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養(yǎng),給孩子一個好性格》讀后感

字號:


    我們作為父母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又有哪些想法呢?下面是精心為您整理的“《慢養(yǎng),給孩子一個好性格》讀后感”,僅供參考,希望您喜歡!
    《慢養(yǎng),給孩子一個好性格》讀后感1
    《慢養(yǎng),給孩子一個好性格》讀這本書,看一眼題目我就喜歡上了,因為這和我近悟得的道理是相同的,再看了序,覺得有許多想法不謀而合的,一路讀來親切而感動,所以迫不及待要讀完,再推薦給周圍的人。培養(yǎng)孩子自信、溝通以及跟別人相處的能力,才是重要的。
    “家是一個很奇妙的地方,有人在這兒得到愛,有些人卻得到傷害。父母們給孩子愛的時候,應該想想,你給孩子的是控制、傷害,還是真正無怨無悔的愛?愛,是慢慢‘養(yǎng)’出來的……”黑家培養(yǎng)孩子的方式真的很令人吃驚,不過冷靜下來也令人佩服。
    讀到其中描述黑立國時令我感嘆,看看他做的那些事,哪里僅僅是調(diào)皮搗蛋就可形容的啊,簡直不可思議,簡直就是品質(zhì)低下,就算是父母能容忍,但內(nèi)心也必定會對這個孩子憂心忡忡,從而可能就會處處小心翼翼地另眼看待。把鞭炮丟進草堆、想把火柴丟進汽車的汽油里(好險沒有釀成大禍),扮演怪盜,在賣場“偷”手套……哪樣事情不值得引起父母情緒上驚天動地的反應,可是父母卻并沒有給他貼上壞孩子的標簽。
    若是我們平常人一定會覺得這個孩子思想有問題,道德品質(zhì)差之類的,你看故意搗亂搞破壞,還想著“偷”東西,這不是有問題嗎?可是誰能想到其實這樣的孩子仍然是非常有愛心的,在大人眼里孩子的那些錯誤,其實并非是大人心里想的那樣壞透到極點,他們有各種各樣的想法,其實他們并不壞,他們還有很多的可塑性的。
    就像立國自己所說:“當我們做錯事時,其實自己心里不是不知道,但是若是遇到有人用訓斥的方式來責備我們,那只會激發(fā)我們的防衛(wèi)心理,我們反而死不認錯?!薄耙粋€孩子一生的環(huán)境,每個人對待他的方式就是這個小孩世界的自然規(guī)律,也會影響他的一生,他的世界是充滿美好還是充滿仇恨與懷疑,都是通過和周遭環(huán)境互動得來,從這個角度看,父母跟子女的很多互動,老師和孩子的許多互動,都不能那個太低估對孩子的影響力?!?BR>    還有就是立琍,愛追潮流,青春期化妝,交各式男友,真是讓人難以接受,媽媽在屢次勸說無效之后,便干脆主動帶孩子到醫(yī)藥商店去買藥妝給孩子化妝,因為既然她喜歡這樣就尊重她的選擇,與其隨她瞎用化妝品損害皮膚,干脆母親主動指導購買不至于對皮膚傷害大的化妝品。無法想象父母能用這樣的態(tài)度和方式來面對,我真的好震撼。
    青春期的孩子可塑性還是很大的,很容易就會走極端,做父母的一定要把握好度。現(xiàn)在我們很多老*母常常抱怨孩子沒有責任心,責怪孩子,現(xiàn)在我終于明白,不是孩子沒有責任心,而是父母老師剝奪了孩子責任心的擔當意識,什么事情都被安排得好好的,什么事情都必須按長者的意思來,孩子沒有個性,沒有了自主的權(quán)利,誰還能擔當?孩子被要求不可以嘗試,不可以犯錯,沒有這些寶貴的經(jīng)歷,誰又懂得去擔當?孩子們的成長過程中很多錯誤是必不可少的,那些是他們該去經(jīng)歷的成長。
    其實責任心和擔當意識就是被家長們剝奪了?!跋M⒆娱L大后擁有一個自由的靈魂,那么就要放棄很多世俗的標準。希望孩子未來有責任感,對自己的行為負責的話,那么我們必須給他機會,讓他去思考、作決定,并有機會為自己的決定負責。信任孩子、相信孩子非常重要,也因為有父母的信任,他們會更誠實而負責任?!?BR>    都說“美國的教育就像是在挖礦,把孩子切、割、磨變成一個寶石,就像許多拿到諾貝爾獎的杰出學者一樣。而歐洲的教育就像種花,教育人員做的是澆水、加肥料,讓種子變成它本來的樣子,無論是玫瑰、康乃馨、山茶花,他們都會細心呵護,讓每一株花朵都有自己獨特的模樣。臺灣的教育是塑料工廠里頭的射出成型,要求個個一模一樣?!甭犃诉@些生動的比喻之后,我不禁想起我們身邊的教育呢?我們屬于哪一類教育?
