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高考落下帷幕了,考生心情也放松了很多吧。高考頻道為大家整理了2018年全國卷I高考試題評析匯總,具體如下:

【語文】
一、總體評價
2018年全國高考試題的命制,嚴格遵循教育部修訂頒布的《2018年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tǒng)一考試大綱-語文》,既體現(xiàn)新《考試大綱》的精神,同時又盡量保持與往年的銜接照應,以體現(xiàn)穩(wěn)中求新、穩(wěn)中求變的命題原則。在命題思路上,體現(xiàn)立德樹人、服務選拔、引導教學的核心立場;在考察內容上,體現(xiàn)必備知識、關鍵能力、學科素養(yǎng)、核心價值的考察目標;在考查形式上,體現(xiàn)基礎性、綜合性、應用性和創(chuàng)新性的考查導向。
二、試題分析
第一大題
第一大題為現(xiàn)代文閱讀,分為論述類文本閱讀、文學類文本閱讀和實用類文本閱讀三個部分。與2017年保持一致,文學類文本閱讀和實用類文本閱讀都是必考。
(一)論述類文本閱讀
論述類文本閱讀重點考查考生篩選并整合文中信息,分析原文論證以及綜合文中信息進行推斷的能力。閱讀材料摘編自楊國榮《歷史視域中的諸子學》一文,適合高中畢業(yè)水平考生的閱讀和理解。3道題考點各不相同且指向明確,第1題考查篩選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第2題考查分析原文論證的能力,第3題考查綜合文中信息進行推斷的能力。
(二)文學類文本閱讀
文學類文本閱讀重點考查文章內容的理解和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閱讀材料是阿成的小說《趙一曼女士》。選擇這篇材料作為高考文學類閱讀材料,追憶了革命先烈,彰顯了愛國精神,且具有重要的教育和導向意義。第4題作為客觀題,考查的綜合性較強,涉及到文章內容的理解,也涉及到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第5題考查文中關鍵句子的含意;第6題考查藝術特色的鑒賞。
(三)實用類文本閱讀
本題為實用類文本閱讀,它是包含圖表在內的非連續(xù)性文本閱讀。本題目的文本注重真實性和實用性,要求學生能夠了解文體的基本特征,準確解讀文本,篩選整合信息,分析原文內容。實用類文本閱讀的目的性非常明確,文本材料總要基于一定的邏輯進行謀篇布局。學生在閱讀時,應該認識到文本背后的邏輯架構,對其行文內容進行分析。
從2017年實用類和文學類閱讀變成必答題的華麗轉身之后,今年的實用類閱讀題在保持去年面貌的基礎上,又產(chǎn)生了一些新的變化。從分值上來看,雖然總分依然是12分,但卻把5分的多選變?yōu)榱?分的單選,多出來的兩分加在了主觀題上。和文學類閱讀12分的主觀題相比,可以看出實用類閱讀的特色是主觀客觀并重,既要求學生能夠了解文體的基本特征、準確解讀文本、篩選整合信息、分析原文內容,也需要學生擁有良好的論證和表達能力。
2018年全國卷實用類閱讀在選材上和2017年相似,都具有實際性和科普性,變化在于去掉了圖表,用的是文字材料,更注重學生的文字閱讀功底。
總的來看,今年全國卷的實用類閱讀題,仍偏重于對材料本身的分析和理解,材料本身清晰簡明,總體上通俗易懂,不難把握。
第二大題
第二大題為古代詩文閱讀,分為文言文閱讀、古代詩歌閱讀和名篇名句默寫三個部分。
(一)文言文閱讀
文言文閱讀,包括4道小題。關于魯芝的這段文字選自《晉書·魯芝傳》,原文篇幅較長,有680余字,考題根據(jù)需要做了少量刪節(jié)。本次重點考查了文言虛詞“以”和“為”的多種用法以及帝王世系方面的專門用詞。從整體看,這段人物傳記屬于典型的文言文作品,文字淺顯,故事性強??键c并不生僻,而且故事背景是大家極為熟悉的三國時期,非常適合對高中畢業(yè)生進行的考查。
(二)古代詩歌閱讀
本詩是李賀在落第之后自我排解的詩篇。開篇先寫自己射技高超,實際上是暗指才華不凡。第二聯(lián)寫自己命途多舛時的自我開解。第三聯(lián)開始轉向抒懷,感慨的是自己仕途蹭蹬難展抱負的命運(文言文中“窮”一般指處境惡劣)。尾聯(lián)自我安慰,暢想未來如春柳重萌,頗為樂觀。整體上看,本題需理解其基本意涵即可。
第三大題
第三大題集中測試考生的語言文字運用能力,由3道選擇題和2道主觀題組成。該大題與2016年相比,題量相同,但在命題形式上有較大變化。
三道選擇題均與一篇閱讀材料相關,從材料出發(fā)來設題。第17題考察病句,但是改變了以往正確或錯誤四選一的出題模式,而是在文章中設置病句,讓考生選擇修改恰當?shù)囊痪?,形式雖然有所變化,但本質與以往并無區(qū)別。第18題,原本的補寫題以選擇題的方式出現(xiàn),考察學生對句子結構等方面的掌握。第19題,依然考察成語的正確使用,但采取了回到文章中填空的考察方式;試題難度上并無太大變化。
第四大題
