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升小擇校已經(jīng)進入黃金期,很多家長卻依然不知道如何幫孩子擇校。很多家長都試圖把民辦學校和公辦學校比出個高下,但是各種學校都有其優(yōu)缺點,比較并不是擇校的佳方式。那么,幼升小擇校需要注意什么呢?今天為您分享了幼升小擇校方面的一些建議,供各位家長的參考。
一、擇校時,如何向校長(招生主管)提出有深度、有價值的問題?
擇校過程中,學校領導比起其他任何因素都重要。當然,教師也很關鍵,但是你不能自己選擇孩子的老師,只能寄希望于校長能做出明智的選擇。
會見校長或招生主管時,建議大家像在工作面試時那樣,問一些你可能會向未來雇主提出的問題,從而真正了解學校關注的重點和校園文化。
以下是我的提問建議以及理由,供家長參考。
1、請問您是如何選擇教師的?
在芬蘭、韓國和其他所有的教育大國,在教師選拔方面相對更高效。他們要求進入師范院校的學生在高中時的成績居于班級前三分之一。單靠這一種篩選方式并不夠,卻在一定程度上保證了教師行業(yè)的聲望和教育水平,使得其他世界一流教育政策的出臺成為可能。不過,由于包括中國在內(nèi)的大多數(shù)國家并沒有遵循這樣的邏輯步驟,因此校長顯得更加重要。
這個問題可以看出校長是否能決定參加面試的人選,并終雇傭什么人。但你會發(fā)現(xiàn)這種常識性的自主權在許多學校都很罕見。然后詢問校長是否聽過求職者授課,因為在很多國家,這種做法也很少見。如果你發(fā)現(xiàn)兩個問題的答案都是NO,你就知道這個學校的管理和教學是脫節(jié)的。
2、您是如何讓教師團隊保持優(yōu)秀,甚至變得更加優(yōu)秀的?
關于這個問題的回答,你聽到的越具體越好。許多教師只是孤立地教學卻得不到有效的反饋,這在今天是站不住腳的。職業(yè)發(fā)展應該根據(jù)每個教師的優(yōu)勢量身定制,而不能以一個大禮堂里講座的方式,向數(shù)以百計的教師進行培訓。
3、您如何判斷自己的教學管理工作是否成功?
大多數(shù)校長都會把成績作為衡量自己工作成功與否的標準。這很公平,但還不夠。優(yōu)秀的可以清楚解釋他們的遠見卓識。假如你聽到一段冗長且含糊不清、顧左右而言他的回答,或許就會明白自己正身處一個沒有目標和使命感的,也就是說一所普通的學校里。
他們?nèi)绾魏饬颗c成績同樣重要的無形成果?他們怎么知道學校是否在訓練學生更高難度的思維方式?他們怎么判斷學校是否在傳授學生世界上偉大的成功故事背后的秘訣——堅持不懈、自我控制和誠實正直的品質(zhì)?
他們問過學生學校需要改進什么了嗎?學生們的建議是否又得到了學校行動上的反饋?
的教育者都有一個關于學校如何發(fā)展的愿景,一些確定他們是否迷失了方向的工具,以及建議一種為了做得更好而不斷發(fā)展變化的校園文化。
其他問題包括:
您如何確定教學上的嚴格性?
如何不斷提高要求來發(fā)掘孩子們的潛力?
......
二、擇校時,應該向在讀學生及家長提哪些問題?
在任何學校,學生都是在直言不諱的、能提供有用的信息的人。
如果有機會,建議大家問孩子們一個簡單而直接的問題:“你現(xiàn)在在做什么?”“為什么?”
你會驚奇地發(fā)現(xiàn),很多孩子可以回答第一個問題,但對第二個卻比較茫然,然而第二個問題卻是極其重要的。孩子們每天來到學校需要知道這一天的目的何在。
比爾蓋茨基金會的研究中曾出現(xiàn)過一些與學生學習有很大關聯(lián)的問題,可能對于家長了解學校有幫助。比如:
1.你每天在課堂上學到的東西多嗎?
