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教學可以聯(lián)系生活實際、利用教學輔助設備來創(chuàng)設情境,讓學生自己創(chuàng)設情境,也可以通過對比創(chuàng)設情境?!傲己玫拈_端是成功的一半,”課件是激發(fā)學生興趣并給一堂課確定基調(diào)的話,要恰到好處,形式活潑,吸引人,打動人,讓聽課者回味無窮。下面是整理分享的高二下冊語文課件:《熱愛生命》,歡迎閱讀與借鑒。
【篇一】
一、教學目標
1.通過分析,使學生理解體會蒙田對生命本質(zhì)和意義的闡釋。
2.讓學生通過閱讀課文,更加熱愛生活,珍惜生命每一天。
3.盡量當堂背下課文的第二段。
二、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同學們,從呱呱墜地起,你們已走過十多個年頭,在這十多年的人生旅程中,你對生命都有過怎樣的認識呢?
多媒體展示奧斯特洛夫斯基的名言:“人*寶貴的是生命,生命對于每個人只有……”奧斯特洛夫斯基的名言表達了強烈的生命意識,愿每個人都珍視生命、熱愛生命。
今天,我們將借助蒙田的《熱愛生命》來領(lǐng)悟生命的意義,認識生命的本真。
(二)基礎(chǔ)知識
1、注意下列加點字的寫法
枯燥無味賦予躁動不安惋惜
2、掌握下列詞語的意義并學會運用
垂暮之年:(喻)老年垂:接近;暮:黃昏
稍縱即逝:指某一事物消逝很快
豐盈:(身體)豐滿體態(tài)豐盈
富裕、豐富衣食豐盈
消磨:度過(時間,多指虛度)消磨歲月
使意志、精力等逐漸消失消磨志氣
3、注意讀音
盡量:jǐn副詞,表示力求在一定范圍內(nèi)達到*大限度
如:把你知道的盡量告訴大家
jìn達到*大限度如:喝了半斤酒,還沒盡量
(三)整體感知
學生速讀課文《熱愛生命》,將練習第二題中的四個句子在文中勾劃下來,注意體味。
(四)重點難點的學習與目標完成過程
1.在上節(jié)課對生命理解認識的基礎(chǔ)上,我們來學習蒙田的《熱愛生命》這篇文章。和上一篇相比,這篇散文以說理為主。
(1)文章*段闡釋了什么?怎樣闡釋?
討論后明確,闡釋了作者對生命的認識——①“我覺得它值得稱頌,富于樂趣。”②我們的生命受到自然的厚賜,它是優(yōu)越無比的?!?BR> 作者從對“度日”這個詞語的理解寫起,通過與“哲人”的態(tài)度對比,否定“哲人”的看法,反襯自己對生命的稱頌和熱愛。*后一句的引用,表達了自己對生命的無比熱愛
(2)作者既然認為生命“值得稱頌,富于樂趣”、“優(yōu)越無比”,那么為何又在第二段中說“我對隨時告別人生,毫不惋惜”?
同學再讀第二段,然后提問后明確。因為作者認為①“生之本質(zhì)在于死。因此只有樂于生的人才能真正不感到死之苦惱。”②“享受生活要講究方法?!薄耙驗樯顦啡さ拇笮∈请S著我們對生活的關(guān)心程度而定的?!雹墼凇把劭瓷臅r光不多”之時,“就愈想增力生命的份量”。“剩下的生命愈是短暫”,就“愈要使之過得豐盈充實”。
也就說作者認識到了生的本質(zhì)之后,會更加珍惜此生。此時,做到此生無憾了,那么對告別人生還有什么惋惜呢!
(3)*段與第二段之間有什么內(nèi)在聯(lián)系?
兩段文章都緊緊圍繞“熱愛生命”這一中心來談。*段,作者從對“度日”的理解談起,深入到對生命的熱愛;第二段,作者用“不過”一轉(zhuǎn),談的似乎是生死觀,但他要使此生無悔,同樣還是在談對生命的熱愛,而且第二段談得更具體,更深入,對我們更有啟發(fā)教育意義。
2.組織同學討論
下面請同學們思考并討論發(fā)言,對于生命,我們是由“敬畏”到“熱愛”,還是從“熱愛”到“敬畏”?