第四大題集中測試考生的寫作能力。作文呈現(xiàn)明顯的任務驅動特征。文章一方面要求將個人成長與時代發(fā)展結合起來,談論自己的聯(lián)想和思考;另一方面要求以下一代人為閱讀對象。
前者具有較強的開放性。題干中列舉的事件或其他事件均可作為切入點:汶川大地震承載著“多難興邦”、“眾志成城”的民族記憶;北京奧運會傳遞著“同一個世界,同一個夢想”的普世價值;天宮一號志在星空,代表科技和創(chuàng)新的力量;村村通、精準扶貧腳踏實地,代表對民生的切實關注;互聯(lián)網(wǎng)的普及,構成了這個時代重要的特征……
后者則具有明確的導向性。以下一代人為閱讀對象,意味著不僅要思考已過去的時代與自己成長的關聯(lián),更要思考未來世界中國發(fā)展的藍圖,體現(xiàn)對后輩負責的態(tài)度和對時代、對未來的擔當精神。
【數(shù)學】
2018年全國I卷理科數(shù)學試題,注重考試內容的基礎性、全面性、綜合性、應用性,堅持能力立意的原則,重點考查考生的邏輯思維能力、運算求解能力以及綜合運用數(shù)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考查考生的數(shù)學素養(yǎng)和探究意識。
具體來說,今年全國I卷理科試題有如下幾個特點:
一是保持穩(wěn)定,主要體現(xiàn)在全面考查基礎,突出考查主干,如多數(shù)試題都是以學生熟悉的知識和問題呈現(xiàn),只要對所涉及的知識和方法有基本的認知就可正確作答,這類試題有利于穩(wěn)定考生的心態(tài),有利于考生正常發(fā)揮。此外,試題注重對高中所學內容的全面考查,如集合、復數(shù)、函數(shù)、數(shù)列、線性規(guī)劃、平面向量、計數(shù)原理、極坐標與參數(shù)方程、不等式等內容都得到了有效的考查。在此基礎上,試卷還強調對主干內容的重點考查,如在解答題中考查了函數(shù)與導數(shù)、解三角形、概率統(tǒng)計、立體幾何、圓錐曲線等主干內容,這體現(xiàn)了試卷對數(shù)學知識考查的基礎性、全面性和綜合性。
試卷在強調通性通法的同時,還堅持能力立意,試卷往往以一道題為載體,呈現(xiàn)給考生的是解決一類問題的通用方法。如第18題考查了證明面面垂直和求線面角的一般方法,重點考查考生的邏輯推理和空間想象能力;第19題考查了解決圓錐曲線定值問題的一般方法,重點考查考生的運算求解能力;特別是第21題考查了化歸與轉化的思想方法,揭示了如何構造輔助函數(shù)證明不等式的方法,重點考查考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是堅持創(chuàng)新,主要體現(xiàn)在注重題型設計創(chuàng)新,綜合考查數(shù)學素養(yǎng),試題設問新穎。如第10題以古希臘數(shù)學家研究的幾何圖形為情境,設計了一個幾何概型及幾何概率計算的問題;第16題關于三角函數(shù)的值問題,體現(xiàn)導數(shù)工具在研究函數(shù)值問題中的一般性應用;第20題將函數(shù)與概率綜合,設問新穎,體現(xiàn)了考生運用數(shù)學知識解決數(shù)學問題的能力和素養(yǎng)。
三是注重應用,試題貼近生產(chǎn)生活實際,體現(xiàn)數(shù)學應用價值。如第3題以新農(nóng)村建設為背景,試題情境豐富,貼近生活,具有濃厚的時代氣息,設計的問題自然卻不乏新穎;再如第20題以產(chǎn)品質量檢查為背景,設計的問題有很強的現(xiàn)實意義,如何根據(jù)期望進行科學合理決策,不僅考查考生對概率統(tǒng)計知識的理解,更是考查概率統(tǒng)計知識在數(shù)學和生活中的應用,使考生體會到數(shù)學知識與現(xiàn)實生活息息相關。
總的來說,今年全國I卷理科數(shù)學試題全面覆蓋中學數(shù)學的主干內容,堅持平凡問題考查真功夫,沒有偏題怪題,非常有利于高??茖W選拔,也對高中教學有很好的導向作用。
【理綜化學】
一、試卷整體情況分析
2018年全國高考理綜科目落下帷幕,縱觀全國Ⅰ卷理綜化學部分,總分100分,其中第Ⅰ卷選擇題共7題(7~13題),分值為42分;第Ⅱ卷主觀題中必做題共3題(26~28題),分值為43分,選做題共兩道,每題15分,任選一道作答。試卷知識范圍對應高中化學教材模塊包括必修1、必修2、選修4-化學反應原理這三個必考模塊,以及選修-3物質結構、選修-5有機化學基礎兩個選考模塊,重點考查了傳統(tǒng)知識與方法。
二 試卷的五個顯著特點
1. 立德樹人,傳承文化,培養(yǎng)民族精神
第13題以我國科學家近期設計的物質轉化裝置為背景,在考查學生電化學原理、氧化還原反應知識以及接受、吸收和整合信息、分析與解決問題的能力的同時,還向考生展示我國當今科技成果,增強民族自信心,充分發(fā)揮考試的愛國情懷導向作用和育人功能。
2. 聯(lián)系實際,育人導向,凸顯學科價值
