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課就是教師闡述在課堂教學中做什么、怎么做、為什么這樣做的教學研究活動。說課之前一般要事先寫出說課稿。從性質(zhì)來看,說課具有說理性、科研型、工具性和交流性等特點。說課主要由說課者、說課內(nèi)容、說課方法和聽評者四個基本要素組成。以下是整理的相關資料,望對您有所幫助。
【篇一】
一,教材分析
首先說說教材,《稱贊》這課是一篇新教材,是一個有趣的童話故事,小刺猬和小獾相處得多么融洽,多么富有人情味兒!看來只要是發(fā)自內(nèi)的稱贊,即使是平淡如水的一句話,也會產(chǎn)生意想不到的效果.在平時的生活工作中,我們都希望受到別人的稱贊,得到別人的肯定.我們經(jīng)常也有這樣的感覺,加班加點地拼命工作,能得到領導的一句表揚或者同事的一句稱贊,也就滿足了.
老師對學生,何嘗不是這樣呢老師在學生的心目中是何等神圣啊!當學生獲得成功或者取得進步的時候,不要說稱贊,就是一個笑容,一個眼神,親切的撫摸,也許都能讓學生的心中涌起一陣暖流,留下一段美好的回憶.根據(jù)新課程標準和本組課文訓練的主意圖以及學生的實際,我們確定了本課的教學目標.
二,學習目標
1,知識目標:
①認識10個生字詞.
②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能力目標:
通過朗讀,了解課文內(nèi)容,體會相互稱贊帶來的快樂.
3,情感目標:
教育學生要學著發(fā)現(xiàn)別人身上的優(yōu)點.
三,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讀懂課文.
難點:知道小刺猬是怎樣發(fā)現(xiàn)小獾的優(yōu)點,從而學習發(fā)現(xiàn)別人身上的優(yōu)點.
四,教法與學法
在這堂課中,我們采用了創(chuàng)設情境法,情感朗讀理解法,直觀教學的方法,引導學生自學,討論,交流.為學生營造一個*,生動,活潑的學習環(huán)境,形成學生質(zhì)疑問難,自主合作學習的局面.
五,教學流程
在本課的教學中,我們采用了自主學習,合作探究的教學方式,讓學生積極參與,激發(fā)他們的潛能,營造良好的課堂氣氛,力求達到本課的教學目標,主要從四個方面進行教學.
(一)創(chuàng)設情境,談話導入.
好奇是小學生的天性,抓住學生的好奇心,從而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一開始,我們根據(jù)兒童的特點,讓學生認識"刺猬","小獾",有機地把學生帶進喜聞樂見的生活中,看看互相鼓勵與稱贊會有什么神奇的作用,這樣導入符合低年級兒童的特點,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游戲激趣,鞏固識字
學生是學習和發(fā)展的主體,我們根據(jù)學生身心發(fā)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發(fā)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因此課上通過了摘蘋果,開火車等游戲來激發(fā)學生的興趣,鞏固了生字詞.讓學生參與教學活動,課堂氣氛也活躍起來.
(三)讀文理解,感悟道理
語文新大綱指出: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受到情感熏陶.本課教學安排了充分的讀,通過自讀,范讀,齊讀,分角色讀,從整體上體會課文的情感,抓住重點語句進行品讀,具體感受課文中的真情.如,小獾的板凳做得很粗糙,小刺猬為什么還要稱贊他呢對這個問題,我們抓住幾個句子進行感悟."板凳做得很粗糙,但是看得出他做得很認真."(這句話肯定別人的認真態(tài)度);"你真能干,小板凳做得一個比一個好!"(這句肯定別人的點滴進步);再如,稱贊別人有什么意想不到的效果呢對這個問題,我們抓住下面的句子進行感悟:"在我有點兒泄氣的時候,是你稱贊了我,讓我有了自信."這句話培植了自信.小刺猬和小獾的對話彬彬有禮,富有真情,我們抓住角色對話為訓練重點,取用了分角色讀,表演讀,切身體會作者的真情實感,用內(nèi)心的情感朗讀課文,提高學生的口語交際和表演能力,達到了品讀感悟的臺階,使學生受到美好情感的熏陶.
