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小學六年級下冊語文《別了,我愛的中國》教案及教學反思

字號:

《別了,我愛的中國》是鄭振鐸先生寫作于1927年的一篇散文,準備了以下內容,供大家參考!
    篇一
    教學目標:
    1.正確劃出課文的中心句,并憑借三次出現(xiàn)的中心句,領會文章中心思想,感受作者熱愛祖國的深情和驅逐帝國主義、為創(chuàng)建新中國而奮斗獻身的決心。
    2.學會2個生字,正確讀寫并理解12個詞。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第5-9自然段。
    教學重點:
    正確劃找中心句,體會課文中心思想。
    教學難點:
    有感情地朗讀及背誦課文。
    教案實例:
    一、教學準備
    課文的配樂錄音帶、句子比較燈片。
    二、教學時間
    3課時。
    第1課時
    (一)教學目標
    1.初讀課文,把握大意,劃找中心句。
    2.結合第一段學習,討論課后第1題(1)。
    (二)教學過程
    1.揭題導入,簡介背景。
    “我”是誰?課題中重要的是哪兩個字?
    (“別”--寫作線索;“愛”--課文中心)
    我們離開故鄉(xiāng)是什么感情?想想鄭振鐸被迫出國又會是一種什么心情?
    2.初讀課文,整本感知。
    (1)教師放配樂錄音,范讀課文。
    聽了朗讀,你覺得課文貫穿始終的是作者的什么感情?
    (2)模仿教師,自由讀全文。
    哪個句子在課文中反復出現(xiàn)?起什么作用?
    (3)學習提示,劃出中心句。
    (4)學生質疑,激發(fā)學習興趣。
    3.學第一段,明惜別情。
    (1)自由讀,思考并討論:
    寫發(fā)生在什么地方的事?這時作者心中涌起的是什么感情?哪些看出作者對帝國主義的恨?出示燈片。
    a.那是帝國主義的軍艦。
    b.不,那不是懸掛著我們的國旗的,那是帝國主義的軍艦。
    這兩句有什么不同?作者為什么用后者?怎么讀才能讀出作者對帝國主義的仇恨?(將“不,那不是”“我們”“帝國主義”處理為重音。)自由讀--指名讀--全班讀。
    第3自然段為什么要讀得親切些?從哪些詞句看出作者對祖國的愛?
    在碼頭是和親人的惜別情,這兒出港處,作者又是什么“別”呢?(痛別。祖國被帝國主義侵略,悲痛萬分。)第二處中心句怎么讀?
    集體朗讀第二段,注意朗讀的對比。
    (2)學習第三段。
    船入公海,鄭振鐸又想些什么?自由讀第三段,思考:
    哪些詞寫作作者“不忍”離去?為什么不忍離去?
    既然不忍,為什么又要離去?明明是革命需要,為什么又說“我”“不負責任”“是個罪人”?