第7題以回收新能源汽車的廢舊電池為載體,使考生關注能源問題與環(huán)保問題、增強意識;第8題考查了與生命活動有關的糖類、油脂、蛋白質等物質,聯(lián)系生活;第27題以煙道氣中的二氧化硫生產(chǎn)焦亞硫酸鈉的工藝流程為線索,考查學生知識和方法的同時,滲透變廢為寶的理念,此外還通過焦亞硫酸鈉可作為葡萄酒中的抗氧化劑相關的信息,體現(xiàn)化學品在生活中的應用價值等。
3. 立足基礎,注重綜合,關注知識體系
(1)選擇題命題,融合多個模塊內容,體現(xiàn)了綜合性。
第10題關于阿伏加德羅常數(shù)的考查,分別涉及到了鹽類水解與膠體、原子結構、有機物結構與有機取代反應,以及物質的量在化學中的應用等,突出學科內綜合,重點考查了發(fā)散式分析問題的能力和“宏觀辨識與微觀探析”、“證據(jù)推理與模型認知”等學科素養(yǎng),不僅提高了干擾項的迷惑性,而且擴大了考查范圍。
(2)綜合題目中各小題的設問保持相對獨立,保證了考查知識與能力的覆蓋面,同時也減低了學生答題的緊張感。
第27題分別考查了化學方程式、離子方程式、電解原理、電極反應式、氧化還原滴定與化學計算等,要求考生具有扎實的化學反應知識,以及堅實的化學原理部分的基礎知識、系統(tǒng)的化學思想方法和數(shù)據(jù)處理能力。
4. 注重實驗,側重方法,體現(xiàn)學科特點
設置新情境考查實驗技能的遷移能力。命題素材多數(shù)來自科研、生產(chǎn)檢測及教學過程中的化學實驗,貼近學生學習體驗又不失新穎性。
第26題以氣體分析中常用的吸收劑醋酸亞鉻的制備實驗為素材,結合中學教材部分內容,分別考查了如儀器名稱、實驗操作、實驗原理與實驗評價等內容,以及處理信息能力與遷移能力為核心的學習潛質,并且在較高層次考查“證據(jù)推理與模型認知”“實驗探究與創(chuàng)新意識”等學科素養(yǎng)。
5. 突出“定量思維考察”,增強理科素養(yǎng)
第10題、第27題,都涉及到化學物質、化學反應與定量計算,將微觀探析、定性定量的化學學科素養(yǎng)與能力濃縮其中,學科特色鮮明。
6. 試題表達方式靈活多樣。
將化學知識與信息,以數(shù)據(jù)列表、實驗裝置、結構模型、工藝流程圖、電化學裝置等圖文并茂的方式呈現(xiàn),簡約明了,實現(xiàn)對考生獲取信息、吸收和整合信息能力的考查。
總體而言,2018年高考全國理綜I卷化學部分,在繼承以往試卷風格的基礎上,突出了化學學科價值、學科素養(yǎng)與能力的考查,讓學子們從“解題”中學會“解決問題”,并能聯(lián)系生活、生產(chǎn)、技術等方面的應用,具有探究氣息、創(chuàng)新意識,對未來高三的復習也有著重要的指導意義。
【理綜生物】
一、總體評價
能力立意,突出考查核心基礎知識是今年高考典型特點,體現(xiàn)了《2018年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tǒng)一考試大綱(理科)》(以下簡稱《考試大綱》)中著重考查考生知識、能力和科學素養(yǎng)的要求。同時試卷也體現(xiàn)了高考試題穩(wěn)定性一面,題型分布保持穩(wěn)定,考生比較適應,便于發(fā)揮。
二、知識與能力考查分布
試卷分為6道選擇題、4道非選擇題(必考題)和2道二選一非選擇題(選考題),主要考查核心基礎知識和四大能力(理解能力、實驗與探究能力、信息獲取能力、綜合應用能力),具體考查內容和能力考查分布見下表:
三、試題特點
1、選擇題主要承載核心知識的考查,同時注重理解能力、實驗與探究能力、信息獲取能力的考查。
第1題以生物膜系統(tǒng)切入,考查葉綠體、溶酶體、細胞核、線粒體相關功能與膜結構的關系,側重核心知識考查;第2題以DNA與蛋白質復合物信息切入,考查真核與原核區(qū)別及DNA復制、RNA合成相關知識,側重核心知識考查;第3題以植物根系吸收營養(yǎng)元素切入,理論聯(lián)系實際,考查物質運輸相關知識;第4題通過新信息的提供及實驗結果分析,考查考生的實驗與探究能力、信息獲取能力;第5題以種群密度為切入點,考查種群增長,側重基礎知識考查;第6題,以大腸桿菌突變體培養(yǎng)為基礎,考查基因突變、基因重組基礎知識及信息獲取能力、綜合運用能力。
2、非選擇題主要承載四大能力的考查,同時考查核心基礎知識掌握。
第29題,在信息獲取能力的基礎上,考查生態(tài)系統(tǒng)基礎知識;第30題,在信息獲取能力的基礎上,考查光合作用知識綜合運用能力;第31題,在實驗與探究能力的基礎上,考查生命活動調節(jié)的基礎知識;第32題,考查遺傳規(guī)律的綜合運用能力;二選一的非選擇題37題和38題,側重考查選修基礎知識。
四、準高三學生復習建議
今年的高考已經(jīng)過去,對試卷的分析,主要是讓明年高考的同學們知道高考考什么,怎么考(加強學科科學素養(yǎng)考查-能力立意,重點考查核心基礎知識),從而進行針對性復習,提高高三復習效果。下面是一些復習建議,希望能給準高三的學生帶來幫助。
1、依據(jù)考試大綱知識內容表,夯實核心基礎知識。