(四)拓展文本,延伸課堂
通過質(zhì)疑引導學生知識延伸,讓學生想想:假如小刺猬一開始不是稱贊小獾,而是取笑他的板凳做得很粗糙,會有什么樣的結果這個質(zhì)疑,能又激發(fā)學生的思惟,培養(yǎng)學生的語感能力.
六,板書設計
這堂課的板書做到圖文結合,形象直觀,條理清晰,便于學生理解,起到深化主題,回顧中心的作用.
【篇二】
說教材
《登鸛雀樓》是蘇教版國標本二年級上冊的第17課,作者王之渙,詩的前兩句寫景,后兩句抒發(fā)感想。
一、教學目標
1、知識方面:學會本課生字、新詞;有感情地朗讀和背誦這首詩。
2、情感方面:在理解古詩詞句的基礎上,體會“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遠”的道理,學習詩人王之渙奮發(fā)向上、積極進取的精神。
3、技能方面:能初步學會借助插圖、工具書等途徑學習古詩。
二、教學重、難點
理解詩句含義,想像詩句描寫的景象,體會詩人的思想感情,有感情讀誦古詩。
三、教學準備資料書多媒體課件
說教法、學法
一、做必要的講解和說明。對作者和鸛雀樓教師做一些詳細的說明,幫助學生來理解這首詩。
二、從指導讀出停頓入手,教給學生“音斷而意不斷”的方法。這樣可以快速地讀出詩的韻律美感。
三、學法隨評語等途徑滲透。教給學生“利用手中資料或插圖來幫助學習古詩”的方法。弄懂重點詞語的意思。
四、自讀自悟,鼓勵質(zhì)疑。讓學生提出不懂的問題,這樣,教師根據(jù)具體情況來使學生從原有的基礎上再進一步認識和提高。
五、引導合作在合作中探索規(guī)律,了解方法,理解全文大意。
六、結合實際拓展延伸,突破難點。結合學生實際來深層次理解“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說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
1、同學們,今天老師和你們一起到山西永濟縣去看一座樓,(出示圖片)這是一座三層的樓閣,因為常有一種叫“鸛雀”的鳥飛來休息,所以被人們稱為“鸛雀樓”。伸出手,和我一起寫寫它的名字,師生齊板書。(加拼音,小字頭加“隹”字旁。)誰來叫叫這座樓的名字呢?(指多名學生讀)
2、鸛雀樓剛剛建好的時候還不怎么有名氣。唐代時候,有一位名叫王之渙的大詩人來到這里(板書:王之渙),他登上這座樓作了一首詩記錄下自己的所見所想。從此以后,這座樓就名揚四海啦。這首詩的題目就叫:登鸛雀樓,誰來讀讀課題。
4、詩中到底寫了些什么呢?打開書,讓我們一起來讀一讀,欣賞一下這首千古名詩吧!
二、初讀古詩
1、請小朋友先自己讀一讀這首古詩。
2、(出示全文)指名讀,檢查讀詩。讓同學們發(fā)現(xiàn)他們讀的時候字音方面有什么地方值得學習。學生一起學學他們,把生字再讀一讀。指名做小老師帶讀。
3、老師讀一讀這首詩。學生仔細聽一聽,老師的讀法有什么不同?指導:讀出節(jié)奏,要在每行的前兩個字后面停頓!
4、一起學著老師在書上標出停頓的地方,然后練習讀一讀,指名再讀,齊讀。
三、精讀課文:
1、常言說的好:“書讀百遍,其義自見?!睂W生說說詩中哪些內(nèi)容是詩人登上樓閣時看到了?哪些內(nèi)容是寫他想到的呢?
