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教版小學五年級語文《談禮貌》說課稿、評課稿

字號:

《談禮貌》是一篇說理性文章,通過三個生動的事例,告訴我們:禮貌待人、使用禮貌語言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優(yōu)良傳統(tǒng)。準備了以下教案,希望對你有幫助!
     說課稿
    一、說教材
    《談禮貌》是蘇教版小學語文第十冊第五單元中的一篇說理性的文章。文章告訴我們:禮貌待人,使用禮貌語言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與人交往的時候,以禮待人,恰當?shù)厥褂枚Y貌語言,能使人與人之間的關(guān)系更加和諧,社會生活更加美好。全文共有5個自然段,可以分為三段。
    第一段(第一自然段),作者由古訓引出:禮貌待人,使用禮貌語言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第二段(第二至四自然段),文章列舉了正反三個事例來說明禮貌待人,使用禮貌語言的好處。第三段(第五自然段),說明學會禮貌待人,恰當使用禮貌語言的重大意義。
    第五單元共有四篇課文。這些課文都是寫人的文章。寫人的文章一般通過人物的語言、動作、神態(tài)、心理描寫,表現(xiàn)人物的性格特征、思想情操等。學習《談禮貌》這一課時,課前布置學生預習課文,學生按照老師布置的先整體到部分的預習步驟進行預習。整體預習即學生根據(jù)自己喜歡的讀書方式把課文讀正確、流利,提出疑難問題。部分預習即教師給予預習內(nèi)容。①說說常用的禮貌用語有哪些?②為什么以“談禮貌”為題。③課文講了幾個小故事,這些故事說明了什么道理?④畫出全文的中心句。課堂上,讓學生把預習中的收獲與疑難問題進行交流。這樣即整體感知了課文,又為理解課文內(nèi)容奠定了良好的基礎(chǔ),培養(yǎng)學生自學能力。后,通過讀課文,讓學生懂得禮貌待人,使用禮貌語言能使人和人間的關(guān)系更加和諧、社會更美好。課后布置作業(yè),讓學生搜集生活中禮貌待人的事例,讓學生從小養(yǎng)成禮貌待人,使用禮貌語言的習慣,達到教書育人的目的。
    二、教學目標
    《新大綱》對高年級閱讀教學提出的要求是:“不應以教師 的分析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把讀的主權(quán)還給學生,保證學生有足夠的時間進行思考和讀書?!备鶕?jù)這些要求,結(jié)合教材內(nèi)容以及學生的實際情況,本節(jié)課我制定以下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劃出文章的中心句。
    3、懂得禮貌待人,使用禮貌語言能使人和人之間的關(guān)系更加美好。
    教學重、難點:
    通過理解課文,讓學生懂得從小養(yǎng)成以禮待人,使用禮貌語言的習慣。
    這一重難點的確定是根據(jù)教材編寫特點決定的,目的是通過學生自主學習,積極參與、質(zhì)疑問難,引導學生讀懂課文,在課堂上讓學生充分地讀,分角色朗讀、齊讀、個別讀等。在讀中感情,禮貌待人能使人與人之間的關(guān)系更加和諧,社會生活更加美好。從而養(yǎng)成從小學會以禮待人,使用禮貌語言的習慣。
    三、說學情
    作為五年級的學生,他們在幾年的語文學習中,已習慣懂得按一定的預習方法預習課文。學生預習了課文,對課文內(nèi)容有了初步的了解。這樣,課堂上學生學得輕松,教師教得輕松。
    四、說教法學法
    《談禮貌》是一篇寫人的文章,文章通過人物的動作、語言、神態(tài)、心理描寫,體會使用禮貌語言使人和人之間的關(guān)系更加和諧,社會更加美好。教學中,我采用“設(shè)疑問難”、“圈畫批注”、“感情朗讀”、“分角色朗讀”、“演示”等教學方法。這樣既能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又讓學生動口、動手、動腦,有效地訓練了學生的思維能力和表達能力。
    五、說教學程序
    本課我將三課時授完
    第一課時,檢查學生預習情況,學會本課生字詞,劃分段落,寫出段意,整體感知課文,提出不懂的地方。
    第二課時,進一步學習課文內(nèi)容,抓住重點,突破難點。
    第三課時,課外延伸,進行口語交際。
    現(xiàn)在,我要說的是第二課時教學。
    (一)前提測評
    前提測評是為學生的新舊知識的學習牽線搭橋,是調(diào)整學生心理狀態(tài),激發(fā)學習動機,樹立學習信心的。所以,我設(shè)計了兩個問題:
    1、通過前節(jié)課的學習,誰來說說你上節(jié)課讀懂了什么?
    2、作者是怎樣跟我們談禮貌的?文中寫了幾個小故事?為什么要用這些小故事來跟我們談禮貌?
    (二)導學達標
    1、讀書指導法
    我讓學生瀏覽課文,說說課文講了幾個小故事,概括故事的小標題。
    2、精讀故事一:問路
    我先讓學生分角色朗讀這個故事,師生評價。然后幻燈出示以下思考題:
    (1)岳飛和牛皋的性格特點是什么?
    (2)如果你是那位老爺爺,你會怎么想?
    (3)怎樣讀這個故事?誰來試一試,并佩上動作來讀讀?
    (4)兩個人同樣問路,為什么牛皋受到責罵?而岳飛卻得到耐心的指點呢?讀了這個故事,你懂得了什么道理?
