唱歌教學是小學音樂教學的重要內(nèi)容,它不僅是對學生音樂感受力和唱歌基本能力的培養(yǎng),而且對學生浸潤美的熏陶、提高藝術(shù)修養(yǎng)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以下是整理的相關(guān)資料,希望可以幫助到您!
【篇一】
第一課時:《苗嶺的早晨》授課時間:
教學目標:
1.指導(dǎo)學生根據(jù)音樂的情緒為音樂分段。
2.了解小提琴和口笛的音色。
3.了解作曲家俞遜發(fā),激發(fā)學生對中國民族音樂的熱愛之情。
教學重點、難點:
1.讓學生感受樂曲各段落不同的速度、旋律與表達的不同的情緒。
2、學生感受民族音樂,激發(fā)對民族音樂的熱愛之情。
教學方法:
聽賞法、引導(dǎo)法。
教具準備:
錄音機、多媒體設(shè)備、演示文稿、Flash畫面、磁帶。
教學設(shè)計:
一、組織教學
播放《愛我中華》的歌曲,學生走進教室。
二、引入
知道我們剛才聽的歌曲嗎?
是啊,(唱)“56個民族,56枝花,56個兄弟姐妹是一家……”今天這節(jié)課,老師要帶你們走進一個神秘的地方,去聽聽那里的音樂。
三、欣賞《苗嶺的早晨》第一樂章
1.聽的時候請你仔細思考,你想到了什么?你大的感受是什么?多媒體展示苗嶺風景畫面(播放第一樂章音樂)。
2.誰能和大家交流一下,你聽了這段音樂之后的感受。
(很美……鳥叫……仿佛來到……)鼓勵多種見解。是啊,我們有一個美麗的家園,我們應(yīng)該珍惜。
3.這么美的音樂它有什么特點呢?讓我們再來感受一下。這一遍在聽的時候,看老師的手有什么變化嗎?學生隨教師一起用右手走旋律。
感覺到什么了嗎?(音拖的長……很優(yōu)美抒情……)(節(jié)奏自由、寬松)。
4.誰知道這么美的音樂是來自哪個民族嗎?(苗族)這首樂曲就叫《苗嶺的早晨》。知道是用什么樂器演奏的嗎?(鼓勵學生隨意說出自己知道的樂器)。
教師小結(jié)并用課件展示出樂器小提琴,進行簡單介紹。
5.現(xiàn)在讓我們伴著《苗嶺的早晨》第二樂章的音樂走進苗族。多媒體放映有關(guān)苗族服飾、居住、歌舞圖片。
6.匆匆走了一趟苗族,誰來說說你對苗族的印象?你還知道哪些呢?(個別交流)
7.看來同學們對苗族的了解還真不少,那么今天老師也給大家?guī)砹司哂忻缱逄厣母枨?,聽……。多媒體播放苗族飛歌特點歌曲《小背簍》。
這首苗族歌曲給你帶來的又是怎樣一種感覺呢?(聲音尖高……)。
8.這就是苗族的飛歌,它的音比較高、尖,節(jié)奏寬、自由(多媒體展示)。那么之前我們聽的《苗嶺的早晨》第一樂章的音樂和剛剛聽的苗族姑娘唱的歌曲有類似嗎?(有)所以它是一首具有苗族飛歌特點的樂曲。
9.多媒體播放:讓我們再欣賞一遍用口笛演奏的具有苗族飛歌特點的第一樂章。演示文稿展示樂器口笛,向?qū)W生簡單介紹樂器口笛。拓展有關(guān)樂器的知識,開闊學生視野。
四、欣賞《苗嶺的早晨》第二樂章
1.聽賞第二樂章。
你感覺第二樂章音樂和第一樂章音樂有什么不同嗎?(節(jié)奏快、歡快、熱鬧)是啊,第二樂章的音樂甚至使我們有點想動起來的感覺。
2.你想跳一跳苗族舞嗎?
(1)多媒體圖文介紹蘆笙、木鼓、板凳等舞蹈。
(2)再次欣賞第二樂章,看老師表演的苗族舞:示范苗族舞的扭跨、踢腿、跳躍。
(3)教學生表演苗族舞的幾個動作并加入“拍一拍”。
(4)跳一跳。
在第二樂章的伴奏下,師生同舞,也可拍手表示感受。
五、聽全曲
剛才我們一起走進了苗族,領(lǐng)略了苗族的風光,下面我們再來聽一遍由小提琴演奏的《苗嶺的早晨》,說說你的收獲。
六、小結(jié)
課件出示“笛子”:同學們聽過笛子演奏的《苗嶺的早晨》嗎?