(四)總結(jié)、擴展
通過學習這兩篇談論生命問題的文章,我們對“生命”的理解更深刻了,我們應該愛世界上一切的生命,特別是應該珍惜我們每一天的時光。小說《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中有一段關(guān)于生命的名言是這樣的:“人*寶貴的是生命,生命屬于人只有。人的一生應當這樣度過:當回憶往事的時候,他不會因為虛度年華而悔恨,也不會因為碌碌無為而羞愧;在臨死的時候,他能夠說:‘我的整個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經(jīng)獻給了世界上*壯麗的事業(yè)——為人類的解放而斗爭’?!敝魅斯栒f得多好啊,讓我們從現(xiàn)在開始,更加珍視生命,立志讓自己的青春閃光。
【篇二】
【教學目標】
1.認識生命的本質(zhì)、生命的意義,培養(yǎng)正確的人生觀。
2.領(lǐng)悟品味哲理性語言。
【教學重點】
認識生命的本質(zhì)、生命的意義。
【教學難點】
領(lǐng)悟品味哲理性語言。
【教學時間】
1課時
【教學過程】
1.#課件# #高二下冊語文課件:《熱愛生命》#:
同學們,從呱呱墜地起,你們已走過十多個年頭,在這十多年的人生旅程中,你對生命都有過怎樣的認識呢?
多媒體展示奧斯特洛夫斯基的名言:“人*寶貴的是生命,生命對于每個人只有……”
奧斯特洛夫斯基的名言表達了強烈的生命意識,愿每個人都珍視生命、熱愛生命。今天,我們將借助蒙田的《熱愛生命》來領(lǐng)悟生命的意義,認識生命的本真。
2.品味下列語句,說出你的理解。
A.“我們的生命受到大自然的厚賜,它是優(yōu)越無比的?!?BR> (生命是經(jīng)過數(shù)十億年的時光演化而來的。是自然的哺育,也是自然的杰作。無可比擬。)
B.“生之本質(zhì)在于死。”
(有生就有死,沒有死也就沒有生。死亡是生命的另一種形式)。
C.“只有樂于生的人才能真正不感到死之苦惱?!?BR> (因為好好享受過生活,對死亡就不感到遺憾。)
D.“生活樂趣的大小是隨著我們對生活的關(guān)心程度而定的?!?BR> (關(guān)心生活,才能感受到生活的樂趣,更好地享受生活。)
E.“剩下的生命愈是短暫,我愈要使之過得豐盈充實?!?BR> (用“豐盈充實”的生活使生命相對延長。)
3.延伸文章內(nèi)涵:
問:由本文你能夠領(lǐng)悟到生命的本真嗎?