    我感覺我們是特別愛走捷徑的教育,為分數(shù)急,為一切想追尋的結(jié)果著急,而失去慢慢等待,慢慢享受過程的耐心和體驗。今天早晨晨會課時,我還對小孩兒講,生命就是享受過程的體驗的旅程,否則誰的目標都一樣——死亡之旅,那么人生還有什么意思!
    一心只盯著分數(shù),從小學開始就完全盯著分數(shù)看,完全不顧孩子熱情興趣愛好,即便是學個興趣班那也很明確地功利性,孩子所有的生活就只有分數(shù)、作業(yè)、學習、培訓班,這也是為什么孩子一旦離開了校園就沒有人再愿意碰書本的緣故了,因為從小對書本的熱情已經(jīng)被消磨殆盡了。
    我們的教育完全是只注重灌輸結(jié)果的教育,完全沒有任何的沉淀,關(guān)鍵是只要把結(jié)果告訴孩子就好了,孩子呢,掌握了這一結(jié)果也就萬事大吉了,所有在學校的學習對今后人生路幾乎很少有作用,這也就是為什么越來越多的讀書無用論,其實不是讀書無用,而是我們的讀書方式出了問題,而是我們的目標和觀念出了問題。
    很多人都知道分數(shù)真的不重要,卻不知道分數(shù)真的不重要在什么地方,而且有時候也是飄搖不定,嘴上大喊分數(shù)不重要,可是手上踐行的卻是分數(shù)之上的實際。
    其實我覺得并不是不要分數(shù),不要學習,不要那些興趣培訓,而是在這一切的學習過程中,慢慢地體驗過程,慢慢地培養(yǎng)引導性格和態(tài)度,慢慢地獲得情感的體驗,在收獲結(jié)果的同時,過程中的那些生命的體驗和成長比結(jié)果更重要,這就是我們本末倒置或是方式方法錯誤的根源,并非我們不要那個結(jié)果或是那個分數(shù),而是我們會有更好的方式更慢的態(tài)度來收獲那個結(jié)果。不求一時的速度與效率,不以當下的表現(xiàn)評斷孩子,尊重每個孩子的差異。
    “慢養(yǎng)”,并不代表放任孩子,而是能夠給孩子學習的機會,讓他們在學習中成長,找到好的自己。如此,家,就是孩子生命力的來源,家才能為孩子的人生加分。孩子在長大過程中有許多變量和條件,沒有一個道理放諸四海而皆準。慢養(yǎng),可以讓父母找到相信孩子的力量,孩子可以發(fā)現(xiàn)好的自己。
    這幾年,我現(xiàn)在一直覺得孩子的成長就是應該不斷地犯錯,一直不犯錯的孩子真的值得人擔心,犯錯的孩子說明他正視自己的內(nèi)心,有個性,犯錯不可多得的人生經(jīng)歷,更是難得的成長經(jīng)驗。很多時候有些事情我們雖然已經(jīng)認識到了,但是還只是停留在理論狀態(tài),有可能連潛意識的觀點都沒能改正過來,更不要說落實到實際行動中了。
    不過我覺得自己有一點進步的就是把孩子當成自己的鏡子——孩子身上的每一個我認為比較重要的習慣問題,我都拿來照照自己,這些問題從我身上而來嗎?