2、登鸛雀樓詩人到底看到了什么?請小朋友讀讀第一句,然后看看圖想一想,再說一說。
交流:(1)指名說。點撥:*著山在詩句中就是“依山”。太陽下山了,就要看不見了,就是詩中的哪個字啊?“盡”就是“完”了。那“白日”是什么時候的太陽呢?
(2)再指名說。多美的夕陽下山圖呀!提示:“黃河入海流”我們可以調(diào)過來理解——就是“黃河流入?!?。
(3)(條條江河通大江啊!)詩人在樓上看著黃河水流向大海。想象著黃河水進入大海的場面。想去看看黃河水流入大海的場面嗎?播放錄像。(敘述:一瀉千里的黃河水,奔騰咆哮、滾滾南來,又在遠處折而東向,一直向東匯注到浩瀚無涯的大海。真是“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呀!)
(4)看了錄像,你覺得黃河怎么樣?——能用朗讀來表現(xiàn)黃河入海的雄渾的氣勢嗎?指名讀,師評(你邊讀邊想,所以讀得好!很有氣勢!)男女比賽。
(5)師邊深情地敘述邊板畫:詩人登上鸛雀樓舉目遠望,看見——太陽正挨著連綿起伏的群(西)山下沉,腳下的黃河水正滾滾地流入大海。詩人觀察的視野是多么開闊呀!讓我們再把這句話連起來好好的讀讀。(師生齊讀!)
3、看著這樣壯觀的情景,詩人情不自禁地想到——(生齊讀)讀了這句,頭腦里有什么小問號嗎?(重點:欲窮更千里目)誰能幫幫他?你是怎么知道的?(表揚,聯(lián)系上下句理解,會學習!)故事中有些字很難知道意思,其實我們還可以借助工具書來查找答案。今天,老師查找資料,知道這些詞語的意思,(老師出示詞語意義)?,F(xiàn)在能完整的說說這句詩的意思嗎?自己讀讀詩,看看字意,試著說說,一會兒我們?nèi)鄟斫涣鳌?工具書的作用真不小,這么快就解決問題了。)
4、詩人說的再登一層,真的是讓我們再登一層嗎?還記得《小松樹和大松樹》一課嗎?小松樹長之所以能看到很遠很遠的地方,那是因為——大山爺爺把它托起來的呀。這就是人們常說的,“站得高才能看得遠”(板貼:登高才能望遠)唐代大詩人杜甫也曾說過類似的詩句:“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5、合作的力量是大的?,F(xiàn)在請你們和同座伙伴合作把把詩人登樓后看到的和想到的連起來說說,好嗎?(看得出你們一節(jié)課都在認真聽!好樣的!)
6、這就是名揚天下的古詩“登鸛雀樓”。今天小朋友們學得真棒,老師要獎勵你們,我給你們配樂配錄像,請你們來配音,一邊讀一邊想像詩句中的畫面,可以加上自己的感情,甚至動作。相信你們這次會讀得更好?,F(xiàn)在你們就是大詩人王之渙了,試試看——個人讀,齊讀。
7、小朋友讀得多好呀!讓老師更喜歡這首詩了。我們把它背下來好嗎?誰來試試?(學得好,記得牢啊!向你們學習!)
8、回去我們也像這樣把古詩背給家長聽,告訴他們詩意和作者,能行嗎?
四、總結、延伸
1、“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這句話可是一句千古名句啊,鸛雀樓的名氣之大重要的原因就是因為這句詩。因為它不光用在登樓上,經(jīng)常被別人用在學習、工作等許多地方用來鼓勵自己或別人呢!當我們的班長被評為?!叭脤W生”的時候,老師為了讓他不驕傲,繼續(xù)努力,爭取更大的榮譽,就會鼓勵他,在他的素質(zhì)報告書上寫下: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采訪羅高揚:當你跳繩比賽中取得年級第一的時候,我們同學們也可以這樣對你說—誰來說?