蒙田在《熱愛生命》中說:人們總是喜歡把生命的時間用“度日”來概括,其實,壞日子,要飛快地去“度”,好日子,要停下來細細品嘗。只有不懂生活的人,才會以為生命的利用不外乎在于將它打發(fā)、消磨掉,仿佛這是一件苦事、賤事似的。而我卻覺得它值得稱頌,富于樂趣。如果我們覺得生命不堪重壓或是白白虛度此生,那只能怪我們自己。因此,只有樂于生的人才能真正不感到死的苦惱。感受生活,體驗生活,我才能比別人多享受到一倍的生活,因為生活樂趣的大小是隨我們對生活的關(guān)心程度而定的。我想抓緊時間去留住稍縱即逝的日子,剩下的生命越是短暫,越要使之過得豐盈飽滿。
其實,生命的時間對于每一個人都是公平的,而每一個人如何對這有限的時間加以精確利用,使自己的生命過得充實,卻是一門高深的學問。從中國文化中,我們可以看到,中國古人盡管是在人生的痛苦和悲憫中,仍然能夠發(fā)掘詩意的本質(zhì)和快樂的天性。
孔子一生輾轉(zhuǎn)于各諸侯國之間,理想不得實現(xiàn),曾經(jīng)因為長得像陽貨而被圍困于陳蔡,斷糧七月。但當他與幾名*共坐,聽他們述說各自的志向時,并沒有贊同想為官為相的子路、冉有等人。唯有曾點說道:“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乎舞,詠而歸!”這種悠然自得的生活向往使孔子不由喟然嘆道:“吾與點也!”(我贊同曾點的看法)。
孔子的“仁”的學說中,博施濟眾的社會關(guān)懷占有重要的地位。但是,在這一的帶有審美境界的對話中,孔子卻給予注重個人精神生活的曾點以很高的評價??梢姡诳鬃诱麄€理想人格或理想境界中,精神生活的自在、自得、適意、暢達的境界是他所孜孜以求的。因此,詠而歸的想象,成了人的內(nèi)在氣象和胸襟氣度的表現(xiàn)。
這種審美意義上的“曾點氣象”,事實上已經(jīng)超越了社會關(guān)懷、文化憂患和道德本位等方面,達到了胸心悠然,而與天地萬物上下同流,進入一種極高的超然自得的人生境界。這種具有自己獨立心性見解和自由人生態(tài)度的生存方式,遠遠超出了常人的境界,也被人稱為“高人境界”。
現(xiàn)實人生不會以個人的意志為轉(zhuǎn)移,歡樂安逸時不要沉湎享受,逆境艱難時不要垂頭喪氣,要以從容的心境勇敢地面時現(xiàn)實人生,從春天的一叢小草一只蝴蝶中,從秋日水中流動的月影里,發(fā)現(xiàn)美之所在,找到快樂的源泉。
音樂家莫扎特的佚事宛如童話,他與妻子婚后在貧苦的生活中相互慰藉,感情十分融洽。一個寒冷的清晨,一位友人去拜訪他們,看到莫扎特夫婦正在攜手跳舞,因為他們無錢買炭御寒,就以跳舞來暖和身體,在對方明亮而樂觀的眼睛中,他們一定看到了快樂。只有心靈快樂的人,才會享受生命的快樂,只有生命的快樂,才能讓我們感覺到心靈的健全。
人生有很多苦惱,有很多打不開的名韁利鎖。人為追求名利而四處奔波,弄得心力交瘁,心神不定,所以很難體會到生活的樂趣,體會到生命的從容不迫。在對名利的追逐中,將人生全部事情都手段化,使得自己成為在生命路途中四處奔走而不知所終的困獸,喪失了生活中閑庭信步的從容。
《世說新語》中有這樣一個故事:“王子猷居山陰,夜大雪,眠覺開室,命酌酒,四望皎然,因起仿惶,詠左思《招隱》詩。忽憶戴安道,時戴在刻,即便乘小船就之,經(jīng)宿方至。造門不前而返。人問其故,王曰:“吾本乘興而來,興盡而返,何必見戴。”這種寄興趣于生活過程本身價值而不拘泥于目的行徑,體現(xiàn)了晉人那種任性自然、超邁玄遠的生活態(tài)度。而這正是當代人所缺乏的境界。
4.結(jié)束語:
當代社會節(jié)奏越來越快,人們在固定的生活軌道中疲于奔命。從小當學生時忙于考試,快于找工作,成家后忙于生計,生子后又為下一代操勞。在無盡的繁忙中,人的靈性被湮滅,快樂被剝奪,只剩下忙碌與疲憊。那皎潔的月亮,在古人眼中蘊含了情、蘊含了思、蘊含了憧憬,但在當代人眼中,卻只是一個布滿了環(huán)形山的衛(wèi)星。
世界并不是完滿的,連美神維納斯都是斷臂的,但那種殘缺的美讓人如癡如醉。如果我們對生命能夠多一些認識,對生命的快樂有一種切身的體會,就會更遠離功名利祿,更遠離凡俗,更去掉躁動不安的心理,而是在生命的從容中感受到生命的真正意義。即陶淵明那種“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境界。
要達到這種高妙超然的樂和境界,需要人們一生去追求。
愿我們每個個人都能珍惜生命,熱愛生命,在生命的每一天都能煥發(fā)“豐盈飽滿”的氣象!