    《慢養(yǎng),給孩子一個好性格》讀后感2
    我們處在一個飛速發(fā)展的新時代,每天感受著變化帶來的好處。同樣我們的教育也在前行,為了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我們帶著孩子參加各種輔導班,恨不得個個都是天才兒童,3歲學習6歲孩子的知識,6歲就著急地去學8、9歲孩子該學的東西,整個社會都陷入了一種怪圈,好像孩子沒個特長愛好,就不好意思和別人聊天。
    在這樣的大環(huán)境如何慢養(yǎng),這是本書吸引我的地方。還有就是作者,一般的書都是由一個人完成,或者以一個人的視角寫書,可是這本書卻是黑幼龍全家一起共同完成的。每一個人不論是爸爸、媽媽、孩子都是站在自己的角度來寫關(guān)于生活中的點點滴滴。
    這是一個幸福的家庭,有三個兒子,一個女兒。爸爸黑幼龍是卡內(nèi)基訓練大中華地區(qū)負責人,媽媽是培訓講師,大兒子是卡內(nèi)基訓練總經(jīng)理,二兒子是醫(yī)院副院長,小兒子是執(zhí)行長,女兒有很高的學歷,卻為了家庭當上了家庭主婦。我不僅羨慕他們所取得的成就,我更好奇他們的家庭,是什么樣的家庭能造就出這么出色的孩子。
    這個家庭的生活也并不是一帆風順的,父母異地生活,孩子們性格各異,不愛學習,叛逆期等等大部分家庭遇到的問題,他們都有,但是在寬容、正直的家庭環(huán)境中,在父母的影響下,孩子們都順利度過了青春期,并且給自己的人生交了一份不錯的答卷。
    縱觀全書結(jié)合自身,總結(jié)出幾下幾點。
    1、良好的家庭氛圍
    俗話說,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我們每天干什么,怎么干,都會潛移默化的影響孩子。所以我們要給孩子樹立良好的榜樣,認真工作幸福的生活。把孩子當成家庭中的一員,尊重孩子的意見。包容孩子的優(yōu)點和缺點,讓孩子從小明白家不僅是港灣還是堅強的后盾。
    2、周圍環(huán)境
    孟母三遷的故事,大家耳熟能詳。因為各種原因,黑家搬了二十多次家,孩子們適應了不同的環(huán)境,增加了孩子的包容力。我們不能效仿搬家,但是應該在能力范圍內(nèi)找到適合孩子的老師,學學校。
    3、興趣是關(guān)鍵
    國慶假期,孩子學會了三階魔方,之前學了幾次都沒學下來。學習關(guān)鍵是興趣,有了興趣,就有了廢寢忘食的熱情,十一期間,只要一有時間孩子就主動拿起魔方研究,學會了三階魔方,還自己研究學會了金字塔魔方。同樣的黑家的父母,不會因為孩子學習不好而剝奪孩子們的愛好,只要孩子們有愛好,就一定支持。
    每一個孩子都是上天派來的天使,每一個孩子都是不同的。有的孩子走路早,有的孩子走路晚,有的孩子說話早,有的孩子說話早。我們不會對13個月步履蹣跚的小寶寶訓斥說,你怎么這么笨還不會走路。可是我們卻會對上小學的孩子說,你怎么這么笨,這么簡單的題都不會做。孩子越大,我們越?jīng)]有耐心。父母的心越急躁。
    慢養(yǎng)并不代表放任孩子,而是能夠給孩子學習的機會。不求一時的速度與效率,不以當下的表現(xiàn)評斷孩子,尊重每個孩子的差異。
    慢養(yǎng),可以讓父母找到相信孩子的力量,讓孩子在學習中成長,找到好的自己。家,是孩子生命力的來源。我們要和孩子一起贏在人生的終點!