△采訪戴銘君:雖然你鋼琴已經(jīng)考過5級,但老師還想對你說,你猜,說什么?其他同學也可以幫忙。
2、王之渙是唐朝非常著名的一位詩人,小時候就聰明過人。成年后,曾做過官,但被人誣告就辭去官職。游歷祖國名山大川結交文壇名人,前后達15年之久。后又當官,業(yè)績顯著,就要高升時,不幸得病去世。但性格豪爽,他的詩寫得非常好,《全唐詩》中存有六首絕句。其中《登鸛雀樓》和《涼州詞》為有名。今天,咱們就來欣賞另外一篇千古名詩—《涼州詞》。這首詩又寫了什么呢,你們可以試著用今天學習的方法,回家后啊研究研究,下節(jié)課我們來交流,好嗎?
3、從你們的話中,老師感受到了你們那不斷進取、奮發(fā)向上的決心。是呀,不管什么人,不管做什么事,要想更上一層樓,都需要再做一番努力!今天我們更上一層樓,明天,我們就會“窮千里目”!讓我們再來讀讀這首詩,讀出對這首詩的新的理解、感受。(配樂)后老師要獎勵你們,送你們一句祝福的話.(示:祝小朋友身體健康,天天開心,學習更上一層樓!)
【篇三】
新教材小學語文第三冊11課〈〈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是一首詩。本課曾在人教版中三年級教材中出現(xiàn)過,此次放到新教材中稍做了修改。課題設置了一個假設的情景,以引起學生閱讀的興趣。它饒有興趣地向人們介紹了在中午、黑夜、陰雨天怎樣根據(jù)自然現(xiàn)象來辨別方向。
這篇常識性的文章對二年級的學生來說,在方向南北的理解上還是有一點困難的。尤其第2---4自然段寫了在不同的時間、氣候條件下,辨別方向的3種方法。這一部分是本課的重點。
因此,我在設計本課的第二課時的教案時,就打算在本堂課中解決這課的重點。這堂課的教學目標是:
1、復習13個新字及寸字旁,朗讀第一段。
2、學習2—4段,理解“忠實、向?qū)?、指點、北極星、永遠、陰雨天”等詞語的意思,在理解的基礎上指導朗讀。
3、初步懂得怎樣利用自然現(xiàn)象辨別方向。
其中第3點是本課重難點。
考慮到低段學生的思維特點,我在設計教案時,就把學生的主體性的發(fā)揮放在首位。這點思想貫穿了整節(jié)課。如課剛開始就讓學生念念并記住還沒記住的詞,課中讓學生自學、交流,討論。在朗讀時讓學生說說怎樣朗讀好等等,學生的參與意識很強。
2、充分想到利用形象、鮮明的教具刺激學生的興趣。根據(jù)低段學生思維的形象性,我設計了一些教具,讓學生說說,動動,如在教學“北極星”這段時,讓學生拿出自己的星,學生讀完這一段后,請他們自己表演“北極星”掛在何方,又如在教學“太陽”這段,讓學生自學后上黑板貼太陽,我覺得設計得較滿意的是后的“幫迷路的小紅帽找家”這則表演既可以發(fā)揮學生的表演才能,同時進行幫助他人的思想教育。更能檢驗學生對課文的理解。事實看出,上來的學生對方向的認識已初步搞清了,教學難點也克服了。
3、朗讀的突破。俗話說:“書讀百遍,其意自見”。課文讀熟、讀透了,慢慢地,學生對課文的理解也加深了,因此,我在這堂課中,非常重視讓學生多讀。課中安排了自由讀,默讀,比賽讀等近十種形式。另外,我覺得比較好的是我贊同朗讀有不同的節(jié)律、韻調(diào)。每個學生都可以有不同的讀法,只要讀正確,讀好聽就行,所以,學生的讀法就很不一樣,發(fā)揮了不同學生的不同個性。
當然,本堂課有很多細節(jié)上考慮得還不是很成熟,有待我更嚴格要求自己和學生,同時,希望各位老師能多幫助我,提醒我改正不足。謝謝!