一、教學目標
1.通過分析,使學生理解體會蒙田對生命本質(zhì)和意義的闡釋。
2.讓學生通過閱讀課文,更加熱愛生活,珍惜生命每一天。
3.盡量當堂背下課文的第二段。
二、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同學們,從呱呱墜地起,你們已走過十多個年頭,在這十多年的人生旅程中,你對生命都有過怎樣的認識呢?
多媒體展示奧斯特洛夫斯基的名言:“人*寶貴的是生命,生命對于每個人只有……”奧斯特洛夫斯基的名言表達了強烈的生命意識,愿每個人都珍視生命、熱愛生命。
今天,我們將借助蒙田的《熱愛生命》來領(lǐng)悟生命的意義,認識生命的本真。
(二)基礎(chǔ)知識
1、注意下列加點字的寫法
枯燥無味賦予躁動不安惋惜
2、掌握下列詞語的意義并學會運用
垂暮之年:(喻)老年垂:接近;暮:黃昏
稍縱即逝:指某一事物消逝很快
豐盈:(身體)豐滿體態(tài)豐盈
富裕、豐富衣食豐盈
消磨:度過(時間,多指虛度)消磨歲月
使意志、精力等逐漸消失消磨志氣
3、注意讀音
盡量:jǐn副詞,表示力求在一定范圍內(nèi)達到*大限度
如:把你知道的盡量告訴大家
jìn達到*大限度如:喝了半斤酒,還沒盡量
(三)整體感知
學生速讀課文《熱愛生命》,將練習第二題中的四個句子在文中勾劃下來,注意體味。
(四)重點難點的學習與目標完成過程
1.在上節(jié)課對生命理解認識的基礎(chǔ)上,我們來學習蒙田的《熱愛生命》這篇文章。和上一篇相比,這篇散文以說理為主。
(1)文章*段闡釋了什么?怎樣闡釋?
討論后明確,闡釋了作者對生命的認識——①“我覺得它值得稱頌,富于樂趣。”②我們的生命受到自然的厚賜,它是優(yōu)越無比的?!?BR> 作者從對“度日”這個詞語的理解寫起,通過與“哲人”的態(tài)度對比,否定“哲人”的看法,反襯自己對生命的稱頌和熱愛。*后一句的引用,表達了自己對生命的無比熱愛
(2)作者既然認為生命“值得稱頌,富于樂趣”、“優(yōu)越無比”,那么為何又在第二段中說“我對隨時告別人生,毫不惋惜”?
同學再讀第二段,然后提問后明確。因為作者認為①“生之本質(zhì)在于死。因此只有樂于生的人才能真正不感到死之苦惱。”②“享受生活要講究方法?!薄耙驗樯顦啡さ拇笮∈请S著我們對生活的關(guān)心程度而定的?!雹墼凇把劭瓷臅r光不多”之時,“就愈想增力生命的份量”。“剩下的生命愈是短暫”,就“愈要使之過得豐盈充實”。
也就說作者認識到了生的本質(zhì)之后,會更加珍惜此生。此時,做到此生無憾了,那么對告別人生還有什么惋惜呢!
(3)*段與第二段之間有什么內(nèi)在聯(lián)系?
兩段文章都緊緊圍繞“熱愛生命”這一中心來談。*段,作者從對“度日”的理解談起,深入到對生命的熱愛;第二段,作者用“不過”一轉(zhuǎn),談的似乎是生死觀,但他要使此生無悔,同樣還是在談對生命的熱愛,而且第二段談得更具體,更深入,對我們更有啟發(fā)教育意義。
2.組織同學討論
下面請同學們思考并討論發(fā)言,對于生命,我們是由“敬畏”到“熱愛”,還是從“熱愛”到“敬畏”?