    《慢養(yǎng),給孩子一個好性格》讀后感3
    這是一本臺灣的黑幼龍全家成員一起寫的書,每個人都寫了自己對家庭教育的看法。因為是大家一起寫,很多事件對家里的每個人都會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所以每個人都會寫到對這樣事件的看法。我們也得以從家庭不同成員的角度看同一個事件,既很有趣,也很有意義。從多個視角,不同緯度讓我們把這些事情看得更清楚和透徹,更能認識到當時黑幼龍*為了教育孩子的用心良苦。
    黑家有四個孩子,三男一女,他們的個性都不一樣,走過的成長道路差別也很大。說實話,看著這本書,真覺得多生幾個孩子也是很不錯的事情,能看到不同孩子完全不同的個性,可以根據(jù)他們的個性把他們培養(yǎng)成不同的人才。兄弟姐妹感情好的話,可以互相幫助和開導,對整個家庭的和諧發(fā)展是一件非常有意的事情的。
    黑幼龍的所謂慢養(yǎng),主要是指不去直接干涉孩子的個性,給他們自由發(fā)展的空間。比如他們的女兒黑立琍曾經(jīng)一度成為“問題少女”,天天濃妝艷抹,交男朋友。甚至因為招惹了不良男孩,鬧到那個男孩帶著一群人找到她家*,砸了他們家的玻璃,弄得媽媽跑出去買了散彈槍回來,讓幾個男孩輪流站崗;他們的二兒子黑立國,曾經(jīng)學習成績很不好,還要去參加摔跤隊;他們的小兒子黑立行夢想當演員,從斯坦福大學畢業(yè)之后,竟然為了演員夢在臺灣和好萊塢“晃蕩”一年的時間。
    我相信黑家發(fā)生的這許多問題,都是我們做父母時不能容忍的事情,不等這樣的狀況發(fā)生,恐怕早就爆發(fā)家庭戰(zhàn)爭,把孩子給*了。
    但是看了這本《慢養(yǎng)——給孩子一個好性格》,真的應該反思怎么對待孩子了。孩子都會有自己的個性、特質(zhì),一味的壓抑,不但不能教育好孩子,反而和孩子越來越對立,他們越來越不“聽話”,越來越需要強力的“*”。
    后不但家庭關(guān)系越來越差,而且一但孩子能脫離家長的管束,立刻就變成“放羊”,所有問題都一下子暴露。相信這樣的家庭,在我們身邊都經(jīng)常能見到。
    黑家的孩子在成長中出現(xiàn)過問題,但是后都成才了,這個成才不是一般意義的受到了良好的教育,找了份工作,而是真正意義的成功。找到自己想要的生活,工作出色,實現(xiàn)了人生價值。
    大兒子,美國加州大學畢業(yè),耶魯企業(yè)管理研究碩士,算是子承父業(yè)的在幫助爸爸黑幼龍繼續(xù)著卡內(nèi)基教育的事業(yè)。
    二兒子,加州生物學畢業(yè),任美國華盛頓大學醫(yī)院副院子,成為了一名非常年輕的醫(yī)院院子。
    三女兒,“問題少女”黑立琍從加州大學畢業(yè),原本已經(jīng)進入法學院了,但是她發(fā)現(xiàn)攻讀法學學位并不是自己的理想,毅然放棄了繼續(xù)學業(yè)?,F(xiàn)在是三個孩子的母親,享受做全職家庭主婦的幸福生活。
    四兒子,斯坦福大學畢業(yè),自己創(chuàng)立公司。
    能把四個孩子都培養(yǎng)的如此優(yōu)秀并非偶然。黑家的成功慢養(yǎng)都有哪些值得學習之處呢。簡單歸納書中的幾點:
    1、孩子的自然律——孩子的生命有一個自然律,而這個自然律來自周遭人怎么看待他。父母和子女互動,都不能低估孩子的影響力。
    2、贊美的力量——利用各種機會贊美孩子,給他們信心,給他們更多前進的力量。
