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學一年級上冊數(shù)學課件:《圖形的認識與拼組》

字號:

多媒體教學課件是指根據(jù)教師的教案,把需要講述的教學內容通過計算機多媒體(視頻、音頻、動畫)圖片、文字來表述并構成的課堂要件。它可以生動、形象地描述各種教學問題,增加課堂教學氣氛,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拓寬學生的知識視野,下面是整理分享的人教版小學一年級上冊數(shù)學課件:《圖形的認識與拼組》,歡迎閱讀與借鑒。
    
篇一

    教學目標:
    1、通過操作活動,使學生體會所學平面圖形的特征,并能用自己的語言描述長方形、正方形邊的特征。
    2、通過觀察、操作、使學生初步感知所學圖形之間的關系。
    3、培養(yǎng)學生初步發(fā)展想象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
    教學過程:
    一、情境引入
    師:看這是誰?。浚ㄏ惭蜓颍┈F(xiàn)在,我們就和喜羊羊一起去羊村看看,小羊們在做些什么?(播放課件)今天慢羊羊村長給小羊布置了一份數(shù)學作業(yè),可是懶羊羊剛看到第一題,就哇哇地哭了起來。原來,他上課時睡大覺,什么知識都沒學到,第一題就不會做了,你們愿意幫助他嗎?
    二、新授
    (一)習題一
    師:你認識以下這些圖形嗎?第一個是(三角形)誰來說說三角形長什么樣的,它有什么特征?(3條邊,3個角)讓學生上臺來指一指邊,找一找角。這個同學很棒,能從邊和角這兩個角度來介紹三角形,誰也能像他這樣從邊和角這兩個角度來介紹一下這一個圖形。(長方形,它有4條邊,4個角)
    師:它的角和三角形的角一樣嗎?三角形的角是(尖尖的)而長方形的角是(直直的),除了這些特征,邊還有什么特征嗎?(上邊和下邊相等,左邊和右邊相等)同意嗎?可是懶羊羊不信,你們能證明給他看嗎?用什么方法可以證明呢?請同學拿出手中的長方形動手試一試。(學生操作,老師巡視、學生匯報)
    師:把上下兩邊對折,就說明兩邊相等嗎?(師可出示另一圖形,上下邊不等的,通過對折,讓學生感受雖然對折了,兩邊只重疊,但沒有重合、兩邊就不相等。引導學生用自己的話說,師適時引導,“重合”這個詞可以老師介紹給學生)
    師:懶羊羊在我們的啟發(fā)下,也想到了一種方法。播放課件,把上邊和對著的下邊,稱作一組對邊,還有哪兩條邊也可以稱作一組對邊(左邊和右邊)同學們,我們先摸摸上下這組對邊,再摸摸左右另一組對邊。通過剛才的驗證,我們知道了長方形的(對邊)相等。
    師:下面這個圖形和長方形長得很像,它是(正方形),它有什么特征呢?(4條邊,4個角)誰能說得再具體些?(4條邊都相等,4個角都是直直的)4條邊都相等,又該怎么證明呢?請同學們拿出桌上的正方形,試一試。(學生操作,師巡視,學生上臺匯報)引導學生通過兩次對折,讓4條邊重合,證實以上結論。
    師:后這個圖形是(圓),它的邊是直直的嗎?它是(彎彎的),它有沒有角???(課件顯示:無角)
    (二)習題2
    師:通過小朋友的幫忙,懶羊羊認識了上面4種圖形的特征,調皮的它吐吐了舌頭,向大家保證今后上課不睡懶覺了,要像美羊羊學習。是啊,乖巧的美羊羊,正在完成第二題呢,我們一起去看看吧。(出示課件)擺一個三角形(正方形),需要()根小棒
    擺2個正方形,需要()根小棒,(學生上臺擺擺)還有別的答案嗎?若無,師:老師認為7根小棒就可以了,同學們拿出小棒,動手試一試老師是怎么擺的。
    學生上臺展示,師問:為什么會少了一根小棒呢?引導學生說出“共用”,進一步問:再少一根,6根可以擺出2個正方形嗎?(示范)
    師:因此,如果題目改成“少需要幾根小棒?應該填幾呢?”師:我們再來看看第三題,要擺3個正方形,少需要幾根小棒?要注意哪個字啊?請同學們再動手試試。(學生上臺展示,數(shù)數(shù)驗證)那么要擺4個正方形,少需要幾根呢?請同學們先猜一猜,再動手驗證。擺出的這樣的4個正方形(“田”字形),其中有幾根小棒是共用的?。?BR>    (三)習題3
    師:同學們通過動手擺一擺,知道了只有“共用”小棒才會使小棒數(shù)量用到少,真聰明。今天的沸羊羊表現(xiàn)也不錯,他超水平發(fā)揮,已經(jīng)做到第三題了,我們去看看他做得對嗎?
    出示課件
    1、用兩個相同的長方形可以拼成(),學生操作,師巡視,匯報時,讓學生說說拼出什么圖形。師:哪些是我們學過的平面圖形,(長方形、正方形)師:沸羊羊說了一句話“兩個相同的長方形一定可以拼成正方形”,你們認為對嗎?為什么?老師手中的這兩個長方形可以拼成正方形嗎?誰來試一試。讓學生初步明白只有特殊的長方形(而且要完全相同的)才能拼成正方形。
    2、用4個正方形可以拼成()(平面圖形)讓學生動手操作,展示。
    3、如課件示,師:你是怎么看出來的。
    (四)習題4
    師:速度快的要屬班長暖羊羊了,它已經(jīng)完成作業(yè),正在制作風車呢?我們一起去看看吧。它先用(長方形)的紙,沿對角對折,剪成(正方形),通過對折會出現(xiàn)(一個三角)形,再對折1次,折出了(4個正方形),后沿折痕剪開,釘上釘子,一個漂亮的風車就做好了,風車轉動后會產生(出現(xiàn))一個什么圖形呢?(圓形)
    三、談感受。
    師:參觀完羊村,喜羊羊要和我們說再見了,告別前他想問問小朋友,你們今天有什么收獲???(學生談感受),喜羊羊臨走前給大家留了兩份禮物,你們想看嗎?欣賞用相同三角形的拼組,還有一題思考題,你們敢挑戰(zhàn)嗎?(出示課件)請同學們帶回家思考。
    
