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記》名句賞析,全是待人的智慧

字號:


    《禮記》顧名思義是記載禮制、禮意的。其中涉及秦漢以前的社會組織、生活習(xí)俗、道德規(guī)范﹑文物制度等情況,反映了儒家的政治、哲學(xué)、*思想。
    人與人交往的尺度
    “賢者狎而敬之,畏而愛之。愛而知其惡,憎而知其善。”
    【注釋】
    選自《禮記·曲禮上》。狎:親密的意思。憎:嫌惡的意思。
    【譯文】
    對有德才的人要親近而且敬重,畏服而且愛慕他。對于自己喜愛的人,要能知道他的缺點,對于自己不喜歡的人,要能看到他的好處。
    【賞析】
    反對只看到別人缺點,而不看重別人優(yōu)點的小人。強調(diào)對每一個人的態(tài)度要客觀公正,全面認(rèn)識,善于發(fā)現(xiàn)自己所親近的人缺點,積極尋找不喜歡人的優(yōu)點,這樣就不至影響自己對人的判斷,才能使自己正確把握與人交往尺度。
    何謂君子?
    “博聞強識而讓,敦善行而不怠,謂之君子?!?BR>    【注釋】
    選自《禮記·曲禮上》。讓:歉讓。?。盒傅 ?BR>    【譯文】
    那些能博聞強識而且能禮讓的,修身行善而且不懈怠的,可以稱之為君子。
    【賞析】
    做一個高尚的人,不僅要學(xué)問高深,而要品德高尚,這樣的人,才能受到人們的尊重。如果一個缺乏學(xué)問道德修養(yǎng)的人,妄尊自大,沒有禮貌,不懂禮儀,言行隨心所欲,沒有約束,他肯定無法在社會上立身處世。所以君子只有博學(xué)識廣,以禮制欲,循禮而行,才能稱之為君子。
    古人用人之道
    “凡官民材,必先論之,論辨然使之,任事然后爵之,位定然后祿之?!?BR>    【注釋】
    選自《禮記·王制》。論之:考察他。
    【譯文】
    凡是選用人材,須先考察他的德才,考察明白之后,才分派工作,勝任工作后才確定職位,然后給予相應(yīng)的俸祿。
    【賞析】
    論述選拔人才的方法。這種選用人材的方法和我們現(xiàn)在的聘用人才制度有相同點。聘用人才,首先要求德才兼?zhèn)?,?jīng)過多方面調(diào)查考核,確定德能的高下之后,才決定是否錄用,再根據(jù)能力的大小,崗位的重要與否,最后給予相應(yīng)的待遇。
    學(xué)會換位思考
    “知為人子,然后可以為人父;知為人臣,然后可以為人君;知事人,然后能使人?!?BR>    【譯文】
    能知道作一個好兒子,然后才能做一個好父親;知道作一個好臣下,然后才能做一個好的君主;明白如何侍奉別人,然后才能領(lǐng)導(dǎo)別人。
    【賞析】
    人的一生在不停的變換著自己的位置,由最初的為人子到為人父,兼有雙重身份。要做一個合格的兒子,以回報父母的養(yǎng)育之恩,才能成為一個合格的父親。同時督促自己為子女做出表率,以實際行動盡到做父親的責(zé)任,培養(yǎng)子女成為對社會有用的人才。以上的為人臣,知事人都是同樣一個道理。所以說,人在現(xiàn)實生活中有什么解不開的問題時,不妨換個角度去認(rèn)識,去思考,可能得出滿意的答案。
    忠信是禮的根本
    “忠信,禮之本也;義理,禮之文也?!?BR>    【譯文】
    忠信是禮的根本,義理是禮的形式。
    【賞析】
    忠信是禮的根本,義理是禮的形式,沒有忠信,禮就無法存在。沒有義理,禮就無法施行。
    教育為風(fēng)俗的首要重任
    “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學(xué)乎!”
    【注釋】
    選自《禮記·學(xué)記》。俗:風(fēng)俗。
    【譯文】
    君子如果想要教化人民養(yǎng)成良好的風(fēng)俗,他一定要從教育入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