(四)總結(jié)、擴展
通過學習這兩篇談論生命問題的文章,我們對“生命”的理解更深刻了,我們應該愛世界上一切的生命,特別是應該珍惜我們每一天的時光。小說《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中有一段關(guān)于生命的名言是這樣的:“人*寶貴的是生命,生命屬于人只有。人的一生應當這樣度過:當回憶往事的時候,他不會因為虛度年華而悔恨,也不會因為碌碌無為而羞愧;在臨死的時候,他能夠說:‘我的整個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經(jīng)獻給了世界上*壯麗的事業(yè)——為人類的解放而斗爭’?!敝魅斯栒f得多好啊,讓我們從現(xiàn)在開始,更加珍視生命,立志讓自己的青春閃光。
【教學目標】
1.認識生命的本質(zhì)、生命的意義,培養(yǎng)正確的人生觀。
2.領(lǐng)悟品味哲理性語言。
【教學重點】
認識生命的本質(zhì)、生命的意義。
【教學難點】
領(lǐng)悟品味哲理性語言。
【教學時間】
1課時
【教學過程】
1.#課件# #高二下冊語文課件:《熱愛生命》#:
同學們,從呱呱墜地起,你們已走過十多個年頭,在這十多年的人生旅程中,你對生命都有過怎樣的認識呢?
多媒體展示奧斯特洛夫斯基的名言:“人*寶貴的是生命,生命對于每個人只有……”
奧斯特洛夫斯基的名言表達了強烈的生命意識,愿每個人都珍視生命、熱愛生命。今天,我們將借助蒙田的《熱愛生命》來領(lǐng)悟生命的意義,認識生命的本真。
2.品味下列語句,說出你的理解。
A.“我們的生命受到大自然的厚賜,它是優(yōu)越無比的?!?BR> (生命是經(jīng)過數(shù)十億年的時光演化而來的。是自然的哺育,也是自然的杰作。無可比擬。)
B.“生之本質(zhì)在于死。”
(有生就有死,沒有死也就沒有生。死亡是生命的另一種形式)。
C.“只有樂于生的人才能真正不感到死之苦惱?!?BR> (因為好好享受過生活,對死亡就不感到遺憾。)
D.“生活樂趣的大小是隨著我們對生活的關(guān)心程度而定的?!?BR> (關(guān)心生活,才能感受到生活的樂趣,更好地享受生活。)
E.“剩下的生命愈是短暫,我愈要使之過得豐盈充實?!?BR> (用“豐盈充實”的生活使生命相對延長。)
3.延伸文章內(nèi)涵:
問:由本文你能夠領(lǐng)悟到生命的本真嗎?
蒙田在《熱愛生命》中說:人們總是喜歡把生命的時間用“度日”來概括,其實,壞日子,要飛快地去“度”,好日子,要停下來細細品嘗。只有不懂生活的人,才會以為生命的利用不外乎在于將它打發(fā)、消磨掉,仿佛這是一件苦事、賤事似的。而我卻覺得它值得稱頌,富于樂趣。如果我們覺得生命不堪重壓或是白白虛度此生,那只能怪我們自己。因此,只有樂于生的人才能真正不感到死的苦惱。感受生活,體驗生活,我才能比別人多享受到一倍的生活,因為生活樂趣的大小是隨我們對生活的關(guān)心程度而定的。我想抓緊時間去留住稍縱即逝的日子,剩下的生命越是短暫,越要使之過得豐盈飽滿。
其實,生命的時間對于每一個人都是公平的,而每一個人如何對這有限的時間加以精確利用,使自己的生命過得充實,卻是一門高深的學問。從中國文化中,我們可以看到,中國古人盡管是在人生的痛苦和悲憫中,仍然能夠發(fā)掘詩意的本質(zhì)和快樂的天性。