盡管每年考試大綱會有一些變化,但知識內容列表變化不大,所以大家在復習時可以拿今年的考試大綱的知識內容表進行基礎知識的點對點的解決。務必夯實基礎知識。知識掌握扎實,才能利于能力提高。
2、依據(jù)往年高考??嫉湫皖},鍛煉四大能力
不鼓勵大家進行題海戰(zhàn)術,但是并不是說不用做一定量的題。能力培養(yǎng)是需要做一定量題,通過對錯題的分析,不斷提高審題能力(信息獲取能力)、推理能力、實驗與探究能力、知識綜合運用能力。在一模復習時,可以做同步練習,幫助掌握和加深理解知識;到了二模,要以高考題和模考題為主,重點鍛煉高考四大能力。
【理綜物理】
2018年全國1卷理綜物理試題,緊緊圍繞高中物理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方法,重點考查考生的理解能力、推理能力、分析綜合能力、運用數(shù)學處理物理問題的能力和實驗與探究能力,同時充分體現(xiàn)了物理學科的特點,以日常生活和實驗探究中所接觸的科學事物和現(xiàn)象為載體,考查考生利用學科知識以及學科思想方法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滲透STSE(科學、技術、社會、環(huán)境)的教育思想,考查考生的科學素養(yǎng)。
具體來說,今年的物理試題有以下一些特點:
1、突出考查力學、電學主干知識,兼顧基礎知識覆蓋面。
試題突出考查了高中物理的力學和電學主干知識,通過實際應用來考查考生對理論知識的理解和掌握。例如第14題側重考查運動學的基本公式;第16題考查電學中庫侖定律公式的理解和應用;第18題側重考查能量轉化與守恒的核心內容。其次多數(shù)試題命題比較常規(guī),考查的知識點覆蓋了主要的學科熱點知識,物理過程簡單明了,在熟悉的物理情景和過程中考查考生對基本概念、基本物理原理和規(guī)律的透徹理解及應用。例如第15題考查考生對動力學問題常規(guī)分析方法的運用,重點考查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第19題考查電磁感應的產(chǎn)生條件以及對電磁感應現(xiàn)象的辨識和分析,重點考查考生的理解、推理能力。
另外試題著眼于學科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重視物理思想、方法應用的考查,既強調了通法的運用,又突出了能力要求。例如第21題要求考生弄清楚電場中基本概念之間的聯(lián)系,根據(jù)動力學知識分析電子的運動過程,明確物理過程中的能量轉化情況,突出“電磁問題力學方法”的綜合能力的考查;第25題是常見的電磁組合場的物理情景,考生要從題干中獲取有效信息,分析電場、磁場中的物理過程,重點是要分析清楚兩個物理過程的關鍵連接點,進行畫圖、推理及數(shù)學運算求解,重點考查了學生的推理能力和分析綜合能力。
2、關注科學技術與社會、生產(chǎn)生活的聯(lián)系,注重建模。
試題體現(xiàn)了物理學科的學科特點,關注物理與科學技術、社會的聯(lián)系,聯(lián)系生活實際,聯(lián)系前沿科學的動態(tài)和發(fā)展。例如第20題,題目以引力波為立意,要求考生從實際物理情景中抽象出雙星物理模型,再從物理模型中分析其中的物理規(guī)律、各物理量的變化及相互之間的關系,進行推理、數(shù)學運算及求解;第24題以現(xiàn)實問題為立意,利用煙花彈爆炸的情景滲透動量守恒定律的應用,重點考查學生的建模能力和分析綜合能力。命題的這一導向,有利于在高中物理教學中加強物理知識與生活、科技的聯(lián)系,注重物理知識在生產(chǎn)、生活方面的廣泛應用。
3、體現(xiàn)探究性和實踐性,關注知識的獲取過程。
試卷中的實驗試題突出考查學生對實驗原理、實驗過程及數(shù)據(jù)處理的理解程度,考查了具體操作細節(jié),學生只有認真做過實驗,且有一定的感性認識和實踐經(jīng)驗積累,才能正確作答。如第23題為課本中常規(guī)測電阻實驗的變式情景,同步考查了傳感器的基本知識,要求考生將學過的實驗原理進行遷移、比較,利用圖象法分析實驗數(shù)據(jù),并且對實驗結論進行分析和評價,重點考查考生的實驗探究能力以及運用數(shù)學處理物理問題的能力。
總體來說,今年的全國1卷理綜物理試題穩(wěn)中求新,新而不偏,命題靈活,體現(xiàn)了物理學科的特點,有利于高校選拔人才,同時也對高中物理教學起到了良好的導向作用, 有利于激發(fā)學生學習科學的興趣,提升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

【語文】
一、總體評價