請欣賞:苗族舞蹈《苗嶺的早晨》它的伴奏音樂是用笛子演奏的,注意傾聽和觀賞喲?。▽W生聽賞)
下課!
【篇二】
第二課時授課時間
教學內(nèi)容
學唱歌曲《少先隊植樹造林歌》
教學目標
1、以歡快、活潑的情緒,飽滿而富有彈性的歌聲,表現(xiàn)種樹時的愉快心情及盼望小樹成材的美好心愿。
2、體會連音線在歌曲中的作用。
3、用律動的方式進行表演。
教學過程
1、復(fù)習上節(jié)課欣賞的樂曲《苗嶺的早晨》。
豎笛練習:
2、導(dǎo)入新課。
3、美妙的音樂將我們帶到了山清水秀的苗家山寨,生活在那里的人們該是多么幸福。具統(tǒng)計,從1970年到2002年,由于地球上的森林覆蓋率下降了12%,生物多樣化下降了1/3,淡水資源減少了55%。生態(tài)環(huán)境的破壞是如此嚴重,怎么辦?
學生:保護環(huán)境
教師:舉例(發(fā)散思維:綠化、種樹)。
教師:誰知道植樹節(jié)是哪一天?
學生:回答問題(提前查資料)。
3、學唱歌曲。
(1)聽歌曲范唱,感受歌曲歡快活潑的情緒。
(2)簡要介紹歌曲的創(chuàng)作背景(介紹詞曲作者)。
(3)學習歌譜:注意歌曲中的連線(第3、5、6、8小節(jié))。
(4)學習歌詞。
學生:分組練習。
4、創(chuàng)編歌曲的律動。
第1、2小節(jié)拉手原地點踏步;第3、4小節(jié)雙手上舉擺動;第5、6小節(jié)一人蹲一人站站立,擺頭;第7、8小節(jié)雙人拉手轉(zhuǎn)圈,后一小節(jié)造型。
教學評價
1、是否能熟練、完整地演唱歌曲。
2、歌曲中連音線的唱法
3、創(chuàng)編簡單的動作表現(xiàn)歌曲。
【篇三】
第三課時授課時間:
教學內(nèi)容
欣賞木琴獨奏《小松樹》
教學目標
通過欣賞樂曲,培養(yǎng)學生正確地聆聽音樂的習慣;在教師的指導(dǎo)下模唱樂曲的主題旋律,并通過多次聆聽準確辨別五次變奏。
教學過程
1、初聽全曲:感受樂曲的情緒。
2、再聽全曲:你知道這首樂曲是用什么樂器主奏的嗎?
3、介紹主奏樂器:木琴。
教師可為學生提供木琴的相關(guān)資料和圖片,有條的學校,可以組織學生在課下搜集有關(guān)資料,以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4、分段欣賞。
(1)引子:感受木琴音色特點。
提問:你聽到了什么?這段音樂描繪了怎樣的情景?
(學生在教師的引導(dǎo)下展開想象,描述出鳥鳴、流水,自由的節(jié)奏表現(xiàn)了一幅山林日出的景象。)
(2)主題聽賞:出示主題譜例,旋律記憶。
A、主題:樂曲的速度?力度?情緒?
B、出示譜例:模唱記憶主題。
C、揭示課題《小松樹》。
(3)再聽全曲;這個旋律總共出現(xiàn)了幾次?它們都是用木琴演奏的嗎?
(4)再聽全曲:當聽到用木琴演奏的樂段舉手表示。它們和第出一的旋律有變化嗎?有什么不同?
(在教師的引導(dǎo)下,學生區(qū)分第二變奏的加花和第四變奏的變速。)
(5)再聽全曲:還有幾個樂段不是用木琴演奏的?它們是用什么樂器演奏的?