新東
【篇一】
一,教材分析
首先說說教材,《稱贊》這課是一篇新教材,是一個有趣的童話故事,小刺猬和小獾相處得多么融洽,多么富有人情味兒!看來只要是發(fā)自內(nèi)的稱贊,即使是平淡如水的一句話,也會產(chǎn)生意想不到的效果.在平時的生活工作中,我們都希望受到別人的稱贊,得到別人的肯定.我們經(jīng)常也有這樣的感覺,加班加點地拼命工作,能得到領導的一句表揚或者同事的一句稱贊,也就滿足了.
老師對學生,何嘗不是這樣呢老師在學生的心目中是何等神圣啊!當學生獲得成功或者取得進步的時候,不要說稱贊,就是一個笑容,一個眼神,親切的撫摸,也許都能讓學生的心中涌起一陣暖流,留下一段美好的回憶.根據(jù)新課程標準和本組課文訓練的主意圖以及學生的實際,我們確定了本課的教學目標.
二,學習目標
1,知識目標:
①認識10個生字詞.
②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能力目標:
通過朗讀,了解課文內(nèi)容,體會相互稱贊帶來的快樂.
3,情感目標:
教育學生要學著發(fā)現(xiàn)別人身上的優(yōu)點.
三,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讀懂課文.
難點:知道小刺猬是怎樣發(fā)現(xiàn)小獾的優(yōu)點,從而學習發(fā)現(xiàn)別人身上的優(yōu)點.
四,教法與學法
在這堂課中,我們采用了創(chuàng)設情境法,情感朗讀理解法,直觀教學的方法,引導學生自學,討論,交流.為學生營造一個*,生動,活潑的學習環(huán)境,形成學生質(zhì)疑問難,自主合作學習的局面.
五,教學流程
在本課的教學中,我們采用了自主學習,合作探究的教學方式,讓學生積極參與,激發(fā)他們的潛能,營造良好的課堂氣氛,力求達到本課的教學目標,主要從四個方面進行教學.
(一)創(chuàng)設情境,談話導入.
好奇是小學生的天性,抓住學生的好奇心,從而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一開始,我們根據(jù)兒童的特點,讓學生認識"刺猬","小獾",有機地把學生帶進喜聞樂見的生活中,看看互相鼓勵與稱贊會有什么神奇的作用,這樣導入符合低年級兒童的特點,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游戲激趣,鞏固識字
學生是學習和發(fā)展的主體,我們根據(jù)學生身心發(fā)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發(fā)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因此課上通過了摘蘋果,開火車等游戲來激發(fā)學生的興趣,鞏固了生字詞.讓學生參與教學活動,課堂氣氛也活躍起來.
(三)讀文理解,感悟道理
語文新大綱指出: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受到情感熏陶.本課教學安排了充分的讀,通過自讀,范讀,齊讀,分角色讀,從整體上體會課文的情感,抓住重點語句進行品讀,具體感受課文中的真情.如,小獾的板凳做得很粗糙,小刺猬為什么還要稱贊他呢對這個問題,我們抓住幾個句子進行感悟."板凳做得很粗糙,但是看得出他做得很認真."(這句話肯定別人的認真態(tài)度);"你真能干,小板凳做得一個比一個好!"(這句肯定別人的點滴進步);再如,稱贊別人有什么意想不到的效果呢對這個問題,我們抓住下面的句子進行感悟:"在我有點兒泄氣的時候,是你稱贊了我,讓我有了自信."這句話培植了自信.小刺猬和小獾的對話彬彬有禮,富有真情,我們抓住角色對話為訓練重點,取用了分角色讀,表演讀,切身體會作者的真情實感,用內(nèi)心的情感朗讀課文,提高學生的口語交際和表演能力,達到了品讀感悟的臺階,使學生受到美好情感的熏陶.