2018年全國高考試題的命制,嚴格遵循教育部修訂頒布的《2018年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tǒng)一考試大綱-語文》,既體現(xiàn)新《考試大綱》的精神,同時又盡量保持與往年的銜接照應,以體現(xiàn)穩(wěn)中求新、穩(wěn)中求變的命題原則。在命題思路上,體現(xiàn)立德樹人、服務選拔、引導教學的核心立場;在考察內容上,體現(xiàn)必備知識、關鍵能力、學科素養(yǎng)、核心價值的考察目標;在考查形式上,體現(xiàn)基礎性、綜合性、應用性和創(chuàng)新性的考查導向。
二、試題分析
第一大題
第一大題為現(xiàn)代文閱讀,分為論述類文本閱讀、文學類文本閱讀和實用類文本閱讀三個部分。與2017年保持一致,文學類文本閱讀和實用類文本閱讀都是必考。
(一)論述類文本閱讀
論述類文本閱讀重點考查考生篩選并整合文中信息,分析原文論證以及綜合文中信息進行推斷的能力。閱讀材料摘編自楊國榮《歷史視域中的諸子學》一文,適合高中畢業(yè)水平考生的閱讀和理解。3道題考點各不相同且指向明確,第1題考查篩選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第2題考查分析原文論證的能力,第3題考查綜合文中信息進行推斷的能力。
(二)文學類文本閱讀
文學類文本閱讀重點考查文章內容的理解和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閱讀材料是阿成的小說《趙一曼女士》。選擇這篇材料作為高考文學類閱讀材料,追憶了革命先烈,彰顯了愛國精神,且具有重要的教育和導向意義。第4題作為客觀題,考查的綜合性較強,涉及到文章內容的理解,也涉及到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第5題考查文中關鍵句子的含意;第6題考查藝術特色的鑒賞。
(三)實用類文本閱讀
本題為實用類文本閱讀,它是包含圖表在內的非連續(xù)性文本閱讀。本題目的文本注重真實性和實用性,要求學生能夠了解文體的基本特征,準確解讀文本,篩選整合信息,分析原文內容。實用類文本閱讀的目的性非常明確,文本材料總要基于一定的邏輯進行謀篇布局。學生在閱讀時,應該認識到文本背后的邏輯架構,對其行文內容進行分析。
從2017年實用類和文學類閱讀變成必答題的華麗轉身之后,今年的實用類閱讀題在保持去年面貌的基礎上,又產(chǎn)生了一些新的變化。從分值上來看,雖然總分依然是12分,但卻把5分的多選變?yōu)榱?分的單選,多出來的兩分加在了主觀題上。和文學類閱讀12分的主觀題相比,可以看出實用類閱讀的特色是主觀客觀并重,既要求學生能夠了解文體的基本特征、準確解讀文本、篩選整合信息、分析原文內容,也需要學生擁有良好的論證和表達能力。
2018年全國卷實用類閱讀在選材上和2017年相似,都具有實際性和科普性,變化在于去掉了圖表,用的是文字材料,更注重學生的文字閱讀功底。
總的來看,今年全國卷的實用類閱讀題,仍偏重于對材料本身的分析和理解,材料本身清晰簡明,總體上通俗易懂,不難把握。
第二大題
第二大題為古代詩文閱讀,分為文言文閱讀、古代詩歌閱讀和名篇名句默寫三個部分。
(一)文言文閱讀
文言文閱讀,包括4道小題。關于魯芝的這段文字選自《晉書·魯芝傳》,原文篇幅較長,有680余字,考題根據(jù)需要做了少量刪節(jié)。本次重點考查了文言虛詞“以”和“為”的多種用法以及帝王世系方面的專門用詞。從整體看,這段人物傳記屬于典型的文言文作品,文字淺顯,故事性強??键c并不生僻,而且故事背景是大家極為熟悉的三國時期,非常適合對高中畢業(yè)生進行的考查。
(二)古代詩歌閱讀
本詩是李賀在落第之后自我排解的詩篇。開篇先寫自己射技高超,實際上是暗指才華不凡。第二聯(lián)寫自己命途多舛時的自我開解。第三聯(lián)開始轉向抒懷,感慨的是自己仕途蹭蹬難展抱負的命運(文言文中“窮”一般指處境惡劣)。尾聯(lián)自我安慰,暢想未來如春柳重萌,頗為樂觀。整體上看,本題需理解其基本意涵即可。
第三大題
第三大題集中測試考生的語言文字運用能力,由3道選擇題和2道主觀題組成。該大題與2016年相比,題量相同,但在命題形式上有較大變化。
三道選擇題均與一篇閱讀材料相關,從材料出發(fā)來設題。第17題考察病句,但是改變了以往正確或錯誤四選一的出題模式,而是在文章中設置病句,讓考生選擇修改恰當?shù)囊痪?,形式雖然有所變化,但本質與以往并無區(qū)別。第18題,原本的補寫題以選擇題的方式出現(xiàn),考察學生對句子結構等方面的掌握。第19題,依然考察成語的正確使用,但采取了回到文章中填空的考察方式;試題難度上并無太大變化。
第四大題
第四大題集中測試考生的寫作能力。作文呈現(xiàn)明顯的任務驅動特征。文章一方面要求將個人成長與時代發(fā)展結合起來,談論自己的聯(lián)想和思考;另一方面要求以下一代人為閱讀對象。
前者具有較強的開放性。題干中列舉的事件或其他事件均可作為切入點:汶川大地震承載著“多難興邦”、“眾志成城”的民族記憶;北京奧運會傳遞著“同一個世界,同一個夢想”的普世價值;天宮一號志在星空,代表科技和創(chuàng)新的力量;村村通、精準扶貧腳踏實地,代表對民生的切實關注;互聯(lián)網(wǎng)的普及,構成了這個時代重要的特征……