(在教師的引導(dǎo)下,學生通過聽辨和小組討論總結(jié)出正確答案)
5、完整聆聽,整體把握樂曲的情緒。
6、學唱歌曲:出示歌篇,演唱歌詞。
7、分小組討論運用什么樣的形式表現(xiàn)樂曲。
(學生以小組為單位,用舞蹈、歌唱、繪畫、打擊樂伴奏的方式表現(xiàn)樂曲。)
教學評價
1、學生參與的程度和參參與率。
2、模唱主題的準確程度和聽辨奏的準確度。
3、能否與他人合作,運用歌唱、舞蹈、繪畫或打擊樂的形式表現(xiàn)樂器。
【篇一】
第一課時:《苗嶺的早晨》授課時間:
教學目標:
1.指導(dǎo)學生根據(jù)音樂的情緒為音樂分段。
2.了解小提琴和口笛的音色。
3.了解作曲家俞遜發(fā),激發(fā)學生對中國民族音樂的熱愛之情。
教學重點、難點:
1.讓學生感受樂曲各段落不同的速度、旋律與表達的不同的情緒。
2、學生感受民族音樂,激發(fā)對民族音樂的熱愛之情。
教學方法:
聽賞法、引導(dǎo)法。
教具準備:
錄音機、多媒體設(shè)備、演示文稿、Flash畫面、磁帶。
教學設(shè)計:
一、組織教學
播放《愛我中華》的歌曲,學生走進教室。
二、引入
知道我們剛才聽的歌曲嗎?
是啊,(唱)“56個民族,56枝花,56個兄弟姐妹是一家……”今天這節(jié)課,老師要帶你們走進一個神秘的地方,去聽聽那里的音樂。
三、欣賞《苗嶺的早晨》第一樂章
1.聽的時候請你仔細思考,你想到了什么?你大的感受是什么?多媒體展示苗嶺風景畫面(播放第一樂章音樂)。
2.誰能和大家交流一下,你聽了這段音樂之后的感受。
(很美……鳥叫……仿佛來到……)鼓勵多種見解。是啊,我們有一個美麗的家園,我們應(yīng)該珍惜。
3.這么美的音樂它有什么特點呢?讓我們再來感受一下。這一遍在聽的時候,看老師的手有什么變化嗎?學生隨教師一起用右手走旋律。
感覺到什么了嗎?(音拖的長……很優(yōu)美抒情……)(節(jié)奏自由、寬松)。
4.誰知道這么美的音樂是來自哪個民族嗎?(苗族)這首樂曲就叫《苗嶺的早晨》。知道是用什么樂器演奏的嗎?(鼓勵學生隨意說出自己知道的樂器)。
教師小結(jié)并用課件展示出樂器小提琴,進行簡單介紹。
5.現(xiàn)在讓我們伴著《苗嶺的早晨》第二樂章的音樂走進苗族。多媒體放映有關(guān)苗族服飾、居住、歌舞圖片。
6.匆匆走了一趟苗族,誰來說說你對苗族的印象?你還知道哪些呢?(個別交流)
7.看來同學們對苗族的了解還真不少,那么今天老師也給大家?guī)砹司哂忻缱逄厣母枨?,聽……。多媒體播放苗族飛歌特點歌曲《小背簍》。
這首苗族歌曲給你帶來的又是怎樣一種感覺呢?(聲音尖高……)。
8.這就是苗族的飛歌,它的音比較高、尖,節(jié)奏寬、自由(多媒體展示)。那么之前我們聽的《苗嶺的早晨》第一樂章的音樂和剛剛聽的苗族姑娘唱的歌曲有類似嗎?(有)所以它是一首具有苗族飛歌特點的樂曲。
9.多媒體播放:讓我們再欣賞一遍用口笛演奏的具有苗族飛歌特點的第一樂章。演示文稿展示樂器口笛,向?qū)W生簡單介紹樂器口笛。拓展有關(guān)樂器的知識,開闊學生視野。
四、欣賞《苗嶺的早晨》第二樂章
1.聽賞第二樂章。
你感覺第二樂章音樂和第一樂章音樂有什么不同嗎?(節(jié)奏快、歡快、熱鬧)是啊,第二樂章的音樂甚至使我們有點想動起來的感覺。
2.你想跳一跳苗族舞嗎?
(1)多媒體圖文介紹蘆笙、木鼓、板凳等舞蹈。
(2)再次欣賞第二樂章,看老師表演的苗族舞:示范苗族舞的扭跨、踢腿、跳躍。
(3)教學生表演苗族舞的幾個動作并加入“拍一拍”。
(4)跳一跳。
在第二樂章的伴奏下,師生同舞,也可拍手表示感受。
五、聽全曲
剛才我們一起走進了苗族,領(lǐng)略了苗族的風光,下面我們再來聽一遍由小提琴演奏的《苗嶺的早晨》,說說你的收獲。
六、小結(jié)
課件出示“笛子”:同學們聽過笛子演奏的《苗嶺的早晨》嗎?