    出示燈片,體味用詞的準確。
    驅趕--驅逐消滅--毀滅宣言--誓言
    (反映作者對帝國主義的痛恨,誓不兩立、決一死戰(zhàn)的決心。)
    出示燈片:朗讀第7自然段時應該( )。
    a.低沉緩慢b.明快中速
    c.激昂漸快d.親切舒緩
    自由讀--個別讀--齊讀。
    3.鞏固作業(yè)。
    (1)完成作業(yè)本第5題。
    (2)完成作業(yè)本第3、6題。
    (3)有表情朗讀課文,準備背誦。
    第3課時
    (一)教學目標
    1.檢查字詞,進行句子練習。
    1.訓練朗練,交流背誦方法。
    2.進一步領會中心句的作用。
    (二)教學過程
    1.檢查字詞。
    聽寫下列字,寫出筆畫數(shù)和部首。
    懸盈暫驅毀誓潤罪倚
    2.深究體味。
    (1)體會中心句三次出現(xiàn)的作用。
    ①默讀填表。
    地點見聞感情
    碼頭水面寬鞭炮聲
    (船離岸)親友揮手再見聲(惜)別
    (敘事)
    出港友色白色軍艦(痛)別
    (船離港)黃土青草眷戀
    (寫景)小島海水
    入海不忍
    內疚
    (船離祖國)更不忍希望(暫別)
    誓言
    (直接抒情)全心愛國
    ②出現(xiàn)三次中心句的作用。
    有利于理清文章結構,有利于突出中心,更好地抒發(fā)作者思想感情。三次中心句感情逐次加深,在朗讀中有變化。
    (2)比較下列課題的異同。
    再見了,我愛的中國我愛的中國再見
    別了,我愛的中國
    (3)學生再次質疑問難。
    3.指導讀背
    (1)指導表情朗讀。
    惜別--低沉、緩慢、留戀
    痛別--悲憤、激昂轉親切、中速
    暫別--激動、高昂、漸快
    分段齊讀--配樂全文朗讀。
    (2)交流背誦。
    ①指名分段背誦,自由試背--個人指名背。
    ②交流背誦方法:
    分層逐句背誦,滾雪球;借助板書、關鍵字詞背誦,頭字背誦;借用錄音機訓練背誦。
    3.句子練習。
    在下列三題任選一題作業(yè)。
    ①用“即使……也”“寧可……也”“只要……就”各寫一句話。
    ②在上面三個關聯(lián)句式中選兩個連寫。
    用上三個關聯(lián)句式寫一段話。
    篇二
    教學目標:
    1 朗讀課文的中心句,并憑借三次出現(xiàn)的中心句,領會文章中心思想,感受作者熱愛祖國的覺悟和驅逐帝國主義、為創(chuàng)建中國面奮斗獻身的決心。
    2 學會2個生字,正確讀寫并理解12個詞。
    3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教學重點:
    正確劃找中心句,體會課文中心思想。
    教學難點:
    有感情地朗讀及背誦課文。
    第一課時
    課時目標:
    1 初讀課文,把握大意,劃出中心句。
    2 結合第一段學習,講座課后第三者題(1)。
    教學過程:
    1 揭題導入 ,簡介背景。
    2 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教師放配樂錄音,范讀課文。
    聽了朗讀,你覺得課文穿始終的是作者的什么感情?
    (2)模仿教師,自由讀全文。
    哪個句子在課文中反復出現(xiàn)?起什么樣作用?
    (3)學習提示,劃出中心句。
    (4)學生質疑,激發(fā)學習興趣。
    3 學第一段,惜別之情。
    (1)自由讀,思考并討論
    寫發(fā)生在什么地言的事?這時作者心中涌起的是什么感情?
    哪些句子定出了依依惜別之情?
    出示句子比較燈片:
    我聽著鞭炮啪啪地響著,我流淚了。
    我聽著著鞭炮啪啪地響著,我的眼眶潤濕了,我的眼淚已經滴在眼鏡面上,鏡面模糊了。
    兩句都有寫流淚,書上為什么用第二句?這樣寫有什么好處?
    作者說,他“有一種說不出的感動”,其實他心中的感動已經說出來了,劃出吐露“我”心聲的那一句。
    (2)體會依依惜別之情,指導朗讀。
    語調傷感,中速舒緩,第一句要強調。
    自由讀――指句讀――齊讀。
    4 學習字詞,鞏固作業(yè) 。
    比較組詞:
    倚依 模摸 貢供
    (2)完成作業(yè) 1、2題,課后第5題。
    第二課時
    課時目標
    學習二、三段,借助中心句正確領會中心思想,體會作者感情。
    教學過程 :
    1 復習回顧。
    2 讀究課文。
    (1)學習第二段。
    自由讀2、3自然段,思考:這兩節(jié)該怎么讀?為什么?哪里看出作者對帝國主義的恨?出示燈片。
    那是帝國主義的軍艦。
    不,那不是懸掛著我們的國旗的,那些是帝國主義的軍艦。
    這兩句有什么不同?作者為什么用后者?怎么讀才能讀出作者對帝國主義的仇恨?