后者則具有明確的導向性。以下一代人為閱讀對象,意味著不僅要思考已過去的時代與自己成長的關聯(lián),更要思考未來世界中國發(fā)展的藍圖,體現(xiàn)對后輩負責的態(tài)度和對時代、對未來的擔當精神。
【數(shù)學】
2018年全國I卷理科數(shù)學試題,注重考試內容的基礎性、全面性、綜合性、應用性,堅持能力立意的原則,重點考查考生的邏輯思維能力、運算求解能力以及綜合運用數(shù)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考查考生的數(shù)學素養(yǎng)和探究意識。
具體來說,今年全國I卷理科試題有如下幾個特點:
一是保持穩(wěn)定,主要體現(xiàn)在全面考查基礎,突出考查主干,如多數(shù)試題都是以學生熟悉的知識和問題呈現(xiàn),只要對所涉及的知識和方法有基本的認知就可正確作答,這類試題有利于穩(wěn)定考生的心態(tài),有利于考生正常發(fā)揮。此外,試題注重對高中所學內容的全面考查,如集合、復數(shù)、函數(shù)、數(shù)列、線性規(guī)劃、平面向量、計數(shù)原理、極坐標與參數(shù)方程、不等式等內容都得到了有效的考查。在此基礎上,試卷還強調對主干內容的重點考查,如在解答題中考查了函數(shù)與導數(shù)、解三角形、概率統(tǒng)計、立體幾何、圓錐曲線等主干內容,這體現(xiàn)了試卷對數(shù)學知識考查的基礎性、全面性和綜合性。
試卷在強調通性通法的同時,還堅持能力立意,試卷往往以一道題為載體,呈現(xiàn)給考生的是解決一類問題的通用方法。如第18題考查了證明面面垂直和求線面角的一般方法,重點考查考生的邏輯推理和空間想象能力;第19題考查了解決圓錐曲線定值問題的一般方法,重點考查考生的運算求解能力;特別是第21題考查了化歸與轉化的思想方法,揭示了如何構造輔助函數(shù)證明不等式的方法,重點考查考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是堅持創(chuàng)新,主要體現(xiàn)在注重題型設計創(chuàng)新,綜合考查數(shù)學素養(yǎng),試題設問新穎。如第10題以古希臘數(shù)學家研究的幾何圖形為情境,設計了一個幾何概型及幾何概率計算的問題;第16題關于三角函數(shù)的值問題,體現(xiàn)導數(shù)工具在研究函數(shù)值問題中的一般性應用;第20題將函數(shù)與概率綜合,設問新穎,體現(xiàn)了考生運用數(shù)學知識解決數(shù)學問題的能力和素養(yǎng)。
三是注重應用,試題貼近生產(chǎn)生活實際,體現(xiàn)數(shù)學應用價值。如第3題以新農(nóng)村建設為背景,試題情境豐富,貼近生活,具有濃厚的時代氣息,設計的問題自然卻不乏新穎;再如第20題以產(chǎn)品質量檢查為背景,設計的問題有很強的現(xiàn)實意義,如何根據(jù)期望進行科學合理決策,不僅考查考生對概率統(tǒng)計知識的理解,更是考查概率統(tǒng)計知識在數(shù)學和生活中的應用,使考生體會到數(shù)學知識與現(xiàn)實生活息息相關。
總的來說,今年全國I卷理科數(shù)學試題全面覆蓋中學數(shù)學的主干內容,堅持平凡問題考查真功夫,沒有偏題怪題,非常有利于高??茖W選拔,也對高中教學有很好的導向作用。
【理綜化學】
一、試卷整體情況分析
2018年全國高考理綜科目落下帷幕,縱觀全國Ⅰ卷理綜化學部分,總分100分,其中第Ⅰ卷選擇題共7題(7~13題),分值為42分;第Ⅱ卷主觀題中必做題共3題(26~28題),分值為43分,選做題共兩道,每題15分,任選一道作答。試卷知識范圍對應高中化學教材模塊包括必修1、必修2、選修4-化學反應原理這三個必考模塊,以及選修-3物質結構、選修-5有機化學基礎兩個選考模塊,重點考查了傳統(tǒng)知識與方法。
二 試卷的五個顯著特點
1. 立德樹人,傳承文化,培養(yǎng)民族精神
第13題以我國科學家近期設計的物質轉化裝置為背景,在考查學生電化學原理、氧化還原反應知識以及接受、吸收和整合信息、分析與解決問題的能力的同時,還向考生展示我國當今科技成果,增強民族自信心,充分發(fā)揮考試的愛國情懷導向作用和育人功能。
2. 聯(lián)系實際,育人導向,凸顯學科價值
第7題以回收新能源汽車的廢舊電池為載體,使考生關注能源問題與環(huán)保問題、增強意識;第8題考查了與生命活動有關的糖類、油脂、蛋白質等物質,聯(lián)系生活;第27題以煙道氣中的二氧化硫生產(chǎn)焦亞硫酸鈉的工藝流程為線索,考查學生知識和方法的同時,滲透變廢為寶的理念,此外還通過焦亞硫酸鈉可作為葡萄酒中的抗氧化劑相關的信息,體現(xiàn)化學品在生活中的應用價值等。
3. 立足基礎,注重綜合,關注知識體系
(1)選擇題命題,融合多個模塊內容,體現(xiàn)了綜合性。