(四)拓展文本,延伸課堂
通過質(zhì)疑引導學生知識延伸,讓學生想想:假如小刺猬一開始不是稱贊小獾,而是取笑他的板凳做得很粗糙,會有什么樣的結果這個質(zhì)疑,能又激發(fā)學生的思惟,培養(yǎng)學生的語感能力.
六,板書設計
這堂課的板書做到圖文結合,形象直觀,條理清晰,便于學生理解,起到深化主題,回顧中心的作用.
【篇二】
說教材
《登鸛雀樓》是蘇教版國標本二年級上冊的第17課,作者王之渙,詩的前兩句寫景,后兩句抒發(fā)感想。
一、教學目標
1、知識方面:學會本課生字、新詞;有感情地朗讀和背誦這首詩。
2、情感方面:在理解古詩詞句的基礎上,體會“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遠”的道理,學習詩人王之渙奮發(fā)向上、積極進取的精神。
3、技能方面:能初步學會借助插圖、工具書等途徑學習古詩。
二、教學重、難點
理解詩句含義,想像詩句描寫的景象,體會詩人的思想感情,有感情讀誦古詩。
三、教學準備資料書多媒體課件
說教法、學法
一、做必要的講解和說明。對作者和鸛雀樓教師做一些詳細的說明,幫助學生來理解這首詩。
二、從指導讀出停頓入手,教給學生“音斷而意不斷”的方法。這樣可以快速地讀出詩的韻律美感。
三、學法隨評語等途徑滲透。教給學生“利用手中資料或插圖來幫助學習古詩”的方法。弄懂重點詞語的意思。
四、自讀自悟,鼓勵質(zhì)疑。讓學生提出不懂的問題,這樣,教師根據(jù)具體情況來使學生從原有的基礎上再進一步認識和提高。
五、引導合作在合作中探索規(guī)律,了解方法,理解全文大意。
六、結合實際拓展延伸,突破難點。結合學生實際來深層次理解“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說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
1、同學們,今天老師和你們一起到山西永濟縣去看一座樓,(出示圖片)這是一座三層的樓閣,因為常有一種叫“鸛雀”的鳥飛來休息,所以被人們稱為“鸛雀樓”。伸出手,和我一起寫寫它的名字,師生齊板書。(加拼音,小字頭加“隹”字旁。)誰來叫叫這座樓的名字呢?(指多名學生讀)
2、鸛雀樓剛剛建好的時候還不怎么有名氣。唐代時候,有一位名叫王之渙的大詩人來到這里(板書:王之渙),他登上這座樓作了一首詩記錄下自己的所見所想。從此以后,這座樓就名揚四海啦。這首詩的題目就叫:登鸛雀樓,誰來讀讀課題。
4、詩中到底寫了些什么呢?打開書,讓我們一起來讀一讀,欣賞一下這首千古名詩吧!
二、初讀古詩
1、請小朋友先自己讀一讀這首古詩。
2、(出示全文)指名讀,檢查讀詩。讓同學們發(fā)現(xiàn)他們讀的時候字音方面有什么地方值得學習。學生一起學學他們,把生字再讀一讀。指名做小老師帶讀。
3、老師讀一讀這首詩。學生仔細聽一聽,老師的讀法有什么不同?指導:讀出節(jié)奏,要在每行的前兩個字后面停頓!
4、一起學著老師在書上標出停頓的地方,然后練習讀一讀,指名再讀,齊讀。
三、精讀課文:
1、常言說的好:“書讀百遍,其義自見?!睂W生說說詩中哪些內(nèi)容是詩人登上樓閣時看到了?哪些內(nèi)容是寫他想到的呢?
2、登鸛雀樓詩人到底看到了什么?請小朋友讀讀第一句,然后看看圖想一想,再說一說。
交流:(1)指名說。點撥:*著山在詩句中就是“依山”。太陽下山了,就要看不見了,就是詩中的哪個字啊?“盡”就是“完”了。那“白日”是什么時候的太陽呢?
