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中庸》易 行“中庸”難

字號:


    《中庸》是儒家乃至中華文化的華麗瑰寶。隨著朝代更迭,歷史車輪的無情碾壓,《中庸》也未能幸免于難,被所謂的“古圣先賢”加以扭曲的演變和升華,甚至在五四運動中遭到惡意的抨擊,直到當下,也是飽受爭議。多少破碎,多少質(zhì)疑,都難以掩蓋它的光輝
    時時勤拂拭,勿使惹塵埃。靜空自我,一起來領略《中庸》的風采。
    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懼乎其所不聞。莫見乎隱,莫顯乎微。故君子慎其獨也。
    譯:君子在無人看到的地方也是謹慎自處的,在無人聽到的地方也是謹口慎言的。講的是君子慎獨的修養(yǎng)。
    在這個物欲橫流的年代,無人在講君子了,但君子卻是那個年代的網(wǎng)紅,是對人修身正德的肯定,可以說君子是一種道德符號,所以人人趨之若鶩。
    而慎獨則是君子的要求之一,慎獨不是謹小慎微的獨處,是對自己靈魂的一種拷問,一種回望,一種安放。
    君子首先要有所敬畏,一個人無所“畏懼”是可怕的,沒有自我約束,潛在的*會被無限的放大。舉頭三尺有神靈,何謂神靈?儒家的“敬天法祖”好像離我們很遙遠,我們耳熟能詳?shù)氖牵骸皩Φ闷鹛斓亓夹摹??!皵?shù)典忘祖”已經(jīng)失去了他的威懾力,至于“天地”、“祖宗”更是被現(xiàn)代科技反駁的七零八碎。我們已經(jīng)失去了自古以來基本的社會道德操守?!敖i籠”的懲罰固然有失人性,但從側(cè)面體現(xiàn)了人們對*道德的一種堅守。其實神靈就是回歸自我,靈神就是我們原本的那顆無惡、無善、無我、無欲的清凈心。
    而我們每時每刻的思維就像脫韁的野馬,或患得患失,或怨天尤人,或幻想未來,或悔恨當初,越是想安靜下來,反而適得其反。佛家的禪宗到給了我們一種方法:善護念。菩提本來無一物,只在當下一念間,過去不留,未來難測,我們能做的是當下,守住自己的當下的一念,一念萬年,就守住了自己。其實儒釋道的根本是相同的,《金剛經(jīng)》中說:“一切圣賢皆以無為法而有差別”。
    記得有人說:時間永沒有流逝,流逝的是我們。因為我們無法預知未來,更畏懼死亡??偸窃跔幏肿x秒的趕時間,殊不知我們已經(jīng)離終點越來越近。我們甚至害怕獨處,往往無所事事的找事做。歲月靜好,但我們卻有一顆不安的心無處安放。心靈原本靜雅,只是被你遺忘的太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