第10題關于阿伏加德羅常數(shù)的考查,分別涉及到了鹽類水解與膠體、原子結構、有機物結構與有機取代反應,以及物質的量在化學中的應用等,突出學科內綜合,重點考查了發(fā)散式分析問題的能力和“宏觀辨識與微觀探析”、“證據(jù)推理與模型認知”等學科素養(yǎng),不僅提高了干擾項的迷惑性,而且擴大了考查范圍。
(2)綜合題目中各小題的設問保持相對獨立,保證了考查知識與能力的覆蓋面,同時也減低了學生答題的緊張感。
第27題分別考查了化學方程式、離子方程式、電解原理、電極反應式、氧化還原滴定與化學計算等,要求考生具有扎實的化學反應知識,以及堅實的化學原理部分的基礎知識、系統(tǒng)的化學思想方法和數(shù)據(jù)處理能力。
4. 注重實驗,側重方法,體現(xiàn)學科特點
設置新情境考查實驗技能的遷移能力。命題素材多數(shù)來自科研、生產(chǎn)檢測及教學過程中的化學實驗,貼近學生學習體驗又不失新穎性。
第26題以氣體分析中常用的吸收劑醋酸亞鉻的制備實驗為素材,結合中學教材部分內容,分別考查了如儀器名稱、實驗操作、實驗原理與實驗評價等內容,以及處理信息能力與遷移能力為核心的學習潛質,并且在較高層次考查“證據(jù)推理與模型認知”“實驗探究與創(chuàng)新意識”等學科素養(yǎng)。
5. 突出“定量思維考察”,增強理科素養(yǎng)
第10題、第27題,都涉及到化學物質、化學反應與定量計算,將微觀探析、定性定量的化學學科素養(yǎng)與能力濃縮其中,學科特色鮮明。
6. 試題表達方式靈活多樣。
將化學知識與信息,以數(shù)據(jù)列表、實驗裝置、結構模型、工藝流程圖、電化學裝置等圖文并茂的方式呈現(xiàn),簡約明了,實現(xiàn)對考生獲取信息、吸收和整合信息能力的考查。
總體而言,2018年高考全國理綜I卷化學部分,在繼承以往試卷風格的基礎上,突出了化學學科價值、學科素養(yǎng)與能力的考查,讓學子們從“解題”中學會“解決問題”,并能聯(lián)系生活、生產(chǎn)、技術等方面的應用,具有探究氣息、創(chuàng)新意識,對未來高三的復習也有著重要的指導意義。
【理綜生物】
一、總體評價
能力立意,突出考查核心基礎知識是今年高考典型特點,體現(xiàn)了《2018年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tǒng)一考試大綱(理科)》(以下簡稱《考試大綱》)中著重考查考生知識、能力和科學素養(yǎng)的要求。同時試卷也體現(xiàn)了高考試題穩(wěn)定性一面,題型分布保持穩(wěn)定,考生比較適應,便于發(fā)揮。
二、知識與能力考查分布
試卷分為6道選擇題、4道非選擇題(必考題)和2道二選一非選擇題(選考題),主要考查核心基礎知識和四大能力(理解能力、實驗與探究能力、信息獲取能力、綜合應用能力),具體考查內容和能力考查分布見下表:
題型 | 題號 | 內容 | 能力 |
選擇題 | 1 | 生物膜系統(tǒng) | 理解能力 |
2 | 生物大分子 | 理解能力 | |
3 | 物質運輸 | 理解能力 | |
4 | 細胞培養(yǎng) | 實驗與探究能力、信息獲取能力 | |
5 | 種群 | 理解能力 | |
6 | 微生物培養(yǎng) | 綜合運用能力、信息獲取能力 | |
非選擇題(必考題) | 29 | 生態(tài)系統(tǒng) | 信息獲取能力 |
30 | 光合作用 | 綜合運用能力、信息獲取能力 | |
31 | 生命活動調節(jié) | 實驗與探究能力 | |
32 | 遺傳定律 | 綜合運用能力 | |
非選擇題(選考題:二選一) | 37 | 微生物培養(yǎng) | 理解能力 |
38 | 基因工程 | 理解能力 |
三、試題特點
1、選擇題主要承載核心知識的考查,同時注重理解能力、實驗與探究能力、信息獲取能力的考查。
第1題以生物膜系統(tǒng)切入,考查葉綠體、溶酶體、細胞核、線粒體相關功能與膜結構的關系,側重核心知識考查;第2題以DNA與蛋白質復合物信息切入,考查真核與原核區(qū)別及DNA復制、RNA合成相關知識,側重核心知識考查;第3題以植物根系吸收營養(yǎng)元素切入,理論聯(lián)系實際,考查物質運輸相關知識;第4題通過新信息的提供及實驗結果分析,考查考生的實驗與探究能力、信息獲取能力;第5題以種群密度為切入點,考查種群增長,側重基礎知識考查;第6題,以大腸桿菌突變體培養(yǎng)為基礎,考查基因突變、基因重組基礎知識及信息獲取能力、綜合運用能力。
2、非選擇題主要承載四大能力的考查,同時考查核心基礎知識掌握。
第29題,在信息獲取能力的基礎上,考查生態(tài)系統(tǒng)基礎知識;第30題,在信息獲取能力的基礎上,考查光合作用知識綜合運用能力;第31題,在實驗與探究能力的基礎上,考查生命活動調節(jié)的基礎知識;第32題,考查遺傳規(guī)律的綜合運用能力;二選一的非選擇題37題和38題,側重考查選修基礎知識。
四、準高三學生復習建議