    第3自然段為什么樣要讀得親切些?從哪些詞句看出作者對祖國的愛?
    在碼頭是和親人的惜別情,這兒出港處,作者又是什么“別”呢?第二處怎么讀呢?
    集體朗讀第二段,注意朗讀的對比。
    (3)學習第三段。
    船入公海,鄭振鐸又想些什么?自由讀第三段,思考:
    哪些詞寫出作者“不忍”離去?為什么不忍離去?
    既然不忍,為什么又要離去?明明是革命需要,為什么又說是“我”“不負責任”“是個罪人”?
    出示燈片,體味用詞的準確。
    驅趕 驅逐 消滅 毀滅 宣言 誓言
    出示燈片:朗讀第7自然段時應該( )。
    自由――個別讀――齊讀。
    3 鞏固作業(yè) 。
    (1)完成作業(yè) 本第七題。
    (2)完成作業(yè) 本3、6題。
    (3)有表情朗讀課文,準備背誦。
    第三課時
    課時目標:
    1 檢查字詞,進行句子練習。
    2 訓練朗讀,交流背誦方法。
    3 進一步領會中心句的作用。
    教學進程:
    1 檢查字詞。
    聽寫下列字,寫出筆畫數(shù)和部首。
    2 深究體味。
    (1)體會中心句三次出現(xiàn)的作用。
    ①默讀填表。
    ②出現(xiàn)三次中心句的作用。
    有利于理清文章結構,有利于突出中心,更好抒發(fā)作者思想感情。三次中心句感情愛次加深,在朗讀中有變化。
    (2)比較下列課題異同
    再見了,我愛的中國 我愛的中國再見
    別了,我愛的中國。
    (2)學生再次質疑問難。
    3 指導讀背。
    (1)指導表情朗讀。
    惜別――低沉、緩慢、留戀
    痛別――悲憤、激昂轉親切、中速
    暫別――激動、高昂、漸快
    分段齊讀――配樂全文朗讀。
    (2)交流背誦。
    指名分段背誦,自由試背――個人指名背。
    交流背誦方法:
    指名分段背誦,自由試背,滾雪球;借助板書、關鍵字詞背誦,頭字背誦;借用錄音機訓練背誦。
    4 句子練習。
    在下列三題中任選一題作業(yè) 。
    用“即使―――也―――“寧可―――也―――”“只要―――就―――”各寫一句話。
    在上面三個關聯(lián)句式中選兩個連寫。
    用上三個關聯(lián)句式寫一段話。
    教學反思
    《別了,我愛的中國》是第一單元的第一篇課文,中心句在文中出現(xiàn)了三次,對于本單元的訓練重點的掌握是關鍵。作者在文中的描述的自己離國前的所見所聞,所思所感,條理清楚,字里行間所透露出的深深的愛國之情對于當下的學生很有教育意義。在教學本課的一開始,我就向學生介紹了作者與及作者寫此文章的時代背景,這樣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學生學習的基調把握得就很好。
    這一篇課文呈現(xiàn)著兩篇線索,一條是明線,鄭振鐸告別祖國,告別親人的線索,另一條則是暗線,鄭振鐸對祖國的那種濃濃的愛國情懷和報國之心的情感線索,隨著告別親人,船離開海岸,作者的愛國情懷也隨著越來越濃烈地呈現(xiàn)了出來,字面上我們可以看到課文中的三個相同的句子“別了,我愛的祖國,我親愛的祖國!”課堂上我引領著同學們去字里行間(“漸漸”“漸漸”“暫別、誓言”等等)感受作者的情懷惜別——仇恨——留戀和贊美(升華到對祖國的熱愛即第第二次 “別了,我愛的祖國,我親愛的祖國!”)——出國的目的以及報國的強烈愿望和堅定決心(升華凝聚為第三次“別了,我愛的祖國,我親愛的祖國!”)通過讓孩子們對字詞的咀嚼品味,感覺效果顯著,學生很快較好地把握了作者的情感。