篇二

    教材分析:
    教材通過對生活中的實際物體或者實物圖片進行分類的數(shù)學學習活動,使學生從形狀的視角初步認識物體和圖形。主要分為三個層次:1、首先是知識的引入層次。2、其次是知識的教學層次。3、后是知識的應用層次。
    學情分析:
    學生在生活中已經(jīng)了解了基本的物體形狀,更清楚的了解物體的名稱。
    教學目標:
    1.通過操作和觀察,使學生初步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知道它們的名稱;會辯認識這幾種物體和圖形。
    2.培養(yǎng)學生動手操作、觀察能力,初步建立空間觀念。
    3.通過學生活動,激發(fā)學習興趣,培養(yǎng)學生合作、探究和創(chuàng)新意識。
    評價方式:
    目標1:表現(xiàn)性評價
    目標2:目的性評價
    目標3:討論性評價
    教學過程:
    一、目標1
    問題1:小朋友們,我們每組都有一個裝滿東西的袋子,這是智慧爺爺送給你們的禮物,想知道是什么禮物嗎?把袋子里的東西倒出來看一看。智慧爺爺還提出一個要求,把形狀相同的物體放在一起。讓學生把形狀相同的物體放在一起,教師巡視。
    問題2:你們是怎樣分的?為什么這樣分?
    問題1:你們是怎樣分的?為什么這樣分?學生可能回答可分成這樣幾組:一組是長長方方的;一組是四四方方的;一組是直直的,像柱子;一組是圓圓的球。
    問題2:教師拿出大小不同、形狀不同、顏色不同的實物直觀揭示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的概念,
    二、目標2
    問題1:讓學生動手摸一摸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的實物,然后把自己的感受和發(fā)現(xiàn)在小組內交流。
    問題2:讓學生拿出長方體和圓柱,放在桌面上玩一玩,使學生發(fā)現(xiàn)圓柱會“轱轆”,然后教師說明,圓柱可以滾動。
    長方體:是長長方方的,有平平的面。
    正方體:是四四方方的,有平平的面。
    圓柱:是直直的,上下一樣粗細,兩頭是圓的,平平的。球:是圓圓的。
    三、目標3
    問題:讓學生用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搭一搭。通過搭,使學生明確:球沒有平平的面,能任意滾動;長方體、正方體和圓柱都有平平的面,搭在一起很平穩(wěn)。
    作業(yè)設計:
    課本練習八第一題和第二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