今年的高考已經(jīng)過去,對試卷的分析,主要是讓明年高考的同學們知道高考考什么,怎么考(加強學科科學素養(yǎng)考查-能力立意,重點考查核心基礎知識),從而進行針對性復習,提高高三復習效果。下面是一些復習建議,希望能給準高三的學生帶來幫助。
1、依據(jù)考試大綱知識內容表,夯實核心基礎知識。
盡管每年考試大綱會有一些變化,但知識內容列表變化不大,所以大家在復習時可以拿今年的考試大綱的知識內容表進行基礎知識的點對點的解決。務必夯實基礎知識。知識掌握扎實,才能利于能力提高。
2、依據(jù)往年高考??嫉湫皖},鍛煉四大能力
不鼓勵大家進行題海戰(zhàn)術,但是并不是說不用做一定量的題。能力培養(yǎng)是需要做一定量題,通過對錯題的分析,不斷提高審題能力(信息獲取能力)、推理能力、實驗與探究能力、知識綜合運用能力。在一模復習時,可以做同步練習,幫助掌握和加深理解知識;到了二模,要以高考題和模考題為主,重點鍛煉高考四大能力。
【理綜物理】
2018年全國1卷理綜物理試題,緊緊圍繞高中物理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方法,重點考查考生的理解能力、推理能力、分析綜合能力、運用數(shù)學處理物理問題的能力和實驗與探究能力,同時充分體現(xiàn)了物理學科的特點,以日常生活和實驗探究中所接觸的科學事物和現(xiàn)象為載體,考查考生利用學科知識以及學科思想方法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滲透STSE(科學、技術、社會、環(huán)境)的教育思想,考查考生的科學素養(yǎng)。
具體來說,今年的物理試題有以下一些特點:
1、突出考查力學、電學主干知識,兼顧基礎知識覆蓋面。
試題突出考查了高中物理的力學和電學主干知識,通過實際應用來考查考生對理論知識的理解和掌握。例如第14題側重考查運動學的基本公式;第16題考查電學中庫侖定律公式的理解和應用;第18題側重考查能量轉化與守恒的核心內容。其次多數(shù)試題命題比較常規(guī),考查的知識點覆蓋了主要的學科熱點知識,物理過程簡單明了,在熟悉的物理情景和過程中考查考生對基本概念、基本物理原理和規(guī)律的透徹理解及應用。例如第15題考查考生對動力學問題常規(guī)分析方法的運用,重點考查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第19題考查電磁感應的產(chǎn)生條件以及對電磁感應現(xiàn)象的辨識和分析,重點考查考生的理解、推理能力。
另外試題著眼于學科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重視物理思想、方法應用的考查,既強調了通法的運用,又突出了能力要求。例如第21題要求考生弄清楚電場中基本概念之間的聯(lián)系,根據(jù)動力學知識分析電子的運動過程,明確物理過程中的能量轉化情況,突出“電磁問題力學方法”的綜合能力的考查;第25題是常見的電磁組合場的物理情景,考生要從題干中獲取有效信息,分析電場、磁場中的物理過程,重點是要分析清楚兩個物理過程的關鍵連接點,進行畫圖、推理及數(shù)學運算求解,重點考查了學生的推理能力和分析綜合能力。
2、關注科學技術與社會、生產(chǎn)生活的聯(lián)系,注重建模。
試題體現(xiàn)了物理學科的學科特點,關注物理與科學技術、社會的聯(lián)系,聯(lián)系生活實際,聯(lián)系前沿科學的動態(tài)和發(fā)展。例如第20題,題目以引力波為立意,要求考生從實際物理情景中抽象出雙星物理模型,再從物理模型中分析其中的物理規(guī)律、各物理量的變化及相互之間的關系,進行推理、數(shù)學運算及求解;第24題以現(xiàn)實問題為立意,利用煙花彈爆炸的情景滲透動量守恒定律的應用,重點考查學生的建模能力和分析綜合能力。命題的這一導向,有利于在高中物理教學中加強物理知識與生活、科技的聯(lián)系,注重物理知識在生產(chǎn)、生活方面的廣泛應用。
3、體現(xiàn)探究性和實踐性,關注知識的獲取過程。
試卷中的實驗試題突出考查學生對實驗原理、實驗過程及數(shù)據(jù)處理的理解程度,考查了具體操作細節(jié),學生只有認真做過實驗,且有一定的感性認識和實踐經(jīng)驗積累,才能正確作答。如第23題為課本中常規(guī)測電阻實驗的變式情景,同步考查了傳感器的基本知識,要求考生將學過的實驗原理進行遷移、比較,利用圖象法分析實驗數(shù)據(jù),并且對實驗結論進行分析和評價,重點考查考生的實驗探究能力以及運用數(shù)學處理物理問題的能力。
總體來說,今年的全國1卷理綜物理試題穩(wěn)中求新,新而不偏,命題靈活,體現(xiàn)了物理學科的特點,有利于高校選拔人才,同時也對高中物理教學起到了良好的導向作用, 有利于激發(fā)學生學習科學的興趣,提升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