(2)再指名說。多美的夕陽下山圖呀!提示:“黃河入海流”我們可以調(diào)過來理解——就是“黃河流入?!?。
(3)(條條江河通大江啊!)詩人在樓上看著黃河水流向大海。想象著黃河水進入大海的場面。想去看看黃河水流入大海的場面嗎?播放錄像。(敘述:一瀉千里的黃河水,奔騰咆哮、滾滾南來,又在遠處折而東向,一直向東匯注到浩瀚無涯的大海。真是“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呀!)
(4)看了錄像,你覺得黃河怎么樣?——能用朗讀來表現(xiàn)黃河入海的雄渾的氣勢嗎?指名讀,師評(你邊讀邊想,所以讀得好!很有氣勢!)男女比賽。
(5)師邊深情地敘述邊板畫:詩人登上鸛雀樓舉目遠望,看見——太陽正挨著連綿起伏的群(西)山下沉,腳下的黃河水正滾滾地流入大海。詩人觀察的視野是多么開闊呀!讓我們再把這句話連起來好好的讀讀。(師生齊讀!)
3、看著這樣壯觀的情景,詩人情不自禁地想到——(生齊讀)讀了這句,頭腦里有什么小問號嗎?(重點:欲窮更千里目)誰能幫幫他?你是怎么知道的?(表揚,聯(lián)系上下句理解,會學習!)故事中有些字很難知道意思,其實我們還可以借助工具書來查找答案。今天,老師查找資料,知道這些詞語的意思,(老師出示詞語意義)?,F(xiàn)在能完整的說說這句詩的意思嗎?自己讀讀詩,看看字意,試著說說,一會兒我們?nèi)鄟斫涣鳌?工具書的作用真不小,這么快就解決問題了。)
4、詩人說的再登一層,真的是讓我們再登一層嗎?還記得《小松樹和大松樹》一課嗎?小松樹長之所以能看到很遠很遠的地方,那是因為——大山爺爺把它托起來的呀。這就是人們常說的,“站得高才能看得遠”(板貼:登高才能望遠)唐代大詩人杜甫也曾說過類似的詩句:“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5、合作的力量是大的?,F(xiàn)在請你們和同座伙伴合作把把詩人登樓后看到的和想到的連起來說說,好嗎?(看得出你們一節(jié)課都在認真聽!好樣的!)
6、這就是名揚天下的古詩“登鸛雀樓”。今天小朋友們學得真棒,老師要獎勵你們,我給你們配樂配錄像,請你們來配音,一邊讀一邊想像詩句中的畫面,可以加上自己的感情,甚至動作。相信你們這次會讀得更好?,F(xiàn)在你們就是大詩人王之渙了,試試看——個人讀,齊讀。
7、小朋友讀得多好呀!讓老師更喜歡這首詩了。我們把它背下來好嗎?誰來試試?(學得好,記得牢啊!向你們學習!)
8、回去我們也像這樣把古詩背給家長聽,告訴他們詩意和作者,能行嗎?
四、總結、延伸
1、“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這句話可是一句千古名句啊,鸛雀樓的名氣之大重要的原因就是因為這句詩。因為它不光用在登樓上,經(jīng)常被別人用在學習、工作等許多地方用來鼓勵自己或別人呢!當我們的班長被評為?!叭脤W生”的時候,老師為了讓他不驕傲,繼續(xù)努力,爭取更大的榮譽,就會鼓勵他,在他的素質(zhì)報告書上寫下: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采訪羅高揚:當你跳繩比賽中取得年級第一的時候,我們同學們也可以這樣對你說—誰來說?