    贊美就是父母、老師手里好的“魔法棒”。很多時候,一句簡單的贊美就可以改變他的一生。二兒子黑立國的學習就是因為他們的摔跤教練一句“不經(jīng)意”的贊美改變的。當時教練選了立國當摔跤隊長,他要求所有隊員,考試成績都要達到B-,很多隊員都覺得這不可能,教練就說“你們看立國,他能都達到B-呢,你們也能做到的”就是這樣看似不是贊美的表揚,給了立國很大的鼓舞。既然教練這么看重自己,當然不能不給他面子。這個轉(zhuǎn)折點之后,立國開始努力學習,終于考進了醫(yī)學院。
    3、獨特性,孩子大的財富——黑幼龍自己也說,教養(yǎng)孩子說易行難,書店里談教育的書一大堆,但到了自己做完全不是那么回事。為什么呢,就是因為孩子和孩子是一樣的。
    我們的老祖宗一直說,因材施教,也是這個道理。書中也說“我發(fā)現(xiàn)當我對孩子發(fā)脾氣的時候,其實原因往往是生氣他們沒有照我的話做,沒有跟我一樣,這就是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的典型例子?!蔽覀兤綍r是不是也應該換個眼光看孩子,不要總是一味要求他們按自己要求的做呢。
    所以,經(jīng)常問孩子一些問題,讓他們思考,并引導他們自己找到對的答案,如果可以給孩子多一些思考空間,親子互動關(guān)系就會完全不同了。
    4、設(shè)置底線——黑家給孩子很多自由,讓他們保持獨特性。但是并非什么都可以做,設(shè)置好底線,并且絕對不能逾越。黑家媽媽給孩子的底線其實真的很低,“問題少女”天天化妝,黑媽媽不但容忍了,還帶了她去藥妝店挑化妝品,希望品質(zhì)好一些的東西至少不那么傷害皮膚。對兒女,黑家的底線是“不準吸毒,不準發(fā)生性關(guān)系”。除了設(shè)置底線,父母也擔當起了責任真的保護好孩子們。所以女兒招惹了人,砸了家里玻璃的時候。黑幼龍正好沒在美國,只有媽媽一人可以站出來保護他們。于是媽媽不惜買來槍和孩子們一起站崗,甚至散步“謠言”黑家在黑道上也認識,不是好惹的。這樣的父母更值得孩子們信任和支持!
    5、尊重孩子,把他們當做一個獨立的個體來看——這也是一個說這容易做著難的話題。
    黑家對孩子的尊重絕對不是簡單說說的。黑家也不是一直一帆風順的,也有“黑暗”的時期,也經(jīng)歷過波折和動蕩。
    當時黑幼龍準備放棄飛機公司的工作,回臺灣投入新的事業(yè)時就是一個非常重大的抉擇。父親黑幼龍專門召開了家庭會議,讓每個成員都充分表達了意見,連當時才上幼兒園大班的立行都有權(quán)發(fā)言。
    這次的經(jīng)歷給每個孩子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們都覺得得到了充分的尊重。這樣的氛圍一直在黑家持續(xù),孩子們長大了也會和父母或兄弟姐妹探討各種問題,互相聽取意見,對形成一個好的家庭氛圍很是重要。
    6、家是愛,愛是慢慢“養(yǎng)”出來的——家是一個很奇妙的地方。父母給孩子愛的時候,應該想到,你給孩子的是控制、傷害、還是真正無怨無悔的愛?真正的愛不自私,真正的愛是站在孩子的立場,為他們著想,真正的愛是給他們空間,永遠在他們心中點這樣盞燈,隨時歡迎孩子回來。
    書中的很多故事都非常有意思,也很有教育意義。后,看到黑家每個人寫的家信也是非常的感動,真的很喜歡他們這個很有愛的家。希望我和彎爸也能努力著慢些養(yǎng)大彎彎,給她一個滿是愛意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