    這一問題的設(shè)計,引起學生探討問題的*,帶著問題去讀去想,突出了“一邊讀,一邊想”這一重點。我再抓住重難點的地方進行點拔。如:描寫人物,一般抓住人物的什么來寫?(外貌、語言、動作、神態(tài)、心理),學生很快就懂得這一段作者主要抓住人物的動作、語言描寫,體現(xiàn)人物的性格特點。后我再讓學生分角色朗讀,明白故事道理。
    這樣,使學生的眼、耳、口、手、腦全方位受到訓練,突破了這一故事的重難點,提高了閱讀能力。
    3、讓學生小結(jié)學習方法:讀故事——明道理——悟?qū)懛ā?BR>    4、按照以上的學習方法學習課文3、4自然段。要求學生留下讀書筆記,設(shè)計板書。
    這一環(huán)節(jié)的設(shè)計,是把學習的主權(quán)還給學生,把課堂還給學生。教師只能充當組織者和引導者。
    5、感情朗讀第五自然段,劃出中心句。
    齊讀——個別讀——再齊讀——然后背誦
    學生在讀中明白了道理,重視讀書,熟讀成誦,有利于發(fā)展學生的記憶力,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規(guī)范學生的語言。
    6、看板書,總結(jié)全文
     評課稿
    春暖花開之際,我們工作室送教至渝興九年制學校。上午聆聽了工作室兩位的課,感覺收獲滿滿。兩節(jié)課給我的總體感受是“高效創(chuàng)新、生動幽默?!毕旅婢土仲t明老師執(zhí)教的《談禮貌》一課,談談我的感受。
    《談禮貌》是一篇蘊涵著中華傳統(tǒng)禮儀文化的說理性文章,也就是我們常說的議論文。議論文是小學階段比較少見的文體,整個小學階段一共只有五篇,這為數(shù)不多的課文,作為議論文的代表出現(xiàn)在教材中,編者的意圖在于讓小學生初步接觸議論文這種文體,初步了解圍繞中心論點擺事實、講道理的方法,感受議論文語言嚴謹?shù)奶攸c?!缎W生議論文的教學策略》一文對議論文的教學提出了兩點要求:1.在閱讀中使學生懂得文章所闡述的道理,受到高尚情操的熏陶;2.在閱讀中提高學生的理解和發(fā)現(xiàn)能力。林老師在教學中也重點突出了這兩方面,將陶冶情操和提高能力有機地穿插融合,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一、引導學生通過創(chuàng)造性的閱讀教材,滲透禮貌和心理健康教育。
    新課程標準指出:“要讓學生在朗讀中通過品味語言,體會作者及其作品中的情感,學習用恰當?shù)恼Z氣朗讀,表現(xiàn)自己對作品情感態(tài)度的理解?!痹谡麄€課堂教學中,林老師重視了學生的感情朗讀和精彩的表演。通過不同人物的不同語氣、不同事件的不同態(tài)度引導學生用恰當?shù)恼Z氣去朗讀,通過朗讀讓學生體會到什么是禮貌用語,什么是不禮貌用語,在什么環(huán)境中會產(chǎn)生什么結(jié)果。結(jié)合多元化的閱讀,然后又通過讓學生上臺演一演,師生互動等形式,使學生受到語言文字的熏陶與啟示,對文章的主旨有了更深的理解與體會。
    二、引導學生通過閱讀理解,提高學生的理解和發(fā)現(xiàn)能力。
    1.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林老師抓住了課文中的三個小故事,引導學生在讀中體會敘事語言的概括凝練性。如引導學生歸納出三個小故事的小標題這一環(huán)節(jié),林老師讓學生用簡練的詞去歸納、去概括每一個故事的主要內(nèi)容,通過閱讀、啟發(fā),師生共同歸納出三個具有高度概括性的三個小標題:“問路、踩裙、理發(fā)。”林老師還善于引導學生抓住關(guān)鍵詞讓學生理解語言文字的簡練性。在解讀文章的論點時,讓學生去掉“禮貌待人、禮貌語言、更加和諧、更加美好”這四個短語去讀一讀,通過對比體會這幾個短語的重要性。通過這樣的引導,潛移默化地提高了學生對文本的理解能力。
    2.提高學生的發(fā)現(xiàn)能力。新課標指出:“語文教學要注重發(fā)展學生的思維,提高學生發(fā)現(xiàn)、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語文綜合應用能力。”文中的三個事例,情節(jié)簡單,學生一讀就懂,然而缺少深層次的比較研究,在這里,林老師抓住了“怎樣把一句話變一篇文”這一教學重點,通過學生的閱讀理解,后總結(jié)出這三個故事都是先舉例子,然后發(fā)表議論,也就是“一事一議”。再引導學生知道三個故事中的人物有古有今,有平凡人也有偉人,有正面人物也有反面人物,通過這些典型事例,從不同的角度證明了作者的觀點,從而得出后的結(jié)論,這就是一篇完整的議論文了。通過這樣的一個過程,引導學生比較議論文和記敘文在結(jié)構(gòu)上的不同之處,從而提高了學生的發(fā)現(xiàn)能力。
    后提一點個人不成熟的建議:縱觀林老師整堂課的教學設(shè)計,感覺是前松后緊,沒能很好地突出重點。文中的三個小故事情節(jié)簡單,五年級學生很容易明白其中的道理,卻占用了大量的教學時間,而后面的議論文結(jié)構(gòu)的分析教學環(huán)節(jié)略顯薄弱。三個小故事只需重點講解其中一個,其余兩個讓學生自己去學習,自己去品味,自己去歸納,這樣才能更好地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簡單的東西繁瑣地去學,反而使學生不知道如何去學了;過于簡單的問題反復提問,學生卻不知道如何去應答了,導致課堂氣氛略顯沉悶。
    總之,林老師這節(jié)課將“情感滲透”和“學以致用”有機地融合在了一起,既使學生受到了語言文字的情感熏陶,又使學生初步掌握了議論文的一般寫法,整節(jié)課自然流暢,圓滿地完成了教學任務,實乃新課標指引下的一堂好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