    
篇二

    教學目標:
    1、體會和感悟親情、友情,學會理解親情,珍惜友情。
    2、理解課文內(nèi)容,把握文章結構,理解本文巧妙的構思。
    3、學習文章運用多種描寫方法具體生動的刻畫人物形象。
    4、理解文章突出主題的方法。
    教學時間:二課時
    教學過程:
    一、生活導入。
    1、抽一個同學起來,問:你有過與父母發(fā)生吵架之類的過沖突沒有?
    2、為什么會發(fā)生這些沖突?齊讀22課標題下面方框。
    3、板書課題。羚羊木雕是非洲藝術家以羚羊為形體用一種黑木雕刻成的工藝品。非洲木雕是非洲大陸具有代表性的,全世界都享有盛譽的工藝品,其文化、藝術價值很高。非洲很多國家元首出訪,或歡迎來訪的客人 大多喜歡贈送木雕。
    二、整體感知。
    (一)、速讀課文?;卮饐栴}:○1、文章寫了一句什么事?用一兩句話概括文章內(nèi)容。○2、說說文章的思路或結構怎樣?
    (二)、畫出段序。字詞板塊。
    (三)、概括文章內(nèi)容。
    1、提示:要用一兩句話概括文章內(nèi)容,就要先理清文章記敘的六要素。板書劃線句子。
    人物:“我”、萬芳、我的媽媽和萬芳媽媽、我的爸爸和奶奶。時間:今天。地點:我家里、萬芳家里及路上。
    歸納:“我”送羚羊木雕給朋友萬芳后,被父母逼著要回來的事。
    2、還寫了其它事沒有?這兩件事要歸納進去嗎?
    ——上幼兒園我和萬芳就很好,語文老師管我倆叫“合二為一”。
    ——上星期一我和萬芳換褲子的事。
    明確:這兩件事只不過補充說明我為什么要把羚羊木雕送給萬芳?!@是文章的插敘部分,不是主要事件不歸納。
    (四)、理解文章結構順序。根據(jù)板書講:
    1、主要事件中為什么先從今天媽媽逼問我開始寫而不是按時間順序先寫昨天發(fā)生的事情呢?
    倒敘。(如果文章順敘是:A—B—C—D的話,那么倒敘就是D—A—B—C或C--A—B—D或B—A—C—D),倒敘就是把事情的結局或后來發(fā)生的事情提到前邊寫,然后再從事件的開頭按順序敘述事物的起因和發(fā)展。作用:采用倒敘的情況一般有2種:一是為了表現(xiàn)文章中心思想的需要,把能表現(xiàn)中心思想的部分提到前面,加以突出;二是為了使文章結構富于變化,避免平鋪直敘以引起讀者閱讀的興趣。)
    本文倒敘的作用:作者在文章開頭就直接擺出我和媽媽的緊張的矛盾氣氛起到了吸引讀者的作用。——這樣安排結構,使文章開頭更吸引人。也使文章結構富于變化,避免平鋪直敘,引起讀者閱讀的興趣。
    2、另外兩件事在文章結構中屬于什么呢?
    (1)、插敘。(A—b—B--C),插敘就是在敘述主要事件的過程中,暫時停頓,插進一些與中心事件有關的內(nèi)容,插敘結束后,再回到原來的事件上繼續(xù)敘述。文章通過“我”的回憶萬芳是我多么仗義的朋友這種心理活動來插敘了這兩件事。
    (2)、插敘的作用:
    (○1)對主要情節(jié)起補充襯托的作用。
    (○2)有時會起到解釋說明的作用,使讀者更好地了解故事情節(jié),或推動故事情節(jié)的發(fā)展。(本文有解釋的作用。解釋為什么我會把羚羊木雕送給萬芳。)
    (○3)使故事的脈絡更清晰。
    (○4)使文章結構更緊湊。文章沒有按時間順序來寫,直接寫今天發(fā)生在“我”家里和萬芳家里的有關羚羊木雕的事,把幼兒園老師叫我倆“合二而一”和上星期一在學校運動場上和萬芳換褲子的事通過插敘穿插到今天的事中來寫,這樣的插敘就會使文章場面(地點)更集中,使文章結構更緊湊。
    (○5)拓展豐富文章內(nèi)容,使人物形象更加豐滿。
    (○6)突出主題。(如,《紫藤蘿瀑布》的插敘為后面的議論作鋪墊,起到突出文章主題的作用。)
    注意:倒敘與插敘重要區(qū)別是:倒敘是一件事的順序變化,插敘是相關事件的順序變化。
    四、文章的線索是什么?
    線索就是貫穿一篇文章,即在文章的不同段落中都可見的詞、句子或是情況等等;它是解讀文章含義,了解文章主旨的關鍵詞條。
    文章線索的分類分為以下幾類:
    ○1、以人物為線索○2、以事情為線索○3、以物品為線索○4、以地點為線索○5、以時間為線索○6、以感情為線索。
    文章的矛盾因“羚羊木雕”而起,文章內(nèi)容圍繞“為什么送羚羊木雕,我怎樣要回羚羊木雕”來寫的。羚羊木雕這個物品是文章線索。
    作用:以“羚羊木雕”作為文章的線索貫穿全文題材,使文章結構更加緊湊、渾然一體。
    五、作業(yè):
    1、你贊成父母做法還是孩子做法,為什么?