2.你在課堂上的表現(xiàn)達到老師的期望了嗎?
3.你在課堂上都忙著學習而不是消遣時間嗎?
4.假如你遇到了自己不了解的事,你會怎么做?”
不要問:“你喜歡這個老師嗎?”,或者“你喜歡你的學校嗎?”這些看似有用,但實際上沒有價值的問題。試想,如果一個身材高大、面帶微笑的陌生人來到你的辦公室問:“你喜歡你的老板嗎?”你會想他是不是老板派來解雇你的顧問,孩子也會有同樣的反應。
至于在讀學生的家長,請直接問:“每個學校都會有缺陷,你感覺這所學校的弱勢是什么?”這個問題對大家應付未來可能出現(xiàn)的麻煩很有幫助。
三、關于擇校的一些常識性誤區(qū)
1、想了解一所學校,參加校方組織的開放日有用?
如果不掌握一定的技巧和方法,開放日對真正了解一所學校的幫助是非常有限的。例如你在宣講會上了解到的信息在學校的官方宣傳頁面上都能找到,并且對實際的擇校報考幾乎沒有指導價值。而游園參觀的過程,頂多幫你對校園和硬件有一個大概的認知和感受。(注意,開放日和提前招生并沒有關系。)
2、學校的學費越貴就代表教育質(zhì)量越有保障?
超過一定的基準線之后,金錢在任何地方都不能轉化為教育質(zhì)量。世界上培養(yǎng)聰明孩子的國家(作者指的是芬蘭、波蘭、德國等)在每個學生身上投入的教育經(jīng)費都不算多。
3、班級平均人數(shù)越少越好?
除了學生剛入學的那幾年以外,在以后的時間里,它并沒有大多數(shù)人想象中那般重要。事實上,教育質(zhì)量好的國家,其平均班級人數(shù)通常多于我們印象中所謂的“小班”。研究也表明,班級大小是其次,老師的教學質(zhì)量和課堂掌控能力才是決定因素。
一、擇校時,如何向校長(招生主管)提出有深度、有價值的問題?
擇校過程中,學校領導比起其他任何因素都重要。當然,教師也很關鍵,但是你不能自己選擇孩子的老師,只能寄希望于校長能做出明智的選擇。
會見校長或招生主管時,建議大家像在工作面試時那樣,問一些你可能會向未來雇主提出的問題,從而真正了解學校關注的重點和校園文化。
以下是我的提問建議以及理由,供家長參考。
1、請問您是如何選擇教師的?
在芬蘭、韓國和其他所有的教育大國,在教師選拔方面相對更高效。他們要求進入師范院校的學生在高中時的成績居于班級前三分之一。單靠這一種篩選方式并不夠,卻在一定程度上保證了教師行業(yè)的聲望和教育水平,使得其他世界一流教育政策的出臺成為可能。不過,由于包括中國在內(nèi)的大多數(shù)國家并沒有遵循這樣的邏輯步驟,因此校長顯得更加重要。
這個問題可以看出校長是否能決定參加面試的人選,并終雇傭什么人。但你會發(fā)現(xiàn)這種常識性的自主權在許多學校都很罕見。然后詢問校長是否聽過求職者授課,因為在很多國家,這種做法也很少見。如果你發(fā)現(xiàn)兩個問題的答案都是NO,你就知道這個學校的管理和教學是脫節(jié)的。
2、您是如何讓教師團隊保持優(yōu)秀,甚至變得更加優(yōu)秀的?
關于這個問題的回答,你聽到的越具體越好。許多教師只是孤立地教學卻得不到有效的反饋,這在今天是站不住腳的。職業(yè)發(fā)展應該根據(jù)每個教師的優(yōu)勢量身定制,而不能以一個大禮堂里講座的方式,向數(shù)以百計的教師進行培訓。
3、您如何判斷自己的教學管理工作是否成功?