請欣賞:苗族舞蹈《苗嶺的早晨》它的伴奏音樂是用笛子演奏的,注意傾聽和觀賞喲?。▽W生聽賞)
下課!
【篇二】
第二課時授課時間
教學內(nèi)容
學唱歌曲《少先隊植樹造林歌》
教學目標
1、以歡快、活潑的情緒,飽滿而富有彈性的歌聲,表現(xiàn)種樹時的愉快心情及盼望小樹成材的美好心愿。
2、體會連音線在歌曲中的作用。
3、用律動的方式進行表演。
教學過程
1、復(fù)習上節(jié)課欣賞的樂曲《苗嶺的早晨》。
豎笛練習:
2、導(dǎo)入新課。
3、美妙的音樂將我們帶到了山清水秀的苗家山寨,生活在那里的人們該是多么幸福。具統(tǒng)計,從1970年到2002年,由于地球上的森林覆蓋率下降了12%,生物多樣化下降了1/3,淡水資源減少了55%。生態(tài)環(huán)境的破壞是如此嚴重,怎么辦?
學生:保護環(huán)境
教師:舉例(發(fā)散思維:綠化、種樹)。
教師:誰知道植樹節(jié)是哪一天?
學生:回答問題(提前查資料)。
3、學唱歌曲。
(1)聽歌曲范唱,感受歌曲歡快活潑的情緒。
(2)簡要介紹歌曲的創(chuàng)作背景(介紹詞曲作者)。
(3)學習歌譜:注意歌曲中的連線(第3、5、6、8小節(jié))。
(4)學習歌詞。
學生:分組練習。
4、創(chuàng)編歌曲的律動。
第1、2小節(jié)拉手原地點踏步;第3、4小節(jié)雙手上舉擺動;第5、6小節(jié)一人蹲一人站站立,擺頭;第7、8小節(jié)雙人拉手轉(zhuǎn)圈,后一小節(jié)造型。
教學評價
1、是否能熟練、完整地演唱歌曲。
2、歌曲中連音線的唱法
3、創(chuàng)編簡單的動作表現(xiàn)歌曲。
【篇三】
第三課時授課時間:
教學內(nèi)容
欣賞木琴獨奏《小松樹》
教學目標
通過欣賞樂曲,培養(yǎng)學生正確地聆聽音樂的習慣;在教師的指導(dǎo)下模唱樂曲的主題旋律,并通過多次聆聽準確辨別五次變奏。
教學過程
1、初聽全曲:感受樂曲的情緒。
2、再聽全曲:你知道這首樂曲是用什么樂器主奏的嗎?
3、介紹主奏樂器:木琴。
教師可為學生提供木琴的相關(guān)資料和圖片,有條的學校,可以組織學生在課下搜集有關(guān)資料,以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4、分段欣賞。
(1)引子:感受木琴音色特點。
提問:你聽到了什么?這段音樂描繪了怎樣的情景?
(學生在教師的引導(dǎo)下展開想象,描述出鳥鳴、流水,自由的節(jié)奏表現(xiàn)了一幅山林日出的景象。)
(2)主題聽賞:出示主題譜例,旋律記憶。
A、主題:樂曲的速度?力度?情緒?
B、出示譜例:模唱記憶主題。
C、揭示課題《小松樹》。
(3)再聽全曲;這個旋律總共出現(xiàn)了幾次?它們都是用木琴演奏的嗎?
(4)再聽全曲:當聽到用木琴演奏的樂段舉手表示。它們和第出一的旋律有變化嗎?有什么不同?
(在教師的引導(dǎo)下,學生區(qū)分第二變奏的加花和第四變奏的變速。)
(5)再聽全曲:還有幾個樂段不是用木琴演奏的?它們是用什么樂器演奏的?
(在教師的引導(dǎo)下,學生通過聽辨和小組討論總結(jié)出正確答案)
5、完整聆聽,整體把握樂曲的情緒。
6、學唱歌曲:出示歌篇,演唱歌詞。
7、分小組討論運用什么樣的形式表現(xiàn)樂曲。
(學生以小組為單位,用舞蹈、歌唱、繪畫、打擊樂伴奏的方式表現(xiàn)樂曲。)
教學評價
1、學生參與的程度和參參與率。
2、模唱主題的準確程度和聽辨奏的準確度。
3、能否與他人合作,運用歌唱、舞蹈、繪畫或打擊樂的形式表現(xiàn)樂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