    2、準備分角色朗讀課文。
    第二課時
    教學內(nèi)容:理解文章具體生動的描寫,寫出個性。理解文章的主題。拓展思維訓練。
    教學過程:一、聽寫生字詞。
    二、文中作者通過動作描寫、語言描寫、神態(tài)描寫、心理描寫等方式,生動形象地刻畫出人物的個性。請根據(jù)描述說人物性格。(也可以先做練習冊93頁有關人物分析的題。)
    1、提示問:同樣是逼我去要回羚羊木雕,媽媽和爸爸性格有什么不同?
    媽媽:“突然問”——這是什么心理?(像突然發(fā)現(xiàn)掉了錢一樣,著急、心慌)
    “目光緊緊地盯著我……十分嚴厲……堅定地說”——媽媽絕不愿意損失自己的經(jīng)濟利益,性子很急,不問理由、一點沒有商量變通的余地,教育孩子的方式很生硬(我褲子劃了條口也要遭到不由分說的責備)。
    爸爸:“靜靜地點了一支煙,慢慢地對我說……聲音一直平靜,不過帶著一種不可抗拒的力量?!薄鍪鲁林暇殹?BR>    “我”:“心怦怦直跳……小聲地……低著頭不敢看她……聲音有些發(fā)抖……哭喊著”——膽小、爸爸媽媽生氣了她就害怕、爸爸媽媽不理解自己她很難過但又無可奈何。
    萬芳:“為我嘆氣。忽然,跳起來拍著*說……(受了懲罰后)嘿嘿地笑著說……滿不在乎地說……咬著嘴唇看著我……跑過來。她把小刀塞到我的手里說”——理解人,愛幫助人,很仗義?;顫婇_朗,寬容別人。珍惜友情。(所以說插敘可以使人物形象更加豐滿。)
    結:寫人就要寫出人物的外貌、神態(tài)、動作、心理、語言,文章才會具體生動,但人物的語言等不是胡編亂造,作為中學生,要多觀察,人物的個性不同,說話可以看出他的性格,你對人物的描寫也要使人能通過你的描寫刻畫看出人物的性格。這樣的作文才是生動的、真實的。寫好文章的標準,就是要講一個真實的動人的故事,塑一個真實有個性的人物。
    2、36自然段景色描寫有什么作用?
    (烘托了對朋友反悔失信后悲傷難過的心理。)
    3、分角色閱讀課文。注意不同人物、不同心理,語氣就不同。
    三、文章的主題是什么?
    1、你贊成誰的做法?
    贊成父母:家里面貴重的東西是不能隨便送人的,妻子、丈夫都不能獨自隨便送。父親雖然把它送給了女兒,但并不等于同意她送給外人,孩子做事前應該同父母商量。比如,父母給孩子買了一架鋼琴,孩子也可以隨便送人嗎?
    贊成“我”:既然父母把羚羊木雕送給了我,我就有支配權。而且我是送給我那么好、那么仗義的好朋友。羚羊木雕有價,友誼無價,何況我已經(jīng)送出去了,一個有價的木雕能與無價的友情和一個人的信譽相比嗎?
    2、不贊成對方,那你認為該怎么做才好呢?或你人物他們要怎樣做,才不會出現(xiàn)這種矛盾?
    父母:○1、送給孩子貴重禮物的時候,介紹一定有關知識,讓孩子知道它的貴重?!?、當孩子已經(jīng)送出貴重禮品的時候,要給一點緩沖的時間,或者可以向萬芳的媽媽暗示一下,溝通一下,并注意保護要注意保護孩子的自尊心和顧及孩子的感情。
    孩子:○1、小朋友送貴重禮品的時候應該征求一下父母的意見?!?、媽媽逼我要回禮品時,應該跟媽媽講,自己不知道羚羊木雕那么貴重,承認自己的錯誤。○3、再向媽媽講講萬芳是多么仗義的好朋友,請媽媽想一個委婉一點的辦法。
    3、文章中的“我”是作者本人嗎?
    優(yōu)點:“我”直接面對讀者敘述,縮短了雙方的距離,能增強文章的真實感和親切感。(局限:一是受到“我”的立足點和所處的時間、空間的限制,作者所寫的人和事,不能超出“我”耳聞目睹的范圍;二是對“我”以為的人和事,只能寫其外形、言談、動作,不便直接表現(xiàn)其心理活動。)
    4、作者寫本文的目的是什么,選擇下面答案:
    a、表現(xiàn)了由于我沒有珍惜友情而很后悔的心理。
    b、大人要理解孩子的心靈,尊重孩子的感情;對孩子的教育,要耐心說服的態(tài)度,而不應簡單粗暴。
    c、贊美少年間純潔友誼,批評父母只看重物質(zhì)利益,不理解尊重孩子心理,對待孩子簡單粗暴。
    d、贊揚孩子世界純真的心理與友誼,批評成人唯利是圖。
    以上就是查字典語文網(wǎng)小編分享的《羚羊木雕》優(yōu)秀教案的全部內(nèi)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