大多數(shù)校長都會把成績作為衡量自己工作成功與否的標準。這很公平,但還不夠。優(yōu)秀的可以清楚解釋他們的遠見卓識。假如你聽到一段冗長且含糊不清、顧左右而言他的回答,或許就會明白自己正身處一個沒有目標和使命感的,也就是說一所普通的學校里。
他們?nèi)绾魏饬颗c成績同樣重要的無形成果?他們怎么知道學校是否在訓練學生更高難度的思維方式?他們怎么判斷學校是否在傳授學生世界上偉大的成功故事背后的秘訣——堅持不懈、自我控制和誠實正直的品質(zhì)?
他們問過學生學校需要改進什么了嗎?學生們的建議是否又得到了學校行動上的反饋?
的教育者都有一個關于學校如何發(fā)展的愿景,一些確定他們是否迷失了方向的工具,以及建議一種為了做得更好而不斷發(fā)展變化的校園文化。
其他問題包括:
您如何確定教學上的嚴格性?
如何不斷提高要求來發(fā)掘孩子們的潛力?
......
二、擇校時,應該向在讀學生及家長提哪些問題?
在任何學校,學生都是在直言不諱的、能提供有用的信息的人。
如果有機會,建議大家問孩子們一個簡單而直接的問題:“你現(xiàn)在在做什么?”“為什么?”
你會驚奇地發(fā)現(xiàn),很多孩子可以回答第一個問題,但對第二個卻比較茫然,然而第二個問題卻是極其重要的。孩子們每天來到學校需要知道這一天的目的何在。
比爾蓋茨基金會的研究中曾出現(xiàn)過一些與學生學習有很大關聯(lián)的問題,可能對于家長了解學校有幫助。比如:
1.你每天在課堂上學到的東西多嗎?
2.你在課堂上的表現(xiàn)達到老師的期望了嗎?
3.你在課堂上都忙著學習而不是消遣時間嗎?
4.假如你遇到了自己不了解的事,你會怎么做?”
不要問:“你喜歡這個老師嗎?”,或者“你喜歡你的學校嗎?”這些看似有用,但實際上沒有價值的問題。試想,如果一個身材高大、面帶微笑的陌生人來到你的辦公室問:“你喜歡你的老板嗎?”你會想他是不是老板派來解雇你的顧問,孩子也會有同樣的反應。
至于在讀學生的家長,請直接問:“每個學校都會有缺陷,你感覺這所學校的弱勢是什么?”這個問題對大家應付未來可能出現(xiàn)的麻煩很有幫助。
三、關于擇校的一些常識性誤區(qū)
1、想了解一所學校,參加校方組織的開放日有用?
如果不掌握一定的技巧和方法,開放日對真正了解一所學校的幫助是非常有限的。例如你在宣講會上了解到的信息在學校的官方宣傳頁面上都能找到,并且對實際的擇校報考幾乎沒有指導價值。而游園參觀的過程,頂多幫你對校園和硬件有一個大概的認知和感受。(注意,開放日和提前招生并沒有關系。)
2、學校的學費越貴就代表教育質(zhì)量越有保障?
超過一定的基準線之后,金錢在任何地方都不能轉化為教育質(zhì)量。世界上培養(yǎng)聰明孩子的國家(作者指的是芬蘭、波蘭、德國等)在每個學生身上投入的教育經(jīng)費都不算多。
3、班級平均人數(shù)越少越好?
除了學生剛入學的那幾年以外,在以后的時間里,它并沒有大多數(shù)人想象中那般重要。事實上,教育質(zhì)量好的國家,其平均班級人數(shù)通常多于我們印象中所謂的“小班”。研究也表明,班級大小是其次,老師的教學質(zhì)量和課堂掌控能力才是決定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