△采訪戴銘君:雖然你鋼琴已經(jīng)考過5級,但老師還想對你說,你猜,說什么?其他同學也可以幫忙。
2、王之渙是唐朝非常著名的一位詩人,小時候就聰明過人。成年后,曾做過官,但被人誣告就辭去官職。游歷祖國名山大川結交文壇名人,前后達15年之久。后又當官,業(yè)績顯著,就要高升時,不幸得病去世。但性格豪爽,他的詩寫得非常好,《全唐詩》中存有六首絕句。其中《登鸛雀樓》和《涼州詞》為有名。今天,咱們就來欣賞另外一篇千古名詩—《涼州詞》。這首詩又寫了什么呢,你們可以試著用今天學習的方法,回家后啊研究研究,下節(jié)課我們來交流,好嗎?
3、從你們的話中,老師感受到了你們那不斷進取、奮發(fā)向上的決心。是呀,不管什么人,不管做什么事,要想更上一層樓,都需要再做一番努力!今天我們更上一層樓,明天,我們就會“窮千里目”!讓我們再來讀讀這首詩,讀出對這首詩的新的理解、感受。(配樂)后老師要獎勵你們,送你們一句祝福的話.(示:祝小朋友身體健康,天天開心,學習更上一層樓!)
【篇三】
新教材小學語文第三冊11課〈〈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是一首詩。本課曾在人教版中三年級教材中出現(xiàn)過,此次放到新教材中稍做了修改。課題設置了一個假設的情景,以引起學生閱讀的興趣。它饒有興趣地向人們介紹了在中午、黑夜、陰雨天怎樣根據(jù)自然現(xiàn)象來辨別方向。
這篇常識性的文章對二年級的學生來說,在方向南北的理解上還是有一點困難的。尤其第2---4自然段寫了在不同的時間、氣候條件下,辨別方向的3種方法。這一部分是本課的重點。
因此,我在設計本課的第二課時的教案時,就打算在本堂課中解決這課的重點。這堂課的教學目標是:
1、復習13個新字及寸字旁,朗讀第一段。
2、學習2—4段,理解“忠實、向?qū)?、指點、北極星、永遠、陰雨天”等詞語的意思,在理解的基礎上指導朗讀。
3、初步懂得怎樣利用自然現(xiàn)象辨別方向。
其中第3點是本課重難點。
考慮到低段學生的思維特點,我在設計教案時,就把學生的主體性的發(fā)揮放在首位。這點思想貫穿了整節(jié)課。如課剛開始就讓學生念念并記住還沒記住的詞,課中讓學生自學、交流,討論。在朗讀時讓學生說說怎樣朗讀好等等,學生的參與意識很強。
2、充分想到利用形象、鮮明的教具刺激學生的興趣。根據(jù)低段學生思維的形象性,我設計了一些教具,讓學生說說,動動,如在教學“北極星”這段時,讓學生拿出自己的星,學生讀完這一段后,請他們自己表演“北極星”掛在何方,又如在教學“太陽”這段,讓學生自學后上黑板貼太陽,我覺得設計得較滿意的是后的“幫迷路的小紅帽找家”這則表演既可以發(fā)揮學生的表演才能,同時進行幫助他人的思想教育。更能檢驗學生對課文的理解。事實看出,上來的學生對方向的認識已初步搞清了,教學難點也克服了。
3、朗讀的突破。俗話說:“書讀百遍,其意自見”。課文讀熟、讀透了,慢慢地,學生對課文的理解也加深了,因此,我在這堂課中,非常重視讓學生多讀。課中安排了自由讀,默讀,比賽讀等近十種形式。另外,我覺得比較好的是我贊同朗讀有不同的節(jié)律、韻調(diào)。每個學生都可以有不同的讀法,只要讀正確,讀好聽就行,所以,學生的讀法就很不一樣,發(fā)揮了不同學生的不同個性。
當然,本堂課有很多細節(jié)上考慮得還不是很成熟,有待我更嚴格要求自己和學生,同時,希望各位老師能多幫助我,提醒我改正不足。謝謝!
新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