孔子一生輾轉(zhuǎn)于各諸侯國之間,理想不得實現(xiàn),曾經(jīng)因為長得像陽貨而被圍困于陳蔡,斷糧七月。但當他與幾名*共坐,聽他們述說各自的志向時,并沒有贊同想為官為相的子路、冉有等人。唯有曾點說道:“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乎舞,詠而歸!”這種悠然自得的生活向往使孔子不由喟然嘆道:“吾與點也!”(我贊同曾點的看法)。
孔子的“仁”的學說中,博施濟眾的社會關(guān)懷占有重要的地位。但是,在這一的帶有審美境界的對話中,孔子卻給予注重個人精神生活的曾點以很高的評價??梢姡诳鬃诱麄€理想人格或理想境界中,精神生活的自在、自得、適意、暢達的境界是他所孜孜以求的。因此,詠而歸的想象,成了人的內(nèi)在氣象和胸襟氣度的表現(xiàn)。
這種審美意義上的“曾點氣象”,事實上已經(jīng)超越了社會關(guān)懷、文化憂患和道德本位等方面,達到了胸心悠然,而與天地萬物上下同流,進入一種極高的超然自得的人生境界。這種具有自己獨立心性見解和自由人生態(tài)度的生存方式,遠遠超出了常人的境界,也被人稱為“高人境界”。
現(xiàn)實人生不會以個人的意志為轉(zhuǎn)移,歡樂安逸時不要沉湎享受,逆境艱難時不要垂頭喪氣,要以從容的心境勇敢地面時現(xiàn)實人生,從春天的一叢小草一只蝴蝶中,從秋日水中流動的月影里,發(fā)現(xiàn)美之所在,找到快樂的源泉。
音樂家莫扎特的佚事宛如童話,他與妻子婚后在貧苦的生活中相互慰藉,感情十分融洽。一個寒冷的清晨,一位友人去拜訪他們,看到莫扎特夫婦正在攜手跳舞,因為他們無錢買炭御寒,就以跳舞來暖和身體,在對方明亮而樂觀的眼睛中,他們一定看到了快樂。只有心靈快樂的人,才會享受生命的快樂,只有生命的快樂,才能讓我們感覺到心靈的健全。
人生有很多苦惱,有很多打不開的名韁利鎖。人為追求名利而四處奔波,弄得心力交瘁,心神不定,所以很難體會到生活的樂趣,體會到生命的從容不迫。在對名利的追逐中,將人生全部事情都手段化,使得自己成為在生命路途中四處奔走而不知所終的困獸,喪失了生活中閑庭信步的從容。
《世說新語》中有這樣一個故事:“王子猷居山陰,夜大雪,眠覺開室,命酌酒,四望皎然,因起仿惶,詠左思《招隱》詩。忽憶戴安道,時戴在刻,即便乘小船就之,經(jīng)宿方至。造門不前而返。人問其故,王曰:“吾本乘興而來,興盡而返,何必見戴。”這種寄興趣于生活過程本身價值而不拘泥于目的行徑,體現(xiàn)了晉人那種任性自然、超邁玄遠的生活態(tài)度。而這正是當代人所缺乏的境界。
4.結(jié)束語:
當代社會節(jié)奏越來越快,人們在固定的生活軌道中疲于奔命。從小當學生時忙于考試,快于找工作,成家后忙于生計,生子后又為下一代操勞。在無盡的繁忙中,人的靈性被湮滅,快樂被剝奪,只剩下忙碌與疲憊。那皎潔的月亮,在古人眼中蘊含了情、蘊含了思、蘊含了憧憬,但在當代人眼中,卻只是一個布滿了環(huán)形山的衛(wèi)星。
世界并不是完滿的,連美神維納斯都是斷臂的,但那種殘缺的美讓人如癡如醉。如果我們對生命能夠多一些認識,對生命的快樂有一種切身的體會,就會更遠離功名利祿,更遠離凡俗,更去掉躁動不安的心理,而是在生命的從容中感受到生命的真正意義。即陶淵明那種“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境界。
要達到這種高妙超然的樂和境界,需要人們一生去追求。
愿我們每個個人都能珍惜生命,熱愛生命,在生命的每一天都能煥發(fā)“豐盈飽滿”的氣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